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女性气血充盈的4大穴位
令女性气血充盈的4大穴位
“体内垃圾”大量堆积的原因
这个“终极美容法”和我们前面所讲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前面提到了女性的衰老是从阳明经脉开始的,告诉大家通畅阳明经脉的方法就是通胃经。我们还提到了在女性减肥过程中,中医认为,吃得多和排泄得少中间的一个环节就是身体代谢环节,也叫转运的环节,而这个环节就是和“脾”相关的环节,由“脾”来管理。中医认为,脾是主运化的,既运化人体的营养,水谷,同时也运化人体的水湿,水份。也就是说,当饮食进入到胃以后,消化完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要通过脾的转运的功能把它运输到身体所需要的地方去代谢掉、利用掉。如果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身体里的营养物质就会过度堆积,都堆在仓库里面,时间久了就会变成垃圾,这个过程叫做“化湿生痰”。“痰”是分成两种,一种叫做“无形之痰”,一种叫做“有形之痰”。我们平时说的“有形之痰”是可以咳唾而出的,而“无形之痰”是什么呢?是留置在我们身体经脉当中的这些垃圾的东西。如何清除它?就要健运脾的功能来增强它的转运能力。所以对女性来讲,这不仅仅是一个减肥的话题,同时也关乎身体的健康,因为脾还管理着人体的血,叫做脾统血的能力。
月经的正常与否和“脾”相关
脾统摄血液,让你的血在正常的情况下按照正常的周期、正常的规律来运行。前面曾经提到过女性的月经,女性应该定时而来、规律而健康的,才代表你的生殖能力健康,你处于一个健康的旺盛的身体状态下,衰老才会比较晚的到来。月经归谁来管呢?就归脾来管理,脾的统摄血液的作用,就是让它定时而来,保证它的量,保证它的颜色。所以脾需要非常健康才行。
“脾气虚”的典型症状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经常会出现脾气虚的情况,什么叫脾气虚呢?就是过度的劳累,或者压力过大也会有脾气虚的表现。
“脾气虚”的几个典型症状:第一个是疲劳,就是浑身乏力,甚至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第二个是出现身体发胖的情况,因为湿邪要是停滞了,身体就会体型改变;第三,伸出舌头来一看,舌头胀胀的、胖胖的,就像被水泡了一样,边上还有牙齿压出来的一些痕迹,这时候舌苔是淡的颜色或者白的颜色,代表了你的气血不足,水湿停滞,这种情况出现了之后,就会聚湿而生痰,凝滞在你的身体经脉当中,引起你的经脉不畅的一些表现。所以健脾是女性一定要做的,不管是对月经来讲,还是对身体经脉通畅来讲,或是有助于体型改变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女性养血离不开肝脾肾
我们前面讲到女性是以血为本的。肾藏精,这个精是先天之本,是我们身体秉承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他可以滋养我们身体的五脏,是五脏的根本,而肝又藏血,脾又统血,所以肝脾肾这三个脏腑对女性的血来讲,或者对女性的生殖能力来讲,是特别至关重要的三个脏腑。而这三条经脉恰恰都和脾经的一个穴位交汇在一起,这个穴位叫“三阴交”,“三阴交”在哪呢?在我们小腿的内侧足内踝间向上,把手的四指并拢起来,沿着内踝间往上四指,在胫骨的后面的这个位置上,这就是“三阴交”穴。这个穴位是肝脾肾三条经脉交汇的点,它是归脾经的。如果想健脾、养血的话,想要让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话,就要从这里开始做起。
“饿瘦”不如“补瘦”
我教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既可以来通畅你的经脉,同时有助于你体型的改变,这个方法叫做“补脾经”,也就是饿瘦、减瘦,不如补瘦。饿瘦就是少吃,减瘦就是多运动、多消耗。补瘦补什么?就是补你的脾经,通过脾的转运能力的提升,来把你代谢的垃圾产物更多的排泄掉,同时把水分更合理的分布,也让摄取的营养更多的被利用,这就是中间环节,更好的发挥它的生理作用。
引起驼背的原因有很多。中国中医科学院推拿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方存忠告诉记者,年龄增长会导致脊柱退化和椎体骨质改变,使脊柱向前弯曲;骨质疏松则会加速弯曲程度。女性停经后激素分泌减少,钙流失增加,更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相比同龄男性,中老年女性更易驼背。此外,有些女性因为穿高跟鞋重心前移,走路的时候有含胸的习惯,这也会导致驼背。从侧面看,人体正常脊椎呈“S”形。长期驼背,脊椎便形成“C”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长此以往,可能压迫到脊神经,引起下背疼痛,进一步加重驼背现象。
驼背除了影响“视觉效果”,让人看起来身高降低、显老,还会引起疼痛。对中老年女性而言,脊柱畸形后,会影响正常的心肺功能,影响运动能力,造成行动迟缓,稍一活动就气喘、气急。有些人为此情绪低落,不爱出门。如果能防住骨质疏松,坚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和定期锻炼,挺直腰杆就不是难题。女性55岁后,要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户外锻炼,多晒太阳,防治骨质疏松最有效。
资深中医针灸推拿医师朱国苗指出,在各种运动中,“倒走”是有效预防驼背的方法。倒走时需要挺直腰身,或略后仰,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充分活动脊椎和腰背肌,同时腰背肌保持有节奏的收缩和松弛,有利于气血调畅。整日伏案工作的人,通过倒走可以有效消除身体的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女性长期坚持倒走,能治疗腰痛,预防驼背和骨质增生。
需要提醒的是,开始倒走时,应有家人陪伴,每天早晚各一次。有些人走路时,为了预防和减轻驼背,习惯背着手。若重心不稳、路面不平,这种走姿就可能诱发跌倒。因此,建议走路时最好昂首挺胸,双手自然摆动。
抑郁可以穴位按摩
单纯依赖药物会出现不良反应情况下,以下几点穴位治疗效果就明显。抑郁患者头疼,治疗时当以健脑提神为本,故调理头部肩部穴位,刺激穴位,使得气血充盈很重要。可以点按揉晴明、攒竹、玉枕、丝竹空、头维及肩井、大椎、风池、合谷等穴,能舒经活血,使脑部气血充盈。
按压任何一处经脉作用更加明显,肝经、脾经、膀胱经是治疗抑郁的最佳经脉,所谓肝郁气堵塞,情绪易低落。思过多伤害脾胃,所以对这三条经脉进行半小时捶打,效果突出,气海为任脉主穴,足三阴经是肝脏、脾脏、肾脏的交会穴,长按这两穴,滋养五脏,脏腑功能恢复,身体自然强健,配合心俞、脾俞能健脾养心; 中脘、胃俞、小肠俞、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心有所养,心气血充足,则神安情志自然舒畅。抑郁自然好的快。
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
1、血海穴
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方大约3个手指的位置处便是血海穴所在的重要部位,此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统血,所以脾经是人体血液积聚的重要部位,因此经常对血海穴进行按摩,便能极好的刺激脾经,对于补血益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气血不足人群尤为适用。
其中,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是脾经相对活跃的阶段,所以此时段对血海穴进行按摩能更好的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不良经期症状的女性产生不错的调节。
在对血海穴进行按摩时候,手部按压在穴位处,然后以顺时针结合逆时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捏,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摩保持在5至10分钟便可。
2、三阴交穴
说到三阴交穴,此项可谓是女性的不老穴,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不仅能起到极好的补血的效果,同时对于延缓衰老、防治疾病也十分重要。
三阴交穴是足太阳脾经上的要穴,更是人体肝、脾、肾三经络交汇的重要部位,而其中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适当的按摩不仅能有效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于肝、脾、肾的保养也十分有利。
而女性只要气血充足,其中月经不调的症状便能迎刃而解,所以在日常一定要多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
在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方能对三阴交穴起到极好的刺激,进而利于气血的顺利产生。
3、足三里穴
在小腿的前外侧部位,有一个重要的补血养生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补气益穴、培补元气、滋养身心的养生功效,是一个极好的强壮身心的大穴。
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能对气血亏损的人起到极好的补益作用,其中因气虚血损而引起的头晕、乏力、胃动力不足等症状均有极好的调节。所以女性在日常多按摩足三里穴,也能达到较好的补血、活血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穴的时候,揉动的速度不宜过快,另外还需保持一个均匀的呼吸,并配合按摩的方式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气血虚按什么穴位好
1、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2、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3、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4、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
经期偏头疼怎么办快速缓解 穴位刺激缓解偏头疼
经期前至行经期每天按摩两侧太阳穴和头顶百会穴2到5分钟,或是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系统,使机体气血充盈,经脉畅通,以达到预防和缓解经期头痛的目的。
女性气血不足应该吃什么
女性出现了气血两虚的时候 ,应该多吃一些补血、补气的食物,这样就可以使面部红润 有光泽了。今天让我来为 大家分享女性气血不足应该吃什么。
1当女性气和血充足的时候 ,女人的皮肤就会表现出白里透着粉红,而且还会有光泽和弹性,脸上无皱纹,这些都代表肺部的气血充足,如果气血两虚就会皮肤粗糙、没有光泽和暗黄,或者是身体状况不好,这些都说明气血不足需要调理。
2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一点阿胶,阿胶有补血作用,如在吃阿胶以前,可以把大块的阿胶研磨成粉状,再用水冲服。
3气血充足的话,说话 的声音会比较洪亮有力。如果说话的声音长吁短叹的,没力气的话,说明体内还是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建议多吃先红枣,桂圆,花生等食物。
注意事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注意才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气血不足的表现有哪些
耳朵上的表现是女性气血不足的表现之一,毕竟人们身体上只要有了一些不良的现象,第一时间就是会经过脏器的变化从耳朵上给人们展示出来,比较明显的就是人们的肾部位。人们也是在平时常说,“耳朵大有福气”,耳朵大的很人,是肾气比较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较大,柔软,肉多骨少,耳垂饱满,表明这个人先天的营养状况很好;耳朵偏小,僵硬,肉少骨多,耳垂薄,代表这人的 体质属于先天不足。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 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 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气血充足则手总是温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则都是气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弹性,一般为气血充沛,体质强壮;如果手掌厚而无力,弹性差,多为精力欠佳,疲劳乏力。手掌软细薄而无力,多精力衰退,体弱多病。
人的声音也是气血的代表。气血充足的人声音洪亮有力,这也是肺气充足的重要表现。气血不正常,人的声音也会表现出来。如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会长吁短叹。
当然看女性是否是属于气血不足的表现,方法是很多的,比如,看女性的肌肤变化,女性的鼻子变化,或者是头发的变化等等,都能看你出来女性的健康与否,希望我们一旦发现端倪,对于女性身体上的疾病积极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气血虚按什么穴位好
1、气血虚按什么穴位调理
1.1、关元穴
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1.2、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1.3、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1.4、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
1.5、腋窝
腋窝有着淋巴结,有着很多汗腺,同时毛细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在腋窝受到刺激后,会使人大小,同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气与养分的交换,对于增强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
1.6、脊柱
脊柱两侧的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可以激发经络的畅通,促进血气的运行,有效滋养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