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性脂肪肝怎么办
非均质性脂肪肝怎么办
需要调整平时的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
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以上就是针对于非均质性的脂肪肝的治疗方法,对于长期的饮酒者来说,脂肪肝的倾向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养成一个比较好的饮食规律,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肠胃是正常的,非均质性脂肪肝的治疗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仅需要药物治疗,日常的生活习惯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症状是什么
非均匀性脂肪肝是根据脂肪在肝脏内的变性分布定义的,脂肪肝也称为肝脏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肝内病理改变多呈弥漫性。非均匀性脂肪肝也称局限性脂肪肝,对较弥漫性脂肪肝而言,两者可互相转化。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肥胖合并症、酒精性脂肪浸润、营养性载脂蛋白缺乏、糖尿病进食脂肪或糖类过多、化学性载脂蛋白合成受阻、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
不均匀性脂肪肝很严重吗
肝病是相当令人烦恼的疾病,不仅身体非常的不舒服,而且患者的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不小的威胁了。脂肪肝是肝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对此大家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依旧有不少的患者对于此病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不均匀性脂肪肝严重吗?对此问题,大家一起来看看下文具体
不均匀性脂肪肝是根据脂类物质在肝脏内的侵润分布表现定义的,脂肪肝也称为肝脏脂肪变性或脂肪浸润,肝内病理改变多呈弥漫性。不(非)均匀性脂肪肝称局限性脂肪肝,是较弥漫性脂肪肝而言,两者可互相转化。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不均匀性脂肪肝日常注意事项:
1. 戒酒,酒精会抑制脂类物质在肝脏内的代谢分解。
2. 少吃高脂类油腻的食物。
3. 多运动,建议有氧运动较好
4. 特殊饮食,可以多吃荞麦食品,荞麦中含有PMP(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脂预付高血脂症,降糖作用易明显。荞麦蕴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脂肪肝缺少的特殊营养成分有很好的补充。
不均匀性脂肪肝的饮食原则
1、减少总热量,控制体重,少吃多餐,不可过饱。
2、脂肪摄入量减少,每天摄入不超过40g。
3、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00毫克。
4、高甘油三酯病人应不吃或少吃精制糖如白糖,葡萄糖,蜂蜜,高点等。
5、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g。
6、补充尼克酸即烟酸和维生素C,二者均为降脂作用,当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时,应该增加补充维生素E。
7、多吃含锌,铬较多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如禽肉,鱼肉及粗粮。
8、粗纤维中的木质素有降低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应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品。
不均匀性脂肪肝严重吗?脂肪肝不是大家认为的轻松的疾病,而是可以造成很大危害性的疾病,希望每位患者都要充分的认识到脂肪肝的严重性。脂肪肝的患者们,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病情,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后,听从医生的治疗安排,认真的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的介绍。
局限性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肥胖合并症、酒精性脂肪浸润、营养性载脂蛋白缺乏、糖尿病进食脂肪或糖类过多、化学性载脂蛋白合成受阻、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
介绍酒精肝可以用彩超
诊断标准
慢性饮酒史5-15年以上,每曰饮酒量100—150ML以上。
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肝功改变,GPT增高,GOT增高。
彩超与cT相符,符合弥漫性肝病或肝硬化门脉高压。
病理改变、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
酒精性脂肪肝3例:肝脏呈弥漫性非均匀型脂肪肝,回声增强,有声衰减,在增强的区域内出现灶性底回声区,脂肪肝时超声具有吸收作用,使其后方声能衰减成影不清,故在声像图上具有特征性改变。酒精性肝炎并酒精性肝硬化17例,彩超光点粗大,回声强,分布不均匀,血管纹理变细或不清楚及结节感,化验肝功检查GPT50—120。、GOT70~90。、R—GTI,t0—480。,血浆蛋白比例倒置,本组病例cT图像呈普遍密度降低,低于本人脾的密度,肝硬化病人中肝大不明显,密度增高,脾大于6个肋单元,个别伴有腹水,cT诊断与肝穿病理诊断均符合彩超诊断。
疗效与评价:彩超和cT是目前酒精性肝病检查中主要的首选方法,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病人并不少见,彩超和cT可清楚地显示病变,彩超简便易行,患者无创伤,易接受,尤其对肝脏病变敏感性高,本组20例病人,彩超cT病理诊断完全符合,尽管彩超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图像显示后方盛能衰减的特有性,但是对小的局限性或弥漫非均匀型中的小低回声灶,有时也难与肝癌相鉴别诊断,而CT检查对占位性病变却有独到之处,恰以弥补了彩超的不足,并且由于脂肪的cT值较低,所以对声像图鉴别困难的病例,cT具有重要价值。
酒精性肝病的分期: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三个阶段,酒精80—90%由肝脏代谢,其中间产物乙醇,通过氧化还原成为高活性化合物干扰肝细胞多方面功能,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坏死,乙醇和大量还原型辅酶1抑制线粒体功能,使脂肪酸氧化障碍,致使脂肪肝形成,酒精引起的高乳酸血症,使脯氨酸增高,从而胶原形成增多,加速肝硬化过程。彩超、CT检查中注意的问题及酒精性肝病的愈后,对与本病的诊断必须要结合长期大量饮酒的病史,同时要结合化验的检查,如果不结合病史及生化检查,单独靠影像学检查,常易误诊为肝癌,胆汁性肝硬化等,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戒酒后可以完全恢复,酒精性肝硬化者戒酒后症状明显缓解,可做为诊断的又一重要的观察指征。
酒精肝要怎么检查确诊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部分病人血浆蛋白电泳示α1、α2、β球蛋白增加。脂肪肝恢复后,血浆蛋白异常较其他指标恢复要晚,经3~6个月之后才恢复正常。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前者增高不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ALT升高不灵敏是因乙醛使酶的活性辅因子B6下降所致。肝组织内ALT比AST活性受抑制更显著。
3.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T)
酒精损伤肝细胞微粒体时升高较灵敏。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较敏感指标。
4.酒精口服法负荷试验
检测糖蛋白、前白蛋白、α2HS糖蛋白、触珠蛋白的变化、在酒精性脂肪肝时均降低。
5.B超检查
B超下弥漫性脂肪肝可分为三种:①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可见。②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竭,管状结构模糊。③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局限性脂肪肝的超声改变是非均匀性分布,声像表现为多发性强回声结节,但无包块效应,必要时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
局限性脂肪肝常见症状
肝掌肝肿大乏力黄疸恶心腹胀腹痛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分为均匀性和非均匀性两种,前者在临床上多见,超声图像具有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后者发病率较低,也称局灶性脂肪肝或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是脂肪肝的特殊类型,超声虽为这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手段,但由于这类病变声像图特殊,超声检查常易误诊为肝血管瘤及肝内占位病变。
脂肪肝的分度及分型
什么叫脂肪肝,脂肪肝又称肝内脂肪变性,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脂质储存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在显微镜下肝组织切片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细胞内存有脂滴时的一种疾病。其脂质为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酯,其中以三酰甘油堆积最为多见。过去认为,脂肪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现在普遍认为,脂肪肝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只不过是大多数病人均为某种全身性疾病在肝脏的表现而已。
1.脂肪肝的病情分度
根据肝内蓄积的脂肪含量占肝重的比率或肝组织切片脂肪染色光镜下观察,可将脂肪肝分为三度:① 轻度脂肪肝——指肝脂肪含量占肝重的5%~10%,或每单位面积见1/3~2/3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② 中度脂肪肝——指肝脂肪含量占肝重的10%~25%,或每单位面积见2/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③ 重度脂肪肝——指肝脂肪含量占肝重的25%以上,或几乎所有的肝细胞均有脂肪变性。
2.脂肪肝的病理分期
根据病理发展阶段不同,脂肪肝可分为3期:① 早期——无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的单纯性脂肪肝。② 中期——肝组织存在有炎症和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即脂肪性肝炎。③晚期——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纤维化明显,有假小叶存在,即脂肪性肝硬化。
一般认为,脂肪肝的发展是从单纯性脂肪肝到脂肪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脂肪性肝硬化的。但也有例外,例如,酒精性脂肪肝可不出现明显的脂肪性肝炎而直接进展至肝硬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四环素中毒性脂肪肝和Reye综合征均呈急性重型脂肪肝过程,而极少有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者。
3.脂肪肝的病理分型
按照脂肪肝的病变范围可分为2型:① 弥漫性脂肪肝:肝脏呈弥漫性病变,通过普通的肝活检穿刺术或腹腔直视下可采集肝组织标本确诊。② 非均匀性脂肪肝及局灶性脂肪肝:可通过在B超引导下选择穿刺部位采集肝组织标本确诊。
脂肪肝是怎样形成的
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资料表明,脂肪肝发病率占平均人口的10%,饮酒者约为58%。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速度比其他类型脂肪肝相对较快。研究表明,慢性酗酒是脂肪肝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与饮酒量和饮酒持续时间关系直接,而与饮酒的种类关系不大。
一般而言,一天饮酒不超过80克不会发生脂肪肝,每天饮酒量超过80克-160克时,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增加5-25倍,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上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肥胖性脂肪肝肥胖是脂肪肝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率约10%左右,性别在发病率没有差别,50-60岁发病较多。目前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
多数脂肪肝病人临床没有症状。肥胖性脂肪肝一般不会发展为肝硬化。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病于妊娠后3个月,平均在妊娠36周,近半数病人见于初产妇,挛生妊娠妇女发生本病占14%。妊娠急性脂肪肝病因目前不明了,多数认为可能与遗传性疾病、凝血病理异常等因素有关。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腹痛多位于中上腹、左上腹,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重者阴道流血、血尿、消化道及颅内出血。
病死率在80%以上,近年病死率降至20%--30%。药物性脂肪肝引起药物性脂肪肝的常见药物有四氯化碳、氯仿、半乳糖胺、放线菌素等中毒可以引起脂肪肝,还有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等。营养失调性脂肪肝营养失调在脂肪肝发病率占有一定的位置,如营养不平衡,摄入超过身体的需要或营养成份含量比便不平衡,如高脂、高糖、吸收不良等。
有一些长期脂肪肝患者,还会突然出现脑梗塞的症状,这种症状是非常危险的,其原因在于,脂肪肝所造成的脂肪颗粒会在脂肪囊泡破裂以后,进行人体的血管当中,并逐渐侵入人体的脑部,患者一定要在早期治好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