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偏瘫患者康复
让偏瘫患者康复
偏瘫俗称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枢性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不少偏瘫者虽可活了下来,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康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 目前康复办法,多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针刺疗法、高压氧治疗及“搭桥”手术,其中比较可行的还是运动疗法。轻偏瘫病人经过治疗和运动锻炼,一般可在4—5周即可扶拐行走。而中度和重度偏瘫病人需经过3-6个月才可由被动到主动的扶拐行走。年老或体弱的病人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人要根据这一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扶助。 具体方法可分以下四步:
第一步被动锻炼
偏瘫卧床病人必须作早期运动,因为肌肉不用就会导致废用性萎缩,关节就会强直。要求家属每天帮助瘫痪的肢体活动lOO—200次,肢体可活动的病人应在床上作患肢伸屈运动。床上运动开始得越早越好。
第二步从卧到坐
病人从卧到坐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过程,因为突然坐起,会因体位变化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导致面色苍白、头晕、全身出汗,所以锻炼应循序渐进。每天让患者的头背抬高10度,每天锻炼两次以上,每次需3—5分钟。一周后病人可在有靠背的床椅上坐稳,然后两足踏地,健侧手紧握床栏,辅助者双手扶住病人肩部,每日锻炼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锻炼时应避免患者向 瘫痪侧倾倒。随着病人坐稳程度的增加辅助者可渐渐撤离双手,让病人健康手抓住床栏维持平衡,然后鼓励病人撤离健侧手,完全靠身体平衡坐稳。
第三步站立锻炼
病人开始时站立并不能平稳,必须有辅助者的帮助。站立锻炼每次,3—5分钟,每日数次,视进步情况可逐期增加次数和时间。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辅助者双手扶患者腋部,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经过几天站立后,辅助者可试行双手撤离,病人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扶床栏站立,进一步不靠帮助而独自站立。然后在辅助者保护下,让病人双手扶床栏,进行躯干左右旋转运动,再进—步可做左右摆动,而后扶床栏,两足交替提起,进而横向移步,为行走打基础。
第四步行走锻炼
患者用健手扶住辅助者肩部,辅助者以手扶住病人腰部,从原地踏步开始,缓慢小步行走,经过数天锻炼后,可逐渐撤离辅助者的帮助,改为扶拐行走。扶拐行走的距离宜由短到长。弃拐行走锻炼的途中要有依靠物,以便在有依靠的情况下徒手行走,逐渐加长行走距离。不过,偏瘫病人肢体能否恢复和恢复程度,得视肌力的情况。
临床医学将肌力分为六级:
0级——完全偏瘫,不能做任何自立运 动;
I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
Ⅲ级——肢体能对抗地心引力,抬离床面;
IV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运动;
V级—正常肌力,运动自如。
一般说来,Ⅱ级以上的肌力经过积极锻炼,可以恢复走路。如果通过被动锻炼,瘫痪肢体在一年内仍不能达到皿级,那么恢复正常行走的可能性就很小。所以对中度或重度瘫痪病人和各个患肢进行早期被动锻炼十分重要。
家里有中风的老人要怎么办
罂粟碱: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
川芎嗪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中风偏瘫作用温和,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携氧能力等作用,临床应用较多。
物理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传统康复治疗: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针灸治疗在中风后应立即参与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训练,使中风偏瘫患者的身体技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偏瘫治疗三大误区
误区一:普通的药物与打针能康复偏瘫么?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偏瘫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超过六小时,就会出现脑细胞坏死,此时再用普通的药物治疗是没有什么实效的。
误区二:偏瘫康复治疗得等到后遗症后期么?答案是否定的,民航的偏瘫康复训练一般都是在偏瘫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的时候开始的,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并且民航的专家还严格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流程,为的就是能让偏瘫患者抓住效果好的偏瘫康复时机,及早康复。
误区三:偏瘫治疗一点也不困难?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偏瘫的治疗与康复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DNR精准神经修复疗法是一套完整的治疗康复体系,从偏瘫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方案,康复饮食护理方案,专家都会给您好的方案与解答,该疗法也因此被称为“理想疗法”。
偏瘫康复训练怎么进行
1、偏瘫康复站起的训练
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偏瘫康复患侧下肢训练
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退负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偏瘫康复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偏瘫康复训练之环绕洗脸法
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5、偏瘫康复训练之仰卧抬臀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中风偏瘫不治疗会怎样
中风偏瘫会导致运动障碍的发生,有一些人发生中风以后,就失去了正常的活动能力。腿脚走路不方便,有时候自己想走左边,但是偏偏走到了右边,身体不听自己的控制。
中风偏瘫患者会出现握力下降,一般手里拿一样东西的时候,无缘无故就失去了握力,东西就自然掉下了。有时候患者讲话也不清楚。
中风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认,就是对一些事物失去辨别能力,比如视力、听力受到影响。
中风会引起失用,人的思维变得不灵活了,有时候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中风偏瘫还会导致偏盲,视觉中枢受到影响,视力也出现异常。
中风偏瘫让患者非常的痛苦,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和生活等,中风偏瘫患者病久了以后,就慢慢的失去自信,变得非常的自卑。中风偏瘫患者一定要及时的科学治疗,不要耽误治疗的时间。患者要注意护理,了解相关的中风偏瘫注意事项,帮助更好的恢复健康。
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中风偏瘫患者要保持舒畅的心情,不要遇到任何的困难就失落,情绪波动太大的话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注意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不要过度的担心自己的病情。中风偏瘫患者还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因为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褥疮、尿路感染、肢体畸形等的发生,在卧床的时候要注意翻身,经常的换衣服和被子等。患者还要做好康复的训练。一般是语言、运动的康复训练,预防自己的肌肉发生萎缩。
如何有效帮助脑瘫患者康复
一、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饮食疗法:小儿脑瘫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营养富厚,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三、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学疗法: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偏瘫患者康复要走出三误区
1、走出偏瘫病人须多卧床休息的误区,要急早进行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
家中出现中风偏瘫病人后,有些人认为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担心早活动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结果使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各种活动功能退化。这不仅会让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还会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一般来说,患者在经过治疗,病情稳定48-72小时就应开始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如良肢位的摆放,运动疗法,针灸,随着病情的好转,需要做站立训练治疗、失语患者需要做语言治疗,有吞咽障碍的需做吞咽功能治疗,有心理抑郁的患者需做心理治疗,还有作业治疗,功能训练等等。2、走出手会动、脚会走就算是康复的误区,重视正确姿势和全面功能的训练。
很多人认为康复训练治疗就是让偏瘫患者提提胳膊、伸伸腿,搀扶着走走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只要觉得患者手脚没劲就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握力和下肢伸腿、搀着走等训练,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练成一侧手向内钩着、上肢挎着(痉挛)、下肢“画圈”走路的结果,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其实,偏瘫患者必须在康复科做正规的康复治疗,医师在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评定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才有可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偏瘫患者应“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肢伸和屈是一对肌肉在起作用,屈的动作好练,伸的动作难练,光练屈不练伸,就容易使上肢向胸部钩紧,形成挎篮的姿势。下肢光练踢腿伸腿,不练腿的弯曲,结果会使膝盖和踝关节不能屈曲。对于出现上肢痉挛的患者在做针灸治疗的时候取穴要少而精,屈肌群不宜取穴,同时操作补泄手法需得当,防止加重痉挛。需要注意的是当人的大脑被错误训练的动作支配后,在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3、走出刻苦训练、康复就快的误区,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多练、勤练、苦练是很多医生的嘱咐、家属的鼓励和患者的自我提醒,于是有的患者家属搀着患者大步走,而患者自己也“刻苦训练”,坚持每天走很多路,还越走越快。结果有些患者就练成了踮脚走、跳着走的步态,长时间过度使用健腿或患腿还会造成关节损伤等严重问题,会给以后的康复带来诸多不便。偏瘫患者要尽早下床是对的,但训练方法要得当,比如先从练站立开始,逐步延长时间,在到练步行,大部分患者训练期间需使用辅助治疗器械,需要康复医师参与治疗,有足内、外翻的还需矫正足内、外翻,只有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中风偏瘫锻炼的注意事项
偏瘫康复对偏瘫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都有很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防止偏差,在功能锻炼中应注意一些事项。只有适当地锻炼中风偏瘫患者才有取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偏瘫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患者功能锻炼时,衣着要合身,避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循环和活动。
(2)、在偏瘫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必须向他说明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还应让患者及时看到自己在锻炼中取得的进步,以增强信心。
(3)、偏瘫患者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如发热超过38℃、白细胞数明显升高等,或感冒,一般状况差、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则不宜进行功能锻炼。
(4)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和运动量必须根据病情、一般健康情况、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性别、年龄、职业、过去运动经历等个人特点作个别决定,不可强求一致。
(5)、偏瘫患者易复发心血管并发症、摔伤与骨折、血栓性静脉炎和继发性肺梗塞、急性期消化道出血等,因而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危全因素的存在与预防,严格掌握功能锻炼的实施标准。
(6)、功能锻炼须经常进行,开始活动量要小,持续的时间要短,待患者机体适应后,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时间。但主要应以患者不出现头晕、心悸、气短、出汗为原则。锻炼的内容应有系统性,不得断续、零乱
(7)、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以免造成精神和体力的过分紧张,运动量和动作难度必须视运动功能的进步而逐步提高,锻炼内容及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充实。在运动中若出现任何不适,应中止锻炼,以防发生或加重不良反应。
(8)、功能锻炼中,运动与休息适当交替进行,使患者得到较多的运动锻炼,又不至于疲劳。武汉世纪华中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介绍,每次功能锻炼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特别是肌张力的改变。如肌张力增高,可能为运动量太大、紧张或劳累的结果。
(9)、偏瘫患者往往有高血压和全身性血管硬化病变,也可能合并冠心病,因此在锻炼中应密切注意心血管反应。主动运动以轻松的功能锻炼为主,增强肌肉的练习宜采用等张收缩为主的动力性练习,不宜采用等长收缩为主的静力性练习,避免屏气用劲。
截瘫的康复治疗
1、 营养治疗:制定合理食谱,加强营养以适应脊髓损伤(截瘫)康复训练的要求。
2、 中医康复:利用传统医学,进行针灸、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入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
3、 临床康复: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的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恢复。
4、 康复工程:可以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来练习站立和步行,另外也可配备一些助行器等特殊工具,靠这些工具来补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功能的不足。
5、 心理治疗: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6、 作业治疗:主要通过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首先在日常应该坚持锻炼,由医护人员牵引患者的身体重复的运动,这样才可以起到活血的目的。在肢体上的锻炼并不够,还应该让患者坚持行走才能够逐步的缓解患者的病症,坚持就可以看到效果。
l)病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指从发病到可以坐起这一阶段,在脑梗塞病人约为1~2周,脑出血病人约为3~4周。一旦病情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锻炼。首先让病人学会自己将健腿放在患腿膝上,沿患侧小腿下滑到踝部;用健侧手臂拉动患侧手臂上举,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进行活动。其次可在病床的另一头挂上绳带,让病人用健手拉着带动躯体活动,如翻身、抬腿、举臂等,尽自己所能活动锻炼。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养护理人员应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如肢体关节的内收、外展、旋转、屈伸;为防止畸形,可用矫形装置将患肢固定于功能位;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2)练习坐起和站立: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病人过渡到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否则会有头晕感。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学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练习。
(3)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病人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相信通过本文可以学习到偏瘫患者的康复疗程,这些疗程比较的漫长。在患者选择疗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抚慰患者的情绪,这样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这方面还应该咨询医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有效的正确治疗。
中风偏瘫康复勿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中风偏瘫=病床上的“死刑犯”
由于对康复医学认识不足,偏瘫患者在医院进行完急性形形字多余期治疗后,以为被判了“死刑”,成为病床上的“死刑犯”,别无他法,只能回家等死。其实不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资料显示,偏瘫患者经康复后,第一年末,约60%的患者可以达到日常生活自理,20%需要一定帮助,15%需要较多帮助,仅5%需要全部帮助,并且30%在工作年龄的患者在病后1年多可恢复工作。
中风后1个月内为中风的急性期,也是康复的黄金期;1-6个月内为恢复期,是康复的白金期;6个月至2年内为后遗症期,是康复的白银期。因此,中风患者康复越早进行,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14天后进行康复。
误区二:病人最大,包办一切
以往我们总是存在一种观念,就是病人最大,照顾病人是应该的。但过于“保护”对于中风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这是因为过于“保护”,包办一切会让中风患者低估自己的能力,对家人产生依赖性。加上,对于害怕疾病复发的心理,患者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行动起来也是畏手畏脚,小心翼翼。长此以往,患者的手脚就会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重新走路成了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只好整天卧床。
中风病人不能光“以养为主”,这样会“宠”坏病人,反而会害了他的后半生。
误区三:康复训练很简单,可自行进行康复
虽然经过康复治疗,患者能够恢复得更好,但是周国平教授也强调,中风患者康复不能随意乱练,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训练,否则可能会引起“误用综合征”。
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病人残疾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康复知识缺乏,一些病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不外乎拉拉胳膊,伸伸腿。于是就拼命地练习手的握力或者用各种方法练习拉力,结果反而造成手指关节和肘关节伸不直。还有的病人,回家自己练习走路,由于用力部位不对,结果走起路来就变成一瘸一拐,很难再纠正。
中风病人的康复训练就像教小孩子一样,要从翻身、做、站、走练起,循序渐进,分阶段对不同的功能进行锻炼,切不可急于求成。
针炙治疗中风越早越好
“一压、一提、一旋转”一根银色短毫针瞬间弹入患者腿部穴位,这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病区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秦敏在给一位中风老伯做飞针治疗。不仅腿部,腹部和头部也都扎上多根针。
秦敏教授独创的“秦氏飞针”对中风后遗症疗效独到,深受病人欢迎。许多患者在疾病康复之后,依然定期来做飞针,因为秦氏飞针不仅可以治疗中风,还有预防再次中风的作用,适应范围广。
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天气变化都可以诱发中风。从4月份至今,广州市内医院的中风病人人满为患,床位紧张。90%的中风病人是由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实际上是血管和血液的病变,不是动脉硬化、畸形、破裂,就是动脉硬化管腔变厚、血管变狭窄,产生垃圾堵塞血管,血流变慢。在中医看来,这就是气和血的流通不畅,气虚血瘀或痰瘀阻落,导致脑跟全身经络不通,刚好塞在大脑,而脑又指挥全身气血。所以中风病灶在脑,但表现为全身症状。”
秦敏教授指出,中风病人一入院往往需要数月才可能出院,主要是中风康复的时间较长。中风重者危及生命,即使度过危险期,也十分影响患者的神志、语言、吞咽、肢体等的功能,落下中风后遗症。神志方面,患者可有昏迷、老年痴呆、意识不清等症状;语言吞咽障碍,表现为说话不麻利,有大舌头的感觉;吃饭没问题,但喝水易呛咳;肢体活动受限,主要是半身不遂、关节乏力、无法做精细小动作等表现。
他强调,中风患者康复越早进行,预后越好。一般来说,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48小时后进行康复,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应在7-14天后进行康复。针灸是世界上公认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是有帮助的一种疗法。它可以贯穿中风的整个过程,既可以预防中风,又可以治疗中风。
总之,通过中医针灸,可以尽可能的让偏瘫患者得到恢复,中医治疗偏瘫的优势就体现在对运动功能的恢复上。小编提醒您,通过飞针,患者不仅可以调和气血,可以预防血管软化,缓解精神紧张,从而减低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