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宝宝用筷子
怎么教宝宝用筷子
刚开始学用筷子时,可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宝宝没有夹住掉了,父母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宝宝鼓励和支持。宝宝刚学习用筷子,难免会将饭菜撒了,将饭碗弄翻,这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责怪或训斥宝宝,否则会挫伤宝宝进餐的积极性,影响进餐情绪。筷子多种多样,对初学用筷子的宝宝来说,应以安全为主。用毛竹筷子比较合适,因为四方形筷子夹住东西后不容易滑掉,还有,不要让宝宝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宝宝刚开始可能会有这样的习惯,嘴里含筷子很危险。
孩子记忆力差什么办
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背后,要及时提问。
联想记忆法
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
经常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可就是不喜欢数字,而且算数的时候也算不准确;还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对数学很感兴趣,6岁的年龄已经能熟练进行进位加法了,可是,如果这样问他:5加几等于9?他却不能准确地算出结果。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没有得到适宜的发展。
什么是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智能”是欧美学者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每个人至少拥有七种独立的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就是其中的一种,是与孩子整体智力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相辅相成的一种能力。实践表明,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有意发展宝宝的这种能力,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的几个招式可以帮助家长们开发宝宝的数理逻辑智能。
招式一:宝宝巧分水果 (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家长将买来的苹果和橘子故意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宝宝看一看,然后分辨里面都有什么,接着,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把苹果取出来,放在另一个袋子里;再把橘子取出来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最后,引导宝宝看着一个袋子里的苹果说出里面是“苹果”;再看着另一个袋子里的橘子说出里面是“橘子”。
招式二:洗碗筷,“重复赛” (适宜年龄:3岁左右)
宝宝对水和洗涤液产生的泡泡感兴趣,可以准备一个大面盆,将饭后的碗筷全部放在里面,让宝宝和家长一起清洗。清洗一遍后,家长把碗摞在一起,让宝宝把筷子放在一起;然后,换成清水再次清洗,这个过程可多次重复;最后,你把碗摞在一起放在碗柜里,引导宝宝把筷子放进筷子篓里。
招式三:带上宝宝“用心”逛商场 (适宜年龄:4岁左右)
带宝宝去商场前,告诉宝宝今天去商场要给他买新衣服,给爸爸买剃须刀。到商场后,和宝宝在第一层走一走,问宝宝这一层是卖什么东西,卖的东西做什么用(如:化妆品——妈妈用的),按提示找出儿童服装在第几层,告诉宝宝,他的衣服在第几层出售,和宝宝坐扶梯(或走楼梯)数着层数到相应的楼层;然后再去给爸爸买剃须刀,再让宝宝看一看、说一说,卖剃须刀的这一层还卖什么东西。
招式四:时光匆匆,照片“排排个”(适宜年龄:4岁左右)
取出宝宝的照片和他(她)一起看,让宝宝说一说,这是他几岁照的,在什么地方照的,再选择几张照片(能感觉出年龄差异的),让宝宝按照年龄成长顺序(从小到大)将照片依次排序,然后把照片按照这个顺序粘贴在一张长纸条上,挂在宝宝的卧室里。
招式五:情景重现,照片“排排序”(适宜年龄:5岁左右)
和宝宝一起欣赏外出游玩的相片,然后取出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几张相片,让宝宝按当时拍照的先后顺序把这些照片排一排,并和宝宝说一说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例如,坐船时的照片:有上船前的、刚上船时的、船上妈妈抱着宝宝的、宝宝给爸爸妈妈照的合影以及下船时的照片等等……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1、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背后,要及时提问。
2、联想记忆法: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3、直观形象记忆法: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4、归类记忆法:只有把知识归类。才能最大限度地储存起来。用归纳法教育宝宝识字效果最好。如青、清、请、情等有一边是相同的字,发音也接近,宝宝很容易记。
5、歌诀记忆法:一边有节奏而且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很多儿歌容易上口,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宝宝智力大有好处。
6、利用感官参与记忆法:利用耳、眼、口、手来参加记忆活动。能提高记忆效果。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1、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可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记住之后,要及时提问。
2、联想记忆法
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3、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背后,要及时提问。
联想记忆法
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归类记忆法
只有把知识归类。才能最大限度地储存起来。用归纳法教育宝宝识字效果最好。如青、清、请、情等有一边是相同的字,发音也接近,宝宝很容易记。
歌诀记忆法
一边有节奏而且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很多儿歌容易上口,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宝宝智力大有好处。
利用感官参与记忆法
利用耳、眼、口、手来参加记忆活动。能提高记忆效果。
宝宝几岁开始用筷子
一般家长认为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但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最好等到宝宝三岁以后再学习用筷子的,三岁正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的。
如果过早逼孩子用筷子,由于手的动作还未发育完好,不但学习起来困难,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碗弄翻,饭菜弄撒。如果此时父母不够耐心,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责骂孩子,甚至大打出手,反而弄巧成拙,挫伤孩子自己进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宝宝三四岁就应开始教用筷子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三四岁了,就应该让他学习用筷子了。美国的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作为孩子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而日本,更是把8月4日定为筷子节。为何中国人天天用、顿顿使的筷子在国外如此受到青睐?
原来,他们认为使用筷子能帮助孩子提高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还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新食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也是牵动着肩、肘、手腕、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尤其做事以右手为主的人更是如此。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所占的区域最为广泛,尤其是大拇指。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夹取食物的动作。反过来,这些关节和肌肉夹取食物的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三岁以后,正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学习使用筷子,既可练习手指的各种动作,又可促进大脑发育,从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训练手脑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这时的孩子也不满足用小勺进餐,喜欢模仿大人吃饭的动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长正好因势利导,让孩子学用筷子进餐。
对初学用筷子的幼儿,专家建议:
1.选用竹筷,因为方形竹筷易夹住食物,而且无毒、轻便,易握紧。
2.食物选用爆米花,很轻,上面有沟槽和裂缝,容易夹起来,又会刺激孩子去练习。
3.允许“作弊”。可在筷子尖上缠一根皮筋,增加摩擦力。最后一点,滕红红特别强调,如一时夹不好,家长也不要责怪,对由此产生的吃饭时间延长、食物撒落等情况,应给予宽容———这一点特别重要。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1、联想记忆法: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2、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这种方法适用于年幼的宝宝,他们本来就喜欢重复,同一个故事可以百听不厌。让宝宝背后,要及时提问。
3、归类记忆法:只有把知识归类。才能最大限度地储存起来。用归纳法教育宝宝识字效果最好。如青、清、请、情等有一边是相同的字,发音也接近,宝宝很容易记。
4、直观形象记忆法:利用直观教具,帮助宝宝记忆。有的宝宝背电视里的广告词,惟妙惟肖,直接达到记忆的目的。
5、利用感官参与记忆法:利用耳、眼、口、手来参加记忆活动。能提高记忆效果。
6、歌诀记忆法:一边有节奏而且押韵的作品,便于记忆,很多儿歌容易上口,对于开拓知识面,开发宝宝智力大有好处。
两大另类育儿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 按照孩子的想法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宝宝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妨家长换位一下,按照孩子的方法去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哦。宝宝的独立自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你的意见指手画脚发表言论,还在于他强烈要求要自己动手。宝宝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完成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足够强大。
育儿专家说,与其强迫让宝宝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不如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吧!在他真正需要你的时候才出手帮忙,按照他的想法尽可能地协助他。比如宝宝有夹青菜的欲望,那么妈妈就可以顺势教他学习用筷子去夹这些长条状的东西。对于宝宝想要做的事情,不要轻易地制止、去陈述利弊,他们不想要听你这些大道理,站在他身后随时给他帮助,才是宝宝最想要的哦!
二、 做做游戏效果好
很多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将一段一段地道理说给孩子听,其实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厌烦。没有一个宝宝是不爱玩的,也没有一个宝宝会真的愿意听你的长篇大论。因此与其跟他讲道理,不如和他做游戏,来让他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吧!
育儿专家建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妨跟孩子做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妈妈和宝宝角色互换,妈妈扮演的宝宝经常偷吃蛋糕,在这个情景设定下,妈妈就可以引导宝宝“作为妈妈的你要怎么说才能让我知道经常吃甜食会使牙齿长虫子呢?”
像这种扮演游戏其实也是偷偷地给孩子灌输这些教育思想呢!那么下次你跟宝宝说类似的话的时候,宝宝也就能够更好接受,懂得在家长的角度上看问题了。
训练宝宝自己吃饭五点注意
﹡耐心点
宝宝刚学用匙吃饭时,兴致非常高,就是吃不好,匙对不准嘴巴,往往弄得杯盘狼藉、遍地都是,但是包办代替是学不会自食的,只有通过宝宝自己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吃饭的技能。一旦他能把饭、菜送进嘴里,那高兴的劲儿可难以形容了,成就感油然而生。宝宝学会了独立吃饭,你一定要大加鼓励、表扬,使他信心百倍。
﹡具体点
3岁以前用匙,3岁以后用筷子进食。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动作,有利于刺激脑的发展。你千万不能贪图省事,一直让宝宝用匙吃饭,而要鼓励他逐渐学会用筷子。还要教宝宝饭、菜交替吃,不能光吃菜不吃饭或者光吃饭不吃菜。
﹡鼓励咀嚼
用镜子让宝宝看看自己的牙齿,或者你张开嘴让他看。让宝宝知道有门牙我大牙,门牙是专门把食物咬断的,大牙是把食物嚼碎的,二者功能不同。教会宝宝细嚼慢咽,充分品尝食物味道,不要长时间把食物含在嘴里,或者不用牙齿咀嚼,囫囵吞下。咀嚼不但能促进下颌骨的发育,使宝宝面容端庄,还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减少食物残渣储留在牙缝中,减少龋齿的形成。
﹡培养就餐礼仪
在教会宝宝自己吃饭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食前便后洗手。家里最好实行公筷制。培养宝宝进餐时上身保持端正;饭和菜交替吃;不把喜欢吃的菜肴搬到自己面前,旁若无人;更不要用筷子把盘中的菜肴乱挑、乱翻,专拣自己喜欢的吃;或使筷子与别人的筷子“打架”;或用手去乱抓菜肴,在餐桌乱吐残渣;用餐时不要大声喧哗;吃饭时不要发出食物的咀嚼声,喝汤时不发出吸食的响声,汤匙轻拿轻放,碗与筷、碗与匙相碰时要避免发出声音;绝对不要用筷子敲打碟碗,等等。
﹡镜面反射
宝宝在同龄人面前会有从众现象,比如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吃饭一定会比一个小宝宝自己吃的多,妈妈可以做榜样鼓励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是在宝宝自己吃饭乖的时候录下来,吃饭的时候就给孩子放,这样也有效果,但最好是能够面对面相互交流的。rayman吃饭特别好可能就是因为jon总在身边,毕竟孩子的世界有很多大人不理解的语言和思想。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用筷子合适
一般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如果因为练习用筷子,导致孩子吃饭时间长,弄脏衣物,家长都不要责备,因为许多宝宝学习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每次练习的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在学用筷子期间,为了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配合其他训练方式,比如,往绳子上夹晾衣夹,用线穿扣子等。
现在流行的练习筷,其实并不太好。有的练习筷是塑料的,滑溜溜的不好用,材质是否健康也很难保证。并且练习筷大多外形好看,和正常筷子差别太大,很多孩子视如玩具,时间久了不容易接受正常筷子。
宝宝智力开发的五个最佳时期 计数能力发展关键期
2-4岁的宝宝开始对计数方面有一定的认知,这个时期是训练宝宝计数能力的关键时期。
训练方法: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2、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3、利用生动的形象,教宝宝认识数字符号,如“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等。
4、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宝宝做,如让宝宝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
5、运用具体实例,教宝宝加减法,可以用苹果、积木等道具来演示。
6、提供足够的实物材料,让宝宝自己动手,寻找数字间的联系。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有哪些
宝宝多大用筷子
一般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那么,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是什么呢?
宝宝早用筷子的好处
强化手的精细协调动作:使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筷子是一种复杂、精细的运动,可涉及肩部、臂部、手腕、手掌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50多条肌肉,一日三餐使用筷子,对儿童来说,是锻炼手功能的好机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使用筷子越早的孩子,动手能力就越强?
促进视觉发育:其实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一个单一具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同的视觉方向,以及大脑皮层中枢对成像的完善的融合机制,绝非一日之功!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健脑益智:正如前面所讲,使用筷子需要依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眼睛的视觉定位,但更离不开脑部通过神经反射,对它们的调节和修正,此即手脑和眼脑反射。从大脑皮层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眼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他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肋于大脑的发育,从而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
奶嘴到餐具的快乐之旅
当您常觉得宝宝长不大、无法照顾自己时,不妨反省一下,是不是应该让宝宝自己开始动手了?
用筷子进餐,不仅会使宝宝“心灵手巧”,还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不如想象中困难,只要妈妈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心,还是很容易办到的哦!
宝宝准备
什么时候该让宝宝学习自己动手吃饭呢?在尝试吃第一口辅食时,父母就可以开始着手启蒙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妈妈准备好了,宝宝呢?
STEP1:坚持度+耐性
刚开始时,宝宝很可能会因为无法灵活运用而大发脾气,有些宝宝甚至会因为坚持度不足而放弃。学习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旦宝宝因为不顺手产生厌烦情绪时,妈妈不能动摇,要努力培养宝宝的坚持度和耐心才可以!
STEP2:手眼协调力
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因此,经常使用筷子能促进视觉的发育,对于预防宝宝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
STEP3:手部肌肉
抓握汤匙需要大、小肌肉的配合,用筷子夹食物,牵涉到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个大小关节和50多条肌肉的运动。科学家研究证实,人的大脑皮质和手指相关连的神经所占面积最广泛,大拇指运动区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可见手和大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TIPS宝宝用餐具,妈妈要耐心!
不要害怕宝宝把整张餐桌都搞得脏兮兮,不要强求我们的宝宝,而是应该循循善诱。
妈妈准备
学习正确用餐,除了需要宝宝的准备,家庭环境的营造也同等重要,如果妈妈老是怕麻烦,而省略学习过程,或是因为担心宝宝做不好而代劳,那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宝宝自然学习不好。
STEP1:心理准备
宝宝学习使用餐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妈妈一定要有耐性!刚刚开始时,如果宝宝不小心把食物洒出,妈妈也别慌,因为宝宝自然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妈妈还可以趁机培养宝宝面对挫折的适应力呢。而妈妈训练时也应考量宝宝的发展,以免使敏感的宝宝产生挫折感。不要动不动就责怪宝宝,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及适时的赞扬。等到宝宝1岁以后,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较好之后,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STEP2:环境准备
宝宝准备学习自己吃饭了,环境的布置很重要哦!妈妈除了需要准备一个气氛舒适、柔和的愉悦用餐环境外,挑选一组适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l建议妈妈一开始训练时就要备妥环境,替宝宝准备一个固定的进餐位置,和适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并替他围上围兜,以免弄脏衣服。此外,餐桌不宜铺设桌布,以免导致宝宝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环境的布置越简单越好,这样宝宝较不易受外力干扰,较容易专心吃饭;而餐桌和餐椅的距离也不宜过远,以免宝宝够不到。
STEP3:餐具准备
使用宝宝专用的餐具,因为它可以增强宝宝进食的兴趣。鲜艳明快的色彩会直接刺激宝宝的视觉器官,加上儿童餐具大都设计成精致的卡通造型,宝宝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并能从中产生愉快的心情。在宝宝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驾驭欲望下,他可能会很主动地要求自己动手喂食,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宝宝进食的兴趣。宝宝在一种新鲜明快的环境中进食,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另外初学用筷时,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此外,由于宝宝的肠胃道仍很脆弱,所以,妈妈也别忘了在餐后要做好餐具的消毒工作!如果新手爸妈对温度没有把握,宝宝专用的感温碗、感温勺等小道具也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餐具练习
妈妈们,现在就开始教导宝宝自己动手吃饭吧!训练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要趁早,如果到宝宝养成依赖心后就来不及了!
汤匙
一般在宝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一开始妈妈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宝宝不小心将汤匙摔在地上,妈妈也要有耐心地引导,千万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宝宝,以免宝宝排斥学习。
碗
宝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宝试着使用。因为宝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次的进食量。
2岁以后,妈妈就可以让宝宝学习一手托住碗,一手拿汤匙吃饭了。这时,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个轻而坚固、不易滑动且适合手形的碗,并先示范一次拿碗的姿势给宝宝看,再让宝宝模仿,比如将拇指腹压在碗的表缘,小指以外的三根手指放在碗底边缘等简单动作。
杯子
宝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
筷子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宝容易掌握。妈妈可以手把手地告诉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都要用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筷子,并以虎口开合练习夹的动作。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