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服降压药的注意事项
①有些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降压药物后,血压得到了控制就会自己停药,这是不正确的, 降压药物一般都是需要长期服用或终生服用。降压药物不能突然停药,因为长期服用降压药 物的患者,突然停药或者减量会出现血压反跳性的增高,导致乏力、头晕头痛、出汗等一系 列的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发生心梗或脑血管以外等。
②降压药物宜清晨服用,因为这样更能有效控制血压。
③老年人应逐步降低血压,尤其是体质较弱者,切不可追求快速降压而加大医生建议的 服药剂量。
此外,还应配合医生定期做相关检查,比如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检查肝肾功能等情 况,从而判断血压控制情况、所用药物是否合理是否安全,以便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实现 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高血压病人可以同时使用多种降血压药吗
1现在的降压药真的是五花八门,什么种类的都有,所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慎重的选择降压药物的。如果不能长期的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话,患者的血压就降不下来的,选择再好的药物也是白搭。
2高血压病人是需要长期的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尤其是血压比较高的患者,一定要定时按量的服用降压药物的,有的病人的降血压的药物是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才能控制好血压的。
3很多老年人,除患有高血压的疾病外,还患有其他的慢性的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脂等等疾病,除了服降压的药物以外,还是要服治疗其他的疾病的药物的。其他的药物也是有一定的降压药物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
高血压预防保健
成年人有病无病都应每年测量血压一次. 高血压患者都要长期与医务人员合作,找出自身的发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家族史、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作出预防保健对策,坚持执行。
高血压预防保健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也是一种基础治疗,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的同时也要坚持预防保健。 降压药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要常服降压药。首选简便价廉的有效降压药。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可以调整剂量,但要保持血压稳定。不可血压一下降就停降压药,血压上升又服药,血压波动对健康更为不利。
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找有关医生复查指导,不可自作主张,要把自己的感觉体会和想法如实告诉医生。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病,关键在本人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必成为精神负担,物治疗要坚持。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量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如何选择降压药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故使用降血压药物需因人而异,并在选择药物上多加注意。
1、宜以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效果好且副作用轻的药作为基础用药。对血压降低的要求不宜过猛、过速,一般要先用小剂量,然后视血压情况,逐渐适当增加剂量,或联合两种以上降压药同用,务使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140/80),糖尿病者还应适当低于此值。
2、目前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主张联合用药。据统计,单一种药对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为45~55%,而联合二种药应用则为75~80%。联合用药既可减少单味药物使用的剂量,且可协同有效地干扰多种升压机制,延长作用时间和相互抵消或减少某些不良的副作用,更好地保护心、脑、肾等脏器。
3、降压药物应坚持长期服用。即使服后降压效果满意且血压相对稳定,也只能相应调整剂量,不能轻易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发生撤药综合征,血压可迅速反弹甚或更高,还可导致焦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4、老年人由于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低,血压易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也易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故对降压疗效的评定,不宜凭一时或一次的血压水平而定,而应系统地多次测定观察,即使血压有所波动也应保持在相对较安全的范围内。
5、老年人服降压药应个体化,结合患者病情组合用药。当前多倾向以钙拮抗剂(CC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首选,如服用后降压效果仍不够理想,可适当增加小剂量的利尿剂。
6、对心跳快、有交感神经兴奋的易激动的高血压患者,或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脏早搏者,可在首选药用基础上,加服倍他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但此类药对高脂血症、高血糖者不宜选用,且对心跳过慢,有气喘病、心脏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
7、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塞和任何一种降压药合用,都有较好的协同降血压效果。但本药较大剂量长期应用对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者是不宜的,也可招致低血钾。
8、降血压药应尽可能不要在夜间服用。当然对有晨间高血压者可视情另作别论。
服用降压药注意3件事
1.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服药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虽然高血压可以很好得到控制,但目前高血压还不能治愈。服降压药后,血压降到正常,并不是高血压病痊愈了,而是降压药物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病人服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药了,几天后血压又升高了,就再开始服药,这种服服停停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有危险。
停药后血压会升得更高,甚至会超过治疗前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反跳”。血压“反跳”得太高,很容易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病人若平时血压较高时,降压治疗是必要的,但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
2.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服药一周后,如果血压还很高或降得不明显,考虑一种药物不行时,可以再加一种,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血压是能够降到理想水平的。
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要维持1~2月,若血压一直保持稳定,再逐渐减第二种药,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为止。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还得从头开始。
3.服用降压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
血压能否控制良好,药物选择是一方面,给药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药物作用时间有长有短,长效的每天吃1次即可,短效的每天需要服好几次。人的血压每天都在不停地波动,一般来讲,白天血压高,夜晚血压偏低,因此一般降压药物白天服用,每天一次的药就清晨醒后服用,两次的一般8点、16点吃,三次的7点,12点半,18点吃。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
成年人有病无病都应每年测量血压一次. 高血压患者都要长期与医务人员合作,找出自身的发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家族史、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作出预防保健对策,坚持执行。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也是一种基础治疗,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的同时也要坚持预防保健。 降压药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要常服降压药。首选简便价廉的有效降压药。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可以调整剂量,但要保持血压稳定。不可血压一下降就停降压药,血压上升又服药,血压波动对健康更为不利。
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找有关医生复查指导,不可自作主张,要把自己的感觉体会和想法如实告诉医生。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病,关键在本人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必成为精神负担。药物治疗要坚持
老年人低血压注意事项
病因治疗: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应该加强营养,在平时要多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可以多喝乌鸡炖红枣汤,这样能够起到补血益气的作用。因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就应该停用,或者调警用药的剂量,如果高血压药病人服用了降压药后,出现了血压下降过快的时候,就应该改用温和的降压药或者停止服用降压药。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病人来说,注意久蹲的时候起身不能够太快。
适当加强锻炼。像平时要保持生活有规律,不能够过度疲劳,而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该适当的参加户外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可以改善神经和血管的调节功能,能够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老年人锻炼项目包括太极拳和散步以及健身操等活动。
调整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该进行少食多餐的原则,在平时不能吃得太饱,特别是晚餐应该少吃,在平时应该多喝开水,还可以适量的喝茶,同时还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当然还要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可以多喝豆浆和牛奶,要多吃五谷杂粮。
吃饭时心慌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
这种现象的医学名称叫老年高血压进餐反应,一般发生在饱餐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上。这是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餐后血液将进行重新分布,多数血液都将流经胃肠道,从而使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其二:
供应心脏和脑血管的血流量相对减少,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头晕等一系列高血压进餐反应。而对于血压不怎么高的老年人来说,就不会出现这种进餐反应。
其三:
有些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后,会以为是血压没有控制好,赶紧加服降压药,其实,这种情况根本不必吃降压药,否则不仅起不到预想的作用,还有可能因为血压过度降低导致危险。
高血压三种情况下可停药
1.发生并发症后血压偏低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生中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以后,血压明显下降到正常甚至较低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治疗方案。
2.被误诊为高血压而服用降压药
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精神紧张,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结果被医生误诊为高血压而服用降压药。如果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家中测量血压,确定为“白大衣高血压”,可以停服降压药。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恢复正常
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体育锻炼等,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甚至较低水平,在详细诊断评估基础上,这些患者可以停服降压药。
高血压自我管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3、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4、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7、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老人服降压药提防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把降压目标定得太低。对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15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
●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或葡萄柚同时服用
72岁的陈大爷起床如厕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随即摔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发现颅内严重出血,幸好保住性命。经医生诊断,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父亲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怎么会有‘低血压’呢?”陈大爷的儿子十分不解。
专家指出,虽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乍听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然而,据调查,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近30%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降压药物宜选用长效制剂;但若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同时,专家提醒,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物,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同时服用。
老人补钙要如何选钙剂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补钙药主要包括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和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中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钙的含量虽高,但其溶解度较低,对人的胃肠道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本来就弱,若服用了含无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就容易出现烧心、恶心、胃痛等症状。这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补钙效果,还会给其胃肠道带来损害。另外,无机酸钙必须经过胃酸的中和才能被人体吸收,老年人的胃酸分泌相对较少,对无机酸钙的吸收率自然不高。而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其钙的含量虽然较低,却不需要很多的胃酸分解就能被人体吸收,故极适合老年人服用。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选择含有机酸钙多的补钙药呢?专家介绍说,老年人在购买补钙药时一定要弄清药品的成分。一般来说,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属于有机酸钙。而碳酸钙、磷酸钙、氯化钙等都属于无机酸钙。
专家表示,老年人最好能在饭后服用补钙药。因为在饭后服用补钙药,不但能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延缓钙离子进入血液的速度,不至于让人的血钙浓度升得过高(血钙浓度升得过高会给人的心脏带来损害)。
值得提醒的是,很多降压药都会与钙剂相冲突,因此一些正在服用降压药的老人家就要特别注意了,切忌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随意服用补钙药品,如果一定要服用的话,那么就要先咨询医生了。
脑出血的八大诱因
(1)情绪激动指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恐惧、惊吓等。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酗酒成瘾)。
(3)超量运动、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4)气候突然变化,尤其是气温突然降低的季节和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增高。
(5)大便秘结干燥,必须用力才能排除。
(6)服降压药不当(如降压药服用不当,导致血压不降或降得过低)。
(7)老年人起床时突然坐起。
(8)妊娠、口服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