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痛按摩哪个部位 中脘穴

腹痛按摩哪个部位 中脘穴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半分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此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腹痛,腹胀有较好的疗效。

中脘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治疗胃溃疡的按摩保健方法

1.消除疼痛按摩法

按摩部位: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穴。

按摩部位: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各穴

按摩方法:让患者仰卧,操作者坐在患者身体的右侧,先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大鱼际揉法,自患者的剑突下至中脘向左沿着肋弓推按,往返按摩5~10遍,然后按揉其中脘、气海、天枢等穴,同时配合按揉患者的足三里穴。最后用手掌轻拍患者的胃脘部3~5分钟。

2.消除腹胀按摩法

按摩部位:膈俞、三焦俞、肝俞、脾俞、胃俞、大椎、命门、肩井、肾俞各穴。

按摩部位:膈俞、三焦俞、肝俞、脾俞、胃俞、大椎、命门、肩井、肾俞各穴

按摩方法:①操作者将双手掌重叠,然后分别对患者的膈俞和三焦俞穴进行按揉,也可用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患者的膈俞至三焦俞穴一段的膀胱经内侧线。②操作者用单手掌根部用力按揉患者的肝俞、脾俞和胃俞穴,并依靠腕关节做手掌晃拨动作,以刺激这三个穴位。③操作者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沿患者的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提拿其大椎和命门穴。④操作者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掌根分别捏拿患者双侧的肩井穴至肾俞穴之间的腰背肌,同时可做适当的捻转动作。

3.止呕按摩法

按摩部位: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各穴及两胁部。

按摩方法: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操作者分别对其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进行用力的按揉,然后用双手揉搓患者的肩臂和两胁,以使其局部的经络通畅。

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操作者分别对其肩井、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进行用力的按揉

胃痛四种方法快速缓解

按摩气海穴:

气海一穴暖全身,这说明气海穴有温养、强身的功效,而胃不好有胃病者可经常按摩气海穴,以养胃护卫,防治胃病。中医刘春天指出,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按摩时可以以顺时针方法按摩小腹上的气海穴。

按摩天枢穴:

这是一个位于肚脐上的穴位,在肚脐左右约两拇指宽的地方,在予以按摩时,可用中间的三个手指轻轻下压按摩,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恶心欲呕、胃脘胀满、腹泻腹痛等。

按摩脘穴:

中脘穴是调治胃肠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该穴位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约在肚脐向上一掌之处。按摩时可取仰卧位,下压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而力道不够也起不到治疗作用。按摩片刻之后就能很快缓解胃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按摩足三里:

这是中医按摩养生中常用的一个穴位,该穴位位于膝盖骨下面,四横指、胫骨边缘。经常按摩可起到促进胃酸分泌、缓解胃部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

吃油腻的东西拉肚子怎么办 按摩肚子

穴位: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等

方法:被按摩者床上仰卧,按摩者用一右手拇指指腹的桡侧缘,从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推至关于穴10次,然后用左手鱼际从中脘穴开始缓慢向下揉至关元穴,10次即可。

功效:按摩能温筋通脉、止痛;吃油腻的食物引起的肠道紊乱拉肚子是可以缓解的。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

【取 穴】 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

 【操 作】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采用焦穴法、掌推上腹、摩全腹、摩小腹及双擦小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摩。点穴法依次点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穴,点上脘、中脘、下脘穴时采取仰卧位,以右手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中指指间关节微屈,并与相邻的两指分开,以食、中、无名指分别着力于上脘、中脘、下脘的同一水平线上,呼气时颤点3穴6~9次,之后用中指指端在呼气时向下用力,点气海、关元、天枢穴6~9次;掌推上腹时,以一手掌根部置于剑突下,由上向下经胃脘部推至脐上10~15次;摩全腹则用手掌自左上腹开始,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各36次;摩小腹时双掌重叠,自左侧开始,以关元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摩小腹各36次;双擦少腹则用两手小鱼际由髂前上棘向耻骨联合方向同时擦下,以局部透热为度。

 【功 效】 腹部自我保健按摩法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补益气血,理气止痛,通二便等作用,尤其对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最为明显,坚持应用对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温里散寒通便法

【取 穴】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

 【操 作】 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用双手拇指点按命门、肾俞、大肠俞、脾俞穴各2分钟。之后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分钟,再点按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穴各2分钟。最后擦摩下腹部2~3分钟,以温里通便。

【功 效】 温里散寒通便法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适用于明寒积滞型便秘患者。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按摩

一方

适应证:消化不良伴胃痛。按摩部位:胸腹。

手法:取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胸口,用力顺胸口向下推压至小腹,如此反复数分钟,待体内出现咕咕的肠鸣音、有排气及小便感即可。每天2~3次。

二方

适应证:胃胀。

按摩部位:两侧胸肋部。

手法:取平卧位。用双手拇指在两侧各肋缝间从上到下左右移动按压。听到腹内伴随有咕噜响声时,便在响声处反复按压。

三方

适应证:增强食欲,祛寒增温,缓解溃疡。

按摩部位:中脘、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和内关穴。

手法:

(1)取仰卧位,用拇指于中脘穴顺时针方向揉108次,力量要轻,开始稍慢,逐渐加快。

(2)用手掌在腹部做环状按摩,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8次。

(3)取坐位,用拇指按压其背部脊椎骨,从上到下按压9次,后用拇指、食指捏拿脊椎骨两旁肌肉9次,最后用掌心搓背部脊椎骨36次。

(4)用拇指按揉左右手三里穴各108次。

(5)用拇指掐揉左右合谷穴、足三里穴各108次。

(6)用拇指掐按内关穴72次,使各穴有酸胀感为宜。

腹部疼痛怎么按摩 下脘穴

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此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腹痛,腹胀有较好的疗效。

下脘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缓解腹痛的方法

1、按揉中脘穴。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中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功效: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青春痘、精神不振、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2、按揉下脘穴。位置:前正中线上,肚脐往上约3横指宽处。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点按下脘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功效: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反酸、呕吐、便秘等。

3、按揉天枢穴。位置:肚脐两侧约2横指宽处。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或中指按压两侧天枢穴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功效:主治腹痛、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等。

4、按揉气海穴。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功效:主治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男子阳痿、早泄、遗精等。

肚子胀痛怎么办最快的方法 按摩肚脐快速消除肚子胀痛

肚脐周围有很多穴位,例如中极穴、下脘穴,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主治泌尿疾病,下脘穴则主治腹胀脘痛,按摩肚脐周围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经络的疏通。

按摩方法:用指腹按摩肚脐周围,先以顺时针按揉,再逆时针,按摩10分钟左右。

吃草莓胃疼是怎么了 吃草莓胃痛怎么办

穴位:中脘穴,四门穴,心窝。

手法:由中脘穴,四门穴,心窝的顺序,先用食指和中指并在一起按压中脘穴,一般按压1分钟左右即可,在用手掌分别按压四门穴,在双掌一起按摩心窝。

功效:暖胃养胃,适合胃寒,胃痛,消化不良患者使用。

中医穴位按摩让女人乳房长大

可能不少美眉都听过中医丰胸这个方法,但是中医丰胸又细分为好几种类,比如药膳丰胸、针灸丰胸、穴位丰胸等等。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穴位按摩丰胸方法,这个方法做起来简单又方便,但前提是你要找准穴位才行哦。

中府穴、中脘穴、灵台穴

1、大拇指之宽度为2厘米左右。

2、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宽度为5厘米左右。

3、食指到小指,四指宽度为7厘米左右。

穴位按摩

1、中府穴、中脘穴、灵台穴

想消除胸背脂肪,主要可按压3个穴位:中府穴,中脘穴及灵台穴。每次按压15分钟, 1天按摩多次,以有效消除上半身肥胖。

中府穴:上方锁骨下,靠上臂形成三夹角的凹窝。

中脘穴:在肚脐上约10厘米。

灵台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状突起处的凹窝。

相关推荐

产后腰腹痛的对症按摩

许多产后的新妈妈会出现腰腹痛的症状,按摩法对于气血不通、肾气不足、湿寒侵袭、过度劳累等原因造成的产后腰腹痛有较好的疗效。按摩取穴以活血通气、固肾除湿为主要方向,可选择的穴位也十分丰富,比如中脘、肾俞、三阴交等。 产后腰腹痛按摩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腹部和腰背部,按摩时用手掌轻轻按摩小腹部,再用手掌由上向下推揉小腹,反复进行5遍。 重点按摩中脘穴、中极穴,用时各1分钟。背部,主要按摩的穴位有八髎穴、肾俞穴等,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大。 三阴交穴是女性比较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可以缓解妇科疼痛。 推荐穴位 按摩神阙穴 位

反胃想吐按什么穴位

1、反胃想吐按摩上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反胃想吐按摩中脘穴 在胃部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这个穴位是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反胃想吐按摩下脘穴 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处,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

帮助孕妈妈调节孕期胎动的按摩

每天的上午8~12时胎动比较均匀,下午2~3时是胎动最少的时候,晚上8~11时胎动活跃。如果发现胎动出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检查。通过按摩的方法可以及时调节胎动,使孕妇能够及时地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而且可以避免死胎等现象的发生。 按摩选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 上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处。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处。 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处。 按摩步骤: 步骤一:孕妇保持仰卧的姿势,全

胃疼按哪个部位可以缓解疼痛

取仰卧位,双手掌微屈紧贴腹壁,先沿正中任脉即两侧足阳明胃经,连推带摩由上腹推摩至丹田部,每次均由上而下进行,用力宜稍沉,但勿过重,每日进行2遍,每遍上下推摩20次。 按摩作用:消食导滞,健脾开胃之功效。适宜于脾胃运化不健,食积而致之胃疼,腹胀诸症,亦可用于通导大便。 取仰卧位,双手合掌,互相擦热,然后右手掌紧贴腹壁,左手按于右手背上,以掌心着力,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每次40-50圈,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日可进行1-2次。 按摩作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活血,缓急止痛之功效,适宜于脾胃久病,阳虚寒

宝宝腹泻的按摩治疗手法

按摩中脘 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摩动1分钟。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1、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2、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按摩脾俞 患儿仰卧,家长双掌相叠,掌心对准脐部,轻轻按压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5~10遍。 穴位:脾俞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上按揉。约按揉1~3分钟。 主治:腹泻,疳积

宝宝拉肚子按什么穴位可以止泻

1、宝宝拉肚子按摩中脘穴 患儿仰卧,家长用掌心对准中脘穴顺时针摩动1分钟。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1.1、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1.2、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2、宝宝拉肚子按摩脾俞穴 患儿仰卧,家长双掌相叠,掌心对准脐部,轻轻按压并施振颤法1分钟,然后双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复操作5~10遍。 穴位:脾俞。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在两侧脾俞穴上

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1、食道炎按什么穴位 劳宫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简单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头,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即是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大陵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土,对应着脾胃,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2、食道炎按中脘穴的穴位 中脘穴是脾胃病的常用穴,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一般胃病、胃脘痛等。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会增强胃的蠕动,表现为幽门开放,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连接面,此穴能

胃不舒服按哪个部位 按摩上腹部

位置:(1)上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处; (2)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3)下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适应症:脘痛,腹胀,反酸,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 用手分别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脘穴各五分钟,对防治各种肠胃不适都有一定的作用。

养胃的方法

1、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中”为中心、中央之意,“脘”为胃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心窝与肚脐中央即为中脘穴按摩此穴对胃溃疡、胃炎、胃酸过多、胃下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胃部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具体方法:用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指端同时点按中脘穴,渐渐加力下压,至上腹部有明显胀痛感时,再持续按压1-2分钟;然后,双手搓热,以一手手掌贴于胃脘部,另一手掌面贴于该手手背上,双手重叠,顺、逆时针各揉摩2分钟,至胃脘部有温热感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 2、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

拉肚子按摩什么地方可以止泻

腹泻最简单的按摩方法 用单手手掌推摩下腹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圈,至感觉湿热为宜。本法可缓解慢性腹泻。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手法止泻: 按揉中脘法 用拇指指腹来回按压中腕穴,指腹用力,但不能用指甲掐。可以缓解胃痛,有温胃、解痉作用,可促进消化腺分泌,对胃、肠、肝、胆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脘穴在剑突与肚脐中间位置,剑突位子胸骨下端两侧肋骨的交会处,从这点到肚脐眼的中间部位即是中脘穴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足三里部位肌肉比较多,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