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脏横纹肌瘤的症状
婴儿心脏横纹肌瘤的症状
心脏横纹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最初的常见征象是心脏杂音,易产生血流梗阻和心律失常。小的肿瘤一般无症状,较大的肿瘤可阻塞心腔或瓣膜导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损害。三尖瓣的梗阻可产生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现象;累及传导系统可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
具体表现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扩大,瓣膜关闭不全(可酷似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锁),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下狭窄。心包积液,甚至猝死。非特异性的表现包括心脏增大,左室或右室衰竭以及双室衰竭,S3和S4奔马律,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有时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发生动脉栓塞引起突然死亡。
预防护理
对心脏横纹肌瘤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尚无特效的预防方法。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减轻梗阻症状,保护心室及瓣膜功能,防止损伤传导系统的损害,部分改善本病的预后。
通过上文的简单介绍之后,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了婴儿心脏横纹肌瘤的症状有哪些了吧!希望大家在了解此种疾病的症状之后,能够及时的做出判断,早点到医院检查治疗,在治疗之后也一定要做好护理,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长了子宫肌瘤有什么症状
1、子宫肌瘤症状之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子宫肌瘤症状,多数患者会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2、子宫肌瘤症状之腹块: 子宫肌瘤患者的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
3、子宫肌瘤症状之白带增多:子宫肌瘤患者通常会伴有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子宫肌瘤症状之疼痛:一般子宫肌瘤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 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一般可用中药石瘕膏缓解。
5、子宫肌瘤症状之压迫症状: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6、子宫肌瘤症状之不孕: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
7、子宫肌瘤症状之继发性贫血:若子宫肌瘤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生贫血,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症状。
8、子宫肌瘤症状之低糖血症:子宫肌瘤伴发低糖血症亦属罕见。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低,意识丧失以致休克,经葡萄糖注射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肿瘤切除后低血糖症状即完全消失。
心脏横纹肌瘤的表现
心脏横纹肌瘤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包括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他伴随症状等,这些差异可根据左心或右心血流阻塞、心肌受累和心律紊乱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而不同。
心脏横纹肌瘤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小的肿瘤一般无症状,较大的肿瘤可阻塞心腔或瓣膜导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损害,三尖瓣梗阻可产生卵圆孔的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现象;累及传导系统可产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药物难以控制的室性心动过速。
具体临床表现有心律失常(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扩大,瓣膜关闭不全(可酷似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锁),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下狭窄,心包积液,甚至猝死;非特异性的表现包括心脏增大,左室或右室衰竭以及双室衰竭,收缩期或舒张期杂音,有时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可发生动脉栓塞引起突然死亡。
前列腺肉瘤的症状及治疗
前列腺肉瘤是前列腺部位恶性肿瘤的一种,与前列腺癌又有所不同。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而前列腺肉瘤则发生于前列腺间质。
前列腺肉瘤的病程发展极快,生长迅速,预后多不良,儿童患者预后尤差,明确诊断后,大多数病例生存不超过一年。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极高,生长速度最快,几乎皆在一年内死亡;平滑肌肉瘤及纤维肉瘤生长较慢,预后稍好,平均生存为2~3年。未收录医院放疗科董昭
婴幼儿前列腺肉瘤发展及转移较成年人迅速而广泛,从有症状开始到死亡,10岁以下儿童平均为3个月,而成年人约为1年。近年来,由于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儿童横纹肌肉瘤的预后已发生改变。对局限性病变,在手术后再进行2年化疗,病童无瘤存活率可达54%。这一进展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目前,儿童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术前化疗,外科手术切除,术后放疗(有肿瘤残存时)及周期性预防化疗。这种方案对儿童患者的预后有惊人的改善。
对成人患者,建议用下列方案:术前选用阿霉素化疗,接着做前列腺和盆腔部放射治疗,然后做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做周期性化疗,使用阿霉素和甲氮咪胺。
结节硬化症的影响
1.皮肤损害
特征是口鼻三角区皮脂腺瘤,对称蝶形分布,呈淡红色或红褐色,为针尖至蚕豆大小的坚硬蜡样丘疹,按之稍褪色。
2神经系统损害
癫痫为本病的主要神经症状,发病率占70%~90%,早自婴幼儿期开始,发作形式多样,可自婴儿痉挛症开始,至部分性局灶性或复杂性发作、全面性大发作。
3.眼部症状
50%患者有视网膜胶质瘤,称为晶体瘤。眼底检查在眼球后极视乳头或附近可见多个虫卵样或桑椹样钙化结节,或在视网膜周边有黄白色环状损害[2]。此外尚可出现小眼球、突眼、青光眼、晶体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色素性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4.肾脏病变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和肾囊肿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或腹部包块等,在TSC死亡者中因肾脏疾病而夭折者约占27.5%,是该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5.心脏病变
47%~67%患者可出现心脏横纹肌瘤,该肿瘤一般在新生儿期最大,随年龄增大而缩小至消失,可引起心力衰竭,是本病婴儿期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产前超声最早能在妊娠22周时发现肿瘤,提示患TSC的可能为50%。
6.肺部病变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累及肺部常见于育龄女性患者,是结缔组织、平滑肌及血管过度生长形成网状结节与多发性小囊性变,可出现气短、咳嗽等肺心病、自发性气胸的表现。
7.骨骼病变
骨质硬化,颅骨硬化症最为常见,亦好发于指、趾骨,为骨小梁增生所致;囊性变,全身骨骼均可受累,X线可发现;脊柱裂和多趾(指)畸形。
8.其他脏器
包括消化道、甲状腺、甲状旁腺、子宫、膀胱、肾上腺、乳腺、胸腺等均可能有受累,目前认为TSC除骨骼肌、松果体外可累及所有组织器官。
小儿横纹肌肉瘤症状是什么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发生自胚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5%,软组织肉瘤的50%。本症系由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横纹肌母细胞级组成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肿瘤发病原因不详,但不排除遗传因素。做血常规,肝、肾功能,尿液分析,骨髓穿刺等化验检查。头颈部病变要做脑脊液化验。儿童横纹肌肉瘤尚无特异性血浆或尿标记物。
小儿横纹肌肉瘤症状
一。头颈部:头颈部肿瘤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眼眶、脑膜周围和非脑膜周围三种。眼眶内横纹肌肉瘤可导致眼球凸出、球结膜水肿或眼睑和结膜肿块。晚期可能失明、眼肌麻痹,或者两者都有。脑膜周围肿瘤经常侵蚀颅骨,引起脑神经瘫痪和脑膜刺激症状。鼻咽部肿瘤可引起声音改变、气道梗阻、窒息和鼻出血。鼻旁窦肿瘤有疼痛、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出血症状。中耳及乳突部位肿瘤可呈息肉样从耳凸出,可有中耳炎、面神经瘫痪表现。根据原发部位不同,5%~20%的病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眼眶肿瘤预后最好,而脑膜周围肿瘤预后最差。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组织类型大多数为胚胎型。鼻咽癌和鼻咽部横纹肌肉瘤发病情况很相似,但鼻咽癌好发大龄儿童,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二。泌尿生殖系:泌尿生殖系肿瘤可表现为尿路梗阻、血尿或两者兼有,而盆腔肿物可引起腹痛或肠梗阻。阴道、宫颈、子宫肿瘤可有阴道分泌物。睾丸旁肿瘤通常是单侧的、无痛性阴囊内肿块,偶伴腹膜后肿块,多继发于淋巴扩散,占27%。
三。四肢和躯干:肢体和躯干部肿瘤表现为肿块,一些患者则先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症状(占12%)。胸部肿瘤可压迫呼吸。脊柱旁肿瘤可有脊髓压迫和神经症状。
四。其他部位:腹膜后横纹肌肉瘤可非常大,导致腹痛、消化道或尿路梗阻症状。消化道和胆道肿瘤少见,但如发生,则表现为消化道或胆道梗阻。心脏肿瘤一般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另一个少见的发病部位是气管和肺。
横纹肌肉瘤的预防预后
横纹肌肉瘤是软组织肉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按多形性、胚胎性和腺泡性的顺序恶性程度依次增高。横纹肌肉瘤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文献报道区域淋巴转移率为15%-25%。血道转移率可超过50%。血道转移主要为肺转移,其次为骨、肝、胸膜和皮肤。葡萄状肉瘤多局部广泛浸润,转移较少。横纹肌肉瘤的发生部位也影响预后,发生于头颈部和泌尿生殖区者预后较好,发生于四肢及躯干者较差。
30年前,手术和/或进行单纯放疗者,5年生存率约为10%。目前,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如在开始治疗前无转移者,其5年生存率接近80%。
患横纹肌肉瘤的儿童三分之二会存活下来。有很多因素可以帮助预测病人的存活情况。重要的因素有肿瘤在发现时是否已扩散、原发肿瘤的部位、手术能否完全切除以及组织类型(显微镜下的肿瘤外观)。其中最重要的是肿瘤的切除情况。Ⅰ类(完全切除)横纹肌肉瘤的儿童的治疗效果很好,90%以上不会复发。Ⅱ类(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残留肿瘤)的80%和Ⅲ类(肉眼能观察到残留肿瘤)的70%会长期存活。即使复发,一半左右的儿童通过再一轮治疗也能治愈。Ⅳ类(诊断时发现有远程转移)儿童的前景不是太好,他们的5年存活率不到30%。
5年存活率是指诊断出横纹肌肉瘤后存活5年以上的病人的百分率。许多病人诊断出横纹肌肉瘤后,存活的时间远远大于5年。5年存活率只是讨论预后的一种习惯标准,它基于病人的诊断和初次治疗在5年以前。治疗手段的提高使诊断出的病人的前景更加光明。
患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儿童的预后情况不如患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儿童的好,他们要接受强度更大的化疗。由于患横纹肌肉瘤儿童的治疗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和组织类型,因此,由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外科医生和肿瘤医生来对患癌儿童进行诊断和治疗就尤显重要。这意味着儿童应在具有丰富治疗经验的治疗中心接受很好的治疗。
结节性硬化症检查
1.头颅平片
脑内结节性钙化和因巨脑回而导致的巨脑回压迹。
2.头颅CT或MRI
平扫可见室管膜下脑室边缘及大脑皮层表面多个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病灶,部分结节可显示高密度钙化,为双侧多发性,增强呈普遍增强,结节更清晰,可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结节。皮层和小脑的结节有确诊意义。
3.脑电图
可见高幅失律和各种癫痫波。
4.脑脊液
正常。
5.腹部超声
可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多囊肾。
6.超声心动图
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肿瘤在最初三年内变小过程显著,成年逐步消失,故大龄儿童及成人检测阳性率低。
7.心电图
可发现心律失常,常见预激综合征。
8.胸部X线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恶性
疗效最佳—— 肾母细胞瘤
天天今年5岁。在一次洗澡中,奶奶无意中发现孩子的腹部鼓起来一小块。爸爸忙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天天患的是肾母细胞瘤。不过,医生还说,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是所有儿童恶性肿瘤中最好的。
肾母细胞瘤是最常见儿童腹部肿瘤。肿瘤生长快,常见症状为快速增大的向一侧肋部突出的腹部包块,有的患儿有血尿、高血压等症状。大部分患儿可首先进行手术治疗,病理分型、分期和手术后的化疗方案的选择对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晚期肾母细胞瘤治愈率也可以达到90%。
最广泛—— 软组织肿瘤
去年夏天,妈妈发现10岁的婷婷嘴唇长了一些小疙瘩。开始的时候,她以为婷婷是上火了,没太在意。妈妈给婷婷做了各样的去火食物,又买了药。可是婷婷的嘴唇不但没有消肿,肿物反而越长越大。
爸爸带着婷婷到医院就诊,医院的诊断吓了爸爸一跳:横纹肌肉瘤。医生说,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居软组织肉瘤的第三位,儿童、青年比较多见。
软组织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皮肤、黏膜、脂肪组织、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外周神经以及各种脏器的支撑组织等。因此,发生在软组织的肿瘤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儿童恶性软组织肿瘤以横纹肌肉瘤多见,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以往生存率很低。近十年来,横纹肌肉瘤的综合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大量新方法和新药不断用于临床治疗,现在生存率已经从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最恶性—— 神经母细胞瘤
正在上幼儿园的李明是个活泼爱动的小家伙,他特别爱踢球。但最近,李明的父母发现孩子面色萎黄,还经常喊腿疼。他们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孩子患上了肿瘤,而且是有“儿童癌症之王”之称的神经母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之所以被称为“儿童癌症之王”,是因为这种肿瘤在过去疗效极差,而且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多发于肾上腺或腹膜后,位置很深,早期不易发现。而这种肿瘤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发生骨髓、骨及器官转移。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治疗希望了。通过综合治疗,现在神经母细胞瘤生存率已经从过去的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近40%。
治愈率最有改观——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7岁的男孩浩然颈部长了一个小肿块。春节前,小浩然一直发烧,刚过春节,父母带着他来到医院。小浩然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我国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多见。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肿瘤可原发于身体任何部位,可出现与肿瘤部位相关的压迫症状,部分病人还伴有发热、盗汗及体重下降。
霍奇金病恶性度相对较低,治疗率较高,约85%左右。现在,非霍奇金病生存率也明显提高,B细胞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治愈率已经超过80%,T细胞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治愈率也达到60%左右。
儿童最特有—— 肝母细胞瘤
月月是刚刚10个月大的婴儿,最近他出现了黄疸症状,并被诊断为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所特有的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至4岁。与成人的肝细胞瘤不同,只要手术完全切除并辅以短期化疗,其治愈率极高。
手术切除是本病能否治愈的关键,可以采取局部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肝三叶切除。儿童肝代偿功能极强,即使是成人不能实现的肝三叶切除,儿童术后也可以维持正常的肝功能。
什么是横纹肌肉瘤
肉瘤是来源于体内结缔组织,包括肌肉、脂肪、骨骼、筋膜、血管等,并且具有多种类型的一类肿瘤。横纹肌肉瘤(RMS)是一种起源于骨骼肌内正常横纹细胞的恶性肿瘤。人体的肌肉组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 骨骼肌:此类肌肉的作用是控制我们身体的运动。
2、 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内脏器官(除心脏外)。其作用例如,肠道内平滑肌可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功能。它的运动是一种自律性活动,平滑肌的运动不受人的意志支配。
3、 心肌:是由心肌细胞构成的一种肌肉组织,存在于心脏内。
在胚胎发育7周左右时,细胞称为横纹肌母细胞(它将最终成为骨骼肌)开始形成。这些细胞最终将发展成为横纹肌细胞。横纹肌肉瘤常发生于这些胚胎细胞,因此发病常见于儿童,而成人少见。
骨骼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四肢(胳膊和腿),因此骨骼肌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处。(骨骼肌、心肌的肌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又称为横纹肌)横纹肌肉瘤常发生的部位包括:
1、 头部和颈部(靠近眼、鼻腔或咽喉内、或靠近颈椎)
2、 沁尿生殖器官(包括膀胱、前列腺以及女性生殖器官)
3、 手臂和腿部
4、 躯干部(胸部或腹部)
此外,横纹肌肉瘤也可起源于部分非常规解剖位置的骨骼肌。
心脏横纹肌瘤的检查
1.心脏超声心动图
无创易行,价格低廉,属心脏肿瘤的一线诊断方法。横纹肌瘤本质上是心肌内的固体肿瘤,侵及心肌的许多区域,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虽然尺寸不同但表现出回声光团的同一性。大的横纹肌瘤可导致左右心腔的流入道或流出道的梗阻,但未见心包渗出的报道。
2.心血管造影
可显示横纹肌瘤为心腔内多发充盈缺损,但检查价格昂贵,需多次注射对比剂及导管创伤为其主要不足,已较少应用。
3.MRI(磁共振)检查
系无创与多角度任意断面成像、可精确进行肿块定位定量乃至定性,有独到优势。
4.CT扫描
发现起自房室间隔的多发结节状病灶,增强后CT值与邻近左心室肌壁相似,伴或不伴结节硬化,应首先考虑心脏横纹肌瘤的可能性。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致使横纹肌的细胞膜完整性改变,而细胞内容物如肌红蛋白等渗漏出来,而且同时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横纹肌溶解症的一个主要的症状就是尿液会出现茶色,再深一点可能是酱油色。
但是目前对于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因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原因非常复杂,和遗传病也有关联,国外有人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就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的病因40余种,但是,经常发生在过量运动、肌肉被强烈挤压伤、肌肉缺血、机体代谢紊乱,极端高温活低温、药物中毒、感染等。而出现的茶色尿和酱油尿,是因为肌红蛋白、血红蛋白从尿液中渗出,导致尿液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肌红蛋白对于肾脏的直接损伤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最直接原因。
那横纹肌溶解症有哪些临床表现?还是来看一下两位高一学生的症状吧,其中一名学生参加完两天的军训之后,就感觉全身肌肉非常的疼痛,而且活动都很困难,去医院检查就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他的肌酶严重升高,当天就留下住院治疗,而他的同学第二天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也被迫进入医院。他们两人患的都是横纹肌溶解症,所以该病的典型症状是肌肉的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等肌肉受累的情况,也可能同时伴有有发热、全身乏力的表现,医院化验检查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炎症变化,生化检查出血清肌酶及其他肌酶增高;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升高,高钾、高磷;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血液系统异常。而观察尿液外观: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尿。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本病有大约三分之一人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会造成对肝肾功能的伤害。
如果不是遗传因素,其实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并不难,一是平时就要加强体育锻炼,二是平时不运动突然进行运动要循序而进,切不可一次运动量过大。
阴道横纹肌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1.症状 阴道横纹肌肉瘤早期无症状,病情发展常表现为阴道出血和阴道块物,伴有浆液性、黏液性白带,有时为血性。如婴幼儿在哭闹、小便或咳嗽时,出现不规则阴道排液或流血,在无外伤史的情况下应考虑到RMS的可能,尤其当有息肉状物突出于阴道口外时。成年妇女患本病往往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老年妇女则常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或阴道排出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当肿瘤坏死破溃,阴道可有组织碎片排出。病灶可累及尿道、膀胱而出现泌尿系统的相应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血尿。
2.体征 最常见于阴道上1/3段,以前壁居多,肿瘤可呈1个或多个息肉样或葡萄状,大小0.2~15cm,大多为3~5cm,表面光滑,淡红色,半透明,常互相融合结节分叶状,亦可散在分布,质软脆,易出血。可充满整个阴道,甚至突出于阴道外口,覆盖阴蒂和会阴部。肿瘤亦可向上侵及子宫颈或向阴道两侧扩散,盆腔检查时可扪及块物。可发生区域淋巴结和肺转移。
3.类型 阴道RMS中以葡萄簇型最多见,占67.1%~78.6%,其次为胚胎型,占21.0%~28.4%,而腺泡型仅限于个例报道。分期中以IRS GⅢ期最多见,约占84.1%。
根据发病年龄特点及临床表现,应想到本病之可能,然后进一步检查做出诊断。在婴幼儿做阴道检查存在一定困难,可应用儿科窥器或尿道镜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下作阴道检查,对任何可疑病灶都应做活组织检查以确诊。对于分化较好型RMS,常规光镜或特殊染色见横纹肌分化即可明确诊断。对肿瘤分化较低,无明显或典型肌性分化细胞则须借助于电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