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麻疹患者为什么要隔离治疗怎样隔离

麻疹患者为什么要隔离治疗怎样隔离

由于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麻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实际上就是把传染源控制起来,因为麻疹患者是该疾病唯一的传染源。这样,对保护易感者,防止疾病蔓延都有好处。此外,对患者本身也有利,因此时若接触过多的人群,那些“健康带菌者”、“健康带病毒者”的细菌和病毒对健康人不致病,但对体质已减弱,抵抗力已降低,机体处于失常状态的患者则可施展出其破坏能力,增加并发症的出现率及加重病情,岂不是火上浇油?所以对麻疹患者要隔离治疗。

这种隔离应该是呼吸道隔离,也就是将病儿与健康儿童分开生活。两组房间应相隔一定距离,以保证不直接呼吸到对方的空气。病儿应安置在安静、空气清新流通的房间里,每天可开窗2—3次,换换空气。有的老人认为出疹子要捂。—着风疹子憋回去就会丧命,于是紧闭门窗,空气污浊,满屋酸臭,并发症反增多。被子捂得太厚,体温散不出,过高热会导致抽搐。这样做没有科学道理,会适得其反,不应提倡。但通风换气时应注意将病儿安置在避开风口处,不能直吹,并适当增加衣被,包裹好,待换完气,关好门窗,室内复温后再撤去多余的衣被。医护人员和家长中有感冒或咽部带菌者,最好暂时不直接护理病儿。

如何避免麻疹传染

1、对麻疹患者应早发现、及时隔离、及早治疗。隔离患者不要出门,易感人群不串门。

2、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有的患者护理得当,可不治而愈。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此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3、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忽冷忽热。保持空气新鲜。灯光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眼睛。

4、给患者勤翻身和擦洗皮肤,注意清洁口鼻,如果眼眵过多者,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洗。

5、供给患者足够饮水,在出疹期给于清淡易消化食物,进入恢复期应及时适量添加营养丰富的食物。

得了麻疹注意些什么

1、宜清淡饮食,多饮水。

2、补充维生素A可增强免疫力和减少并发症,可服用鱼肝油及摄入绿叶蔬菜、水果等。

3、麻疹病人免疫力较弱,应注意隔离治疗。住院患者尽量在病房活动,避免接触其他病人而患病。居家治疗者,应尽量在家静养,不要外出和举办聚会活动,避免感染其他疾病或者将麻疹传染给亲朋好友。

4、麻疹病人应隔离治疗到皮疹出齐后5天,如有并发症时应延长至10天。与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如发现有疑似麻疹症状要及时就诊。学生患者要过了隔离期才回学校上学。

麻疹患者能活多久

只要治疗及时麻疹一般是不会死人的,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 患者应在家或送医院隔离治疗至少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应再延长隔离5~10天,最好单间隔离,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麻疹一般是不会死人的。

治疗原则:1.隔离:隔离期自前驱期至出疹后第五天为止。如并发肺炎则延长至出疹后十天。 2.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3.支持治疗:休息,补充营养及维生素A。 4.对症治疗:给予退热、止咳、镇静药物,必要时输液。

预防流脑发生的措施有哪些

切断传染途径病菌通过流脑患者和带菌者口鼻喷出来的飞沫传播。在流脑流行季节,小儿要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如商场、集市等,必需外出时要戴口罩,多晒太阳;搞好室内卫生,开窗通风,经常晒衣服、被褥。控制传染源对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及早期隔离治疗,隔离期应至临床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应少于病后7日。保护易感人群人群普通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第二次患病少见。

怎样预防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3个月至7岁的小儿,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麻疹病毒存在于患儿口腔、鼻腔及眼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或呼吸时,病毒随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没有出过麻疹又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小孩吸进了麻疹病毒,就会被传染。经过人类与麻疹的长期较量,已经发现,免疫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接种麻疹疫苗,可使机体获得对麻疹的自动免疫能力。为此,在我国的免疫接种程序里就有预防麻疹的免疫接种。我国早已普遍实施了麻疹疫苗的接种,不仅使麻疹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也使其发病后的病情大大减轻。 由于麻疹是经过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而致人发病的,因此在麻疹流行时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这样就可以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其次麻疹患儿必须严格隔离,避免其他孩子与之接触,以阻断其传播。麻疹患儿一般要隔离到出疹后6天,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10天。对于密切接触了麻疹患儿的易感儿,应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使其获得暂时性保护而不致发生麻疹或仅发生较轻的麻疹。最后应开展麻疹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对接触者应逐日进行检查,在集体儿童机构应留验3周,见有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2.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3.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二)被动免疫: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有时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3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一般成人血、胎盘球蛋白及丙种球蛋白均无预防作用。

(三)自动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初次接种为2岁,无副作用,个别小儿可有低热、皮疹等轻微症状。免疫途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该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儿童可在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减毒腮腺炎活疫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近年国外报道使用腮腺炎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后,虽然明显降低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疫苗所致腮腺炎病毒的感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慎重。

对于腮腺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要隔离!以防传染,特别是不能让孩子去接触,因为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弱,非常容易得传染,希望家长们也能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平时做好预防措施,预防腮腺炎的发生。

健康码转码提交申请要过多久才能变绿 显示黄码需要隔离吗

黄码人员需不需要隔离,主要是看有没有感染新冠病毒。

1、如果核酸检测,显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话,需要立即进行治疗,治愈前需要隔离,治愈后,解除风险,健康码会恢复绿码。

2、如果核酸检测多次都是阴性结果,且没有其他异常情况,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则会被赋予绿码,也不需要隔离。

健康码出现黄码说明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但是黄码人员不一定就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黄码后,要按照要求进行防疫,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话,会尽快赋绿码。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要隔离多久

需要隔离观察14天。

1、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隔离14天,原则上集中隔离满14天,如果14天内没有出现感染的迹象,而且连续两次间隔24小时以上时间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排除感染的可能,解除隔离。

2、如果14天隔离时间结束后,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则要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具体隔离时间因患者核酸情况和体征决定。

3、如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了发烧、咳嗽、全身乏力、嗅觉失灵、鼻塞、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要及时转为确诊病例,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进行规范治疗,隔离时间以确诊患者一致,和治疗时间密切先关,无固定时间。

如何预防腮腺炎

1、疫苗预防腮腺炎

近年各地流腮均有大范围的流行。家长可为儿童选用腮腺炎疫苗接种。可在麻疹疫苗加强时选麻腮风三联疫苗代替麻疹疫苗接种。三联疫苗,99%可产生抗体,临床保护作用可维持10年以上。少数在接种后7~10天发生腮腺炎,也有报道在使用三联疫苗后,出现接种后脑膜脑炎,故此疫苗的推广仍需注意。

2、远离传染源

春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小学校流行,对儿童密切观察,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腮腺出现肿痛前三天至腮腺完全消肿止。

3、切断传染

途径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

4、药物预防腮腺炎

对接触过腮腺炎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采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对梅毒的预防有何方法

对梅毒的预防主要有如下几点:(1) 提倡洁身自好,杜绝不洁性交。(2) 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 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 疗。

小儿风疹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控制和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风疹疫苗,其预防效果可达90%。

2、控制传染源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3、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

4、风疹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妊娠初期2~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相关推荐

新生儿风疹如何预防

1、避免接触风疹病儿。准妈们在孕早期,就应做好警惕。就算自己以前患过风疹或者接种过风疹疫苗,在刚怀宝宝的时候都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避免使胎儿出现畸形、出生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以及聋哑等。 2、隔离期。如果发现起风疹了,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到起疹后的1周。 3、被动免疫。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伙被动保护或减轻症状,惟其效果不确切,通常不用此法预防。但如易感孕妇接触风疹后不愿或不能作治疗性流产,则应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4、主动免疫。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一

居家隔离隔离多久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在7-14天左右。 不同的情况,不同地区,集中隔离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入境人员来说,在入境地集中隔离14天后,还需进行7天的居家隔离;对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如需跨地区出行需持有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回后居家隔离14天;另外对于本身处在中、高风险区,需在家隔离观察的,时间则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定。居家隔离期间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如有不适及时上报。

麻疹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进行预防

麻疹病人是麻疹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唯一的传染源,主通过麻疹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所以做到对麻疹病人早隔离,对麻疹病人护理时勤洗手,戴口罩。

小儿麻疹推拿如何治疗 小儿麻疹养护宜忌

1.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 2.本病可进行预防接种而避免,生后8个月和7岁时各接种一次麻疹减毒活疫苗。 3.易感患儿应避免接触麻疹患者,防止传染,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发病。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随气候变化而勤换衣服,免受风寒,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保持口腔及眼鼻清洁。 5.婴幼儿时期麻疹容易并发严重肺炎,护理时应注意警惕,避免交叉感染。

什么方法可预防小儿腹泻

1、勤洗手:无论是家长还是自己的宝宝,都讲究卫生,在喂食前家长和儿童都把手洗干净,这样手上的细菌就会变得很少了,宝宝的也不容易被病菌侵袭。 2、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 3、小儿的用具一定保持清洁:奶具每日应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后洗净,再用时开水烫一下。不用不洁净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时,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后给孩子吃,以防病从口入。 4、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

风疹病人的饮食宜忌

风疹患者的饮食疗法: (1)银翘解毒粥: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竹叶、荆芥各10克,芦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上8味药洗净煎汁,去渣,再煮洗净的粳米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上药汁,煎1-2沸即可.分2次,早晚温热服。 本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汗而不多,口渴,咳嗽咽痛,舌尖虹,舌苔薄黄,脉浮数.注意: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不宜用. (2)清营粥: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将生地、竹

预防小儿百日咳的有效方法

第一, 隔离患者 百日咳传染性很强,发现百日咳患者一定及早将其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从发病时开始至40天。10岁以下与病人有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21天,隔离期满即可接受预防接种;10岁以上的孩子不用隔离,但也观察14天。 第二, 接种疫苗 预防宝宝患百日咳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建议注射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的混合剂进行预防,并在此强调必须完成全部三次注射,才能得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此外,建议宝宝在出生后的3个月开始初种疫苗,每月1次,共3次。若遇到百日咳流行时段,可提前至出生后的1个月进行

请问麻疹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对于传染期的麻疹患儿隔离,如无并发症,隔离至疹后5天,如有并发症隔离至疼后10天。切断传播途径患儿居住的房间通风。接触过传染期患儿的人应更换外衣、洗手、洗脸或到室外逗留20分钟以除去表面沾染的麻疹病毒。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者后1-2天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如果接触2天后再接种则不可能预防发病,但可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

核酸检测阳性正常还是阴性正常 核酸检测是阳性隔离治疗

隔离治疗。 虽然说核酸检测阳性并不一定是感染了新冠,但新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且几乎全民都没有抵抗这种病毒的抗体,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能会受到感染,所以为了控制传染,核酸检测是阳性的人员都建议进行隔离观察,可以在确诊或者出现症状时,及时隔绝传染,并可以及时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新生儿风疹预防应该怎么做

孕妇在妊娠早期,不论以前是否患过风疹或接种过风疹疫苗,都应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以免使胎儿畸形,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聋哑等。 (一)隔离期:至出诊后5天。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 (二)被动免疫: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伙被动保护或减轻症状,惟其效果不确切,通常不用此法预防。但如易感孕妇接触风疹后不愿或不能作治疗性流产,则应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主动免疫:国外已采用疫苗预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一般用于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之间的女性,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