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如何鉴别诊断
腹外疝如何鉴别诊断
1.可复性疝:凡疝内容很容易回入腹腔的,称为可复性疝。一般说来,在腹外疝早期,腹内容物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奔跑、劳动以及咳嗽、排便等一时性腹内压骤然升高时疝出;而在平卧时自然地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入腹腔。有的腹股沟疝的疝囊位于腹股沟管内,肠内容物疝出时,视诊还不能看到,称为隐匿性疝,很易自然回纳,也属可复性疝。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的,称为难复性疝。常因疝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也有小肠)反复疝出,表面受摩擦而损伤,与疝囊发生粘连所致;也有些病程冗长的巨型疝,疝门十分宽大,其周围组织已萎缩变薄,或已消失成缺损,毫无抗力、大量疝内容物随着重力下坠而久留在疝囊内、腹腔容积相应变小,无法再予容纳,也可逐渐变成难复性疝。腹腔后位的脏器,在疝的形成过程中,可随后腹膜壁层而被下牵,也滑
3.嵌顿性疝: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嵌顿性疝。如嵌顿的内容为小肠,则产生急性肠梗阻症状。嵌顿性疝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肠腔受压梗阻,但其供应的动静脉血运尚未受阻。嵌顿性疝可造成嵌顿的近端与远端肠袢内腔同时的完全性梗阻,所以属于闭袢性肠梗阻,因而也叫嵌闭性疝。
4.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如不及时解除,致使疝内容物因被箱闭后使内容物发生血循环障碍甚至坏死者,称为绞窄性疝。嵌顿和绞窄常多为一个肠段,但有时嵌顿的内容物为两个以上肠袢使肠袢呈W形状者称逆性嵌顿性疝)。不仅在疝囊内的,而且在腹腔内的嵌顿肠管均可发生坏死。因此手术必需将全部嵌顿而发生病变的肠袢,拖出切口外作仔细检查,以防遗漏。
疝气诊断鉴别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一定要仔细探查有无腹股沟疝气,当然也要请医师检查有无其他的疾病。
腹外疝要注意些什么
1、预防腹外疝加重,患者们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维护。随着日常行走、活动形成习惯性下坠。一旦卡在环口处,能复位会造成肠坏死。要防微杜渐。
2、预防腹外疝加重,患者们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剧烈活动。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非常不利的。
3、预防腹外疝加重,患者们保持大便畅是防疝,护疝的关键。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促使疝体下行。这对腹外疝的正常维护是难以把握的。
4、预防腹外疝加重,患者们注意保暖和尽量减少二手烟的吸入,以免引发呼吸道感染、咳嗽而导致腹外疝;注意多吃蔬菜,预防便秘,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腹外疝患者注意治疗各种生殖病症。
疝气病的诊断方法
1.疝气病的检查应该到普外科,做B超就可以确诊;
2.对无合并症的脐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为主;
3.对合并有肺部腹部其他疾病而诊断未明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心电图,肝功能检查和血肌酐,血尿素氮(BUN),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
实际上,疝气病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
切口疝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
和小肠疝其它类型如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等鉴别。
腹股沟直疝(疝气)容易与这些疾病混淆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脐疝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与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
腹外疝诊断鉴别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腹外疝诊断鉴别
腹外疝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为腹外疝;位于什么部位;属何种病理类型;是否继发于其他疾病。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怎么确诊巴氏腺脓肿
诊断
育龄期妇女出现的单侧大阴唇下端囊性肿物,无明显自觉症状,穿刺有黏液,性刺激对其大小有影响是其特点,病理检查可确诊,从囊肿所在的部位及外观或局部无炎症征象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必要时可行局部穿刺,其内容物可与前庭大腺炎及脓肿,淋巴水肿等鉴别。
鉴别诊断
1、与大阴唇,腹股沟疝鉴别:
疝与腹股沟环相连,挤压时可以复位消失,咳嗽时感觉肿块冲动,向下屏气时肿块稍胀大,叩之有鼓音,在过度使力时,常突然出现。
2、还应与前庭大腺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尿道旁腺脓肿,淋巴水肿相鉴别。
腹股沟斜疝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辨明寒热虚实本病在临床上以虚证常见,但以外邪侵犯足厥阴肝致病者亦有之,故寒证、实证亦可见;临症时不可不察。寒者,以寒邪滞于肝脉,而致阴囊、睾丸疼痛,畏寒为特征。虚者,因中气下陷而致倦怠,畏寒、面色萎黄为主证。实者,可见阴囊皮色青紫,触压痛等症,所以辨寒、热、虚、实是诊断本病的主要环节。
2.辨腹痛狐疝常见腹痛,其它疾病亦可见腹痛症,两者不可混淆,主要从病理和病位上鉴别。狐疝腹痛是以阴囊、睾丸疼痛坠胀为主牵引而致的疼痛,病理变化和病位不在腹部,而在阴囊、睾丸,临证必须详察。
(一)肝郁气滞证
1.临床表现:阴囊偏坠胀痛,阴囊内如有物状,时上时下,卧则入腹,立则下坠,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每因恼怒过度而加剧,胸闷,食少。苔白,脉弦。
2.证候分析:肝主疏泄,其志为怒,其脉循阴器。情志不畅,气郁囊中或经脉失和,则可阴囊胀痛,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气郁甚则痛加重;气机不畅,脾伤失运则食少。苔白、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二)中气下陷证
1.临床表现:阴囊一侧时有肿胀,按之柔软,无压痛,不红不热,自觉重坠,时有少腹阴囊牵引痛,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用手按肿物,令病人咳嗽时有冲击感,伴有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2.证候分析:若先天禀赋不足,劳倦内伤,肝肾虚损及脾,中气不足,甚则下陷不举,固摄失司,可见阴囊肿物出入腹类狐状;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舌淡,脉虚缓,均系脾气虚之故。
(三)寒湿凝滞证
1.临床表现:阴囊肿痛,昼出夜缩,或时大时小,遇寒加剧,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
2.证候分析:寒湿凝于厥阴,经脉失和则阴囊肿痛,夜属阴、寒甚,寒性收引凝滞,昼属阳寒轻,故昼出夜缩,时大时小;遇寒则气滞越甚,故遇寒加剧,寒伤阳气,肌体失温,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均为寒盛、疼痛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腹股沟斜疝诊断标准:
1.腹股沟区发现可复性“梨状”或“蜡肠状”包块。
2.包块从腹股沟管外环突出,可达阴囊内或大阴唇内,坠入阴囊的包块与精索并行。
3.包块软,挤压时可还纳至腹腔,压迫内环可阻止包块出现,皮下环扩大,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
4.包块嵌顿时,除局部疼痛外,腹痛常伴有呕吐。
5.手术证实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
西医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完全位于阴囊内。肿块不能还纳,也无可复性病史。
2.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而上下移动。但无咳嗽冲击感,透光试验阳性。
3.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于每日起床或站立活动后缓慢出现逐渐增大,平卧和睡觉后逐渐缩小,挤压肿块体积也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4.睾丸下降不全:隐睾多位于腹股沟管内,肿块小,边缘清楚,用手挤压时有一种特殊的睾丸胀痛感,同时,患侧阴囊内摸不到睾丸。
5.髂窝部寒性脓肿;肿块往往较大,位置多偏右腹股沟外侧,边缘不清楚,但质软而有波动感。腰椎或骶髂关节有结核病史。
腹股沟直疝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股沟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在某些特殊情况才进行影像学检查。
1.消化道造影或钡灌肠检查 可发现腹股沟区肠襻影,特别是滑疝。
2.静脉肾盂造影和膀胱造影 观察疝是否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如滑疝和膀胱的关系。
3.疝造影术 1967年Ducharme将造影剂注入腹腔,观察腹膜有无突出存在,又称为腹膜造影术,有助于发现某些腹股沟区微小和初发的疝或某些罕见疝,如会阴疝、闭孔疝等,尤其是疑有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时,可采取该方法加以证实。
4.CT 可观察疝的部位、形态、疝囊大小以及内容物,当膀胱充以造影剂时,可观察滑动性疝是否累及膀胱。
5.超声检查 该方法对疝的诊断比较理想,可发现微小疝,特别是肥胖病人,能够清楚显示腹股沟疝的形态、周围毗邻关系、疝囊和疝内容物大小等,尤其是病人取某些体位或做深呼吸时可动态观察,能够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鞘膜积液、脂肪瘤、血肿等鉴别。
6.腹腔镜 近年来腹腔镜既可用于腹股沟疝的诊断,也可用于治疗,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