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需早准备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需早准备

目前公认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已经写入了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具体为:

1、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然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二及第三针疫苗,其保护率为87.8%。

2、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剂量不小于100国际单位,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一针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再注射第二针,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保护率高于前者。

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以接受母亲的哺乳。

乙肝妈妈能否母乳喂养

专家指出,对新生儿施行乙肝联合免疫的阻断措施已使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母婴传播率降低了90%左右,但母婴传播未能完全阻断,预估每年仍有13万-19万的新生儿发生母婴传播而被乙肝病毒(HBV)感染,这些孩子今后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较高。

母婴传播未实现完全阻断

在中国,每年约有110万-130万乙肝孕妇,每年有13万-19万新生儿感染乙肝,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为0.96%,其中大多数来自母婴垂直传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表示,一个患者被确诊感染乙肝常常会发现家庭的其他成员也有病毒感染。如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E抗原(HBeAg)阳性的双阳性妈妈,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所生宝宝90%会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感染肝炎病毒的时间越早,今后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以致肝癌的几率就越高。有数据显示,因母婴传播而被HBV感染的婴儿,有1/4将来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母婴零传播可以实现

近年来,我国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方面所进行的工作成绩显著,但即使注射了乙肝疫苗仍有许多妈妈和孩子存在风险。侯教授指出,通过对乙肝孕妇进行规范的妊娠期管理,并解决乙肝联合疫苗接种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全有可能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

母亲HBeAg阳性和母体内乙肝病毒载量高是免疫失败重要的危险因素,当病毒载量达到106拷贝/ml时,HBV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高。他认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首先是筛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病毒高载量的孕妇,然后妊娠晚期对其实施抗病毒药物干预,结合婴儿出生后的乙肝联合免疫(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有选择地对高病毒载量孕妇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乙肝母婴传播几率降到接近于零。

目前,在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乙肝母婴零传播,但在全国看来仍是任重道远,为此日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了“乙肝母婴传播零工程”的公益项目,该研究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协办,旨在利用医疗工具-“小贝壳APP”,对乙肝孕妇进行全程规范管理和必要的孕期干预,减少甚至完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联合免疫保护率在95%-90%

HBV母婴传播的途径有宫内传播,分娩时传播,以及产后密切接触传播。在分娩过程中婴儿的皮肤、黏膜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亲血液中的病毒通过破裂的胎盘,进入脐带血,从而进入新生儿体内。这一过程感染的可能性最大,这种情况也最为多见。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也可以传播乙肝病毒。此外,婴儿与母亲的亲密接触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目前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是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接种时间越早越好;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但目前,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之后,仍有5%-10%的失败率。

做不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有争议

临床上,“二孩”备孕妈妈不少属于高龄,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生出唐氏综合征孩子的风险较高,然而乙肝孕妇做羊水穿刺唐氏筛查会否增加宫内感染风险,目前存在一定争议。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乙肝感染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应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几率。也就是说,为避免感染,HBsAg阳性的孕妇,特别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不建议做羊水穿刺。

2014年乙肝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如果乙肝病毒含量低或检测不出的情况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考虑穿刺;如果乙肝病毒高复制除非特殊原因,一般不建议行羊膜穿刺。

鼓励母乳喂养,为宝宝提供有效屏障

乙肝阳性妈妈的婴儿能否母乳喂养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香港一项对10年间63885名产妇的分析显示,因为担心母乳喂养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HBsAg阳性妈妈的母乳喂养率要低于平均值10%左右,母亲乙肝感染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最重要因素。

“作为医生肯定鼓励母乳喂养”,钟梅和刘志华均谈到,不管“大三阳”、“小三阳”,不管母乳中是否检测出病毒,都建议母乳喂养,因为联合免疫为婴儿提供了保护屏障。

虽然部分母乳中可检测出乙肝病毒,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母乳喂养确实会增加把乙肝病毒传给宝宝的风险。一些回顾性研究显示,HBsAg阳性妈妈母乳喂养宝宝的乙肝感染率和人工喂养儿没有区别。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推荐HBsAg阳性的妈妈进行母乳喂养。

当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怀孕期间妈妈进行了预防性服药,建议分娩后停药,停药后可母乳喂养,乳汁中的药物含量会被逐渐代谢掉;还有孕妇进行了治疗性服药,也就是说,服药前孕妇已有肝炎活动,这种情况下,分娩后不能停药,也不建议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确定喂养方式的“三项指标”

前,临床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三项“指标”,综合确定乙肝妈妈的喂养方式。

指标一,新生儿有没有进行乙肝主、被动免疫。目前,我国乙肝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预防效果比较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进行主、被动免疫的新生儿,犹如拥有一层“保护膜”。

指标二,母亲初乳的HBV-DNA(乙肝病毒基因)含量。乳汁病毒含量与母血HBV阳性率呈高度相关,而且初乳的HBV-DNA阳性率较高。汤小湄指出,初乳HBV-DNA阳性的产妇,喂初乳的传播风险可能较高。

指标三,新生儿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汤小湄建议,抽新生儿的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如果婴儿的HBsAb为阳性,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相对比较安全。

经过“三项指标”的检测,如果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为阳性,并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母亲乳汁尤其初乳的HBV-DNA为阴性,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是较为安全的。

母乳喂养的误区

误区一 一侧乳房吃一半

母乳分前奶和后奶,两者营养成分不同,为保证婴儿从母乳中获取均衡的营养成分,前奶和后奶的供应缺一不可。母乳喂养时,应该让婴儿先吸空妈妈的一侧乳房,再吸另一边,这样的益处还在于促进妈妈泌乳,保证泌乳量的充足供应。

误区二 乙肝妈妈不能母乳

患有乙肝的妈妈在孕期应该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活性,新生儿出生后在我院就能及时接种免费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已经进行母婴阻断的新生儿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

误区三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与奶粉相比较,母乳的营养成分更好,易于婴儿消化和吸收。停止母乳喂养的时间,应该在婴幼儿能够通过人工喂养获取全面营养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应母乳喂养到2岁。

误区四 母乳6个月后无营养

随着婴儿的发育,母乳的营养成分也在不断变化,从而来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营养需求。婴儿出生时吃到的母乳与3个月后的母乳营养成分并不相同。同样,3个月的母乳成分和6个月的母乳成分也不相同,但是都能够满足婴儿不同时期的基本营养需求。由于6个月后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加,需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再添加辅食。

误区五 妈妈吃药不能母乳

妈妈在哺乳期间因生病服药,是否需要停止哺乳要根据吃什么药、得什么病来定,可咨询医生获得明确指导。

误区六 母乳量少要省着喂

乳汁的多少不是省出来的,而是婴儿越吸越多。吸空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反而更快,要比留一些乳汁的乳房产奶速度快。

乙肝妈妈能给宝宝喂奶吗

母乳增强宝宝抵抗力

从营养成分来说,母亲的乳汁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其蛋白质和乳糖等成分的比例也最适合孩子需求。不同阶段的母乳会不断变化,以适应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初乳里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2-3周后的成熟乳蛋白质含量逐渐提高,10个月后的晚乳脂肪含量高。

最关键的是,牛乳、羊乳以及科学技术生产的配方乳,与母乳中的免疫物质是不能比拟的。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儿生后1-2年生长正常,成年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几率也大大减少。而母子肌肤相亲,可以使宝宝更多地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促进其感知、运动等能力的发展。

同时,对母亲来说,母乳喂养可加快子宫恢复孕前状态,同时有利于恢复身材,并减少女性患乳腺癌、卵巢癌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

初乳是第一剂预防针

“听说刚生完宝宝,母乳基本上没有,要等两三天,这期间可以给宝宝喝奶粉吗?”准妈妈张真一直担心,万一将来宝宝习惯了奶粉,就不再喜欢母乳了。

妈妈在妊娠7个月后就有少量初乳分泌,有的孕妇洗澡时会发现乳汁从乳头上滴出来,等宝宝出生,乳汁才会大量分泌。虽然乳汁分泌是有过程的,多吃多有,少吃少有,但是产后第一天并不是没有初乳,只是量少而已。

更重要的是,母亲乳汁的分泌是和新生儿胃的容量相适应的。“宝宝出生第一天胃容量非常小,相当于一个小玻璃弹球大小,也就是5-7毫升左右,妈妈第一天分泌的初乳对这么小的胃来说已足够。第3天时,宝宝胃容量增加到20-30毫升,像乒乓球大小;第5天像鸡蛋大小,10天才到100毫升,6个月才能到200毫升……”随着宝宝频繁、有效地吸吮妈妈的乳房,乳汁逐渐增多,宝宝的胃容量也逐渐增大。

据了解,初乳浓稠带点黄色,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和抗体,脂肪和乳糖含量低,有利于宝宝胎便迅速排出,可减少早发型黄疸的发生。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半小时就应该让宝宝尝试吸吮,这是宝宝出生后与妈妈的第一刻接触,也是宝宝的第一剂预防针。

前6个月最好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几乎所有妈妈也都会选择母乳喂养,但很多妈妈担心孩子吃不饱,很早便添加奶粉或辅食。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0-6个月孩子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30.3%,城市仅为15.8%。

“正常情况下,只要方法得当,90%的母亲都有足够的奶水,母乳可满足6个月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而即使6个月后,母乳也比奶粉的营养价值高。”宝宝前6个月最好纯母乳喂养,甚至天热时也不需额外补充水分。

乙肝妈妈也可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能母乳喂养吗?专家表示,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乳中的病毒含量远低于血中的病毒含量。目前,我国对乙肝妈妈娩出的新生儿都会常规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双重免疫的情况下,乙肝妈妈也是可以实施母乳喂养的。

不过,专家提醒,由于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乙肝妈妈在喂养过程中,要防止乳头皲裂,如果皮肤有损伤,病毒和细菌就容易通过血液进入婴儿口腔。

乙肝妈妈母乳能喂养小孩吗

概 述乙肝妈妈们都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把乙肝带给自己的宝宝,而影响宝宝的健康,母乳喂养会传染给自己的宝宝吗,为了消除隐患,乙肝妈妈最好不要母乳喂养,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步骤/方法:1乙肝妈妈们要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还有蚊虫叮咬也可能成为乙肝传播的一个手段。

2乙肝妈妈们就尽量避免用母乳喂养宝宝,以防万一。选择其他的营养品和奶粉代替,不过一定要注意给宝宝喂含常见的铁钙的食物,或者要先注射乙肝疫苗后,才给宝宝喂奶,这样会安全一点。

3乙肝妈妈如果乳头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千万不要用母乳喂养宝宝,以免通过血液把病毒带给了宝宝。

注意事项:平时不要和孩子嘴对嘴的亲吻和喂饭。 做饭的时候避免自己手指出血。 晚上最好不要和宝宝同床睡觉,避免蚊子叮咬而感染宝宝。

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

乙肝妈妈能不能母乳喂养

首先,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多数发生在分娩过程,通过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感染,部分为母乳喂养、唾液等产后感染。

由此可知,母乳喂养的确是乙肝产妇对婴儿传播的一条途径。

再者,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所以,如果乳头有破溃出血,再进行母乳喂养,极有可能对婴儿进行传播。

还有,流行病学对照研究证实,只要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与不是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没有任何差异。另外,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也规定,新生儿在出生12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哺乳。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据研究表明,乙肝妈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生乙肝病毒感染的比例相当。即使妈妈患有“大三阳”、“小三阳”,但是肝功能良好,且宝宝出生24小时内已经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比如“大三阳”的妈妈哺乳前,洗净双手,避免口对口地给宝宝喂食,也是可行的。但如果婴儿口内有溃疡,则不能进行母乳喂养。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3.5亿,其中我国约占1.2亿。而且在我国有接近1/4的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乙肝妈妈不能母乳喂养宝宝。但是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含有婴儿4-6月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要素,并适合婴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

相关推荐

乙肝妈妈可以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母亲血清病毒载量较高,且处于疾病活动期时不宜母乳。 2、由于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果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乙肝病毒感染。 3、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 4、正在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母亲,由于药物能从乳汁中排泄,因此不能母乳。 要指出的是HBVDNA阳性母亲毕竟体内存在病毒复制,应尽量减少和婴儿身体上的过多接触,妈妈自己用的洗漱用品,餐具要勤消毒,并且保证与婴儿的用品绝对隔离,以减少婴儿传染的几率。

为什么奶水会往外流 哺乳期奶水外流会持续多长时间

妈妈母乳喂养的前几周,因为和宝宝还没有建立合适的哺乳规律,出现奶水外流的情况会比较多,而等到了母乳喂养的6-10周,妈妈和宝宝共同建立一个相互适应的供系统之后,奶水外流的情况就不会存在了。

为什么宝宝拉的屎是泡沫 宝宝拉泡沫便便怎么办

1、妈妈奶水足的话,建议纯母乳喂养妈妈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节。 2、母乳喂养妈妈一定要饮食均衡,营养搭配合理全面,而且要清淡。 3、人工喂养或准备辅食时都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要每天煮沸消毒。 4、腹泻严重的宝宝出现脱水时应去医院补充电解质,不要给腹泻宝宝滥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等。

早产儿怎么喂养 不能母乳喂养怎么办

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早产儿妈妈母乳不足或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这时可选用早产儿专用的配方奶粉。这种奶粉是专用的医疗奶粉,爸爸妈妈们要听从医嘱购买。具体的喂养方法因为早产宝宝们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奶量、喂养次数一定要遵医嘱。根据宝宝以后的生长发育状况,来逐步过渡到普通的配方奶粉;如果妈妈们有条件追奶,纯母乳喂养自然是最好的了。

二胎母乳会比一胎少吗 第一胎不喂母乳会影响二胎母乳量吗

会影响。一部分一胎妈妈生完一胎后没有坚持母乳喂养,到生二胎时才意识到母乳对宝宝的重要性,想母乳喂养二胎宝宝,但妈妈的奶水却很少,这是因为二胎妈妈母乳喂养经验不足,要采取一系列催乳方法,通过治疗才能分泌出充足的奶水。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

挤多少次奶合适 有些妈妈在上班前先挤好乳汁并储存,还有些妈妈只在前一天预先挤足够的乳汁留给宝宝隔天吃。通常妈妈们都在早、晚各挤一次,以备白天不在时有足够的奶留给婴儿。还有些妈妈在喂奶以后,会再挤出30-60CC的乳汁出来。 其实挤奶的次数要看妈妈离开宝宝多久而定。通常最好不要超过三个小时再挤奶,如果宝宝刚出生不久且喂的次数较频繁,那么挤奶的次数就要更多才不会有涨奶的痛苦或者溢奶的现象。 如果奶水开始在不适当的时候滴出来时,可用手臂,稍微施力压住乳头1-2分钟,但这种方法不能常用,最好是挤点奶水出来。以后胸

妈妈孕期查出乙肝该怎么办

怀孕早期查出乙肝,如果准妈妈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DNA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怀孕的。但如果出现不良症状、病毒水平较高,则最好考虑终止妊娠。 怀孕晚期查出乙肝,如果准妈妈肝功能正常,症状不明显,也可以保留胎儿,但须遵从医生建议,有时还会要进行阻断治疗。 乙肝病毒不会影响胎儿在子宫的正常发育,经胎盘感染的概率很低。但如果继续怀孕,则期间每隔1-2个月一定要检查病毒水平,及时发现异常。 准妈妈如何保护孩子? 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而准妈妈要想保护好孩子,与乙肝的战役在分娩前就该打响。 1.

影响哺乳期乳房的6个问题

误区1:初乳清淡没有营养 真实情况:产后1~2周内分泌的奶水确实外观淡淡的,有些像水,但这种初乳里所含的蛋白质较多,脂肪较少,微量元素锌及免疫物质也较以后分泌的成乳多。 这种看起来清淡的奶水对新生儿是非常珍贵的,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千万不要把产后头几天的初乳挤掉,一定要让宝宝享受到这珍贵的天赋食物。 误区2:6个月后的母乳质量差了 真实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应尽量做到纯母乳喂养,并坚持母乳喂养一年或一年以上。妈妈的乳汁质量并不会因为时间长了而变差。 误区3:喂奶会让乳房

职场妈妈母乳喂养

职场妈妈如何将母乳安全储存,原汁原味的送给宝宝呢?妈妈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背奶的小知识。 一、关于“背奶族”一说 妈妈们产后重新回到职场到职业女性又不想给宝宝断奶的,就会光荣的加入“背奶族”的行列,上班时将母乳挤出来存放在保鲜袋或者冰箱里,下班后再带回家给宝宝吃。 二、职场妈妈怎么背奶? 首先,背奶用品准备齐全 将吸奶器消毒并密封好带到办公室,准备若干个奶瓶和吸奶器配套,也可以是专门的母乳保鲜袋。 母乳储存的器具最好是密封性良好,适合冷冻的塑料制品,退其次是玻璃制品,不建议选金属制品来存母乳,因为母乳中的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指什么

每位妈妈都想当一头称职的好奶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母乳分泌情况都如自己想象乐观。有些妈妈母乳分泌过少,不足以满足宝宝一天进食要,这时候就要进行混合喂养。混合喂养是指以母乳喂养为主,用其它代乳品来补充喂养婴儿。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是妈妈们常用的一种方法。 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是结合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奶粉喂养的一种喂养方式。宝妈们可以在每次母乳喂养后补充母乳的不足部分,也可在一天中1次或数次用代乳品奶粉进行喂养,但要注意的是,宝妈不要因为母乳不足从而放弃母乳喂养,至少坚持母乳喂养婴儿6个月后再完全使用奶粉等代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