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小儿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高胰岛素血症包括新生儿一过性高胰岛素血症、婴幼儿和儿童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药物性高胰岛素血症。由于胰岛素瘤或胰岛细胞增生造成,低血糖发作严重,手术治疗有效。临床高胰岛素血症的患儿空腹6-8小时后通常发展为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试验用5(Vg/kg胰高血糖素激发葡萄糖反应。高胰岛素血症患儿血糖>2.2mmol/L反映其存在足量肝糖原和完好的酶通路。酮症性低血糖2-5岁小儿多发,低血糖发生时存在酮血症,血乳酸和丙酮酸正常,丙氨酸低。酮尿症通常提示酮血症,在一定环境下测定血中酮体(P-羟丁酸)有助于确诊存在酮血症。胰高血糖素缺乏。垂体、甲状腺及肾上腺功能不全。先天性代谢缺陷:①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糖原累积症;肝糖异生缺陷;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②氨基酸代谢缺陷(枫糖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③脂肪酸代谢缺陷(肉毒碱缺乏症;肉毒碱酰基转移酶缺乏病。
小儿低血糖症的危害有哪些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越早,血中葡萄糖数值越低,存在时间越长,越易造成智力低下、脑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如果延误诊断,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新生儿低血糖最多见于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小儿。因为小儿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易发生低血糖。患重病的小儿葡萄糖消耗增加,易致低血糖。此外有些遗传性疾病也可引起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多在出生后24~72小时出现,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在生后几小时即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开始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较多,软弱无力,哭吵要吃奶等。如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可出现嗜睡、抽搐、昏迷、呼吸增快、呼吸暂时停止等严重表现。
因为新生儿低血糖存在时间越长,越易影响小儿智力,所以母亲要尽早给小儿喂奶,不能吃奶者要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对患糖尿病的母亲所生小儿及双胎、早产、体重极低、患重病的小儿要定时查血中葡萄糖数值,如果血糖低于2.24mmol/l,不等出现症状就要开始治疗,可以喂食葡萄糖。出现症状时,应静脉补充葡萄糖直至血糖稳定在2.24mmol/ l以上。
小儿低血糖症的治疗
1、紧急处理
病情危重,初步检查符合低血糖的病儿,在采取各项化验标本后,要立即静脉输入25%葡萄糖液。症状控制后改用10%~15%葡萄糖液,并逐步减慢输入速度。此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给糖量,以使血糖维持在40~120mg/dl为度。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尿糖,避免血糖过高出现糖尿,引起利尿。
2、长期处理
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低血糖高危的新生儿,如胎龄小样儿、糖尿病母之婴儿等,应于出生后监测血糖数值。临床情况许可时,尽量自生后4~6h开始喂奶。此后每2~3小时喂奶1次。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是首要因素,这比治疗更为重要。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妈妈可多吃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例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
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老年低血糖症 :老年易发生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低血糖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即反应性低血糖),前者多为病理性,后者多为功能性。由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称老年低血糖昏迷。
小儿低血糖: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标准。新生儿低血糖症指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
低血糖在不同人群身上,会有着不同的反应,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同等症状,所有病人都可以用一种方法,这是不低的,我们要分病情分人群来治疗的,这个是我们在诊断的是就要确定出来的。
小儿低血糖症的危害
宝宝在出生前一直处在母亲体内血糖较高的环境中,以致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出生后,小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亢进状态,故于生后数小时内,小儿血糖急剧下降,可能会得低血糖症。另外早产儿、双胎、体重极低的新生儿肝脏内肝糖原贮存量都较少,如不提前喂奶,也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断及处置,则可造成低血糖性脑损伤。如果一直延误治疗,越易造成少儿智力低下或脑瘫,治疗不及时,也可导致死亡。
新生儿要警惕低血糖
一、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
1、低血糖症常发生于出生时糖原储备不足或继发于高胰岛素血症,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糖原储备不足,除非他们接受维持性的外源性葡萄糖输注,否则易发生低血糖症。
2、由于胎盘功能不足而导致宫内营养不良(表现为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也缺乏糖原储备,如果持续存在围产期窒息缺氧,他们所有的糖原储备将在无氧酵解中被迅速消耗,糖原储备不足的新生儿在生后最初几日的任何时间可发生低血糖症,尤其是喂养时间间隔延长或摄入营养素不足的新生儿。
3、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
1、产妇提前补充葡萄糖
剖宫产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与孕妇禁食时间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10%葡萄糖,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宝宝对糖的需求。
2、产妇要合理进食
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
3、尽早开奶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4、及时哺乳
及时哺乳是预防发生低血糖的重要一关。对足月儿,一般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如无奶需多吸吮,及时纠正并使其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半乳糖血症婴儿,应停止给乳类食品,而给予不含乳糖饮食。对亮氨酸敏感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对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的婴儿,应限制蔗糖。对有糖原代谢病的婴儿,可坚持喂奶,以保证营养与能量。
5、定时监测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在早期(血糖在1.7~2.2mmol/L之间)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引起脑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最早1次应在出生后的30分钟进行,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1、2、4、6个小时各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2mmol/L就应给予补充葡萄糖。
小儿低血糖症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期生糖基质不足。早产婴和低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量不足,胎盘营养供应受损以及糖异生所需的酶系统发育不充分也是发生宝宝低血糖的原因。
2、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如果母亲有糖尿病,宝宝出生后可能会有高胰岛素血症,这样宝宝胰升糖素的分泌减少,交感神经会兴奋,肾上腺髓质的肾上腺素耗尽,这样葡萄糖的产生量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葡萄糖储存不足
1、胎儿在发育的第8-10月,肝脏才进行肝糖原的储存。早产儿出生时间过早,因此肝糖原的储存量不足。
2、围产期遇到缺氧、酸中毒等刺激时,肝脏细胞会加速肝糖原的分解。同时由于在缺氧环境下葡萄糖消耗的增加,也会导致葡萄糖存储不足。
3、足月小样儿由于宫内生长迟缓,不仅在肝糖原的储存速度上有所不足,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4、其他原因导致的葡萄糖消耗增多,如败血症、心脏病、热量不足。
葡萄糖利用增加
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肿症和败血症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食,体内现有的葡萄糖消耗量又大,代谢增加、糖消耗增加,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
血胰岛素水平增高
母亲患有糖尿病或新生儿患有半乳糖血症、糖元积累病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出现小儿低血糖:
1、孕妇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几率。由于大量血糖从患病母体涌入胎儿体内,胎儿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稳定血糖浓度。此时胎儿被分娩出来,血糖的来源便也会迅速地减少,然而胰岛素的分泌量还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来不及调节,于是就会导致血糖急速降低。
2、Rh溶血病: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葡萄糖利用增加。
肝硬化可引起血糖异常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它的发生不同于原发性糖尿病。糖尿病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减,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高血糖。而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功能下降,导致肝脏对糖原合成、储存、分解等代谢过程发生紊乱而出现血糖升高。
有研究表明肝病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产生胰岛素抵抗或摄入糖过多,不合理长期使用利尿剂等,都为血糖升高的病因。肝硬化患者常有糖耐量减低,10%~20%可发生肝源性糖尿病。其特点是空腹血糖可以正常,可升高,主要是餐后高血糖。
肝硬化患者可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较少,其原因是:一方面肝脏的储备能力很强,只要有20%的正常肝脏即可维持血糖稳定;另一方面肾脏也有糖原异生的能力,当肝脏功能减退时它可代替产生相当一部分葡萄糖。因此,严重的低血糖只发生于肝脏严重受损的晚期肝硬化患者。高血糖和糖耐量异常可见于部分肝硬化患者。
小儿低血糖症的预防
新生儿大脑发育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引发低血糖的话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宝宝体内血糖浓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小儿低血糖症?
1、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
2、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宝宝,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
3、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液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高渗血症和高血糖症。
对于经常有低血糖症晕倒小儿,应适度多给予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者一日进餐4~5次,或者在孩子睡前或夜里醒来时让喝一杯奶或糖水,以预防饥饿导致低血糖。
孩子血糖低是不是贫血
孩子血糖低不是贫血。低血糖是血糖水平偏低,而贫血是血红蛋白偏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小儿低血糖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出生后1~2小时血糖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上升,72小时血浆葡萄糖正常应>2.8mmol/L(>50mg/dl),新生儿血糖<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较大婴儿和儿童空腹血糖<2.8mmol/L(<50mg/dl)即为低血糖。出生婴儿血糖<2.24mmol/L(<40mg/dl)时,就应该开始积极治疗。低血糖可致脑不可逆性损害,而影响脑功能。
引起低血糖原因有哪些
引起低血糖原因1、进食量减少,没及时相应减少胰岛素。
引起低血糖原因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比例不当(pzi比ri多1~2倍)且用量较大,常常白天尿糖多而夜间低血糖。
引起低血糖原因3、在胰岛素作用最强时刻之前没有按时进食或加餐。
引起低血糖原因4、情绪从一直比较紧张转为轻松愉快时。
引起低血糖原因5、出现酮症后,胰岛素量增加,而进食量减少。
引起低血糖原因6、pzi用量过多。
引起低血糖原因7、加剧低血糖的药物。
引起低血糖原因8、胰岛素用量过多或病情好转后未及时减胰岛素。
引起低血糖原因9、由于开会、外出参观、收工较晚等原因使进食或加餐较平常时间推迟。
引起低血糖原因10、活动量明显增加未相应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小儿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病
一些疾病如激素缺乏、糖尿缺陷、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等,还有先天性代谢性缺陷,如枫糖尿症、半乳糖血症等,均能导致糖减少,影响血糖水平,出现新生儿低血糖症。其他如脑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含量。
2、葡萄糖储存不足
1、胎儿在发育的第8-10月,肝脏才进行肝糖原的储存。早产儿出生时间过早,因此肝糖原的储存量不足。
2、围产期遇到缺氧、酸中毒等刺激时,肝脏细胞会加速肝糖原的分解。同时由于在缺氧环境下葡萄糖消耗的增加,也会导致葡萄糖存储不足。
3、足月小样儿由于宫内生长迟缓,不仅在肝糖原的储存速度上有所不足,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4、其他原因导致的葡萄糖消耗增多,如败血症、心脏病、热量不足。
3、葡萄糖利用增加
新生儿患严重疾病如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肿症和败血症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进食,体内现有的葡萄糖消耗量又大,代谢增加、糖消耗增加,摄入减少,从而导致低血糖。
4、血胰岛素水平增高
母亲患有糖尿病或新生儿患有半乳糖血症、糖元积累病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出现小儿低血糖:
1、孕妇患糖尿病:会增加胎儿患高胰岛素血症的几率。由于大量血糖从患病母体涌入胎儿体内,胎儿会增加胰岛素分泌以稳定血糖浓度。此时胎儿被分娩出来,血糖的来源便也会迅速地减少,然而胰岛素的分泌量还依然维持在原有水平来不及调节,于是就会导致血糖急速降低。
2、Rh溶血病: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葡萄糖利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