养生健康

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艾灸操作手法

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艾灸操作手法

百会用隔姜灸;神阙(肚脐)用隔盐灸;其他穴位用艾条或艾灸盒常规施灸;足三里宜常年施灸。

高血压艾灸哪里好 高血压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在穴位上施灸的时候,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热效应,不仅能刺激穴位本身,还能通过穴位传递到人体的各种经络系统,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激发经气,调动经脉,扶正祛邪的作用,并达到行气血,调阴阳的目的,最终使全身气血与阴阳达到平衡状态,这样血压自然就处于平衡状态。

艾灸过程中,艾条燃烧所具有的艾烟有走窜的特性,其所散发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通过人体经络的快速传导,加速体内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温通气血,消瘀散结的作用,不但能够防治血栓形成,还能增加血管弹性,预防因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破裂。

艾灸的热效应通过经络传到全身各处,不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升阳气,还能增强人体消化,排泄,内分泌,生殖泌尿系统功能,通过艾灸能补益强身,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强身健体,在降压的同时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低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低血压艾灸穴位辨析

百会位于巅顶,属于督脉,为诸阳之会,内络于脑,可提升阳气;气海位于脐下,属于任脉,可补气升压;肺俞,心俞,脾俞调补心脾,益气养血升压;足三里补中健脾,化生气血;阳气虚脱时加灸神阙,关元,素髎回阳固脱。

高血压艾灸哪里好 高血压艾灸时的正常反应

皮肤潮红:艾灸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会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

口渴:有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艾灸之后会感到口渴,是正常现象,艾灸后喝一杯红糖水或温开水,不但能缓解口渴,还有助于排毒,但要注意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的茶水,以免影响艾灸效果。

低血压艾灸哪里 低血压日常生活调理

1.宜洗热水澡,血压偏低的人,经常洗热水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减轻低血压症状或防止出现低血压,水温以43-45°C为宜。

2.起床时目花头晕严重,甚至昏倒的人,在起床前应先略微活动四肢,搓搓脸,揉揉腹。起床时先坐起片刻,并慢慢下床呈立位。睡床的床脚宜略垫高,促进血液回流。

3.晚上睡觉时,不易将头部垫高,以免加重头部缺血症状,冷水和温水交替洗脚可加速血液循环。

4.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5.体位变化时,动作不要过于剧烈,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艾灸操作手法

治疗贫血以灸疗为主。背部穴位最适合采用多根艾条点燃齐灸,艾灸器温灸法;下肢穴位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均可。每穴每次3分钟左右,每日灸1次或2次。

低血压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对本病有较好的升压作用,但因低血压多伴有或继发于相关疾病,因此,应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相关病症;血压过低,病情危急时应作急救处理。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 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血压控制不良现象。本期“妙手点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推荐经常按摩、艾灸涌 泉穴。涌泉穴是人体防病、治病、保健的大穴,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防治高血压]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按摩可作用于末梢神经毛细血管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

(2)增加血管弹性。通过对涌泉穴的推拿按摩刺激,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代谢,有利于消除沉积在血管上的惰性物质,增加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的脆性。血液中血管紧张素降低,改善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3)降低血液黏稠度。穴位按摩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的携氧能力,有效地控制血压。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按这个穴位能补肾强精

[补肾填精]《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通过推搓艾灸涌泉穴,对肾、肾经及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达到补肾填精益髓功效,使人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腰膝壮实。

[引热下行]老年人肾精不足,易导致“阳气上浮”、“虚阳不敛”、“浮火”等,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松痛、咽喉干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等症。涌泉为处于人体最低点,艾灸此穴能以热引热、导热下行,能收补火而不上火之妙。

[纳气平喘]涌泉穴还可以通过补肾填精而纳气平喘,治疗由于肾不纳气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候。

操作方法:

1、悬灸法:将艾灸点燃后放于涌泉穴上方约2~3厘米左右施灸,以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两侧涌泉穴各灸5~10分钟。隔日灸1次。

2、按摩法:患者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擦干后,用手掌擦涌泉穴,使局部产生热感,每次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高血压患者擦热涌泉穴后,再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揉。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按摩、艾灸后会出现口干、小便增多及味臭等现象,属正常反应。若口干舌燥现象明显,则要减少艾灸的次数或缩短施灸时间,也可饮用少许淡盐水。

2、晚上睡眠时血压是每日的最低点,故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晚上8点后按摩涌泉穴。

胆囊炎艾灸哪里

胆囊炎艾灸穴位

日月:乳头直下3个肋间隙,即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

肝俞:背部第9胸椎下旁开1.5寸。

胆俞: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

胆囊穴:阳陵泉穴下1寸左右的压痛点。

取穴解析

治则:疏利肝胆,消炎镇痛。

解析:日月,期门分属胆,肝二经,均位于胁肋部位,从局部疏调肝,胆之气;胆俞,肝俞配日月,期门为专治肝胆病症的前后配穴法;阳陵泉是治疗胆道病症的第一要穴;胆囊穴位专治胆腑病症的新穴,解痉镇痛。

艾灸操作手法

常规灸法,胸胁部和背部适合用艾灸盒施灸,下肢适合用艾条灸和温针灸法,每处或每穴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1次。

具体操作手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有发红现象为宜,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灸后多喝水,稍事休息,同时注意保暖。

相关推荐

冬季阳气不足怎么办

关元 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具体操作艾条灸60—120分钟。 神阙 该穴为人之生命根蒂,灸之可温阳散寒、温经逐痹、行气活血、祛湿通络、回阳固脱、扶阳培元,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扶正驱邪、调整阴阳、防衰延年的作用。另外,灸神阙在诸多保健疗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正以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艾灸神

冬季艾灸的好处是什么

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冬天后,阳气转入收敛封藏状态,三九天温度最低,此时阴气偏盛,适宜养阴助阳,而艾灸的疗法可刺激相应穴位,起到阴阳调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若本身体质较为虚弱的话,在冬天的时候进行艾灸来调理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调养阴阳。 冬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身体末梢供血常常会有不足的情况,身体末梢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是助阳的,在对身体进行艾灸操作时,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助阳的

阳虚体质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第一,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第二,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

艾灸治虚证高血压两大穴位

如果患的是虚证高血压,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走路轻飘飘、心悸气促、记忆力衰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等,总之经常感觉浑身没劲儿,身体虚弱。这主要是因阳气不足导致。艾灸时应艾灸具有温阳作用的养生穴位。 穴位一: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艾灸百会穴可以预治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温灸,还能延年益寿。由于百会穴在头顶,有头发,用艾炷直接灸会很不方便,隔姜灸也不是特别方便,于是我们可在百会穴用艾条做温和灸。用手拿着艾条,在离头皮3厘米左右的位

艾灸的分类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

清晨醒来艾灸好不好

不建议。 艾灸是一种利用艾条产生的艾热刺激穴位或者特定的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虽然对操作的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但艾灸是产生的艾热会消耗体内的能量,在清晨醒来就艾灸,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现象。 其次清晨醒来的时间要是过早,可能会在艾灸的过程中又睡过去,注意不到艾灸的情况,容易导致艾灸的时间过长,或者引起烫伤等情况。

艾灸治疗荨麻疹的方法有什么

荨麻疹艾灸部位:脐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靠第2掌骨中点),血海(膝关节髌骨内上缘上2寸),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胃肠加内关,足三里穴;咽喉粘膜受侵加天突穴。 穴位解析:肺外合“皮毛”,肺俞调节肺卫,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膈俞属“血之会”,能活血止痒,与血海相配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之灭”之意;曲池,合谷通经络,行气血,疏风止痒;血海有养血,凉血之功;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交会穴,可

三九天艾灸哪些部位好 温通气血

三九天的时候温度比较低,身体末梢供血常常会有不足的情况,身体末梢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是助阳的,在对身体进行艾灸操作时,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助阳的作用,所以,三九天适当的进行艾灸,可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间艾灸配穴会有不同效果

艾灸穴位: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示例:受灸者仰卧,注意关好门窗防止受凉,掀开腹部衣物充分暴露穴位后,持点燃艾条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以受者觉得温热舒服、微有热痛感为度,由上至下,每穴灸3~5分钟,由上至下,依次灸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穴位: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艾灸穴位: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

中风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中风的效果 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治疗中风能够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平衡,能够激发人体正气,醒脑开窍,急救固脱,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消瘀散结。 中风艾灸的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不断吹火,助艾火尽快燃尽,艾热迅速传入体内,不待燃至皮肉便扫除,火力壮而短促,灸后不按施灸部位,使体内蕴热之邪随艾火之热迅速发散,起到消散的目的。 中风艾灸取穴治疗 中经络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