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原发性膜性肾病成了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理类型,治疗复杂,不像微小病变那么简单。
除了合理制定治疗的方案外,还注意蛋白尿的定量,以及肾功能是否正常也是决定治疗时机的参考因素,多数膜性肾病可以观察6个月,部分会自发缓解。
对于尿蛋白定量大于4g/天,肾功能有恶化趋势的,要尽早干预。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有以下两个:
改良的意大利方案,也叫改良的Ponticelli方案:第1、3、5个月,静脉注射甲泼尼龙1g/天,连续3天。接下来每天口服泼尼松0.5mg/kg体重,共27天。第2、4、6个月每天口服环磷酰胺2-2.5mg/kg体重,共30天。
Cattran方案:每天口服环孢素3.5mg/kg体重,26周,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的靶目标125-225ug/L,共26周,接下来的4周逐渐减量,并每天口服0.15mg/kg体重的泼尼松。
环孢素与普乐可复(FK506,他克莫司) 同是CNI类的药物,也有使用FK506治疗膜性肾病的方案:每天口服他克莫司0.05mg/kg体重,血药浓度的靶目标7-10ug/L,共使用6-12个月,然后逐渐减量,可以加上或者不加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环磷酰胺有性腺毒性,限制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的使用。CNI类的药物有升高血糖、肝损害、神经毒性等副作用,治疗期间要跟医生密切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国人CNI的需要浓度不用那么高也能起效,比如环孢素浓度维持在75-125ug/L,他克莫司浓度维持在5ug/L。
慢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怎么治疗
对于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的。如单纯性蛋白尿病症,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等病症早期发病。
而单纯性血尿病症,则是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病症了。患者的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病症,则是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出现。
肾专家指出:优秀的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医院的选择、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医师的选择和预后治疗,其中预后治疗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保健和定期复查。由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超过6个月未治愈易转为长期复发的肾小球肾炎,故应早期彻底治疗,下面是详细介绍。
1、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虽然都有着一定的疗效,但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
2、选择权威的专科医院:正规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保障。
尿毒症早期症状表现 肾炎
慢性传染性肾炎,或各种原发性的急性肾炎、膜性肾炎等疾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控制,病情有几率进一步恶化成尿毒症。
非典型膜性肾病的研究
非典型膜性肾病和典型膜性肾病的区别主要是,两者主要是在作肾穿活检时,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准确的区别的,从临床方面并无太明显的差别的。
HBV(乙肝)相关性肾炎即非典型膜性肾病,至今无特效药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无效,而上述药物应用可延迟中和抗体产生,并促进HBV复制,加重病情,故应用此类药必须慎重,只有肾病病情需要,并且血清HBV复制指标(HBV-DNA,HBV-DNA多聚酶,HBeAg及高效价抗HBC-IgM)阴性时才宜应用,且需密切监测HBV复制指标及肝病变。
小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可能对改善肾炎症状有一定效果.有报告抗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阿糖胞苷及无环鸟苷等,用药后可使HBV复制转阴,某些病例肾病症状也随之好转,但由于例数太少且缺乏对照性研究,具体疗效还待进一步探讨。
如何才能诊断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慢性肾衰竭。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呈慢性渐进性损害,病理类型为决定肾功能进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进展较快,膜性肾病进展常较慢),但也与是否合理治疗相关。
想要治疗好慢性肾炎,就必须得控制患者的血压。多数的慢性肾炎的患者在治疗疾病中肾功能都会有渐进性的损害,只有合理的治疗才能使肾病的进展变缓慢,所以慢性肾炎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才能把慢性肾炎治好。同时慢性肾炎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病情发展。
急性肾盂肾炎的注意事项
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的因素
提要:急性肾盂肾炎多发于女性的一种泌尿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一般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够彻底,或者是反复感染,生活中不注意卫生所致。(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治疗,肾盂肾炎反复) 急性肾盂肾炎多发于女性的一种泌尿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一般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够彻底,或者是反复感染,生活中不注意卫生所致。
为防止急性肾盂肾炎转为慢性,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一、急性期不要因症状消失而中断治疗,坚持治疗经过复查,直至痊愈。
二、讲究卫生,定期清洗外阴部及肛门,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多饮水,常排尿,不憋尿。
三、加强身体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以防反复感染。
四、有妇科慢性炎症疾患如盆腔炎等,亦应彻底治疗,以防蔓延感染至肾盂。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直至痊愈,防止反复感染。
隐匿性肾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隐匿性肾炎的特点是血尿、蛋白尿或血尿和蛋白尿并存,常有多种病因:
1.以单纯性血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为主要表现的病因主要有:
①IgA肾病,尤其早期,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②局灶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薄基底膜肾病也可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肾脏损害的早期表现,以及薄基底膜肾病。
2.以轻、中度无症状性蛋白尿(asymptomatic proteinuria)
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因为微小病变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某些IgA肾病的早期、淀粉样变肾病、糖尿病肾病(DN),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以及指-骨突骨综合征。
3.以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因
为多种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某一阶段的早期表现。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多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因病因不同,故发病机制也不一样。其病理形态也有多种类型,多系各种病理改变的早期。
1.单纯性蛋白尿 可系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A肾病的早期。
2.单纯性血尿 可系IgA肾病早期、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炎、紫癜性肾炎、LN及薄基底膜肾病等。
3.无症状性血尿伴蛋白尿 同样可为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或膜性肾病早期。
什么是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主要病变是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有蛋白尿、血尿。约半数病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常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晚期,整个肾小球硬化,病程长,对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易转为肾功能衰竭。有些病人的血清补体降低,所以又称为低补体血症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常常比较困难。小剂量、隔天泼尼松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肾功能。West等使用隔天口服激素长期治疗,在治疗前后比较肾活检,结果证明此法有利于肾脏的存活。大部分肾病学家仅做对症治疗。
Ⅰ型的治疗,除糖皮质激素外,还可用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药和抗凝剂。
对于各年龄段MPGN患者,如肾功能正常且仅表现为无症状轻度蛋白尿时,无须接受激素免疫抑制药治疗,仅需每3—4个月随访1次,密切观察肾功能、蛋白尿和血压控制情况。
成人和儿童原发性MPGN患者,在尿蛋白>3克/天,肾功能损害及活检发现肾间质病变时,方可给予激素、免疫抑制药治疗。如果无效则停止服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密切随访,着重保守治疗(即控制血压、应用降低尿蛋白药物和纠正代谢紊乱)。重视能够延缓肾功能衰退的因素和密切随访。
其他治疗包括降脂,应用ACEI、ARB、低分子肝素等,近年有学者报道用霉酚酸脂(MMF)治疗本病,显示初步效果,但病例数尚少,且缺乏对照和长期观察研究。
另外细胞毒药物应用、血浆置换方法、中药治疗在一些研究治疗中获得一些疗效。
临床医生在决定什么类型的患者何时进行治疗时必须考虑疾病的预期病程和结局,以及治疗的利弊,肾功能不全的进行性发展和药物治疗引起的依从性差等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介绍,上面介绍了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症状及相关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了。这些知识对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膜性肾小球肾炎为免疫复合物长期、缓慢沉积于上皮细胞下(又称慢性免疫复合物沉积病)。一般不引起炎症细胞反应,而通过补体的终末成分C3b~C9是补体的攻膜系统,导致基底膜损伤。免疫荧光显示有颗粒状IgG、C3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Dixon等在动物实验中,以每日2mg低剂量异性蛋白注入家兔产生慢性血清病,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膜性肾病。那么,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肾病治疗专家称,膜性肾小球肾炎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主要原位形成,抗原可为事先“植入”,也可是脏层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与相应的抗体在上皮细胞表面形成免疫复合物,而脱落于基底膜上。
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障碍亦是膜性肾病的免疫学特征之一。有资料提示:尤其在肾病综合征发作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如CD4,CD8细胞的百分数和绝对值异常,前者偏高,后者减少。
原发性膜性肾病与免疫遗传学标证明显相关;欧洲如英国、德国、西班牙及芬兰等国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HLA-DR3检出率显著增高,美国原发性膜性肾病病人显示B细胞抗原MT2,日本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HLA-DR2检出率明显高,美国、英国本病患者有B18-BfF1-DR3单型阳性者往往较其它类型预后差。
肾炎的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隐匿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紫癜性肾炎)、红斑狼疮肾炎(狼疮性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但绝对不是肾小球疾病的全部,肾小球疾病的种类非常复杂,通常将肾炎分为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包括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急性肾炎(即: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由于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急性疾病,本病的特点是起病较急,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等系列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一组长病程的(甚至数十年)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渐进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慢性肾炎的病因很多,急性肾炎者迁延一年以上可为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根据病理分类,又可分为:
(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又称: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
(二)慢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急生肾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
(三)膜性肾病(MN)(膜性肾小球肾炎)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但有部分表现为慢性肾炎,35岁以后发病多见。
(四)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多见于30岁以前的青少年。一般起病急,有前驱感染表现,易与急性肾炎混淆,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五)局灶节段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好发年龄为20-40岁,几乎所有病例都是隐袭发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并常伴有高血压。
什么是膜性肾病
什么是膜性肾病
什么是膜性肾病呢?事实上,膜性肾病是一个病理形态学的诊断名词,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皮侧可见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该沉积物局限于肾小球基底膜的上皮侧,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
由于膜性肾病的发病年龄多见于多见于40 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约为2∶1,而不了解什么是膜性肾病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且膜性肾病起病隐匿,更是让许多人对膜性肾病的了解非常匮乏,由于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临床表现又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因此,了解什么是膜性肾病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膜性肾病虽然起病隐匿,不过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在西方国家,这一比例甚至高达3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若膜性肾病患者突然发病,又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者,应警惕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存在。
上文介绍了什么是膜性肾病,希望大家通过对膜性肾病的了解,能对这一疾病有更多了解,从而让自身的心理负担减少一些,这对于疾病的康复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狼疮性肾炎治疗
1、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肾活检资料。对于轻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如仅有皮疹、低热或关节症状等)和免疫血清学检查异常,若尿检正常、肾活检显示肾小球正常或轻微病变者,酌情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症状,一般无需用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密切追踪病情变化;若尿检异常、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伴有节段性坏死、新月体形成及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者,用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20~40mg/d),酌情加用细胞毒药物或雷公藤制剂。
2、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如高热、关节痛、无力和/或病变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它脏器组织)伴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肾活检显示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新月体性肾炎,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时,应给予标准激素治疗加CTX冲击治疗;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每日1.0g,静点3~5日为一疗程,继以中等剂量的强的松维持,必要时7~10天后可重复一次,一般不超过3个疗程。当上述方法效果欠佳或病情较重时,可考虑血浆置换疗法;不能用CTX者可试用环胞霉素A、霉酚酸酯等。伴有急性严重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容量、心力衰竭时应紧急透析,使其渡过危险期,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和争得时间。
3、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尿蛋白>2g/24h)者可用糖皮质激素,酌情加用细胞毒药物,雷公藤制剂与强的松合用亦有一定疗效;表现为无症状血尿者,可用雷公藤制剂(常规剂量或双倍剂量)或CTX治疗。有条件者最好根据肾脏病理类型选择用药。
4、呈肾病综合征者,但尿中红细胞不多,肾功能稳定,或肾活检显示膜型狼疮性肾炎,应首选强的松0.8~1.0mg/kg.d,若2~4周后效果不佳时,加用CTX,若伴有肾功能减退,严重高血压,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增生明显或发生病理类型转变时,则应给予标准激素治疗加CTX冲击治疗。
5、对于固定不变的蛋白尿而无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者、或氮质血症而肾脏病理以慢性病变为主者,一般不要长期用强的松和细胞毒类药物治疗。
6、终末期狼疮性肾炎按慢性肾衰处理。
7、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利尿、降血压、抗凝和防治各种并发症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参考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8、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减少症状和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膜性肾病如何鉴别诊断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诊断是建立在排除继发因素的基础上的,下面为几种常见的继发性膜性肾病:
1.膜型狼疮性肾炎 其病理改变形态特征和特发性膜型肾病十分相似;组织学改变对狼疮性肾炎有提示价值的方面包括:小管基膜上的电子致密物沉积(100%),内皮下电子致密物的沉积(77%),系膜区电子致密物的沉积(63%)及小管网状包涵体(61%)。Ⅳ型狼疮肾炎即弥漫增生性肾炎,加强治疗后转变为以膜损害为主,但此型抗DNA,抗核抗体滴度均较膜型狼疮肾炎高。除非发病时已有血肌酐升高、病理组织有炎症细胞浸润,膜型狼疮肾炎和特发性膜型肾病一样预后均较好,10年生存率在85%以上。两者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高。它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不同处除常规血清学检查外,在病理上有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增生,系膜区肾内皮下亦有免疫复合物沉积。IgG、IgM、IgA、C3全阳性,有助于鉴别。
2.肿瘤所致的膜性肾病 多种肿瘤尤其肺癌、胃肠道及乳腺恶性病变可引起膜性肾病。肿瘤引起肾脏免疫学损伤的证据:①肾小球免疫复合物中存在肿瘤特异抗原;②肿瘤伴发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中检测到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内含肿瘤特异性抗体。
其免疫发病机制可能是:肿瘤相关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肿瘤抗体,抗原与抗体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肿瘤病人免疫监视功能缺陷,当接触某种抗原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从而导致肾脏损害。
有报道肾病综合征常在肿瘤确诊前12~18个月出现,对老年人发生肾病综合征的尤需警惕肿瘤的可能。
3.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多见于男性儿童。在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0.1%~1.0%的欧美国家膜性肾病患儿血清中HBsAg的检出率为20%~64%,而在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为2%~20%的亚洲可高达80%~100%。
丙肝病毒感染多并发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CGN),但近年并发膜性肾病亦有报道。丙肝病毒并发膜性肾病者多无冷球蛋白血症,补体成分水平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这些指标均与丙肝合并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不同。
4.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复发 肾移植后本病的复发率约为10%,通常术后1周到25个月出现蛋白尿,受者往往出现严重的肾病综合征,并在6个月~10年间丧失移植肾,增加类固醇剂量多无效。
5.药物所致膜性肾病 有机金、汞、D-青霉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非固醇类消炎药物有引起膜性肾病的报道。应注意用药史,及时停药可能使病情缓解。
早期膜性肾病常易被漏诊、误诊,故常规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有助诊断。
慢性肾炎治疗
(一)一般治疗。患者无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无肾功能不全表现,可以自理生活,甚至可以从事轻微劳动,但要防止呼吸道感染,切忌劳累,勿使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有明显高血压、水肿者或短期内有肾功能减退者,应卧床休息,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至2~3g。对尿中丢失蛋白质较多,肾功能尚可者,宜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和瘦肉等,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应适量限制蛋白质在30g左右,必要时加口服适量必需氨基酸。
(二)激素、免疫抑制剂。由于反复性及强烈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排斥对治疗药物,需要新的慢性肾炎治疗方法
(三)对氮质血症处理
1.短期内出现氮质血症或第一次出现,或在近期有进行性升高者均应卧床休息、限制过多活动。
2.饮食与营养 对无明显水肿和高血压者不必限制水分和钠盐摄入,适当增加水分以增加尿量十分重要。对轻、中度氮质血症患者不限制蛋白质摄入,以维持体内正氮平衡,特别是每日丢失蛋白质量较多的患者更应重视。对大量蛋白尿伴轻度氮质血症时可增加植物蛋白如大豆等。重度氮质血症或近期内进行性氮质血症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
3.关于尿量与尿渗透浓度 一般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尿渗透浓度常在400mOsm/L或以下,若每日尿量仅1L,则不足排出含氮溶质,故应要求尿量在1.5L或以上,适当饮水或喝淡茶可达到此目的,必要时可间断服用利尿剂。
急性肾炎治疗
急性肾炎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起病后应卧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以后仍要防止剧烈活动和感冒,一般休息至少半年。
(二)应给高糖及富有维生素的低盐(<3g/d)饮食,出现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三)尿量明显减少者应限制液体入量及钾的入量。
二、药物治疗
(一)利尿:经限水及盐后,水肿仍明显者,可应用利尿剂,如速尿20mg,3/d或双氢克尿塞25mg,3/d,严重少尿者可静推速速尿200~400mg/d,一般不宜用渗透性利尿剂及保钾利尿剂。
(二)降压:经利尿治疗后血压仍高者应加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10mg,3/d次或卡托普利25mg,3/d(严重少尿者慎用)。严重高血压者可静滴硝普钠。
(三)抗感染:有感染病灶或伴发热者需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80万u,肌注,2/d共2周。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尿蛋白少于(+),尿红细胞少于10个/HP时,可做扁桃体摘除。
(四)尿蛋白超过3.5g/d者仍可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用雷公藤多甙。
(五)持续血尿者可用大量维生素C及雷公藤多甙口服;血尿明显者加用清热利湿、消炎通便中药,如越婢汤、八正散。根据辨证施治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三、血液净化治疗
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及时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急性肾炎中医治疗
1.风水泛滥
(1)风寒外柬
【症状】先有外感风寒,故恶寒恶风,发热无汗,全身酸痛,咳嗽气喘,面部浮肿,小便不利,口淡不渴,脉象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利水
【方药】麻桂五皮饮加减:麻黄、桂枝、杏仁、陈皮、茯苓、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怀牛膝、车前子(包煎)。水肿消失后则应更方。
(2)风热袭表
【症状】发热咽痛,乳蛾肿大,或有咳嗽痰黄,面部浮肿,小便黄少,口干喜饮,大便偏干,脉象浮数,舌苔薄黄,舌质红,亦可兼见肉眼血屎。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利水
【方药】越蜱五皮饮加减:麻黄、生石膏、杏仁、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怀牛膝、车前子(包煎)、瓜蒌皮。血尿明显者,加大小蓟、丹皮、白茅根。
2.湿热内盛
【症状】乳蛾化脓溃烂或疮疡肿痛,发热或无热,口苦口粘,口干喜饮,腹胀纳少,或有便秘小便短赤,面部及四肢水肿,脉弦滑数,舌苔黄腻,舌质红,亦可兼有血尿。
【治法】清热解毒,渗利水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天葵子、大腹皮、陈皮、茯苓皮、桑白皮、怀牛膝、车前草、砂蔻仁。有血尿加大小蓟、生地、丹皮、白茅根。
3.阴虚湿热
【症状】水肿消退,面红烦热,口干喜饮,口粘口苦,手足心热,腰酸乏力,大便干结,尿黄灼热,或有屎血,脉象细数,舌质红根部微见黄腻苔。
【治法】滋养肾阴,清利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桑寄生、白 花蛇舌草、石韦。有血尿者加大小蓟、茜草、白茅根。如乏力显著,伴有气虚者,加太子参、牛黄芪。咽部充血,经常仍有咽痛发作者,加金莲花30克、银花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