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会被误当肩周炎
肩袖损伤会被误当肩周炎
65岁的王大爷一直把肩痛当做肩周炎治疗,8年来尝试了各种方法,都不奏效,最近来到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骨科才发现自己的肩痛不是肩周炎的毛病,而是肩袖撕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王大爷的肩痛迅速改善,并通过康复科的功能训练于近日康复出院。
据该院骨科李永刚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患者,大约6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30%是肩袖损伤,主要是由于急性撕裂损伤和慢性劳损导致,这些患者往往表现为活动时肩关节疼痛僵硬,休息或夜间的时候疼痛明显与肩周炎的表现完全相同,很多患者甚至医生都会把它当做肩周炎的毛病来治,结果疗效很差,患者越治越疼。李永刚主任医师分析说,肩袖损伤和肩周炎虽然症状很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一般有自限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肩部关节活动来加速血液的供应,以改善炎症症状。而肩袖损伤则肌腱纤维撕裂,甚至断裂,需要手术缝合修补。肩袖损伤时需要保持肩部绝对休息,不能活动,注意养护,恢复肌肉的损伤程度。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失去手术机会。
目前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可以对撕裂的肩袖组织进行缝合,使患者症状和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李永刚主任医师强调说,许多患者只要肩痛就会当肩周炎治疗,其实肩部各部位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功能锻炼防止粘连,有的则需要手术治疗。像锁关节脱位、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损伤、肩后部软组织损伤、胸大肌撕裂、滑膜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可能引起肩部疼痛,此外肺结核、肩部肿瘤及纵膈上下恶性肿瘤也会引起肩痛,因此需要专科医生通过手位姿势和影像资料加以鉴别,以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建议平时不要过度使用肩关节,尤其是甩膀子运动要注意分寸,最好以不过肩运动为宜,以免对肩部造成损伤。
到了冬天肩膀痛是什么原因
1、冬天肩膀痛原因之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专家说,该病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患者患病后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且日益加重。4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易患人群,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肩周炎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比如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
2、冬天肩膀痛原因之肩袖撕裂
不是所有的肩膀酸痛都是肩周炎,肩袖撕裂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肩关节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临床统计数据显示,锻炼时肩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其中肩袖损伤占绝大多数。许多中老年人即便没有明显外伤也可能发生肩袖撕裂,但这种病常被误认为是”肩周炎“。
肩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肩袖损伤
对于近期肩膀受过伤或既往有肩关节外伤又没有正规治疗的人,肩膀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肩袖损伤了。肩袖损伤表现为:肩外展上举时疼痛,损伤严重的患肩因为肩关节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有时候可能会有程度较轻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合并存在。而且,功能锻炼无助于肩袖撕裂的止痛。如果误认为“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地强行手法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加重伤情。
肩膀酸又疼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袖损伤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一些都市女白领单肩包里总会有很多杂物,让一侧肩膀担负着这样的重量,这种非正常状态下的受力持续时间太长,关节之间会逐渐产生炎症,有的就会出现肩袖损伤;一些长期进行羽毛球、网球、游泳等过肩运动的人,也是高发人群;很多长期跳广场舞、经常玩微信“摇一摇”的市民也可能会造成肩袖损伤。
“一些疾病,如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颈椎病等,都会造成肩关节疼痛,很容易让人与肩周炎混淆。”王智明说,50-60岁人群中有一半曾有过肩痛的情况,以往这些常常被认为是肩周炎,然而,随着肩关节研究的不断深入,真正的肩周炎患者只占肩痛人群的1/4,大量的肩痛患者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他认为,二者区别其实很明显:肩周炎可自愈,大部分肩周炎1年左右会自行缓解,一般不会超过1年半。相反,肩袖损伤者则无法自愈,且越动疼痛会越明显。最佳治疗时间为3个月以内。肩周炎患者一般会出现患肢各个方向都受限,还会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进入冰冻期,手臂抬不高转不动;肩袖损伤者活动受限程度不及肩周炎,主要表现为,上举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此外,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为夜间疼痛。
“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治疗不尽相同。“肩周炎”越是痛越要动,医生会建议患者适当进行爬墙、伸展运动等锻炼,也可在专业医院做理疗。而“肩袖损伤”则截然相反,病人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如休息和限制过顶运动。如果将肩袖损伤误认为是肩周炎,让肩袖撕裂的患者继续进行“爬墙”等运动锻炼,或人为松解肩关节,可能会造成肩袖裂口继续扩大,最后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失去手术机会。
确诊“肩周炎”或“肩袖损伤”,一般需要通过专科的体格检查及磁共振等检查。如经非手术治疗4—6周后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应进行手术治疗。否则肩袖撕裂会逐渐增大,肌腱回缩固定,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甚至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引起长期慢性疼痛及关节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肩膀痛不一定就是肩周炎
肩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碰”到的骨科疾病,其发病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肩周炎”最被人们所熟知,且症状“涵盖面广”,所以许多不明原因的肩痛往往被患者自己武断地认为是肩周炎,盲目地在家里进行功能锻炼、自我康复。
肩膀痛不一定就是肩周炎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肩周炎治疗的4个误区
误区一:肩痛就是肩周炎。在门诊中我发现很多人一有肩痛症状就以为得了肩周炎。事实上,真正的肩周炎发病率仅占肩痛病人的2%~5%,而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高达85%。很多上肢运动,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易导致肩袖损伤,常被误认为肩周炎,患者常希望通过按摩、理疗来减轻症状,却久久无法康复,甚至病情加重。由于肩袖损伤和肩周炎都有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鉴别存在一定困难。建议如果出现患肢上举无力,高举过头顶时疼痛明显,被动活动范围大于主动活动范围等情况,就需要高度怀疑肩袖损伤,需到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
误区二:早期症状较轻,不用太在意。肩周炎早期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随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日渐加重,早期为疼痛引起,中期为肩关节出现粘连所致,后期常有局部肌肉僵硬、萎缩、肩峰突起等。早期症状一般很少引起重视,很多人由于惧怕疼痛而不敢多活动关节,久而久之导致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最为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伴有持续性疼痛不适。这时肩关节周围已经广泛粘连形成“冻结肩”,后期疼痛逐渐减轻,但顽固的活动障碍会一直伴随患者。
误区三:治疗不分期。肩周炎分期不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肩周炎分为疼痛期、冻结期、恢复期。在疼痛期,病人的疼痛症状较重,治疗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预防关节功能障碍为目的。缓解疼痛可采用吊带制动方法、休用封闭疗法或间动电疗法。必要时可内服消炎镇痛类药物,外涂解痉镇痛酊剂等。此时,一般不宜过早采用推拿、按摩,以防疼痛症状加重。冻结期的主要问题是关节功能障碍,治疗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可采用理疗、推拿、按摩、医疗体育等多种措施。除了被动运动,病人应主动开展运动功能训练。在肩周炎恢复期,以消除残余症状为主,主要以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恢复肌肉的正常弹性和收缩功能,以达到全面康复和预防复发的目的。
肩膀疼痛是什么原因
很多中老年人出现肩膀疼痛、活动受限,就自认为是肩周炎,然后就开始进行拉吊环、爬墙等针对肩周炎的锻炼,却发现效果并不好。
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肩膀痛的原因中,肩周炎只占肩膀疼痛患者的10%~20%,更常见的原因是肩袖损伤。
肩袖:肩膀外侧包绕肩关节的四块肌肉,因形似袖口而得名,这四块肌肉收缩,能够使肩关节内旋、外展、外旋等。当各种原因引起肩袖肌腱损伤,就会出现肩膀疼痛无力,活动受限。
损伤原因:肩袖本身退化、特殊职业(教师、乒乓球运动员、油漆工人等)使得肩袖组织过度使用、平时手抓公交车扶手等。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疼痛、外旋活动受限,不能梳头;肩袖损伤主要是肩关节外展上举无力。
肩袖损伤的锻炼则以练习肩关节外旋、内旋为主,并要尽量避免做过顶及过肩运动,防止肩袖进一步损伤,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如何避免老年人肩膀疼痛
许多的老年朋友对于自身的状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盲目的在家中自行的锻炼而造成“隐形伤害”,例如肩膀疼痛等等不良影响。专家呼吁老年人需要具更多的健康知识才能正确的锻炼达到健康目的。
事实上,造成肩痛的疾病有很多种,“肩周炎”占其中的六成左右。最易和肩周炎混淆的骨科疾病是“肩袖损伤”。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0%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损伤。很多人按照肩周炎而“久治不愈”后,才发现肩袖损伤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肩袖损伤一般可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撕裂伤常见于猛烈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外来暴力牵拉时。撕裂的肩袖会往两边越扩越大,不会自愈。因此一旦肩部有了第一次脱位,就应该及时寻找专业的关节科医生就诊。慢性劳损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人群中比较常见。如果颈肩部夜间疼痛,上举手臂疼痛,不敢患侧睡,肩关节外展、上举或后伸时无力就要注意。
此外,肩痛还有可能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甚至“骨肿瘤”、“冠心病”也会造成肩部疼痛,非专业的外科医生也难以准确鉴别。肩部疼痛的治疗,关键在于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肩痛的发生,除了年龄、外伤等因素外,与平时的不良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保护肩部免于“受伤”。
1.避免露肩睡觉。无论在任何季节,都要保护肩部免于受凉;
2.减轻手提包的重量。当包太沉重时,肩部的肌肉会一直处在紧张状态,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3.减少单肩背包。单肩包让人往往会不自觉地抬高肩膀以稳住包带。会使肩背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引起肩背酸痛。
4.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容易使颈、肩、背的部分肌肉过度痉挛,从而诱发颈肩部酸痛,甚至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可不一定就是得了肩周炎
肩周炎目前医学上称为“冻结肩”,俗称“五十肩”,其主要症状是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抬起上肢,即使他人帮助也不能抬起上肢,特别是手不能触摸到后脑勺,影响梳头动作。另外,可伴有疼痛,特别是活动到最大角度是疼痛明显,夜间疼痛明显,可痛醒。但是,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经过治疗,经过数月或1年以上时间后,多数病人疼痛可消失,关节功能可恢复。
肩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症
肩关节是人体最复杂、最灵活的关节,也是活动范围最广的关节,由于肩关节运动,可使手能触摸到人体自身的任何部位。正是由于它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受损伤的病症也具有多样性。肩关节的解剖结构是头大底小,骨性结构非常不稳定,而要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就需要周围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支持和保护,在这些组织结构中,肩峰可以阻挡肩关节向上方移位,而肩袖可以有效地稳定肩关节,所以这些部位容易受到损伤。
当肩关节外展时,特别是在肩关节外展平举时,肱骨头会和肩峰发生碰撞,从而影响肩关节部位的滑囊,出现炎症反应,在肩关节处出现疼痛,疼痛主要是慢性钝痛,在肩关节上举或外展活动时疼痛会加重。
这种病症在老年人,经常需要上举上肢工作的人群和体育爱好者中容易出现。在平常的运动中,如打羽毛球、练健身操、游泳等运动中,如果方法不正确,可导致肩峰下撞击症的发生。
在肩峰和肱骨头之间,还有包绕肱骨头的4条肌腱组成的肩袖,在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性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在反复的肩峰和肱骨头的撞击中,肩袖逐渐退变,严重时发生肩袖组织断裂,使疼痛加重,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肩袖损伤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在60岁以上“肩痛”的老年人中非常常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肩关节退行性病变,患病率高达60%,远远高于所谓的“肩周炎”。此外,运动员、有肩部外伤史者及经常提拉重物的人也容易发生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主要的表现是肩关节疼痛,半夜痛醒或因疼痛不能入睡,上肢上举疼痛,特别是在上举后放下的过程中会出现疼痛加重,疼痛部位主要是在肩关节的前外侧,疼痛可以向上臂放射。另一个症状是上肢上举时无力,但是可以依靠另一上肢帮助上举。
肩峰下撞击症和肩袖损伤是逐渐发展的过程,如果出现肩关节疼痛,早期很可能只是肩峰下撞击,经过保守治疗和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愈合,如果没有治疗或者不适当的功能锻炼,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很有可能出现肩袖损伤,而出现肩袖损伤后继续进行不适当的锻炼,有可能使损伤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