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发热
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由于正常白细胞尤其是成熟的粒细胞缺乏,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出现障碍,所以引起感染可致发热。
2.出血
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内脏、颅内出血,这往往可造成患儿死亡。
3.贫血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患儿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
4.肝、脾、淋巴结肿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5.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可发生脑膜白血病,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表现
白血病是日常生活常见的血液型的恶性肿瘤疾病,在我们身边普遍的发生,尤其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成为了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果,儿童白血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应该更为明显。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来判断白血病的发生。
虽然如今的医疗技术十分的发达,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白血病属于血液疾病,仍是世界性的疑难杂症,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如果病情发现的早,就很很容易治愈。那么,儿童白血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值得注意的?
1、孩子全身多部位有出血现象,常见于鼻腔、牙龈、口腔等处,有时患儿的颅内及消化道也有出血现象。
2、患儿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一般为不规则发烧,时间长短不一,时而持续发热时而间断性发热。
3、患病期间,孩子的面色苍白,皮肤变白。活动出气不匀,出汗较多,身体疲乏。
4、孩子的食欲锐减,日益消瘦,经常无精打彩,特别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想必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和在意的问题,因为儿童白血病时时刻刻危害着儿童时期的健康与安全,为了避免伤害,早日的治疗是关键。所以家长朋友想要了解治疗白血病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健康的成长。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您介绍如下:
一、手术疗法:用于治疗白血病的放射疗法只用来治疗脑膜和睾丸中的白血病细胞;也偶尔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治疗气管收缩。对后一种情况,用化学疗法取代放射疗法,效果会快一些。
二、化学疗法:化学疗法把抗癌药物注入肌肉、静脉、脑脊液或口服。这些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个部位,从而使化疗对白血病这样已扩散的癌症能起作用。白血病治疗时要使用几种抗癌药物。某些白血病细胞发生基因变化,能抵抗化疗。
三、放射疗法:用于治疗白血病的放射疗法只用来治疗脑膜和睾丸中的白血病细胞;也偶尔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治疗气管收缩。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也包括放射疗法,对于气管收缩用化学疗法取代放射疗法,效果会快一些。
以上简要介绍的就是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方法的知识,希望大家及时的清楚了解,如果家有患白血病的儿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及时的治疗,在生活中早日清楚白血病的症状有哪些,根据症状对症治疗,让您的孩子减少痛苦,拥有美好的未来。
诱发儿童白血病的病因
诱发儿童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儿童的白血病,儿童祖国的花朵,国家未来的发展就是看他们,更是祖国的未来之光。经调查发现,现在儿童的的白血病比大人的发病率还要高,那么,诱发儿童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
诱发儿童白血病的病因有:1、遗传因素。例如先天愚型儿童患白血病的几率较大2、过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苯酚等,这种物质多在装饰材料中存在,如油漆、新家具等,慢性苯中毒主要损伤人体的造血系统。3、某些抗癌药物可能导致白血病,细胞毒化疗药物烷化剂使用过多会增加白血病发病危险。各年龄均可发病,3~7岁较多,约占小儿病例50%。一般发病率为3~5人/10万人,高发区可达6.6人/10万人。大多起病较急,少数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面色苍白、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低下,鼻出血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通过儿童白血病的病因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白血病是不能忽视的,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家长们应该多些关系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多关心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是我们每位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儿童白血病能治好吗 儿童白血病治疗认识误区
现在90%的儿童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其中70%-85%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对普通的化疗药物非常敏感,需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方法,且只要经过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儿可完全缓解,再经过2-3年巩固治疗,80%的患儿可获得根治,不会留下后遗症。
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要比成人好,随着化疗方案不断改进和新药推出,白血病早期缓解率大幅上升,所以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目的是治愈,而不只是延长生命。
化疗才是儿童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只有少数高危型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复发作或者不能缓解的患儿,才需要骨髓移植。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多为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也有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出现皮疹。骨、关节疼痛也是较常见的症状。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注意及时就诊、化验血象,检查身体时注意浅表淋巴结、肝脾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此外还应注意有无皮肤结节、皮肤黏膜出血表现(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出血点等)、牙龈肿胀增生等情况。
小儿白血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以发热及关节、胸骨疼痛为主要表现。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病程长,以皮肤苍白、发热、乏力、爱出汗、没精神、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以外,根据白血病细胞来源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髓细胞白血病。这两大类可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各亚型在预后判断中有一定意义,在治疗方案上也有差别。
1.发热
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由于正常白细胞尤其是成熟的粒细胞缺乏,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出现障碍,所以引起感染可致发热。
2.出血
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内脏、颅内出血,这往往可造成患儿死亡。
3.贫血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患儿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
4.肝、脾、淋巴结肿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5.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可发生脑膜白血病,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此外,男孩可能出现睾丸浸润,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发热和感染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50%~84%,热型不定。有两种情况:①白血病本身发热;由于白细胞转换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谢亢进造成低热,一般不超过 38.0℃,抗生素治疗无效。②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成熟细胞缺乏,身体免疫力降低,常导致各种感染,体温可高达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见。
(二)出血
由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受异常幼稚细胞浸润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状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约50-80%发生出血,其中约 10-15%的病人死于出血。发热可加重或诱发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齿龈、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子宫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发生在颅内、蛛网膜下腔与硬脑膜下,往往病情严重。眼底出血常为颅内出血的先兆。
(三)贫血
贫血是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为严重的进行性贫血,出现皮肤苍白、头晕乏力、浮肿及活动后气促等。
(四)异常幼稚白细胞浸润症状
1.肝、脾肿大最多见,尤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著。
2.淋巴结肿大,发病率为45.5%,多局限于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全身淋巴结肿大以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最为多见,初诊时可达80%。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3.骨骼表现: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压痛,四肢关节酸痛或隐痛,严重者关节肿胀,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见眶骨浸润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甚至失明,称为绿色瘤。
4.神经系统表现:约有2%急性白血病初诊时有脑膜白血病,如未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处理,则70% 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40%儿童及5%成人急性非淋白血病可发生脑膜白血病。白细胞侵及蛛网膜出现脑积水与颅内高压症状,如侵及蛛网膜或脑实质的血管壁可发生局灶性或弥漫脑出血。
5.其他:皮肤、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脏等部位受侵出现相应的体征。
治疗儿童版白血病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儿童白血病防不胜防是很多家长感到有难度的一个问题,那是因为大家根本没有注意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那么什么情况下该及时带孩子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面色苍白、贫血、有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出血或皮下有出血点)。局部有包块或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有淋巴结肿大。不思饮食,日渐消瘦。肝脾肿大或上腹部有肿块。有视力障碍、斜视或眼球向外突出等。血液检查白细胞异常增高或过低,或伴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等。
误区二:白血病在选择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做骨髓移植,事实上,专家主张,只有那些少数高危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复发作或不能缓解的患儿,才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
误区三:化疗治不好白血病,90%以上的儿童白血病为急性白血病,其中70%~85%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对普通化疗药物十分敏感,因此,采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治疗这种儿童白血病的最好方法。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对儿童白血病几个误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吧。早期的白血病的治愈几率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白血病的正确认识。走出误区,帮助儿童患者远离病痛。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一、多发人群
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白血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二、临床分期
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至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三、疾病症状
因为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含有:
1.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以上便是专家给出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详细咨询我们的专家。近几十年来,白血病的存活率提高了不少。在此小编白血病患者们早日恢复健康。
淋巴结白血病治疗费用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是一种综合治疗,包括多方面,如预防感染、支持疗法、免疫疗法、放射疗法、中医疗法、护理等。对小儿白血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化疗。大多数小儿白血病患者单纯采用化疗就可以治愈,少数疗效差的类型则需要在化疗之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经过正规治疗,90%以上的白血病患儿可以获得完全地缓解。骨髓移植曾经被认为是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手段,然而寻找合适的骨髓非常困难。大部分儿童白血病不需要骨髓移植。在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化疗是主要手段,同时结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事实上,只有少数高危型的白血病才有必要进行骨髓移植。
90%以上的儿童白血病为急性白血病,其中70%至85%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白血病对普通化疗药物十分敏感,因此,采用多种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治疗这种儿童白血病的最常用的方法。据介绍,欧美等国在治疗白血病患儿时也主要采用化疗方案,而把骨髓移植视为第二线治疗措施。
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农村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医疗保障,各地将通过“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等方式,向0—14岁(含14周岁)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目前的计划是,补偿约为总费用的90%。8万—10万元的总治疗费用,指的是中低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没有发生并发症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按此计算,大部分白血病患儿家庭仅需支出1万元,即可完成治疗。这一医疗保障计划所覆盖的白血病有两种,一种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另一种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尽管疾病性质有所限定,但上述计划可惠及我国70%以上的白血病患儿。
小儿急性白血病有什么特点
成人白血病和儿童白血病在很多状况下是不同的。儿童白血病在发病率、常见的白血病类型、预后等方面有以下与成人白血病不同的特性:
1.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相对高。在儿童的恶性疾病中,急性自位居首位,约占50%。
2.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约占急性白血病总数的35%,以2到5岁多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70%到8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占15% 到3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高是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特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成人居多,40岁以上是发病顶峰人群。慢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小儿发病率仅占3%。
3.髓外白血病发作率高。所谓髓外白血病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睾丸白血病。在儿童易发作,应注重治疗。
4.疗效优于成人。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可达90%以上,5年以上的长期无病生存高达80%左右。但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成人相差无几。
儿童白血病应该如何治疗
白血病虽为恶性肿瘤,但儿童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经过几十年努力后,在今天已不是不治之症,儿童白血病的无病生存率和治愈率,已取得了显著、稳定的增长。
不同种类、型别的儿童白血病在治疗方法、治疗反应和预后上是不相同的,所以对白血病进行正确的MICM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如果单独采用形态学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则不能全面反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治疗存在盲目性,因而会出现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的倾向,严重影响小儿白血病的无病生存率和治愈率,因此要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抗原、染色体和融合基因进行MICM分型,既可准确地诊断,也有助于制订策略性个体化化疗方案及评估预后。近30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骨髓体外培养等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儿童白血病的无病生存率和治愈率已显著提高。
目前认为低危型和中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是其首要的根治方法,5年无病生存率已高达80%以上,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 年无病生存也仅达70%-80%,所以对低、中危型急淋,目前首选联合化疗,而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型儿童急淋,由于强化疗方案的改进,其5年无病生存率也达50%,应进行规范化疗,择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进行分型,对中危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应选用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内的规范化疗,对高危型急非淋应在第一次完全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于采用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的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已达 70%以上,目前首选化疗,而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白血病治疗是一个非常细致、策略性很强的过程。联合化疗包括诱导、巩固、维持、强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等髓外白血病预防等多个环节,各治疗环节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消灭体内白血病细胞并达到根治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具有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治疗开始就要将争取长期持续缓解作为工作的既定目标,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开始的诱导缓解或短期的成功。医务人员除了具备相应的血液学知识外,还应具备沉着、熟练地紧急处理重症感染以及某些严重并发症的能力。
儿童白血病的治疗同时又是一个复杂、持续的过程,任何治疗的中断或疏忽都会导致患儿病情的复发,使以往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且给患儿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我们在不断完善儿童白血病策略性个体化治疗的同时,加强对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的管理和随访,重视对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治疗,治疗前后均将病情向家长详细交待。通过座谈会、联欢会的形式达到相互交流、彼此理解、增强信心,以配合治疗。即使对于已经临床停药的患儿,我们也要求定期来院随访,做全面体格检查,监测并尽量清除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白血病患儿在经过早期的强化疗阶段以后,应恢复上学,尤其是停药后更应调整心态,象其它儿童一样学习、玩耍、交际。因为必要的校园生活和社会交际可以激发积极上进的心态,从而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达到清除体内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