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

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并不难,只要患者们去到正规的医院检查一下就能得出结果来,下面就为大家说明一下该如何检查风湿性关节炎吧。

一、自身抗体

在风湿性疾病的范围内应用于临床的自身抗体分以下四类:抗核抗谱、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有很多的作用。

1、抗核抗体谱。

2、类风湿因子

除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尚见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等。

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以常人中性粒细胞为底物按所见荧光的图型,分为C-ANCA(胞浆型)和P-ANCA(核周型)、其他各自的抗原为胞浆内的丝氨酸蛋白酶和骨氧化酶。

4、抗磷脂抗体

临床上应用的有抗磷脂抗体和狼疮抗凝物两种测定方法。本抗体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抗磷脂综合症是指临床表现有动脉或静脉栓塞、血小板减少、习惯性流产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和(或)狼疮抗凝物者,除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也可以是原发性的。

二、滑液检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节滑膜炎症。特别是在滑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或滑膜细菌培养阳性则分别有助于痛风或化脓性关节炎的确诊。

三、关节影像检查

X线检查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亦能随访了解关节病变的演变。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他尚有关节CT、MRI、同为素等检查。

四、病理活组织检查所见的病理改变

如狼疮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结节对类风湿关节炎、唇腺炎对干燥综症、关节滑膜病变对不同病因所致的关节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四种就是诊断出风湿性关节炎的办法了,如果患者朋友们觉得自己可能患上风湿性关节炎的话,一定要去认真的做好诊断检查工作哦。

关节炎的种类有哪些

骨关节炎是关节炎的分类之一

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骨质增生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多数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质增生,自然容易得骨关节炎。临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在医生看来,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

关节炎的分类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

该病常表现为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且发病关节呈对称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在35~50岁之间,但老人、幼儿同样可发病。因其病因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有着复杂关系,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7、血清类风湿因子呈阳性。

具备以上症状4条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以上介绍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诊断标准查看判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哪几种发病类型

专家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类型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四种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又可分成几类,各有其临床特征。

(1)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①晨僵;②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②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④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⑤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⑥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⑦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踩部水肿等。

(2)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达42℃,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38℃之间,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胀、疼痛等症。

②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他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

③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髓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④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又称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⑤干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

⑥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脏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系统损害,眼、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

(3)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②多关节炎型类风湿;③单关节炎;④少关节炎。其各自特征见上。

(4)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②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③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风湿性关节炎可导致关节强直

关节破坏是出现关节强直的前提

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破坏:患者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明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早期仅有关节间隙狭窄,严重者关节面边缘模糊不清,凹凸不平或囊状透亮区。关节严重破坏期患者有多处软骨下骨破坏,关节畸形明显狭窄,关节变形。关节间隙尚可见,骨质疏松明显。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关节强直的表现

关节破坏严重可导致关节强直,此期关节表现为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关节融合。可见粗条的骨小梁通过关节面,大关节可见骨质增生或硬化表现。关节间隙融合或纤维性强直。关节强直占风湿性关节炎总数的1%,通常发生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患者除典型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外,还可表现为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或为脾功能亢进,或存在骨髓抑制因子等。风湿性关节炎伴发淀粉样变性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淀粉样变见于脾脏、肾、胃肠道及全身小血管等部,是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

风湿性关节炎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开始的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到关节变形再到关节融合,认识不同时期的关节炎表现有助于判断病情,进行最正确的治疗。

骨质疏松期:主要表现位关节肿胀,骨质疏松。无关节破坏征象。由X线片上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或关节囊肿胀。早期为局限性骨质疏松或长骨干髓端、关节周围骨质普遍疏松。

关节破坏期: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己明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早期仅有关节间隙狭窄,较严重者则关节面边缘模糊不清,凹凸不平或囊状透亮区。严重破坏期:多处软骨下骨破坏,关节畸形明显狭窄,关节变形。关节间隙尚可见,骨质疏松明显。

强直期:关节间隙完全消失,关节融合。可见粗条的骨小梁通过关节面,而骨小梁的排列变疏,在大关节可见骨质增生或硬化表现。关节间隙融合或纤维性强直。本综合征少见,占风湿性关节炎总数的1%。通常发生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除典型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外,其特征为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或为脾功能亢进,或存在针对中性粒细胞特异抗体,或存在骨髓抑制因子等。切除脾脏仅可收到暂时效果。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淀粉样变性常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晚期,淀粉样变见于脾脏、肾、胃肠道及全身小血管等部。临床常采取肾活组织或肠粘膜作病理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并发淀粉样变是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其症状多表现为早晨起床的时候,关节以及关节的周围感觉到僵硬,特别是手指和脚趾这两个地方。局部活动一会儿后能够有所缓解。

关节出现肿痛的症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很典型的一个表现,多为对称性的关节疼痛,比如手腕关节,脚趾关节,裸关节等等,疼痛伴有红肿,并且出现一些活动障碍。局部在浸泡冷水或者受到冷风刺激的时候,肿痛的症状更为明显,热敷或者按摩后有所缓解。

长期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没有引起患者的重视,炎症越来越严重,会导致活动受限制,并且出现关节畸形的现象。这个时候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矫正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局部功能的丧失。

风湿性关节炎除了关节部位出现症状以外,身体各个部分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严重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身体发热,关节周围皮肤发肿潮红,运动或者劳动过后身体不适感更强烈。

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要及时地通过临床症状来诊断,出现晨起关节僵硬,关节红肿疼痛,关节畸形以及身体发热等,要引起重视。平时注意关节的保护,禁止过度疲劳,不要经常受冷受冻,冬天的时候要注意局部的保暖,炎症发作可以使用适当的中药来治疗缓解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肌肉疼痛

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战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still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方法

风湿患者在生活中非常关注临床医学对风湿的治疗。我们如何了解风湿临床对风湿的作用?下面就让专家介绍一些关于风湿诊断方法。

1滑液检查:

外观呈混浊的草黄色浆液,粘稠度降低,粘蛋白凝固不全,可见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细胞。对类风湿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血沉:

即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作为判断炎症活动度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度相一致,也可作为判定疗效及诊断的指标。

正常值:

儿童<10mm/1h

成年男性0~15mm/1h

成年女性0~20mm/1h

风湿轻度活动时20~40mm/1h;中度活动时40~80mm/1h;高度活动时>80mm/1h 。风湿病人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风湿药治疗的影响,这一点可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血沉迅速下降)相区别。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炎症现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续增快或不下降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时有可能复发或恶化,但也有血沉始终正常而病情复发或恶化者。血沉增快提示组织的损害,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虽无特异性,但在疾病的鉴别与诊断及疾病活动度判断方面有一定价值。若病人表现为关节痛,临床症状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检查正常者,则很难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简称抗“O”或ASO。正常值约250单位~500单位,此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有人分析,类风湿病人中抗“O”升高占30%。

菲丝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时,见于风湿热;(2)凝集型:ASO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3)混合型: AS O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见于类风湿;(4)正常型:ASO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可除外类风湿。

4CRP反应蛋白:

亦称丙种反应蛋白,简称CRP。正常人为阴性,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33mg ,其阳性率为80%~90%。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症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得早,消失也快。CRP含量越多,表示病变活动度愈高。炎症恢复期,若CRP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

CRP阳性,也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组织坏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结核、疫苗接种之后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故临床上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标。

5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测定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用于类风湿与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类风湿病人HLA—B27为阴性,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100%为阳性。健康人阳性率约为5%~9%。

手指肿痛是类风湿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病吗 类风湿因子(RF)测定较简便且经济,怀疑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人,大都要作RF的测定检查.由于缺乏对RF的全面认识,不少患者及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者误认为:RF阳性就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阴性就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提高对RF的测定结果,我们临床床诊断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163例阳性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1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8例,系统性硬化症1例,干燥综合征4例,骨性关节炎1例,非病者2例.184例阴性者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强直性脊柱炎8例,干燥综合征1例,骨性关节炎 1例,待确诊者28例,非病者103例.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RF测定为阴性者中.有部分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F测定的阳性的病例中,却有部分浊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存在健康者,可见了RF测定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虽有参考意义,但缺乏特异性. 要确认风湿性关节炎,单靠RF测定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患者是否存在一个以上的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晨僵等,有时还拍X光片,看患病关节有无骨质疏松, 破坏等.综上所述RF测定上阴性不能作为否定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依据;RF测定阳性,也不能就诊断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新诊断标准为:

①关节晨僵至少1小时;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关节肿;

④对称性关节肿(能上能下4和持续 6周以上)以上4条持续6周以下;

⑤皮下结节;

⑥手X线片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凡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病的自然病程很不致,约10%的病人可以自愈;80%的病人呈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在数年后数十年后出现不周程度的关节功能受损或畸形;另10%的病人呈快速进行性发展,一两年或数年内即出现严重残疾.

相关推荐

肩周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X线检查

诊断肩周炎时摄X线片的目的之一,是作为肩部骨折、脱位、肿瘤、结核以及骨性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手段。但临床发现大约有1/3的病人,在肩周炎的不同病程期X线片上显示不同的特征性改变。

哪些疼痛症状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症状有哪些?由于风湿性关节炎的危害很大,对此,应早期明确哪些是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症状,以便在生活中对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症状是什么。 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症状有哪些?专家指出:开始往往是关节局部比较轻微的酸痛和僵硬,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逐渐加重,常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发热、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具体介绍如下: ①晨僵现象与关节僵硬:所有类风湿病人都有这种表现,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②关节肿胀或疼痛:这也是几乎所有类 风湿性关节炎 病人的必

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症性病变,患者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肢体运动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其病理特征为慢性滑膜炎,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升高或减少、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2、血沉: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可有血沉加快。 3、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增高。 4、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时可有类风湿因子增高,但不是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方法

1、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关节表现为主,患病人群主要为女性群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需要引起关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可参考以下7项标准: 1.1、晨僵。晨僵至少一小时以上,并持续6周以上。 1.2、关节肿胀。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时间。 1.3、对称性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1.4、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时间持续6周以上。 1.5、患者手部有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放射学改变。 1.6、患者皮下有类风湿结节。 1.7、血清类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隐匿起病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约60%-0%病人隐匿缓慢起病,最初症状可为全身不适,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经数周至数月出现对称性关节肿痛和活动障碍并伴晨僵。这与风湿性关节炎的游走不同,后者常在一关节炎症状消退后,另一关节再起病。炎症关节周围的肌萎缩和肌肉软弱无力。 中间型起病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约15%~20%病人起病快慢及严重程度居于上述两种形式之间,在发病后数日至数周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全身症状也较隐匿起病者为明显 复发型起病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类型

一、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①晨僵;②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②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④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⑤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⑥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⑦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踩部水肿等。 二、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

膝关节炎的症状

1、骨关节炎 是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2、创伤后关节炎 创伤后关节炎是膝关节受到创伤之后出现的关节炎。临床表现与骨关节炎非常相似,但是它有明显的外伤史,例如:经关节的骨折,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 3、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关节炎的炎症性类型,早期以关节的滑膜炎症为主,继而侵蚀关节软骨,造成关节功能的严重丧失,晚

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工作要做些什么

1、要建立信心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打持久战,战胜病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对日常的护理工作引起重视,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导致残障危害。 2、要早期诊断 现代医学认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将近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可以从病史中得到初步的诊断或是诊断的线索,单从体征得到诊断的,约占30%。 通过化验检查得到诊断的,不过20%。因此发现有四肢小关节肿瘤、早晨僵硬等。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及时到医院风湿病专科诊治,尽早得到康复。

类风湿的发病类型有几种

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叠类湿性关节炎。四种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又可分成几类,各有其临床特征。 (1)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典型类风湿或多关节炎型。其临床表现为: ①晨僵;②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②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④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⑤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⑥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⑦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

风湿热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 ①、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于3岁以下起病,常侵犯指、趾小关节,关节炎无游走性特点。反复发作后遗留关节畸形,X线骨关节摄片可见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邻近骨骼骨质疏松。 ②、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为全身脓毒血症的局部表现,中毒症状重,好累及大关节,血培养阳性,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2)、急性白血病 除骨关节疼痛外,还有贫血、出血倾向,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周围血片可见幼稚白细胞,骨髓检查可与鉴别。 (3)、非特异性肢痛 又名“生长痛”,多发生于下肢,夜间或入睡尤甚,喜按摩,局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