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银花的地理分布与习性
山银花的地理分布与习性
生于溪边、旷野疏林下或灌木丛中。
产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北部和中部,湖北西南部,湖南中部 西部至南部,广东(南部除外),广西,四川东部和东南部,贵州北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至南部。 生于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0-700米(西南部可达1500米)。日本也有分布。
产广东、海南和广西。生于丘陵地的山坡、杂木林和灌丛中及平原旷野路旁或河边,海拔最高达800米。越南北部和尼泊尔也有分布。本种花供药用,为华南地区“金银花”中药材的主要品种,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藤和叶也入药。同忍冬 L. japonica Thunb. 外貌十分相似,但那个种具硕大的叶状苞片,萼筒无毛,小枝密生开展的糙毛,易与本种区别。华南植物所标本108817(采自广东,采集人和地点不详)极似本种,但叶下面有明显的盘状腺,花冠唇瓣比筒长。我们怀疑它可能是本种同菰腺忍冬 L. hypoglauca Miq. 种间杂交的产物。
酸柑的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亚洲南部(台湾省、广东省、马来西亚等)形态:常绿灌木,株高1-2米,具短刺,幼枝有角棱,叶椭圆形互生,革质,具光泽及强烈芳香味。花顶生,花冠五裂,白色,具香气。四季均能见花,但以春、夏季盛开;果实扁圆形,初绿,成熟时呈橙黄色,果囊8-11瓣,每瓣种子3-4颗,卵形。花期春季。
木耳的地理分布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和浙江等地,其中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海林市、东宁县(2012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和吉林省蛟河县黄松甸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2] 。国内有9个种,黑龙江拥有现有的全部8个品种,云南现有7个种、河南卢氏县有一种。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辽宁桓仁等。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
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气候优势,著名的林海雪原雪乡威虎山莲花湖镜泊湖坐落在此区域内。该地区林业资源丰 富,气温昼夜温差大和丰富的山泉水条件最适宜黑木耳等多种真菌类名贵食用菌的生长,产出的木耳品质在全国也是最佳的。
吉林省春化镇叶赫地区多山,树木重生,有广袤的山林,具有优越的木耳种植、繁育条件。
除此以外,云贵两广的云岭和横断山区也是重要的黑木耳产区。还有秦岭巴山、伏牛山神农架大别山、武夷山等地也出产优质的黑木耳。
海枣的地理分布
原产西亚和北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引种栽培,在云南元谋露地栽培能结实。海枣是干热地区重要果树作物之一,且有大面积栽培,尤以伊拉克为多,占世界的1/3。[3]
全球有1亿棵枣椰树,阿拉伯国家拥有全世界70%的枣椰树,即7000万棵枣椰树,主要分布在伊拉克、沙特、阿联酋、埃及、叙利亚、苏丹、也门、巴林王国、阿曼、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在两伊边界阿拉伯河(Shattal-Arab)地区曾经有1800万株,也是世界上第五大枣椰树树林。但是受到战争、污染物、建坝引起的土地盐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nبينالنهرين)湿地的退化,世界上最大的枣椰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伊拉克是世界上种植枣椰树最多的国家,全国约有3000多万株枣椰树,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沿河岸。巴士拉地区有1000多万株,整个城市在翠绿的林海中,被称为/枣椰城0。伊拉克年产的椰枣占世界总产量的3/4以上,每年平均输出约20万吨,占世界第一位。西亚的沙漠地区,只要有水,就能见到众多的枣椰树。枣椰树树高20米-30米,绿油油的,迎风摇曳,亭亭玉立。它们不仅点缀了绿洲的景色,更为旅游者和驼队带来了荫凉与慰藉。
桃子的地理分布
主要经济栽培地区在中国华北、华东各省,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北京海淀区、平谷县,天津蓟县,山东蒙阴、肥城、益都、青岛,河南商水、开封,河北抚宁、遵化、深县、临漳,陕西宝鸡、西安,甘肃天水,四川成都,辽宁大连,浙江奉化,上海南汇,江苏无锡、徐州。
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世界各地均有栽植。
桃较重要的变种有:油桃 、蟠桃、寿星桃、碧桃。其中油桃和蟠桃都作果树栽培,寿星桃和碧桃主要供观赏,寿星桃还可作桃的矮化砧。树高4-5米。一年生枝条红褐色。叶多呈披针形,叶缘有锯齿,叶柄基部常生蜜腺。花型有蔷薇型和铃型两种。核果除蟠桃外,多为圆形或长圆形,果面除油桃外,均布有茸毛。果肉白、黄色或夹红晕,少数呈红色;肉质柔软、脆硬或密韧;核表面具不同沟点纹路,均为种和品种群的重要分类依据。
核桃的地理分布
产于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新疆南部。分布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中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常见栽培,
中国核桃的分布很广,黑龙江、辽宁、天津、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22个省(区、市)都有分布。内蒙古、浙江及福建等省(区)有少量引种或栽培。主要产区在云南、陕西、山西、四川、河北、甘肃、新疆、安徽等省(区)。其中安徽省亳州市三官林区被誉为亚洲最大核桃林场。
核桃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从北纬21°08′32"的云南勐腊县到北纬44°54′的新疆博乐县,纵越纬度23°25′;西起东经75°15′的新疆塔什库尔干,东至东经124°21′的辽宁丹东,横跨经度49°06′
麻黄的生长习性
分布习性
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
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
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分布在湿度低冰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300-340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400-500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
适应环境
麻黄适宜在沙质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与麻黄的分布和生长关系密切,表土0-20cm的土壤基质层对麻黄水平根的分布发育尤其重要。在以风沙土为主的沙质灰铝土干草原区内,麻黄分布广泛,特别是上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时。pH在8左右,麻黄生长良好。而在以栗钙土为主的低山丘陵干草原区,麻黄只有零星分布。在以棕壤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原区几乎没有麻黄分布。此外,麻黄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长,这与其根蘖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桑柏皮地理分布
主产于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广东省。以河南省、安徽省产量大,并以亳桑皮质量佳。河南商丘,安徽阜阳、亳州等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产区也在逐渐转移。
商品主要来源于河南,浙江的临安、桐乡、建德,江苏泰兴等地。此外,四川、湖南、河北、广东、湖北、广西等省区亦产主为栽培。
亳桑皮:产于安徽亳州一带者。
严桑皮:产于浙江者。
北桑皮:产于江苏者。桑白皮:各地所产桑白皮的统称。
黄豆的地理分布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中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中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内蒙,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