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瓶喂养孩子易致牙颌畸形
用奶瓶喂养孩子易致牙颌畸形
临床研究发现,幼儿牙颌畸形往往与喂养方式、不良习惯和鼻咽疾病等有关。
用奶瓶喂养的孩子容易形成“地包天”
人工喂养的孩子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发生“地包天”的几率要高,这主要是因为用奶瓶喂养时,一般都是横抱孩子喂奶,孩子下颌会不自觉地前伸,时间一长,下颌容易前突,形成“地包天”。
医生提醒,人工喂养时正确的方式是抱着孩子呈45度角,喂完奶后,最好再喂些清水,以保持口腔卫生。
孩子打鼾易致牙颌畸形
有的孩子鼾声很响,往往在看牙时才发现患有鼻咽部疾病。患儿常有反咬合、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等表现。这主要是因为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等会导致咽腔变狭窄,影响呼吸道的畅通。
对这样的孩子,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消除后,呼吸道畅通了,对于改善牙颌畸形非常有利。
对于严重的牙颌畸形,建议在换牙期,即8到10岁,以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矫正。
如何预防牙齿拥挤
1、怀孕期间,不要乱服用药物或者遭受辐射,否则容易造成胎儿基因突变导致牙合畸形。
2、哺乳期间,尽可能母乳喂养,一定要注意喂养的姿势正确,否则可能容易造成小孩下颌前突或后缩,或者上颌前突或凹陷。
3、一定不要让小孩含着奶瓶睡觉,不仅仅容易造成“奶瓶龋齿”,也容易导致错合畸形。
4、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不要用单侧咀嚼食物,也容易导致错合牙齿,并且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
5、一定要让小孩少吃糖,如果吃了一定要认真刷牙。我自己家的小孩从2周岁开始就会自己刷牙了,有时我还会配合牙线给宝宝使用。
6、有牙齿蛀了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导致畸形发生并加重。
7、不要养成咬嘴唇,笔,指甲等坏习惯,容易导致前牙的畸形。
8、如果有家族性遗传倾向的要尽早做好预防,在牙医的帮助下做好监控。
9、如果有鼻炎,扁桃体等炎症要尽早治疗,否则也容易引起口腔功能的异常。
孩子牙齿不齐怎么办
天天刷牙,儿童牙齿还需要正畸吗?
有些少年儿童,甚至一些家长以为,只要坚持刷牙,就会拥有一口健康、美白的牙齿。其实不然。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生指出,牙齿在萌出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发生排列不整齐或是上下颌骨之间出现位置异常。这些现象在口腔医学上统称为牙颌畸形。
牙颌畸形有什么危害?
医生说,牙颌畸形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牙错位,如某一两颗牙在牙弓中出现位置偏移或出现扭转,如“虎牙”。第二类是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不协调,如牙弓过宽或过窄,牙齿排列稀疏或拥挤。第三类是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异常,如前牙后缩,俗称“地包天”。 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咀嚼,不利于消化,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因为有些畸形影响发音和语言交流。所以,孩子出现牙颌畸形,家长应及早带他去医院儿童牙齿正畸治疗。
另外,医生说,不良生活习惯可致牙颌畸形。例如有的孩子三四岁了,睡觉时还离不开奶嘴;有的孩子没事时爱用舌头向外顶牙齿或啃指甲和铅笔头;有的孩子喜欢用一侧咀嚼食物等。
牙颌畸形有什么危害
医生说,牙颌畸形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牙错位,如某一两颗牙在牙弓中出现位置偏移或出现扭转,如“虎牙”。第二类是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不协调,如牙弓过宽或过窄,牙齿排列稀疏或拥挤。第三类是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异常,如前牙后缩,俗称“地包天”。 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咀嚼,不利于消化,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因为有些畸形影响发音和语言交流。所以,孩子出现牙颌畸形,家长应及早带他去医院儿童牙齿正畸治疗。
另外,医生说,不良生活习惯可致牙颌畸形。例如有的孩子三四岁了,睡觉时还离不开奶嘴;有的孩子没事时爱用舌头向外顶牙齿或啃指甲和铅笔头;有的孩子喜欢用一侧咀嚼食物等。
儿童牙颌畸形相关常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越来越关心。专家表示,孩子出现牙颌畸形,家长应及早带他去医院治疗。不良生活习惯可致牙颌畸形。有些牙颌畸形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牙颌畸形相关常识。
儿童牙颌畸形有什么危害?
儿童牙齿正畸专家指出,牙颌畸形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牙错位,如某一两颗牙在牙弓中出现位置偏移或出现扭转,如“虎牙”。第二类是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不协调,如牙弓过宽或过窄,牙齿排列稀疏或拥挤。第三类是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异常,如前牙后缩,俗称“地包天”。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咀嚼,不利于消化,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因为有些畸形影响发音和语言交流。
怎样进行儿童正畸治疗?
儿童牙齿正畸专家介绍,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活动的或固定的矫治器进行矫治。另一种方法是手术治疗。对于有颌骨畸形、严重影响面容的成年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方法进行矫治。专家特别指出,无论进行何种口腔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带孩子去正规的口腔专科医院或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医院的口腔科。
4种喂养方式影响宝宝牙齿健康
1、喝着奶入睡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很多宝宝都有喝着奶入睡的习惯,妈妈们也发现喂奶是哄宝宝睡觉的利器,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宝宝长蛀牙。
宝宝喝完奶就睡着了,这时奶液流出浸泡在上前牙周围,这些液体为产酸细菌提供了最佳的培养基。液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龋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所以无法及时将口腔内的奶液及时稀释掉,口腔的自洁作用会大大减弱。此外,延长奶瓶喂养,甚至延长到3岁以上,会使宝宝患龋齿的几率提高。建议家长在孩子10个月时,开始锻炼孩子使用杯子,最晚到1岁,就一定要停止奶瓶喂养,让他习惯用杯子喝水、喝奶。
2、过度使用安抚奶嘴
适当使用安抚奶嘴是有好处的,因为安抚奶嘴可促使宝宝用鼻呼吸,戒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防止外在的病毒和病原菌从口腔侵入体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还能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但专家表示,最好在宝宝10个月以后就停止使用安抚奶嘴。首先,安抚奶嘴不太容易做到及时清洗,经常裸露在外面,上面容易聚集细菌,细菌又会通过孩子的吸吮进入口腔。其次,经常吸吮安抚奶嘴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上前牙前突,形成开(牙合)。另外,国外有研究表明,经常吸吮安抚奶嘴还易导致中耳炎。
3、不按时添加辅食
现在很多妈妈都坚持纯母乳喂养,但有的妈妈错误地以为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不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和长牙。一方面,宝宝在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最佳,但6个月以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宝宝需要。另一方面,宝宝6个月以后开始出牙,应该通过添加换乳食品的方法对他们的咀嚼能力进行训练。咀嚼对宝宝牙颌骨的发育是一种良性刺激,还能进行营养的全面补充。宝宝吃母乳的次数会比较多,尤其是夜间喂养频繁,所以频繁夜奶也是导致婴幼儿早期龋齿发生的原因之一。
4、过早让宝宝自己拿奶瓶喝奶
有的家长为了训练孩子,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让他自己拿着奶瓶喝奶。但孩子还小,喝奶时基本上都是躺着的,而且他们手腕部的力量有限,即使不松手,奶瓶的部分重量依然会压在孩子的上嘴唇及上颌部位。经常如此,孩子会出现牙齿反咬(牙合)的情况,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因为上唇下方就是孩子非常娇嫩的上颌牙床骨,它经常受到奶瓶的压力会影响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向前(唇的方向)生长。上颌骨凸度生长不足,不仅影响面型的美观,反咬(牙合)还会对关节产生不良影响,为成年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埋下隐患。
哪些习惯可导致小孩牙齿畸形
喂奶习惯: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等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因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等原因会形成错牙合、牙齿畸形。
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许多儿童经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造成开牙合或双颌前突,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俗称“龅牙”。
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开始常因孩子情绪不好,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形成习惯,女孩较多见。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其中,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倾斜、下颌前突、下牙前突。
如何使您的孩子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一、胎儿时期
首先,母亲在怀孕时甚至在怀孕前3个月就不要随便用药。如果有疾病一定需要药物治疗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少接触或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在有放射性的环境中做长时间的逗留,比如尽量不要拍X片等。另外少去人多的场合,人多空气污染就相对严重,很容易感染如风疹病毒、柯萨基A病毒等,这些病毒很容易使得胎儿发生畸形或产生胎儿的唇裂(兔唇)或腭裂等。此外,还应注意保持母体的营养和心情的乐观。
二、幼儿时期
在婴儿时期,最好母乳喂养。母乳中富含婴儿易吸收、消化的各种营养物质,母乳经济、卫生、喂养简便,是婴儿天然的营养食物。婴儿吸食母乳时,下颌能适当地做前伸运动,将出生时下颌稍向后缩位置调整到正常状态,可减少因使用奶瓶喂养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错颌畸形。如果用人工喂养,在哺乳时,婴儿应采取半卧位,奶嘴的大小应合适,除中央有孔外,周围还应刺些小孔,使口腔在吸食过程中受力均匀,而且千万不要让孩子空吸奶瓶。半岁婴儿应辅以其他食物,逐渐锻炼正常咬颌,刺激颌骨发育,以免形成小颌畸形。睡觉时不要让婴儿长期偏向一侧,应经常更换位置,防止颜面部的不对称。
三、龄前至学龄期
这段时间儿童应注意营养,多吃一些较硬、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仍要刺激颌骨继续发育。与此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俗称虫牙)及牙龈炎症。当孩子萌出牙齿以后就应该开始注意口腔卫生,2岁以前大人可以帮助孩子刷牙或用干净棉签擦拭牙齿,喝牛奶或水时最好不要放糖,少喝饮料。2岁以后让孩子自己刷牙,尤其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有无龋齿,不要认为乳牙要换掉就不重视。其实乳牙为以后恒牙的萌出、颌骨的发育、面型等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克服孩子的一些习惯性动作诸如咬手指、咬嘴唇、吐舌或咬铅笔等,这些都是不良习惯,会对牙齿与颌骨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后果,应及时纠正。如果到了换牙时期,乳牙还未完全脱落,恒牙就长出来,这时应及时将乳牙拔出,以免造成牙列不齐。
专家提醒:应经常检查孩子口腔,注意孩子在吃冷、热食物时有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情况,有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样,您的小宝宝就会有一副健康而美丽的牙齿了。
喂养方式不当会影响宝宝牙齿健康
1.喝着奶入睡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很多宝宝都有喝着奶入睡的习惯,妈妈们也发现喂奶是哄宝宝睡觉的利器,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宝宝长蛀牙。
宝宝喝完奶就睡着了,这时奶液流出浸泡在上前牙周围,这些液体为产酸细菌提供了最佳的培养基。液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龋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所以无法及时将口腔内的奶液及时稀释掉,口腔的自洁作用会大大减弱。此外,延长奶瓶喂养,甚至延长到3岁以上,会使宝宝患龋齿的几率提高。建议家长在孩子10个月时,开始锻炼孩子使用杯子,最晚到1岁,就一定要停止奶瓶喂养,让他习惯用杯子喝水、喝奶。
2.过度使用安抚奶嘴
适当使用安抚奶嘴是有好处的,因为安抚奶嘴可促使宝宝用鼻呼吸,戒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防止外在的病毒和病原菌从口腔侵入体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还能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但专家表示,最好在宝宝10个月以后就停止使用安抚奶嘴。首先,安抚奶嘴不太容易做到及时清洗,经常裸露在外面,上面容易聚集细菌,细菌又会通过孩子的吸吮进入口腔。其次,经常吸吮安抚奶嘴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上前牙前突,形成开(牙合)。另外,国外有研究表明,经常吸吮安抚奶嘴还易导致中耳炎。
3.不按时添加辅食
现在很多妈妈都坚持纯母乳喂养,但有的妈妈错误地以为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不按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会影响宝宝的咀嚼功能和长牙。一方面,宝宝在6个月以内的纯母乳喂养最佳,但6个月以后,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宝宝需要。另一方面,宝宝6个月以后开始出牙,应该通过添加换乳食品的方法对他们的咀嚼能力进行训练。咀嚼对宝宝牙颌骨的发育是一种良性刺激,还能进行营养的全面补充。宝宝吃母乳的次数会比较多,尤其是夜间喂养频繁,所以频繁夜奶也是导致婴幼儿早期龋齿发生的原因之一。
4.过早让宝宝自己拿奶瓶喝奶
有的家长为了训练孩子,在宝宝几个月时就开始让他自己拿着奶瓶喝奶。但孩子还小,喝奶时基本上都是躺着的,而且他们手腕部的力量有限,即使不松手,奶瓶的部分重量依然会压在孩子的上嘴唇及上颌部位。经常如此,孩子会出现牙齿反咬(牙合)的情况,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因为上唇下方就是孩子非常娇嫩的上颌牙床骨,它经常受到奶瓶的压力会影响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向前(唇的方向)生长。上颌骨凸度生长不足,不仅影响面型的美观,反咬(牙合)还会对关节产生不良影响,为成年的颞下颌关节疾病埋下隐患。
宝宝下兜齿是怎么回事
孩子下兜齿与以下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
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许多儿童经常好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继而形成反或双颌前突,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即人们常说的“兜齿”。
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15岁之间,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女孩多见。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吮指习惯。其中,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突,下牙前突。
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一。婴儿刚出生时,下颌骨的位置处于远中位置,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性位置。若为人工喂养,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等原因而形成错颌畸形。
兜齿早期治疗以4岁左右开始矫治为宜,替牙期和恒牙初期也可,但一般不要超过12岁。一般的治疗以正畸矫治方法为主,严重的成年后需要外科正畸手术进行矫治。建议家长不要太过担心,及时带孩子到牙科医院由临床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孩牙齿不齐怎么办
孩子牙齿不齐怎么办
10~14岁是儿童牙齿正畸的最佳期,某校初一的同学们发现,班里的两名同学毛毛和方方的牙齿上都安装着细铁丝样的装置,觉得很奇怪。原来,他俩一个是因为牙齿排列不整齐,一个是因为牙齿呈现“地包天”,正在接受牙科医生对他们的正畸治疗。
天天刷牙,儿童牙齿还需要正畸吗?
有些少年儿童,甚至一些家长以为,只要坚持刷牙,就会拥有一口健康、美白的牙齿。其实不然。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生指出,牙齿在萌出的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发生排列不整齐或是上下颌骨之间出现位置异常。这些现象在口腔医学上统称为牙颌畸形。
牙颌畸形有什么危害?
医生说,牙颌畸形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牙错位,如某一两颗牙在牙弓中出现位置偏移或出现扭转,如“虎牙”。第二类是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不协调,如牙弓过宽或过窄,牙齿排列稀疏或拥挤。第三类是上下牙之间的咬合关系异常,如前牙后缩,俗称“地包天”。 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咀嚼,不利于消化,对患者心理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因为有些畸形影响发音和语言交流。所以,孩子出现牙颌畸形,家长应及早带他去医院儿童牙齿正畸治疗。另外,医生说,不良生活习惯可致牙颌畸形。例如有的孩子三四岁了,睡觉时还离不开奶嘴;有的孩子没事时爱用舌头向外顶牙齿或啃指甲和铅笔头;有的孩子喜欢用一侧咀嚼食物等。
喂奶姿势不对有哪些危害
容易患中耳炎
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病,最近有专家认为,母亲为宝宝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引发孩子中耳炎。
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正是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从而诱发中耳炎。
影响孩子牙齿发育
如果妈妈的喂养姿势不对,婴儿吮吸运动会对牙骨的生长发育起到不正常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喂养时,婴儿下巴过度向前伸,很可能会让婴儿的下巴向前过度发育,发展成“地包天”。
如果是人工喂养,首先奶瓶放置位置要正确,防止婴幼儿吃奶时下巴前伸不足造成“小下巴”畸形或者是下巴前伸过度导致“地包天”的发生。要选用仿真奶瓶,橡皮奶头大小要合适。仿真奶瓶既可满足婴儿对哺乳的心理要求,吮吸时口周围肌肉参与运动,可促进上下牙颌骨的正常发育。如橡皮奶头过大,吮吸运动时宝宝牙颌骨周围的肌肉运动量减少,很可能会造成下牙骨的发育不足;要避免长时间喂养,切勿让宝宝长时间含着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以避免奶瓶压迫牙颌骨的发育。
宝宝长牙期间的护理误区
1.宝宝平躺喝奶
如果让孩子拿着奶瓶平躺喝奶,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下颌必然要前伸才能叼住奶嘴,如果这样养成习惯,就会造成整个下颌突出,下牙畸形。
2.不喂硬质食物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还没出牙,就喜欢将切得细细的食物喂给宝宝,甚至在宝宝长出乳牙之后也认为吃硬的食物会上伤牙齿,一直购买肉泥、胡萝卜泥等泥状食物喂养宝宝。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宝宝的牙齿健康。
如果宝宝的食物过于细软,宝宝的牙龈缺乏刺激,不仅导致牙齿发育迟缓,还容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牙齿萌出情况,调整食物的粗细。
3.常吸吮手指头
如果宝宝只是把手指放进嘴里,这通常不会带来明显的健康损害。但是到了宝宝三岁以后,就需要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因为这容易造成牙齿明显错合畸形,甚至会造成整个上下颌的前凸。
婴儿不吃奶瓶怎么办 宝宝还没有饿时用奶瓶喂养
当孩子饿了之后,会选择用哭泣表达自己的诉求。然而此时孩子的情绪状态很不稳定,此时要是选择用奶瓶喂养,孩子会对于奶瓶有抗拒的情绪。建议在宝宝还没有饿的状态下,就用奶瓶喂养,孩子就会渐渐的适应用奶瓶吸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