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奶酒的起源与制作工艺
马奶酒的起源与制作工艺
每年七八月是酿制奶酒的季节,在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奶酒的清香。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除了观看射箭、骑马、摔跤等蒙古族特有的项目,饮奶酒更是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最突出的标志。哈达和奶酒,是蒙古族对贵客的最高礼仪。
关于奶酒的起源,传说不一。相传铁木真在统一蒙古部落时,未婚妻孛儿帖为远征的丈夫制作奶食品时,锅盖上的水珠流到了碗里发出了特殊的奶香味,她把这些收集起来,通过特殊的方法保存……在铁木真做大汗的庆典仪式上,她把自己酿造的“甘露”献给丈夫和将士们。从此,成吉思汗把它封为御膳酒,起名“赛林艾日哈”,即马奶酒。
而据专家考证,其实早在汉代,就已经有“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记载。最被人们所接受的说法是,古代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为防饥渴,常在随身携带的羊皮袋中装些马奶。由于整天骑马颠簸,马奶的乳清和乳脂分离,成了味道独特的奶酒。之后游牧民族逐步形成了马奶酒的制作方法——将马奶倾入羊皮袋中,用木棒搅动,数日后待其发酵变酸,便可饮用。通常色白而浊,味微酿而略有膻气。若搅动7〜8日乃至更长时间,则色清而味甜,且无膻昧,谓之“黑马奶”。
13世纪曾到过蒙古的传教士鲁布鲁克和旅行家马可波罗对马奶酒的酿造有过详细记载,称之为“忽迷思”,并且描述它的味道:喝时像葡萄酒一样有辣味,喝完后在舌头上有杏乳的味道,腹内舒畅,也使人有些微醉。南宋使臣徐霆疏于《黑鞑事略》中也曾对马奶酒有过记载:“初到金帐,鞑主饮以马奶,色清而味甜,与寻常色白而浊、味酸而膻者大不同,名曰黑马奶。盖清则似黑。问之,则云:‘此实撞之七、八日,撞多则愈清,清则气不膻。’”可知马奶酒当以黑马奶为贵,味甜而清,无膻气。
实际上,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因此,马奶酒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蒙医用奶酒治疗腰腿痛、胃痛,疗效比较显著。
“萨林阿日喀”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奶酒”,它是在马奶酒的基础上通过蒸馏工艺制成的。其制作方法是:把发酵的马奶倒入锅中,上面罩一个无底木桶。木桶内侧上端有几个铁钩,将一个小陶瓷罐挂在木桶内侧的小钩上,使其悬空吊在木桶中央。木桶口上放上冷却水的铁锅。烧火煮奶,蒸气不断上升到铁锅底部,遇冷凝聚滴入小陶罐中,成为色清亮如水的液体,这就是头锅奶酒。头锅奶酒度数不高,叫“阿尔乞如”。还可以将头锅奶酒多次蒸馏,使酒的度数逐次提高。二酿的奶酒叫“阿尔占”,三酿的奶酒叫“浩尔吉”,四酿的叫“德善舒尔”,五酿的叫“沾普舒尔”,六酿的叫“熏舒尔”。六蒸六酿为上品奶酒。
传统奶酒原料主要为马奶,度数较低,味道腥苦,酒色混浊,不宜存放。而随着现代工艺的进步,奶酒在原料上采用了营养价值更高的牛奶。在酿制过程中,并不破坏牛奶本身固有的营成养分,而是将其精炼,脱去脂肪,增加纯度,然后发酵,使所含营养充分生物活化。现代的奶酒具有高档白酒的品质,入口绵软、甘甜浓郁,不但具有白酒的浓烈,而且赋予了奶的营养。
据权威部门检测,奶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5、维生素E、钙、钾、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经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使B族维生素和有机酸含量增加,其中维生素B5是人乳含量的28倍。中医认为,奶酒具有驱寒、润燥、清热、止补血、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和健胃等功效。
现在,奶酒不仅仅只在草原上能够品尝到,它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除了传统的饮用方式,还有其他独特饮用方法:可以加咖啡,成为美味的咖啡奶酒;可以加各种果汁,成为果汁奶酒;可以和其他白酒加冰后一起饮用,还可任意调配为各种鸡尾酒……在品尝美味奶酒的同时,你还能体验到DIY的好心情。
果冻的制作工艺
1.果冻液的调制
果冻液的调制方法较简单,一般先浸泡明胶,然后隔水熔化,再加入所需要的配料,即混合成果冻液。果冻液的调制方法根据所用凝固原料的不同,常见的有以下两种:使用果冻粉或使用明胶。
(1)使用果冻粉调制果冻液使用果冻粉调制果冻液是最方便、最省时的方法。因为所有的凝固原料——果冻粉都已在工厂配制好并消毒,再经干燥处理包装上市。使用者只需按照产品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及用量配比表使用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
(2)使用明胶调制果冻液使用明胶制作果冻是较常用的方法。常用明胶的商品名有白明胶、明胶片、结力粉、结力片、鱼胶粉等。实际使用时要参照不同原料使用说明来使用。如使用明胶片、结力片,需要先把结力片用凉水泡软,然后再调制。若使用结力粉,则要求先用少量的凉水浸透后再调制。
2.果冻液装模
果冻的成形与果冻的用料配方以及模具的使用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果冻大多依靠模具成形,其一般方法是:将已调配好的果冻混合液体装入各种类型的模子里,在低温环境中凝固,形成制品。
果冻的形状与模具的大小、形态以及冷却时间有关。一般来讲,果冻的成形不用大型的或结构复杂的模具。因为果冻内部的凝胶力不足以保持大型模具制作出的成品支撑力,如果加大原料的使用量,就必然降低成品应有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不能食用。因此,在使用模具时,大多应用小的、简单的模具,以确保成品具有应有的造型和食用质量。果冻液装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
①果冻液倒人模具时,应避免起沫。如果有泡沫,应用干净的工具将泡沫撇出,否则冷却后影响成品的美观。
②制作果冻所用的水果丁使用前要沥干水分,以保证成品的品质。
③使用水果,尽量少用或不用含酸物质多的水果,如柠檬、鲜菠萝等,因其酸度过大会降低果冻的凝胶力,使成品弹性降低,必要时可将此类水果蒸煮几分钟使其蛋白酶失去活性后使用。
④果冻甜点是直接人口的食品,更需要保证模具的卫生。
3.果冻的定型
果冻的定型主要是通过冷却的方法形成的,但明胶的用量、定型的温度和时间与定型的质量有关。定型的一般方法是将调制好的果冻液体倒人模具中放人冰箱内冷却定型。定型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果冻配方中明胶用量多少。配方中明胶的用量越大,凝固定型的时间越短,但明胶的用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使用过多,成品凝固过硬,不仅失去果冻应有的口感,而且也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一般情况下明胶的用量在3~6%左右冷却时间需要3~5小时。
果冻定型时的温度一般在0~4℃。一般来讲温度越低,果冻定型所需的时间越短,反之则长。但果冻定型时不宜放人温度在0℃以下的冰箱内,因为果冻内大部分原料为含水液体原料,若在0℃以下低温冷却,会使果冻结冰,失去果冻应有的品质。果冻在进入冰箱冷却定型时,应在其表面封一层保鲜膜,以防止和其他食品的味道相窜,影响自身的口味。
4.脱模与装饰
定型后的制品脱模时,要保持制品完整。因此将定型好的制品从冷藏箱内取出后,宜用温水在模具底部及四周稍烫一下再脱模。若用一次性果冻杯成形的果冻则勿需脱模。果冻的装饰根据需求而定,一般适宜用水果、巧克力插片、干果、泡沫鲜奶油等装饰[1] 。
绿茶的制作工艺
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态。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善酿酒的制作工艺
绍兴善酿酒属于黄酒,又名“双套酒”,是浙江绍兴酿酒总厂生产的传统名酒之一。深黄色,其香芳郁,质地特浓,口味甜美,含酒精13.5~16.5%,含糖6~7克/100毫升,总酸0.5~0.55克/100毫升。
此酒在清代由沈永和酿坛创始。该坊在酿酒的同时酿制酱油,酿酒师傅从酱油酿制中得到启发,即以酱油代水做母子酱油的原理来酿制绍兴黄酒,以提高品质,得以成功。所以,善酿酒是品质优良的母子酒。也是半甜型黄酒的典型代表。
花茶的制作工艺
高档茶坯,为增加花香浓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艺与以上基本相同,仅用花量和温度、时间、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
提花
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经摊凉后即可匀堆装箱,称提花。目的是提高产品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的鲜花,要选择晴天采的朵大饱满的优质花,鲜花的开放度略大些。
窨花
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或叫一窨花茶、单窨次花茶。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压花
茶香四溢满红楼 茉莉鲜花经过窨花或提花用过的花渣尚有余香,可以再次利用于中低档茶坯的害花,所以利用花渣进行窨花者,称压花。压花可除茶叶粗老味。重压花系指增加花渣用量。延长压花时间,也能去除陈味、烟味、日晒味、青涩味等各种异口味。实践证明,轻压花,异味消除少,重压花,异味消除多,其作用是显着的。压花工艺过程类同鲜花窨花,窨堆要低,窨时可长些,通常在10小时左右,中间必须通花一次。有的地方不通花。但试验证明,压花进行通花比不通花好。经压花后起花分出的花渣,称残花渣。残花渣另作其它处理,有时处理得好,还可重复利用一次。
打底
在窨花或提花时,配用少量第二种鲜花一起窨制,称为打底。目的是调和香型,衬托主导花香,制造优质花茶。在窨制工艺中,除了要注意选择能衬托花香的茶坯,能产生茶味花香相调谐的香花外,还需注意两种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导花香有更为鲜浓幽雅之感。如窨制茉莉花茶时,配以1—1.5公斤的白兰鲜花,分次用于窨花和提花,用白兰花的浓郁香味来衬托茉莉花的清香芬芳。也有用珠兰花或袖子花的。打底鲜花不仅要注意与主导花香相协调,还必须控制用量和用法。如窨制茉莉花茶用白兰花打底,用量过多,或将白兰切碎打底,均会透白兰花香味,俗称“透底”或“透兰”,茉莉透兰反会影响茉莉花茶的身价,不受市场欢迎。因此三级以上茉莉花茶用白兰花打底不可切碎窨制。
窨花打底,要经过复火工艺,使白兰花香味降低,变得柔和一些。鲜花打底,不经复火,容易透兰味。因此生产中白兰花打底,要掌握“窨花多用,提花少用”的原则。[5]
豆腐的制作工艺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 1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这里主要介绍石膏点卤的方法: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此。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马奶酒的制作方法
马奶酒的制作方法
原料:鲜奶、皮囊或木桶、特制的木棒
制作步骤
1、将鲜奶盛装在皮囊或木桶等容器中;
2、用特制的木棒反复搅动,使奶在剧烈的动荡撞击中温度不断升高;
3、最后发酵并产生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便成为清香诱人的奶酒。
那么,以上是属于马奶酒撞击发酵法,而随着现代工艺的进步,奶酒在原料上采用了营养价值更高的牛奶。在酿制过程中,并不破坏牛奶本身固有的营成养分,而是将其精炼,脱去脂肪,增加纯度,然后发酵,使所含营养充分生物活化。现代的奶酒具有高档白酒的品质,入口绵软、甘甜浓郁,不但具有白酒的浓烈,而且赋予了奶的营养。而传统奶酒原料主要为马奶,度数较低,味道腥苦,酒色混浊,不宜存放。
马奶酒的赞美诗歌
马奶酒,是靠游牧为生的蒙古族牧民,因地制宜,将马奶发酵后酿造的一种味美可口的饮料,俗称酸马奶。元代时亦称“忽迷思”。蒙古民族入主中原,进入农业地区以后,酷爱饮用马奶酒的习惯一直保持下来。不仅日常生活离不开,而且成为宫廷、官府宴饮必备的饮料:内宴重开马湩浇,严程有旨出丹霄。羽林卫士桓桓集,太仆龙车款款调。月出王孙猎兔忙,玉骢拾矢戏沙场。皮囊乳酒锣锅肉,奴视山阴对角羊。(元·杨允孚《滦京杂咏》) 翻开元代著名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和周伯琦等人留下的诗集,人们可以发现,马奶酒甚至是元代皇帝祭天祭祖不可或缺的供品。据说,用马奶酒祭祀苍天和祖宗,表示蒙古人虽然走进了繁华的大都市,但永远不会忘记根本:祭天马酒洒平野,沙际风来草亦香。白马如云向西北,紫驼银瓮赐诸王。(萨都剌 上京即事五首)大驾留西内,兹辰祀典扬。龙衣遵质朴,马酒荐馨香。(周伯琦 立秋日书事五首)
蒙古族人民为何对马奶酒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马奶酒能够治疗多种疾病。马奶酒性轻而温,味甘中有酸,微涩。具有增强胃火,帮助消化、调理体质、柔软皮肤、活血化瘀,改善睡眠,解毒、补血等功能。可以治疗结核病、胃肠道疾患及消化功能减退、月经不调、肝病、水肿、坏血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衰弱等疾病。根据现代科学试验分析,马奶酒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有效成分。如糖、蛋白类、脂肪、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此外,还含有氨基酸、乳酸、酶和矿物质,以及芳香性物质和微量的酒精等。受蒙古人的影响,许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许多人对马
奶酒发生了兴趣。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写诗,向蒙古族中的朋友索要马奶酒:天马西来酿玉浆,革囊倾处酒微香。长沙莫吝西江水,文举休空北海觞。浅白痛思琼液冷,微甘酷爱蔗浆凉。茂陵要洒尘心渴,愿得朝朝赐我尝。(湛然居士文集·卷四)耶律楚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通天文、地理、医卜之术。在蒙古国历仕成吉思汉、窝阔台两朝。是很有见识的学问家、政治家。从上述诗引典司马相如患消渴病(“茂陵要洒尘心渴”),我猜测:耶律楚材向友人索要马奶酒,主要也是为了治疗糖尿病。你看他得到马奶酒后写给友人的感谢诗,多么兴奋:肉食从容饮酪浆,差酸滑腻更甘香。革囊旋造逡巡酒,华器频倾潋滟觞。顿解老机能饱满,偏消烦渴变清凉。长沙严令君知否,只许诗人合得尝。
香干的制作工艺
香干的生产工艺和豆腐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浇制时厚度较小,一般为5~6cm,压制时间为15~30 min,要求压制后香干的含水量在60%~65%,压制后按不同成品的要求切成豆腐白干胚子,即为成品。具体如下:
豆浆——煮浆及冷却——点脑——蹲脑——浇制——压制——出包——切块——成品
豆腐干含水率为豆腐的40%— 50%。其制作方法如下:
(1)备料。上等黄豆3公斤,精盐 600克,酱油250克,桂皮15克,姜丁25克,香葱15克,味精10克。
(2)磨浆。先将黄豆洗净,用清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滤渣后备用。
(3)煮浆。将磨好的生豆浆上锅煮好后,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
(4)凝固。浆温降至8_0_-90℃时,即可用卤水点浆。点浆时应注意均匀一致,要勤搅,但要防止乱搅。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C左右时上包。
(5)划脑。上包前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
(6)上包。先将包布铺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香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可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要根据香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香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钟后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将500克精盐放人3公斤清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香干置干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锅内,放人100克精盐、姜丁、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
(8)煮干。将已制成的卤水回锅烧沸加入香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香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豆腐的制作工艺
豆腐和菠菜是不能一起吃的,虽说两种食材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却是不能够同时进食的,菠菜当中含有大量的草酸,而豆腐中最多的成分是钙质,若是一同食用的话容易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这种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并且会导致结石疾病的发生,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并不建议同时服用,食材基本上都是依据相生相克的原理,建议进行合理的搭配,保证营养吸收。
豆腐的原料是黄豆、绿豆、白豆、豌豆等豆类。先把豆去壳洗净,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一般榨浆可以榨两次,在榨完第一次后将袋口打开,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 10℃之间,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煮好的豆浆需要进行点卤以凝固。点卤的方法可分为盐卤点卤和石膏点卤两种。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
这里主要介绍石膏点卤的方法:先将焙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调成石膏浆,倒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并用勺子轻轻搅匀。不久之后,豆浆就会凝结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结后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浆,点卤时把磨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搅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则添加的石膏浆多此。若要制豆腐干,则须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酒分为几种 按酿造方法分类
此类酒酿造后,只经过简单澄清、过滤、贮藏以后即作为成品,如黄酒、葡萄酒、啤酒、果酒等;另外,马奶酒、牛奶酒、醪糟等民间发酵的、不经过蒸馏工艺的含酒精饮品也在此列。
此类酒是用各种原料的发酵液、发酵醪或酒醅等,经过蒸馏、冷凝工艺,提取其中酒精等易挥发性物质,再经过勾兑和陈酿等技术制成。中国白酒、威士忌、伏特加、白兰地、金、朗姆号称世界六大蒸馏酒系列。我国北方民间还有蒸馏型马奶酒、牛奶酒,但酒精度数较低,通常在30%(v/v)以下。
此类酒品种多,制造技术也极为不同,它是以发酵酒(如黄酒、葡萄酒)、或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用混合蒸馏、浸泡、萃取等各种技术、工艺,混入香料、药材、动植物、花等组成,使之形成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