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这些禁忌千万不能碰
宝宝睡觉这些禁忌千万不能碰
1.别把宝宝单独留床上
很多家长会让自己的宝宝在自己的床上进行午睡,但是如果他们突然有事要离开熟睡的宝宝时,他们会害怕宝宝会滚下床。这时候家长会在床的周围一圈加上许多枕头,以防止宝宝睡着睡着自己滚下去。
但是家长朋友们可能不知道,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如果宝宝滚到枕头处,他们的鼻部贴在枕头上时,他们就会产生呼吸困难的情况。所以我们把他们放在婴儿床里睡觉,或者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例如婴儿篮等。
2.挑选好婴儿床的尺寸
其实一般来说给宝宝选婴儿床越大越好,最好是能给他们买同款的最大尺寸。但是如果宝宝没有一个单独的婴儿房来放置这样一个婴儿床,或者说家里经济上不允许买大的婴儿床话,那么家长可以选择买一个可以放在大人床旁边的婴儿床。
这样不仅能保证家长即使照顾到孩子,也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如果不买那种可以接在大床旁边的小婴儿床,家长也可以选择买一个普通婴儿床,然后在婴儿床不靠近大床的一侧加上护栏。
3.不要放过多柔软的物品
家长需要注意,如果你家的宝宝没有满一岁,而你又想跟他熟睡在同一张床上,那么你就需要减少毯子或枕头等柔软物的数量,切记不要把宝宝放置在一个成人用的大枕头上睡觉。你以为这样宝宝睡的舒适,其实这样更容易发生危险。因为枕头的面积过小,宝宝翻滚时很容易从枕头上掉下来。
其次宝宝容易将鼻部紧贴在枕头的褶皱里,因而导致呼吸困难。给宝宝盖的毯子或者被子一定要选择轻的,由于宝宝的新陈代谢能力高于成人,所以他们更容易出汗。另外家长还需要注意,不要把被子或者毯子盖过宝宝的头部,要保证宝宝能够正常通畅的呼吸。
哄宝宝睡觉绝招与禁忌
1、吮吸
鼓励宝宝吮吸能起到安抚的作用。吮吸乳房、奶瓶、奶嘴、手指和手腕,都能使宝宝平静下来。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如何区分为了放松而吮吸和为了吃奶而吮吸呢?如果宝宝是为了放松而吮吸,吮吸迅速,频率高,很少有吞咽的动作。此外,哭闹的宝宝吮吸起来没有节奏,也不稳定;相反,宝宝吮一吮,停一停,扭来扭去,翻身打滚。如果宝宝饿了,他会很有节奏地吮吸,边吮吸边吞咽。如果是对孩子进行人工喂养,能给宝宝喂进去几盎司奶,并不意味着宝宝真的饿了。很多哭闹中的宝宝会把吃到的奶吐出来。
吮吸对宝宝来说,是个强有力的安抚,所以很多宝宝睡觉的时候总爱在嘴里吮吸点什么。很多家长不让宝宝吮吸,我认为这么做既不自然也不健康。眼下一本流行的书推行“如何让宝宝不哭就能入睡”的概念。这本书告诉读者,宝宝犯困的时候,即便正在喂奶,也要停止让宝宝吮吸乳房。如果宝宝还想接着吮吸,就把宝宝的嘴捂上,不要让宝宝再吮吸。另一本书写道,吮吸可以使宝宝平静下来,但是,该书作者认为,如果宝宝吃奶时含着乳头睡着了,就要把宝宝叫醒。而且,这本书的作者要求家长在宝宝一个月的时候就这么做!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认为,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嘴里吮吸着东西,会产生睡眠问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我遇到很多妈妈都不管宝宝睡着时是否吮吸着东西(当然得确保不是危险的东西),宝宝睡得都很好。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误以为喂奶和睡眠紧密相关。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这些说法很无知,因为它们无视这一条真理:睡眠是受大脑发育而不是受胃来控制的。我相信,顺从宝宝的需要更自然。如果宝宝累了,就让他去睡觉。如果你不太确定他是否困了,就让他吮吸乳头或者奶瓶,直到他心满意足,那时他要么饱了,要么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2、有节奏的动作
有节奏的动作是安抚宝宝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椅上,用婴儿背带背着,把宝宝放在车上开车出去,抱着宝宝跳舞,或者就是单纯地带着宝宝散步。摇摆的时候要使多大劲,得看宝宝的反应而定。温柔的轻摇会让宝宝平静下来。有些家长说,把宝宝举起来又放下这招挺有用,但提醒一定注意幅度。也许有节奏的动作使宝宝回想起了在子宫里的日子,因此能让宝宝平静下来。
3、襁褓
温柔的拥抱或者相拥都会给我们带来很美好的感觉。用襁褓把宝宝包起来,放在汽车里的儿童座上,或者放在婴儿车里,或者吊床里,同样会给宝宝带来美好的感觉。这种柔柔的包裹或许也让宝宝回想起出生前的日子。一种理论认为,有规律的动作和柔和的包裹能安抚宝宝的原因是人在出生之前就有生命了。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生命更早于出生,因为为了抵抗来自正上方的压力,骨盆发育得较窄。所以人类的婴儿出生时个头都很小。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有节奏的动作和温柔的包裹会抚慰宝宝的原因就是,它们部分模拟出了宝宝在子宫里的环境,从而让宝宝有平静的感觉。
4、按摩
很多国家都有给小儿按摩的传统,而且由来已久。这并不是什么时尚的事情。给新生儿按摩对父母自身也有益处。一边按摩,一边冲着宝宝微笑,对宝宝轻声细语,给宝宝哼歌。这对宝宝和父母都是放松。爸爸是没法给宝宝母乳喂养的,但可以为宝宝按摩,我认为这可以使爸爸和宝宝的关系更融洽。可以徒手,也可以涂抹些植物精油在宝宝的皮肤上,按摩宝宝的肌肉。按摩要进行得很轻缓,有不少书和CD都可以指导你如何给宝宝按摩。按摩不是宝宝哭闹时候哄宝宝的小花招,但它的确能抚平宝宝的情绪。同时,它还能让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关注宝宝。按摩和喂奶、换尿布以及洗澡不同。用这种方法来抚慰宝宝,也能给你带来内心的平静。当宝宝哭闹得厉害时,这种平静会帮助你挺过去。
哄宝宝睡觉3大危险做法
休息充分的儿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欢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而疲倦的儿童情绪暴躁时,更容易找东西吃。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体内调节食欲和葡萄糖代谢的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致使葡萄糖耐量受损,同时使体重受到影响。
危险做法一: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危险做法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危险做法三:俯睡——俯睡会增加婴儿猝死的危险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借鉴。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
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
可能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
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哄小宝宝乖乖睡觉9大绝招
招数一:适宜的睡眠环境
3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适当地训练他早睡,一般晚上八点以后不要再逗宝贝玩耍,让宝贝提前进入睡眠的环境,电视关小声或者关掉,保持安静,可以适当地放点轻音乐,或者唱点催眠曲给他听。
招数二:区别黑夜和白天
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通过光亮、黑暗的对比让宝宝学会分别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在早上宝宝该起床的时候,把宝宝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宝宝一个拥抱,用轻柔的音乐将他唤醒。
而在晚上宝宝入睡前一两小时,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在宝宝该睡觉的时候,关掉所有的灯,就剩下一盏小夜灯。把门关好,不要让门外透光或传进嘈杂声。窗帘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近灯光。
Tips:宝宝夜光灯,最好选择蓝色的。
招数三:应对夜间小哭小闹
宝宝半夜醒来,一般开始的时候都是哼唧哼唧的,妈妈可以先不要理他,如果他是睡自己的小床的,可以先摇他的摇篮,尽量哄他入睡,让宝贝逐渐学会抵抗饥饿,学会忍耐。可一旦到他大哭生气了,那很有可能宝贝是真的饿了,可以给宝宝喂点奶后再让他睡。千万不要宝宝一有动静就去哄,这会造成宝宝的依赖。适当“狠狠心”对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是有好处的。
招数四:督促宝宝规律睡眠
大多数宝宝睡不好都是因为习惯不好,没有形成生物钟,自然不会有规律的睡眠。父母在宝宝较小的时候,要让宝宝形成生物钟,让晚上定时睡整觉形成一种习惯。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除了要后天养成,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生理规律,爸爸妈妈要寻找孩子本身的睡眠规律,然后量身订制宝宝的睡眠时间表,可以观察宝宝不同时间睡觉后,醒时的精神状态,然后按照宝宝的最佳状态做调整。
招数五:顺从宝贝的习惯小动作
哄宝贝睡觉,关键还要注意宝宝的一些习惯的小动作。如有些宝宝喜欢叼着妈妈的奶头才能睡着;有些宝宝喜欢抓着妈妈的头发才能睡着;有些宝宝要摸着妈妈的眼睛才能睡着,有些宝宝要含着自己的手指才能睡着……摸清宝贝睡觉的小习惯后,顺着他的习惯,很容易就会哄他睡着。有些宝贝需要寻找安全感才能睡着,那么可以把他抱在自己的胸口,让他趴着,然后慢慢地拍他的后背,等他睡着了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招数六:限制玩乐时间
想要宝宝睡得好,白天不能让他玩得太疯,白天玩疯了,他在晚上也会想着要玩,临近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要抱着到处逛。可以和宝宝玩玩比较安静的游戏,适当地给他一些诸如纸盒、摇铃、橡胶玩具等小玩具,或是听听舒缓的音乐,念念儿歌,感觉宝宝有些累的时候,就赶快喂奶,他吸着吸着就睡着了。
招数七:洗澡助睡
有些宝贝喜欢洗完澡以后睡觉。通常,每天晚上在差不多的时间,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感觉他有点困了,可以给他洗个热水澡,洗完后直接抱上床,给他喝点奶,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并且和他一起躺在床上,轻拍他的背,宝宝很快就能入睡。
招数八:午睡别太久
宝宝的午睡与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夜间睡眠影响着午睡,同样,午睡时间过长或者睡得过晚也都不利于晚上顺利入睡。所以,宝宝的午睡要定时定点地控制,一般睡觉时间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时候。比如中午一点开始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当然,控制不是教条的,宝宝没按时睡觉的偏差不大,也是可以的。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他按时睡眠,没有疲劳或过于兴奋,那么这种午睡习惯就是适合宝宝的。
招数九:每天遵循就寝程序
安排一个整体的就寝过程,对宝宝的规律睡眠习惯养成也很有帮助。通过一个程式化的就寝方式让宝宝渐渐明白做完这一切就该睡觉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睡觉前的仪式。
这个过程包括刷牙、洗脸、洗澡、抚触、穿睡衣等,在宝宝睡前一小时就可以进行了。在这一小时中,让宝宝结束过于兴奋的活动,别再见外人,保持室内安静、昏暗。给宝宝换洗完后,对着他轻轻读书、讲故事,也可以让他听磁带,这不仅能促进睡眠,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睡前过程不仅仅让宝宝睡得好,同时也是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爱的纽带。
新妈:不要这样哄宝宝睡觉
陪睡: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
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长期陪睡会令宝宝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从1岁开始,宝宝入睡较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俯睡: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脸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
因为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无法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呼吸道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因此3、4个月前的小婴儿,应尽量避免俯睡。
摇睡: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有些家长通常会把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这种做法对10个月内的宝宝相当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亮睡: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
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宵亮着灯,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宝宝哄睡的禁忌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哄睡妙招
(1)轻拍宝宝: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边哼儿歌,边轻拍宝宝,给他一个惬意的心情和绝对的安全感。
(2)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要知道,宝宝对音乐具有天生的鉴赏力哦!
(3)背光而睡: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所以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
哄宝宝睡觉绝招与禁忌
哄宝宝睡觉是每个妈妈都必备的一课,但是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不知,很多妈妈都被误区了,今天小编就集合哄宝宝睡觉所有妙招与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谨记。妈妈要认真看哦!
身体接触、吮吸、有节奏的温和的晃动似乎效果最好。有时,一些机械的声音,如垃圾处理或者吹风机的声音,会有所帮助。不过要注意,别刺激宝宝。刚开始时,先吸引宝宝的一种感觉,宝宝昏昏欲睡的时候,将灯光调暗或者关掉灯光,有节奏地做动作(摇摆、摇摇篮、开车、散步)。同时做很多事情不但不能使宝宝放松下来,反而会使宝宝更兴奋。
尽量使你的动作和宝宝合拍。如果宝宝焦虑不安,筋疲力尽地轻泣,那么,试着轻柔地摩挲他的脊背,或者顺着他心跳的节奏,用自己的面颊轻轻地蹭他的面颊。如果宝宝拳打脚踢,弓起背,不让你抱,那么试着让他骑到你的肩膀上,或许这样会吸引他的注意力,解除盘绕在宝宝头上的“魔咒”。过一会,你会发现,你能够做到顺应宝宝细微的变化。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安抚宝宝的方法。
1、吮吸
鼓励宝宝吮吸能起到安抚的作用。吮吸乳房、奶瓶、奶嘴、手指和手腕,都能使宝宝平静下来。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如何区分为了放松而吮吸和为了吃奶而吮吸呢?如果宝宝是为了放松而吮吸,吮吸迅速,频率高,很少有吞咽的动作。此外,哭闹的宝宝吮吸起来没有节奏,也不稳定;相反,宝宝吮一吮,停一停,扭来扭去,翻身打滚。如果宝宝饿了,他会很有节奏地吮吸,边吮吸边吞咽。如果是对孩子进行人工喂养,能给宝宝喂进去几盎司奶,并不意味着宝宝真的饿了。很多哭闹中的宝宝会把吃到的奶吐出来。
吮吸对宝宝来说,是个强有力的安抚,所以很多宝宝睡觉的时候总爱在嘴里吮吸点什么。很多家长不让宝宝吮吸,我认为这么做既不自然也不健康。眼下一本流行的书推行“如何让宝宝不哭就能入睡”的概念。这本书告诉读者,宝宝犯困的时候,即便正在喂奶,也要停止让宝宝吮吸乳房。如果宝宝还想接着吮吸,就把宝宝的嘴捂上,不要让宝宝再吮吸。另一本书写道,吮吸可以使宝宝平静下来,但是,该书作者认为,如果宝宝吃奶时含着乳头睡着了,就要把宝宝叫醒。而且,这本书的作者要求家长在宝宝一个月的时候就这么做!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认为,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嘴里吮吸着东西,会产生睡眠问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我遇到很多妈妈都不管宝宝睡着时是否吮吸着东西(当然得确保不是危险的东西),宝宝睡得都很好。这两本书的作者都误以为喂奶和睡眠紧密相关。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这些说法很无知,因为它们无视这一条真理:睡眠是受大脑发育而不是受胃来控制的。我相信,顺从宝宝的需要更自然。如果宝宝累了,就让他去睡觉。如果你不太确定他是否困了,就让他吮吸乳头或者奶瓶,直到他心满意足,那时他要么饱了,要么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2、有节奏的动作
有节奏的动作是安抚宝宝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椅上,用婴儿背带背着,把宝宝放在车上开车出去,抱着宝宝跳舞,或者就是单纯地带着宝宝散步。摇摆的时候要使多大劲,得看宝宝的反应而定。温柔的轻摇会让宝宝平静下来。有些家长说,把宝宝举起来又放下这招挺有用,但提醒一定注意幅度。也许有节奏的动作使宝宝回想起了在子宫里的日子,因此能让宝宝平静下来。
3、襁褓
温柔的拥抱或者相拥都会给我们带来很美好的感觉。用襁褓把宝宝包起来,放在汽车里的儿童座上,或者放在婴儿车里,或者吊床里,同样会给宝宝带来美好的感觉。这种柔柔的包裹或许也让宝宝回想起出生前的日子。一种理论认为,有规律的动作和柔和的包裹能安抚宝宝的原因是人在出生之前就有生命了。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的生命更早于出生,因为为了抵抗来自正上方的压力,骨盆发育得较窄。所以人类的婴儿出生时个头都很小。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有节奏的动作和温柔的包裹会抚慰宝宝的原因就是,它们部分模拟出了宝宝在子宫里的环境,从而让宝宝有平静的感觉。
4、按摩
很多国家都有给小儿按摩的传统,而且由来已久。这并不是什么时尚的事情。给新生儿按摩对父母自身也有益处。一边按摩,一边冲着宝宝微笑,对宝宝轻声细语,给宝宝哼歌。这对宝宝和父母都是放松。爸爸是没法给宝宝母乳喂养的,但可以为宝宝按摩,我认为这可以使爸爸和宝宝的关系更融洽。可以徒手,也可以涂抹些植物精油在宝宝的皮肤上,按摩宝宝的肌肉。按摩要进行得很轻缓,有不少书和CD都可以指导你如何给宝宝按摩。按摩不是宝宝哭闹时候哄宝宝的小花招,但它的确能抚平宝宝的情绪。同时,它还能让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全身心地关注宝宝。按摩和喂奶、换尿布以及洗澡不同。用这种方法来抚慰宝宝,也能给你带来内心的平静。当宝宝哭闹得厉害时,这种平静会帮助你挺过去。
哄宝宝睡觉3大危险做法
休息充分的儿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欢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而疲倦的儿童情绪暴躁时,更容易找东西吃。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体内调节食欲和葡萄糖代谢的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致使葡萄糖耐量受损,同时使体重受到影响。
危险做法一: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危险做法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危险做法三:俯睡——俯睡会增加婴儿猝死的危险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借鉴。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
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
可能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
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哄小宝宝乖乖睡觉9大绝招
招数一:适宜的睡眠环境
3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适当地训练他早睡,一般晚上八点以后不要再逗宝贝玩耍,让宝贝提前进入睡眠的环境,电视关小声或者关掉,保持安静,可以适当地放点轻音乐,或者唱点催眠曲给他听。
招数二:区别黑夜和白天
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宝宝生物钟的形成,通过光亮、黑暗的对比让宝宝学会分别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在早上宝宝该起床的时候,把宝宝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宝宝一个拥抱,用轻柔的音乐将他唤醒。
而在晚上宝宝入睡前一两小时,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在宝宝该睡觉的时候,关掉所有的灯,就剩下一盏小夜灯。把门关好,不要让门外透光或传进嘈杂声。窗帘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近灯光。
Tips:宝宝夜光灯,最好选择蓝色的。
招数三:应对夜间小哭小闹
宝宝半夜醒来,一般开始的时候都是哼唧哼唧的,妈妈可以先不要理他,如果他是睡自己的小床的,可以先摇他的摇篮,尽量哄他入睡,让宝贝逐渐学会抵抗饥饿,学会忍耐。可一旦到他大哭生气了,那很有可能宝贝是真的饿了,可以给宝宝喂点奶后再让他睡。千万不要宝宝一有动静就去哄,这会造成宝宝的依赖。适当“狠狠心”对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还是有好处的。
招数四:督促宝宝规律睡眠
大多数宝宝睡不好都是因为习惯不好,没有形成生物钟,自然不会有规律的睡眠。父母在宝宝较小的时候,要让宝宝形成生物钟,让晚上定时睡整觉形成一种习惯。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除了要后天养成,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生理规律,爸爸妈妈要寻找孩子本身的睡眠规律,然后量身订制宝宝的睡眠时间表,可以观察宝宝不同时间睡觉后,醒时的精神状态,然后按照宝宝的最佳状态做调整。
招数五:顺从宝贝的习惯小动作
哄宝贝睡觉,关键还要注意宝宝的一些习惯的小动作。如有些宝宝喜欢叼着妈妈的奶头才能睡着;有些宝宝喜欢抓着妈妈的头发才能睡着;有些宝宝要摸着妈妈的眼睛才能睡着,有些宝宝要含着自己的手指才能睡着……摸清宝贝睡觉的小习惯后,顺着他的习惯,很容易就会哄他睡着。有些宝贝需要寻找安全感才能睡着,那么可以把他抱在自己的胸口,让他趴着,然后慢慢地拍他的后背,等他睡着了后再把他放到床上。
招数六:限制玩乐时间
想要宝宝睡得好,白天不能让他玩得太疯,白天玩疯了,他在晚上也会想着要玩,临近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要抱着到处逛。可以和宝宝玩玩比较安静的游戏,适当地给他一些诸如纸盒、摇铃、橡胶玩具等小玩具,或是听听舒缓的音乐,念念儿歌,感觉宝宝有些累的时候,就赶快喂奶,他吸着吸着就睡着了。
招数七:洗澡助睡
有些宝贝喜欢洗完澡以后睡觉。通常,每天晚上在差不多的时间,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感觉他有点困了,可以给他洗个热水澡,洗完后直接抱上床,给他喝点奶,然后关掉房间的灯,并且和他一起躺在床上,轻拍他的背,宝宝很快就能入睡。
招数八:午睡别太久
宝宝的午睡与晚上的睡眠质量有很大关系。夜间睡眠影响着午睡,同样,午睡时间过长或者睡得过晚也都不利于晚上顺利入睡。所以,宝宝的午睡要定时定点地控制,一般睡觉时间在正午或下午的早些时候。比如中午一点开始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当然,控制不是教条的,宝宝没按时睡觉的偏差不大,也是可以的。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样要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他按时睡眠,没有疲劳或过于兴奋,那么这种午睡习惯就是适合宝宝的。
招数九:每天遵循就寝程序
安排一个整体的就寝过程,对宝宝的规律睡眠习惯养成也很有帮助。通过一个程式化的就寝方式让宝宝渐渐明白做完这一切就该睡觉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睡觉前的仪式。
这个过程包括刷牙、洗脸、洗澡、抚触、穿睡衣等,在宝宝睡前一小时就可以进行了。在这一小时中,让宝宝结束过于兴奋的活动,别再见外人,保持室内安静、昏暗。给宝宝换洗完后,对着他轻轻读书、讲故事,也可以让他听磁带,这不仅能促进睡眠,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睡前过程不仅仅让宝宝睡得好,同时也是爸爸妈妈与宝宝之间爱的纽带。
新妈:不要这样哄宝宝睡觉
陪睡: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
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长期陪睡会令宝宝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从1岁开始,宝宝入睡较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俯睡: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脸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
因为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无法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呼吸道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因此3、4个月前的小婴儿,应尽量避免俯睡。
摇睡:为了让宝宝尽快入睡,有些家长通常会把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这种做法对10个月内的宝宝相当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亮睡: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
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宵亮着灯,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宝宝哄睡的禁忌
(1)摇睡:因为摇晃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震荡,造成脑组织表面小血管破裂,轻者发生癫痫、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水肿,脑疝危及生命。
(2)陪睡:妈妈熟睡后不注意就可能压住宝宝,造成孩子窒息。
哄睡妙招
(1)轻拍宝宝:宝宝睡下后,如果他的情绪还是不太安定,妈妈可以边哼儿歌,边轻拍宝宝,给他一个惬意的心情和绝对的安全感。
(2)轻柔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宝宝睡眠。要知道,宝宝对音乐具有天生的鉴赏力哦!
(3)背光而睡:宝宝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适应了黑黑的睡觉环境。所以可以让宝宝朝着背光的方向睡,让他慢慢适应。
以上为哄宝宝睡觉所有妙招大全,妈妈们一定要认真看完,平时出现的错误,看完后要及时更正过来,让你的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这些睡觉方式都会对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要重视哦。
冬天宝宝睡觉穿多少衣服 根据宝宝体质决定
平时很少有感冒发烧,爱运动,体质好的宝宝,睡觉时容易发热,身体没有那么怕冷,因此给宝宝穿一件就够了,穿多了,反而约束宝宝,容易使宝宝出汗,导致感冒。
如果宝宝是新生宝宝、早产宝宝、出生时体重偏轻的宝宝、营养不良的宝宝、有贫血症状的宝宝或是因其他身体原因导致冬天睡觉睡了很久还身体冰凉的宝宝,建议家长们最好还是让穿两件衣服睡觉,这样宝宝睡前的身体容易暖和,睡醒后也不容易着凉。
宝宝睡觉有何禁忌
冬天容易着凉,很多妈妈为了避免孩子因翻身踢被子着凉感冒,都会让宝宝先穿的鼓鼓的再盖上厚被子。而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如果宝宝睡觉时多穿衣服,而这些衣服又是紧身衣,裹住了宝宝的身体,这不仅妨碍了全身肌肉的松弛,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出现梦魇。血液循环不畅,小脚容易变冷,所以衣服穿得越多,反而容易越睡越冷。因此,宝宝正确的睡眠方法应该是:在睡觉时,尽量少穿衣服,一般穿一套薄的内衣裤即可。
那宝宝睡觉时应该怎么给宝宝盖被子最合适?
一、新生儿:薄睡衣+包被+薄被/毛毯
新生儿有贴身睡衣的保护再加上包被的包裹已经有安全温暖的感觉了,此时,妈妈为宝宝在胸部以下加盖一层被子,宝宝一定很温暖了。依据天气情况,妈妈可调整被子的厚度以保证宝宝舒适的睡眠。
二、小婴儿:薄棉睡衣+背心式睡袋+薄被
婴儿长大一些后手臂便不愿被束缚,为了保证宝宝上身的温暖,妈妈可以为宝宝选购无袖的睡袋,同时保暖睡衣不会使宝宝的手臂感觉寒冷。同样,依据具体温度,妈妈可以为宝宝在睡袋外加盖被子。
三、幼儿:薄睡衣+长袖大睡袋or薄棉睡衣+大棉被
把宝宝塞进又大又暖的大睡袋中,妈妈可以安心睡觉了,如果是个老实的小宝宝,也可以直接盖一个大被子。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爸爸妈妈们要分情况对待哦!
对很多父母来说,宝宝睡着的时候就是最轻松的时刻,但其实,就算是宝宝睡着了,还是有许多注意事项。
一、不该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宝宝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
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
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由此鉴定,在宝宝睡觉时,应该还他们嘴巴自由!
二、环境不该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 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用弄出一点点声响就神经紧 张。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三、被子不该太厚
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 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四、不该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对于宝宝来说,妈妈的睡前摇篮曲,就是天籁。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 “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五、白天不该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
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再说,白天这么美好的时光,爸妈怎么舍得让宝宝就这样浪费了呢?
六、不该经常更换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说实在的,宝宝可受不了这种“变脸”啊。
七、不该睡得太晚
晚睡绝对是宝宝的大敌。而养成这种坏习惯,往往是父母的原因。
占相当比例的婴幼儿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晚睡导致的。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孩子平均少1个小时, 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亲钟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应缩短了晚间的睡眠时间,种种“行为性失眠”便由此发生。
宝宝们的晚睡具体表现为: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时间往后拖延,或者长时间难以入睡等等。研究还表明,在行为问题上,夜间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时还可能伴有多动症、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所以,养成娃娃好习惯,从父母抓起。
八、不该在睡前对孩子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 (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九、不该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殊不知这种做 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 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十、不该搂着孩子睡
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孩子的生长 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 面影响。
所以,爱他就给他一点空间吧。
十一、不该亮灯睡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欢让卧室整夜灯火通明。但婴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间睡眠环境如同白昼,孩子的生物钟就会被打乱,不但睡眠时间缩短,生长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扰,最后导致孩子个子长不高,或低于正常体重。
十二、不该让孩子俯睡
一些年轻妈妈喜欢让孩子俯睡,还误认为这种睡姿可以让孩子睡得安稳,少了哭闹,但实际上这种睡姿最不安全,因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导致猝死。同时这种睡姿还可能使得肠胃等消化器官受体重的压迫而引发消化不良。
所以,我们就说,养个娃真是不容易啊,面面俱到,连睡个觉都大有讲究。
宝宝睡觉不踏实扭来扭去的治疗方法
宝宝睡眠不踏实的表现:容易惊醒,睡眠质量不高,而且很爱哭闹,经常发出各种哼哼的声音,而且宝宝的气色也不太好,或者是动作比较多扭来扭曲睡觉不踏实……这些都是新生宝宝睡觉不安稳的表现。那么,宝宝睡觉不踏实扭来扭去怎么办?
妈妈需要给宝宝提供一个良好、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除了尿布湿了、被子过厚、室温过高、衣服太紧、晚饭过饱等让宝宝感到不适的因素外,让宝宝养成按时上床睡觉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要保证按时睡眠,宝宝不像成人,他们没有累的感觉;
2、全家尽量统一时间就寝,妈妈即使需要熬夜,也尽量小声;
3、不要开灯睡觉,这特别不好,对宝宝的神经有影响,自然也影响睡眠;
4、 宝宝睡觉前,让宝宝静下心来,不要玩得太过兴奋。入睡前看的电视或听的故事使他过度兴奋、紧张,入睡后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导致睡眠不安。
5、小儿缺钙也是引起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补钙和补充维生素D的方式来治疗。
宝宝为什么喜欢踢被子 宝宝的睡眠习惯不好
有些宝宝喜欢蒙着头睡或者是把手放到自己的胸前睡觉,这些都会由于在睡觉时让宝宝喘不上气从而就会出现踢被子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妈妈一定要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这个时候辛苦一点的就是奶爸了,奶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宝宝睡觉的姿势,还有一点,在宝宝睡觉之前不能让宝宝吃的很饱。
宝宝睡觉翻来覆去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禁忌有哪些
1、不该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宝宝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
2、环境不该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其实,婴儿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用弄出一点点声响就神经紧张。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宝宝睡觉一碰就醒这是什么情况
这并非宝宝身体出了什么状况,而是婴儿的睡眠迥异于成年人,熟睡程度较成年人轻,醒来后需要父母的辅助下,经过20分钟左右的浅睡状态后才进入熟睡阶段。如果宝宝一碰就醒,那说明宝宝正处浅睡眠状态,妈妈要多给点耐心,等待宝宝进入熟睡阶段。
宝宝冬天穿什么睡觉
很多妈妈对宝宝冬天穿什么睡觉感到很茫然,穿多怕热出疹子,穿少怕生病感冒。不用烦恼,这就告诉你。
睡衣+无袖睡袋/包被+小薄被/毛毯
这个时期的宝宝睡觉时常常动来动去,大家要注意踢被子的问题。妈妈可以让宝宝穿上婴儿睡衣在无袖睡袋(或者用包被)里睡觉,这样既保暖,又不让他的手臂在睡觉时受到束缚。假如气温较低,妈妈可以在宝宝睡袋外面再加一层小薄被或者毛毯。
睡衣+长袖大睡袋或者睡衣+大棉被
妈妈可以让宝宝在长袖大睡袋里睡觉,这样既温暖又舒适。如果宝宝睡觉时很老实不会蹬被子,妈妈在睡袋外面再盖上大棉被就可以了;如果宝宝睡觉时喜欢乱动有蹬被子的习惯,睡觉前妈妈要给他穿上棉马甲,防止肚子受凉。
睡衣+长袖大睡袋或者棉睡衣+大被子
为了防止宝宝睡觉踢被子,妈妈不妨自制一个宽松的大睡袋,领口处应有细致的小护垫包住拉链,以免引起宝宝皮肤不适。睡袋里最好垫一块厚一点的布,防止宝宝把睡袋尿湿。
如果宝宝睡觉比较老实,也可以直接盖大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