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产后虚汗的简易3法
调理产后虚汗的简易3法
1.服用中成药
玉屏风冲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对调理气虚的新妈咪比较适宜。生脉饮和清身饮则适合阴虚的新妈咪服用。
2.外用止汗方
*牡蛎粉。使用方法如爽身粉,每天搽一次,可起到敛阴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
*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敷肚脐,以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五倍子可收敛固涩,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
特别提醒新妈咪!
外用药物多为“急则治其标”“治标不治本”,只能达到缓解出汗的目的,因此必须配合使用口服药物。只要针对病因服药,坚持一段时间,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新妈咪过度虚损,可能自行中成药的力度就不够了,需要到医院就诊。
阴虚怎样调理 简易方药
银耳、燕窝。冬虫草。但是要注意,燕窝很滋腻,如果你本身气虚体质,脾胃太弱,吃了很多燕窝的话,不仅补不进去,反而把脾胃给积滞了,脾胃一积滞,上面的热下不来,所以脸上就容易长痘痘。气阴两虚和阴虚的人比较适合吃,它确实能起到养阴、滋润、润泽皮肤的作用。
也可吃些旱莲草、女贞子、沙参、麦冬、玉竹、百合。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眼干涩,耳鸣)、知柏地黄丸(内热、小便黄、心烦),睡觉不好时可用天王补心丹。平时用来调理体质的话可以减少剂量吃一些。
体虚出虚汗饮食调理
对于身体虚弱或者体质差的朋友们来说,出虚汗应该是很常见的事情,出虚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休息以及药物来达到缓解的目标,同时,在三餐的饮食中,我们也可以用下面的药膳来达到调节身体缓解虚汗出现的目标。
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
黄芪猪瘦肉汤
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
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
浮小麦羊肚汤
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有健脾止汗作用。对虚汗均有效;
泥鳅汤
泥鳅100克左右,温水洗去粘液,剖腹去肠洗净,用油煎至黄色,加水一碗半,煎30分钟,盐调味,一天内分次吃完。(幼儿可饮汤不吃泥鳅,以免骨鲠)。连吃3-5天,对虚汗有效;
乌豆煲塘虱
乌豆60克,塘虱鱼2-4条,挖去颈花(双侧)及肠脏后,用瓦锅文火文熟,食盐调味。一天内分次吃完,连服3-5次。对自汗盗汗有效。
炒豆腐皮
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丝,用素油炒,以葱盐调味,食之。每天一次,不限疗程,常食之有养胃敛汗之功,对虚汗有效;
冬虫草炖老鸭
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草10-15克,放鸭腹内,加清水适量,用瓦蛊沸水炖1小时,调味分多次食之。对自汗盗汗,身体虚弱者有效。
身体虚弱容易出汗怎么调理
有些人体温较高,或是汗腺发达,在炎热夏天特别容易出汗,严重者会影响生活、工作,还可能对健康有不良的影响。中医认为,夏季出汗多,易损失津液,适当吃酸味水果,可起到敛汗生津的作用,如番茄、葡萄、柠檬、狝猴桃等。
从现代医学看,流汗会损耗较多的维生素C和钾,水果是钾很好来源,而口感较酸的水果维生C含量也较丰富,与中医的理论相一致。此外,出汗多的人会流失大量蛋白质,要注意多补充营养,以及维生素B1、B2等,最好每天喝杯牛奶或优酪乳,吃些瘦肉和鱼。
此外,容易出汗也可能是体内湿气重造成,在饮食上应多吃有利湿作用的食物,如冬瓜、西瓜、赤小豆、绿豆、薏仁等都非常适合。
平时多汗的人或是因身体虚弱容易出汗的人,可以按摩下面这3个穴位,防止过度出汗。
睡觉出虚汗调理方法
按摩穴位
男性当发现夜晚睡眠会有出虚汗的症状是,可以适当选择按摩的方法进行调养,可以同事按摩阴谷穴和肾俞穴两个穴位。其中阴谷穴位于人体的腘窝内侧,而肾俞穴则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的位置。
当男性在慢慢的吐气的同时,就可以用双手同事按摩这两个穴位,每次坚持按摩这两个穴位1-2分钟左右时间,会感觉到酸麻胀痛的感觉即可,这样的按摩的方法能有效的缓解夜晚睡眠出虚汗的症状。
保持心情愉悦
有医学研究调差显示,部分的男性在夜晚睡眠会出虚汗是由于在睡眠之前做了大量的运动,导致体内的兴奋神经系统尤其活跃,致使夜晚睡眠出虚汗的症状。
调理产后虚汗的简易3法
1.服用中成药玉屏风冲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对调理气虚的新妈咪比较适宜。生脉饮和清身饮则适合阴虚的新妈咪服用。2.外用止汗方*牡蛎粉。使用方法如爽身粉,每天搽一次,可起到敛阴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敷肚脐,以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五倍子可收敛固涩,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特别提醒新妈咪!外用药物多为“急则治其标”“治标不治本”,只能达到缓解出汗的目的,因此必须配合使用口服药物。只要针对病因服药,坚持一段时间,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新妈咪过度虚损,可能自行中成药的力度就不够了,需要到医院就诊。3.采取食疗气虚新妈咪少吃生瓜凉菜等寒凉的食物,可选取大枣、糯米、山药、扁豆、蜂蜜、鸡肉、羊肉、鲫鱼、栗子等健脾温中、益气养血的食物。推荐药膳——泥鳅止汗饮原料:泥鳅90克,糯稻须根(药店有售)30克。制法:泥鳅宰杀洗净,用食用油煎至金黄色。将清水两碗与糯稻根共煮,待水煮至1碗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隔日吃1次,7次为一个疗程。阴虚新妈咪少吃辛辣易上火的食物,像辣椒、胡椒、生葱蒜等,酒类也以少饮为宜,尤忌白酒,宜多吃新鲜蔬菜。可选取豆腐、芹菜、丝瓜、百合、银耳、莲子、枸杞等滋阴清热、生津养血的食物。推荐药膳——银耳大枣汤原料:取银耳30克,大枣20克,冰糖适量。制法: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用小火慢煨至银耳、大枣熟透,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
防癌简易法远离癌症健康生活
1.嚼饭防癌法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临床调查中发现,与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相比,吃饭较快的人患胃癌的几率相对较高。他们认为,唾液有很强的“灭毒”作用,几乎能让黄曲霉素(导致肝癌的罪魁祸首)的毒性在30秒内完全消失。因此,人们在吃饭时细嚼慢咽可取得很好的防癌效果。如果按照一秒钟咀嚼一次来计算,人们吃一口饭应嚼30次才能起到防癌的作用。
2.擦背防癌法
很多日本人都有用干毛巾擦背的习俗。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水野教授指出,用干毛巾擦背可以取得防癌的效果。这是因为,在将背部皮肤摩擦至发热后会激活皮下肌肉组织内的免疫细胞,使这些免疫细胞起到吞蚀和破坏人体内癌细胞的作用。用干毛巾擦背的方法是:反复摩擦整个背部10分钟左右,直至皮肤变红发热为止。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管是搓、擦还是搔抓背部,都是很好的防癌方法。
3.饮茶防癌法
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临床调查,结果发现,每天喝4~5杯茶的人,其患癌症的几率可降低约4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韩驰教授对茶叶的防癌作用进行过长达17年的研究。他发现,乌龙茶、绿茶、红茶具有很好的预防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癌症的作用。其中,龙井、碧螺春、毛峰等绿茶的防癌效果最显著,这些茶中所含的防癌成分是其他茶叶的5倍左右。
4.散步防癌法
近日,美国的《读者文摘》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人们若在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每周散步4个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几率降低一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7万名志愿者进行长期调查研究后发现,人们若每天散步一个小时可使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一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孙保存解释说,大多数胰腺癌都是由于人体所含的热量过高导致的。散步可以消耗人体内的热量,从而能直接、有效地预防胰腺癌。
5.喝水防癌法
最近,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与不爱喝水的人相比,每天喝6杯水(每杯水约重240克)的男性患膀胱癌的几率可降低50%,每天喝6杯水的女性患结肠癌的几率可降低45%。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彭亦凡认为,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的次数,从而将人体内可刺激膀胱黏膜、结肠黏膜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尽快地排出体外。因此,每天喝6杯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防癌处方。
出虚汗的调理方法
1、补气药膳:党参乌鸡汤
原料:干党参10克,母乌鸡半只,干山药10克,沙参10克,干香菇3,大枣2枚,生姜少许。
制作方法:乌鸡先在沸水中焯去血沫,与上述其他原料文火炖2小时即可。每周食用1~2次。
这道药膳可以补气固表,同时补中和胃,对于气虚者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对于产后虚胖多汗的妇女以及体弱的老人尤其适用。
2、推荐运动:散步、踮脚
早晚时间,饭后尽量多散步,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减少出虚汗的情况。
另外每天早午晚各踮脚30下能有效治疗出虚汗。
简易法治宝宝鹅口疮
口舌生疮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中医根据口疮的形状和发生的部位不同,分别叫做“鹅口疮”、“口疮”和“口糜”。若发生于口的两角者,又名 “燕口疮”。引起口疮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情亦有轻有重,轻者仅影响小儿乳食的摄入,重者可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所以对小儿的口疮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护理,并针对不同的病因,在平时应做好预防。现介绍一种简易的药物治疗方法:取维生素c1片,放在一起研成细粉,用消毒棉蘸少量散粉敷于溃疡面上,每隔2小时一次,1-2天创面即可愈合。药粉刚敷上创面时有疼痛感,但很快会消失。维生素c能促进伤口愈合,而人体缺乏核黄素时会发生口角溃疡。将这两种药物直接敷于创面,能使药粉较快发挥作用,缩短治疗时间。
若孩子患其他的疾病,同时较长期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时,也要多查看患儿的口腔有无口疮发生。 及时治疗患儿口疮被发现后,家长也不要太着急,应想办法积极治疗,病情较轻的可以试用以下方法治疗:单方口服1.仙鹤草30克,一日一剂,分多次口服。2.板蓝根或大青叶15~3 0克浓煎服,一日一剂分多次服,亦可服板蓝根冲剂。3.黑芝麻15克咀嚼,治儿童口疮久不愈属虚者。外用涂局部:1.柿霜,每日少许涂患处;2.百草霜、橄榄碳各等份,研成细末,撒患处,每日3次。3.野蔷薇花露涂拭患处,每日3~4次。4.鹅口散,用于幼儿鹅口疮,外用少许涂口,每日3~4次。西药:1.维生素B2口服,每次1片,每日2次。2.2%~5%碳酸氢钠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3.对服用抗生素引起的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拭患处,一日3次。
出虚汗如何调理
治疗虚汗食疗方
1、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
2、乌豆煲塘虱
乌豆60克,塘虱鱼2-4条,挖去颈花(双侧)及肠脏后,用瓦锅文火文熟,食盐调味。一天内分次吃完,连服3-5次。对自汗盗汗有效。
3、冬虫草炖老鸭
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草10-15克,放鸭腹内,加清水适量,用瓦蛊沸水炖1小时,调味分多次食之。对自汗盗汗,身体虚弱者有效。
4、浮小麦羊肚汤
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有健脾止汗作用。对虚汗均有效。
出虚汗怎么调理
要调理气虚引起的多汗应以益气补气为主。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
1、补气药膳:党参乌鸡汤
原料:干党参10克,母乌鸡半只,干山药10克,沙参10克,干香菇3,大枣2枚,生姜少许。
制作方法:乌鸡先在沸水中焯去血沫,与上述其他原料文火炖2小时即可。每周食用1~2次。
这道药膳可以补气固表,同时补中和胃,对于气虚者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对于产后虚胖多汗的妇女以及体弱的老人尤其适用。
2、推荐运动:散步、踮脚
早晚时间,饭后尽量多散步,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减少出虚汗的情况。
另外每天早午晚各踮脚30下能有效治疗出虚汗。
3、推荐中药方剂一:玉屏风散
药材: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
做法:熬水内服,每天1副,连续7-10副可以痊愈。或者打成散剂(药店里加工),服用时开水冲服,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每次3克。
推荐中药方剂二:民间止汗方
做法: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饮用,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