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时期如何预防治疗哮喘

儿童时期如何预防治疗哮喘

“哮喘发病有自己的规律,大约50%以上的小儿哮喘患者在学龄前或青春发育期病情可缓解。”友谊医院儿内科主任陆教授说,“这是因为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机体免疫、内分泌等各种功能的变化,哮喘会自然缓解,可能会控制住哮喘的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患儿都能达到这种自然缓解的状态。”

而且如果对哮喘不予认真治疗,一味等待它的自愈,在这个过程中,哮喘反复发作,炎症反复刺激,会使气道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增大,平滑肌肥厚,造成气道结构重塑,肺功能下降,这种损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因哮喘发作导致猝死。

因此儿童期是治疗哮喘的最关键时期,而且小儿哮喘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经过合理、规范治疗,完全可以把哮喘控制住,避免其向成年哮喘发展。

吸入激素副作用很小目前来说,治疗小儿哮喘最有效的药物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因为哮喘其实是一种慢性的气道过敏性炎症反应,但是这种炎症不同于平时所说的细菌引起的炎症,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

如何预防哮喘病的发生

俗话说的好,治病不如防病。深受哮喘病摧残的我,为了预防孩子也会患上哮喘,我就特意收集了预防哮喘的方法,我现在特意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预防哮喘。

1预防哮喘的发生: 儿童患有哮喘与母亲在妊娠期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如果妊娠期母亲有抽烟的习惯会加大婴儿患有哮喘的可能,所以,要预防儿童出现哮喘,妊娠期的母亲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 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因为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所以预防哮喘就必须要预防应激性鼻炎。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虽然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根本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

支气管哮喘应该如何预防

哮喘的预防应包括:①消除或避免产生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各种因素;②早期诊断,及早治疗;③积极控制气道炎症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哮喘的发生——一级预防 如上所述,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胎儿的免疫反应是以Th2为优势的反应,在妊娠后期,某些因素如母体过多接触变应原,病毒感染等均可加强Th2反应,加重Th1/Th2的失衡,若母亲为变应性体质者则更加明显,因而尽可能避免。此外,已有充分证据支持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饲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这些均是预防哮喘发生的重要环节,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2.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二级预防

(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

如前所述,呼吸道病毒是否哮喘的变应原尚有争论,但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于儿童,鼻病毒于成人,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亦是重要的预防哮喘措施。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人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近20年随访,发现其中近17%发展为哮喘,远远高于对照组(5%);研究亦表明,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3.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三级预防

(1)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单纯咳嗽,发作性胸闷或运动后气促胸闷等)应及早作出诊断。研究表明对于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越早使用气道抗感染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日后肺功能的损害(包括肺功能的恢复及儿童随年龄肺功能的增长)越小,因而对绝大多数患者(除了少数处于“间歇”期外),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它可能成为变应性哮喘患者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加强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十分重要。其一,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哮喘的本质,诱因,发作的信号,用药的种类及方法,特别要强调长期抗炎的预防性治疗。其二,教育患者学会采用微型峰流速仪来监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

我国在贯彻全球哮喘防治战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特别是建立了“哮喘之家”,“哮喘俱乐部”,加强了医患合作,使哮喘的发作频率,急诊率及住院率,医疗费用均明显降低,今后要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哮喘儿童更易肥胖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呼吸系统和重症护理医学杂志》上报告说,患有哮喘的儿童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肥胖问题,但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能大幅降低这种风险。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近2200名5至8岁儿童的健康数据。这些儿童在刚参加研究时没有肥胖问题,但其中13.5%的儿童当时患有哮喘。研究人员对这些儿童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随访,研究结束时约六分之一的儿童肥胖。分析显示,与没有哮喘病史的儿童相比,那些早期患有哮喘的儿童发生肥胖的概率会高出51%。

研究第一作者、南加州大学的陈章华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症状未受到控制的哮喘患儿运动会受限,长期的激素治疗药物作用可能导致肥胖,这些都可能是患哮喘儿童更易肥胖的因素。不过,真正关于哮喘导致肥胖的病理机制还不明确,这个需要今后开展更多研究。

医学界对肥胖与哮喘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但陈章华说,大多数研究都只关注了肥胖会增加罹患哮喘的可能,而反过来,对于哮喘,特别是早发的小儿哮喘是否会导致今后肥胖的研究非常少。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快速救援药物用于舒缓痉挛的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急性发作的哮喘症状;长期控制药物用于减少气道的慢性炎症,长期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研究人员发现,快速救援药物可以使肥胖发生的概率降低43%,不过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陈章华说,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突出了临床早期诊断、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症状的重要性。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对预防今后的肥胖以及肥胖带来的其他慢性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脱敏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什么优势

改变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疗程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应该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和SAV。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哮喘患者的症状,而SAV能改变哮喘病演变过程和改善预后,如通过降低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预防哮喘不可逆性的气道炎性损伤出现,通过抑制或消除气道炎症来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患者的用药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从而改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预后,并有可能使一些哮喘患者得到治愈。

预防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发生

1。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早期进行SAV,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到过敏性哮喘。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常规SAV后,只有5%出现过敏性哮喘,而不进行SAV者则有23-68%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

2。SAV可以防止哮喘患者对新的变应原出现变态反应,提高机体对各种变应原的耐受性。

以上几点对哮喘患儿尤其重要。长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实,SAV对儿童哮喘的疗效比成人显著,通过适当的SAV可以大大提高哮喘患儿的长期缓解率,并可防止患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发展成过敏性哮喘。通过SAV还可使特应性素质的患儿对相应变应原的耐受性大大提高,甚至受益终身。

哮喘脱敏治疗需培训家长

据了解,我国哮喘患者的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全国约有3000万患者,成人的患病率为0.7%-1.5%,儿童的患病率为1.97%。这些数据从侧面表明我国哮喘病的预防和治疗存在严重不足。

据介绍: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儿童哮喘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其终身的肺功能。标准化脱敏治疗作为唯一的对因治疗方法,是一场“持久战”,疗程一般为3年,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决心和毅力。儿童作为特殊的患病群体,并没有明确的治疗意识。因此,做好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负责我国成人哮喘疾病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的专门机构有“中国哮喘联盟”,儿童哮喘疾病方面则为“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孩子跑步气紧或是哮喘

在我国,据估计,至少有2000万以上的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治疗。钟南山教授强调,儿童哮喘的防治非常重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哮喘经常发作的话,对其肺功能、精神状态和情绪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另外,哮喘到了青春期,还会有一个很大变化。如果能在青春期以前对哮喘良好控制,大约60%至70%的孩子一过青春期或到了青春期时,哮喘症状就会明显好转,用药明显减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不用药。

一些父母说,孩子哮喘好了,也不喘了,但每天早晨都有咳嗽。实际上,这还是哮喘的一个临床症状,只不过症状没那么严重,依然说明孩子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提醒家长、孩子和医务人员,要特别重视儿童哮喘的一些非典型改变和症状,以提高警惕,使哮喘孩子在儿童期能得到一个很好控制。

此外,相当多的人认为哮喘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在民间甚至还常流传说,“名医不治喘”。事实上,应用现有的、规范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大约80%的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达到不发作、不额外用药、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哮喘患者在治疗哮喘时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一些患者对吸入性激素怀着莫须有的恐惧心理,甚至擅自停药。不少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很多患者肺功能受损,甚至形成难治性哮喘。

哮喘的生活护理

儿童哮喘无法立即拔出病根,儿童哮喘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哮喘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避免孩子受哮喘毒害,家长应学会哮喘的预防方法:

1、注意室内环境

动物的毛屑也是哮喘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养狗猫等宠物,不要用地毯和容易积尘的呢绒制品,经常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患儿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需经常对空调进行清洁。

2、注意饮食

哮喘患儿的饮食应遵循六不宜”原则,即进食不宜过咸、不宜过甜、不宜过腻、不宜过激、不宜进食过敏食物,不宜过饱。饮食尽量做到定时、定量。

3、注意避免过敏原

既有效又简单的儿童哮喘的防治方法一般就是帮助患儿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有尘螨、霉菌和花粉、烟雾或化学气味,如修正液、花露水、香水、清新剂、蚊香或杀虫剂、装修材料气味等,家长要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

4、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消除病灶,如果孩子有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龋齿等,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避免让孩子过于劳累、淋雨、剧烈跑动及受到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

5、锻炼身体

体格锻炼对长期患哮喘的儿童极为重要,可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体格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促进食欲,保持精神愉快,提高儿童的抗病能力。

尽管运动对于增强体质有帮助,但对哮喘患儿来讲,过分运动也会诱发哮喘,所以家长要避免哮喘患儿运动过激,避免孩子换气过度诱发哮喘。

如何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出现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应消除或避免产生变态反应和哮喘的各种因素,早期诊断并及早治疗,积极控制气道炎症及症状,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一级预防:预防哮喘的发生

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哮喘属变应性哮喘。母亲吸烟可增加出生后婴幼儿出现喘鸣及哮喘的几率,而出生后进行4~6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使婴儿变应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妊娠期母亲应避免吸烟,这些均是预防哮喘发生的重要环节,有关母体饮食对胎儿的影响,则仍需更多的观察。

二级预防:避免变应原及激发因素

(1)避免变应原:特别对于有特异性体质的患者,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如屋尘螨、花粉、动物皮毛,可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等,对职业性哮喘患者,应脱离该职业环境。呼吸道病毒是否哮喘的变应原尚有争论,但与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于儿童,鼻病毒于成人,避免呼吸道病毒感染亦是重要的预防哮喘措施。

(2)防治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关系很密切,有20%~25%单纯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组胺或氨甲胆碱激发),因而认为这部分患者可能属于“亚临床型哮喘”。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约占28%~50%。近期资料表明,对此类病人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积极控制鼻炎(如口服非镇静H1受体阻滞剂,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明显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减轻其症状,因而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的发生及减少其发作均是有价值的。

三级预防:早期诊治、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1)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于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的患者(如表现为单纯咳嗽,发作性胸闷或运动后气促胸闷等)应及早作出诊断。研究表明对于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越早使用气道抗感染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其日后肺功能的损害(包括肺功能的恢复及儿童随年龄肺功能的增长)越小,因而对绝大多数患者(除了少数处于“间歇”期外),一经确诊,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特异性免疫治疗的规范化,它可能成为变应性哮喘患者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措施。

(2)做好哮喘患者的教育管理工作:哮喘是一个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完全可以促使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加强患者的教育及管理,十分重要。其一,教育患者使其了解哮喘的本质,诱因,发作的信号,用药的种类及方法,特别要强调长期抗炎的预防性治疗。其二,教育患者学会采用微型峰流速仪来监测自己的病情,以便在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

温馨提示:哮喘病患者要注意加强身体素质,积极锻炼身体,避免病毒的入侵。另外还要注意防止过敏源,积极预防哮喘的产生。患了哮喘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小儿哮喘预防有四点

别误诊儿童哮喘伴有搓鼻子(抠鼻子或皱鼻子)、揉眼睛、早晨打喷嚏、流清鼻涕水、鼻塞、打鼾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那可能就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和单纯儿童哮喘治疗不同,需要用spacer从鼻腔联合吸入。查清过敏原小儿哮喘多是环境或食物中过敏原引起的,原因不同,治疗和预防就不同。所以家长应该带着小朋友到当地的过敏中心去检查过敏原,然后进行有的放矢的预防和免疫或脱敏才能治好。选择一个好医生制定一个长期治疗计划治哮喘,不在于医院而在于医生,因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医生的技术和经验。特别是大多数儿童哮喘往往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应该同时消除上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配合脱敏治疗和预防才能治好。进行耐寒锻炼很重要让孩子对冷空气适应了对病情恢复有利的。游泳锻炼比较好,既可耐寒锻炼、又可调整呼吸锻炼。

儿童哮喘的防治非常重要

在我国,据估计,至少有2000万以上的哮喘患者,但只有不足5%的哮喘患者接受过规范化治疗。儿童哮喘的防治非常重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哮喘经常发作的话,对其肺功能、精神状态和情绪等,都会有很大影响。另外,哮喘到了青春期,还会有一个很大变化。如果能在青春期以前对哮喘良好控制,大约60%至70%的孩子一过青春期或到了青春期时,哮喘症状就会明显好转,用药明显减少,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不用药。

一些父母说,孩子哮喘好了,也不喘了,但每天早晨都有咳嗽。实际上,这还是哮喘的一个临床症状,只不过症状没那么严重,依然说明孩子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控制。钟南山教授提醒家长、孩子和医务人员,要特别重视儿童哮喘的一些非典型改变和症状,以提高警惕,使哮喘孩子在儿童期能得到一个很好控制。

此外,相当多的人认为哮喘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在民间甚至还常流传说,“名医不治喘”。事实上,应用现有的、规范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大约80%的哮喘是可以控制的,达到不发作、不额外用药、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哮喘患者在治疗哮喘时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一些患者对吸入性激素怀着莫须有的恐惧心理,甚至擅自停药。不少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很多患者肺功能受损,甚至形成难治性哮喘。

儿童哮喘危害及与成人哮喘关系

、我国儿童哮喘死亡率全球第一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中受累人群最多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2000年,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对43个城市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介于0.5%~3.34%,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虽然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死亡率却高达10万分之36.7,位居全球第一,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成人哮喘的80%起病于儿童期,有80%~90%的儿童哮喘首次症状发生在4~5岁前。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由于病程短、气道炎症轻,病理改变往往处于可逆阶段,因此治疗效果好、预后佳,所以用抗哮喘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是必要的,这一措施对降低我国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期因其生理变化和解剖结构的特点,临床上出现喘息症状的情况较多,往往不易鉴别,造成大部分儿科医生(包括部分呼吸科医生)仍在用抗生素治疗,甚至于用抗生素预防哮喘,这是极大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控制哮喘,相反因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种种弊端。尽管早干预的观点会使一部分患儿存在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的减轻或控制喘息的发作,更有利于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当然,早期干预如能做到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就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gina方案(全球哮喘防治方案)中早诊断、早防治的原则。要使广大儿科医生对哮喘做到早诊断,必须对他们进行哮喘防治知识的更新,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2、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关系

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哮喘进入成年期后会停止发作,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此观点不妥,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患儿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再发可能,2/3以上患者继续发作,既使无哮喘症状,但其肺功能常为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与咳嗽。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发展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患儿在整个一生中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与哮喘发作。重度哮喘尤其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发展为成人哮喘。最近国外提出abc方案(antiasthma begins in childhood)即治疗哮喘须在儿童期开始,力争早期诊治。

皮肤脱敏治疗

改变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疗程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应该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和SAV。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哮喘患者的症状,而SAV能改变哮喘病演变过程和改善预后,如通过降低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预防哮喘不可逆性的气道炎性损伤出现,通过抑制或消除气道炎症来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患者的用药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从而改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预后,并有可能使一些哮喘患者得到治愈。

预防过敏性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发生

1.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早期进行SAV,可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到过敏性哮喘。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常规SAV后,只有5%出现过敏性哮喘,而不进行SAV者则有23-68%发展成为过敏性哮喘。

2.SAV可以防止哮喘患者对新的变应原出现变态反应,提高机体对各种变应原的耐受性。

以上几点对哮喘患儿尤其重要。长年的临床实践已经证实,SAV对儿童哮喘的疗效比成人显著,通过适当的SAV可以大大提高哮喘患儿的长期缓解率,并可防止患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发展成过敏性哮喘。通过SAV还可使特应性素质的患儿对相应变应原的耐受性大大提高,甚至受益终身。

保暖过度 可致儿童哮喘病复发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而秋冬季节正是儿童哮喘好发的季节。由于有些孩子抵抗力差,对于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因而比较容易发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引起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坏以及并发炎症,从而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

由于冬季是哮喘病的高发季节,专家提醒,冬季哮喘病多发主要是由于天气寒冷引起的,但也有部分是“保暖过度”造成的,只注意通过空调等来取暖,而忽略了室内的通风换气。适时给房间通风,才不会使哮喘病复发。

耐寒训练预防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冬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哮喘患儿的气道反应性增高,对冷空气比较过敏,所以容易发病,一旦着凉感冒,就经常出现咳嗽、咯痰、胸闷、气喘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发生呼吸困难。

哮喘儿童应从夏季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加机体耐寒冷的适应能力,预防哮喘发作。具体措施包括有计划地少穿衣服,适当地接触冷水,每日进行晨跑等。不过,这一过程要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儿童过度寒冷为度。经耐寒锻炼的哮喘儿童,冬季哮喘发作的次数会减少。

另外,家长也要注意,哮喘一旦发作就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用药,不能私自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对患儿的肺功能造成损害。

相关推荐

治疗小儿哮喘常用3种药物比较

一、糖皮质激素 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常用丙酸倍氯米松、氟替米松、布他奈德。用于哮喘发作的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轻-中度以者需长期吸入治疗。安全剂量为200ug-400ug,年长患儿可短期用至每日600ug-800ug.口服用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儿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以防病情恶化,使有半衰期短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7日,1-2mg/kg,一般不超过30mg/d,分2-3次口服。静脉用药: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时早期通过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每次5-10mg/k

小儿哮喘可以治愈吗

控制儿童哮喘应先找出过敏原 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存在过敏体质,与接触过敏原有关;二是由病毒等感染诱发。要想有效控制孩子哮喘反复发作,最好的办法除了依从医生指导治疗外,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诱发儿童哮喘的过敏物质有很多种,通过长期的临床统计,我们发现厦门的儿童哮喘患者70%以上是由屋尘螨引起的,所以家庭居室的除尘、除螨非常重要。目前医院可以做14种空气过敏原的鉴定,您不妨给孩子做一下,以便找出确切的过敏原。 儿童早期哮喘多数会在学龄期消失 儿童喘息主要分三类: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

儿童哮喘可以自愈吗

儿童哮喘的原因很多,包括过敏因素,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等。据专家解释,除了家族遗传之外,90%的小儿哮喘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很多家长咨询,问儿童哮喘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自愈。对此,专家表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免疫系统渐渐发育成熟,免疫功能逐渐完善,哮喘就会有一个自愈的倾向。但是,不能完全靠它来自愈,有时候还是同样需要治疗,比如用中医药来调节他的肺脾肾,实际上对改善儿童体质状态,促进他免疫系统的稳定和发育成熟,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家人总是不重视,小孩经常感冒,经常诱发

小儿哮喘如何治疗

小儿哮喘要怎么治疗,需要加强日常保健工作: 首先,儿童哮喘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肌肉张力,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促进食欲,保持精神愉快,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其次,应减轻病儿的精神刺激和思想负担,因为哮喘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由于哮喘的发病与神经系统兴奋性有关,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告诉家长对患儿给予适当的关系,但应避过分宠爱和迁就,在一定的医务人员监督下,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我管理。 最后,要找出诱发因素和避免接触过敏原,患有哮喘

小儿哮喘的六大征兆

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导致哮喘的原因有很多,而治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患者容易反复发作,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对于小儿哮喘来说,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 过敏源是引起哮喘的主因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患者若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可能致命。哮喘控制不佳,对日常工作及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哮喘反复发作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哮喘治疗是长期过程 专家提醒,儿童哮喘

小儿哮喘能根治吗

小儿哮喘能根治吗?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指婴幼儿时期哮喘表现的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发作性的过敏性疾病。多在幼儿期(3岁以下)起病,常由各种不同的过敏源(如:花粉、灰尘、兽毛、螨虫、细菌等)引起,气候变化、情绪激动也能诱发。 哮喘性支气管炎多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迅急,主要表现为:患儿呼吸困难,喘憋、鼻扇、发出阵阵哭闹。患儿张口呼吸,不能平卧,被迫坐起或跪在床上,两上肢前撑,两肩耸起,前额出冷汗。发作的时间不定,可由数分钟至数小时。 对儿童哮喘需不需要治疗的问题,许多家长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长大后自然会好。误信

孩子过敏性咳嗽怎么办

儿童过敏性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又称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thma),过去曾称为“过敏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咳嗽”或“隐匿性哮喘”。在1972年Gluser首次报道了该病并命名为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 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由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

用什么方法预防哮喘比较好

注意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发作有较密切的关系,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需注意住室光照、通风,还需加强孩子的饮食营养,多饮开水,增加机体抵抗力,少到人员密集的场合,减少交叉感染,注意防止托幼机构、学校及家庭内流感局部流行。 呵护心理 儿童的心理因素对哮喘的促发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行为方面可表现为退缩、攻击性行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较差,由于经常缺课,有些儿童学习成绩不佳,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病情否认、忽视或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厌恶情绪,可使患儿哮喘发作加剧。因此,如果发现儿童

用什么方法预防哮喘比较好

适当的锻炼是最重要的,适当的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少被病毒侵袭的机会。但是并非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对哮喘有利的,哮喘病人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否则不仅不能缓解,还会加剧哮喘的病情。适合哮喘病人的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等。 此外,预防哮喘以下几种方法也很好: 注意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发作有较密切的关系,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需注意住室光照、通风,还需加强孩子的饮食营养,多饮开水,增加机体抵抗力,少到人员密集的场合,减少交叉感染,注意防止托幼机构、学校及家庭内流感局部流行。 呵护心理 儿童的心理因素

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措施是什么

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措施是什么?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儿童,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那么,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措施是什么呢?下面让专家详细介绍下吧。 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措施是什么?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远离烟尘、刺激性气体等不良环境,避免接触变应原,注意气候变化,注意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清除上呼吸道感染病灶如鼻旁窦炎、扁桃腺炎、齿槽溢脓等,防止感染性分泌物吸人下呼吸道。 3.增强体质和耐寒锻炼,坚持冷水洗脸,以提高机体抗。 4.发现咳嗽咳痰症状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