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承泣穴怎么操作

针刺承泣穴怎么操作

承泣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眶下元中点下方1分处。

简易取法:瞳孔直下,当眼睑缘与眶下缘之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与额状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嘱病人眼朝上看,或施针者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眼眶下缘缓缓刺入,宜浅刺0.3-0.5寸,不宜提插;若深刺时,针尖应略改变方向,略朝内后上方,即朝眶尖方向,不可紧贴眶下壁刺入,针刺可达1-1.5寸;或刺入眼睑皮下后,朝内眦方向眼皮横刺(适用于眼轮匝肌痉挛)。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在附近。

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1.从眶下缘中点到眶下管,沟移行处距离平均为10mm,眶下沟的平均长度为16mm,因此当进针深度超过10mm(0.4寸)时,若针尖贴近眶下壁,既有刺入眶下沟,刺破眶下动,静脉,导致严重出血的危险,因此深刺时针尖不可贴近眶下壁,要略朝眶尖方向。

2. 本穴进针时靠近眶下缘,一般不致刺中眼球,若进针时未按压眼球,或进针部位过于贴近眼球,则有可能发生此种意外。眼球壁外层巩膜十分坚韧,刺中表层即有滞针感,只要进针不过快,不致刺穿。但应重视的是,在最易刺中的眼球左右横径最大处,也是巩膜最薄的部位,仅有0.3-0.5mm,临床上若有刺中眼球时,应及时转科治疗。

3.承泣深刺不应超过1.5寸。眼动脉伴随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腔,初位于视神经外侧略偏下,以后转至视神经上方,故深刺承泣时以损伤眼动脉。

4.承泣穴下皮肤肌肉浅薄,神经血管丰富,又有眼球,故艾灸不利于病情,且可能会损伤眼球,影响视力或加重眼病,故本穴禁灸。

护肤按摩有哪些手法 承泣穴-预防黑眼圈出现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是经穴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此穴有散风清热, 明目止泪的功效,因熬夜或睡眠不足出现黑眼圈,用食指腹揉按承泣穴3-5分钟就可以淡化黑眼圈,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的出现,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部疾病。

经穴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时将食指,中指伸直并拢,中指贴于鼻侧,食指指尖位于下眼眶边缘处,即是承泣穴所在位置。

针灸可以诊疗坐骨神经痛

中医讲究健康针灸对医生的专业程度有严格的要求,针灸可以起到治病的效果。针灸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治疗骨神经痛。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下吧。

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处方]

足太阳经型: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加减]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

[操作]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其他疗法

1.电针

[取穴]参考基本治疗处方。

[操作]每次选2~3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决定。通电10~15分钟后,病人感到电流量减小时要重新调整电流量。每次留针20~30分钟。

2.刺络拔罐

[取穴]阿是穴、次髎、委中、委阳、悬钟。

[操作]在腧穴附近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令络脉约一毫米深,令血自动流出,待血止后再加拔火罐,吸出瘀血,10~15分钟后起罐,并清洁局部皮肤,消毒针口。急性期可隔日放血一次。非急性期可一周放血一次,配合针刺法。

3.穴位注射

[取穴]腰4、5夹脊穴,环跳,殷门,阳陵泉,飞扬,悬钟。

[操作]每次选2~4穴。用当归、红花、威灵仙等中药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1%普鲁卡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臀部穴位每次可注入药液8~10毫升,其他穴位每穴用2~3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穴位埋线

[取穴]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

[操作]每次选3~4个穴,交替使用,一周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5.三棱针

[取穴]肾俞、八髎、环跳、阿是穴、白环俞、承扶、殷门、承山、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2~5穴,用消毒三棱针横穿过穴位下,提起皮肤并摆动几下,拉断肌纤维,反复挑拉,以将皮下白色纤维挑尽为度。所选穴位逐一挑完为一次,每周挑一次,3次为一疗程。

温馨提示: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对症下药,多注意休息,哪里不舒服治疗哪里,大家不要担心,针灸的办法是对您的神经很有帮助的。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配合治疗。

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详解

针灸治疗近视眼有着实际的意义,朋友们可以通过专业认人士来进行操作。同时,在选择针灸治疗近视眼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方法:体针

取穴:常用穴、承泣。

操作:二穴任选一个,双侧均针。翳明穴,进针1寸,待有酸胀发麻等针感时,略作提插捻转,留针10~15min。每隔5min,轻刺激1次。承泣穴,选用30号1.5寸毫针,以30°角向睛明方向斜刺,至眼区周围有酸胀感或流泪时,轻轻捻转3~5次,留针10~15min。上穴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效果:运用针灸不仅可以保持正常视力,而且还有增进视力的作用。如用翳风穴防治233例,未见有视力减退,视力改善者达88.6%~91.9%。用承泣防治1100例,有效率也在89.5%。

注意事项:

(1)预防的对象是未出现视力减退,或已有轻度视力减退(视力不足1.0者)(下同。)

(2)承泣操作时,注意不可刺破血管,以免出现眼周瘀血。一旦发生,应先冷敷,再行热敷。

温馨提示:以上和大家介绍的是针灸治疗近视眼的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近视眼的人要注意了,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眼睛,如果选择针灸的方法就要坚持,不要半途而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平时多保护一下自己的眼睛,不要让它有什么受伤的地方。

针灸可以诊疗坐骨神经痛

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处方]

足太阳经型: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加减]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

[操作]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其他疗法

1.电针

[取穴]参考基本治疗处方。

[操作]每次选2~3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决定。通电10~15分钟后,病人感到电流量减小时要重新调整电流量。每次留针20~30分钟。

2.刺络拔罐

[取穴]阿是穴、次髎、委中、委阳、悬钟。

[操作]在腧穴附近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令络脉约一毫米深,令血自动流出,待血止后再加拔火罐,吸出瘀血,10~15分钟后起罐,并清洁局部皮肤,消毒针口。急性期可隔日放血一次。非急性期可一周放血一次,配合针刺法。

3.穴位注射

[取穴]腰4、5夹脊穴,环跳,殷门,阳陵泉,飞扬,悬钟。

[操作]每次选2~4穴。用当归、红花、威灵仙等中药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1%普鲁卡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臀部穴位每次可注入药液8~10毫升,其他穴位每穴用2~3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穴位埋线

[取穴]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

[操作]每次选3~4个穴,交替使用,一周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5.三棱针

[取穴]肾俞、八髎、环跳、阿是穴、白环俞、承扶、殷门、承山、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操作]每次选用2~5穴,用消毒三棱针横穿过穴位下,提起皮肤并摆动几下,拉断肌纤维,反复挑拉,以将皮下白色纤维挑尽为度。所选穴位逐一挑完为一次,每周挑一次,3次为一疗程。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1.刺灸法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2.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耳针法

选穴;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4.皮肤针法

选穴:颈椎两旁至大椎处 眼区周围 方法: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坐骨神经痛针灸诊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大家经常说的一种疾病,在平时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旦患了坐骨神经痛,其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是比较大的,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对于这种疾病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坐骨神经痛针灸诊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的疼痛。表现为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本病多发生于成年男性,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

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腰腿痛"、"伤筋"等的范畴。多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基本治疗

[治则] 疏经通络,行气止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处方]

足太阳经型: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足临泣。

[加减] 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

[操作] 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其他疗法

1.电针

[取穴] 参考基本治疗处方。

[操作] 每次选2~3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根据病人的耐受性决定。通电10~15分钟后,病人感到电流量减小时要重新调整电流量。每次留针20~30分钟。

2.刺络拔罐

[取穴] 阿是穴、次髎、委中、委阳、悬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操作] 在腧穴附近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刺令络脉约一毫米深,令血自动流出,待血止后再加拔火罐,吸出瘀血,10~15分钟后起罐,并清洁局部皮肤,消毒针口。急性期可隔日放血一次。非急性期可一周放血一次,配合针刺法。

3.穴位注射

[取穴] 腰4、5夹脊穴,环跳,殷门,阳陵泉,飞扬,悬钟。

[操作] 每次选2~4穴。用当归、红花、威灵仙等中药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B12注射液,1%普鲁卡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臀部穴位每次可注入药液8~10毫升,其他穴位每穴用2~3毫升。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穴位埋线

[取穴] 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承山。

[操作] 每次选3~4个穴,交替使用,一周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

5.三棱针

[取穴] 肾俞、八髎、环跳、阿是穴、白环俞、承扶、殷门、承山、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

[操作] 每次选用2~5穴,用消毒三棱针横穿过穴位下,提起皮肤并摆动几下,拉断肌纤维,反复挑拉,以将皮下白色纤维挑尽为度。所选穴位逐一挑完为一次,每周挑一次,3次为一疗程。

6.耳针

[取穴]坐骨神经、腰椎、骶椎、臀、膝、肾、盆腔、神门。

[操作]每次选2~3穴,毫针用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隙行针,或用电针刺激。也可用耳穴埋针或压丸,每隔两小时按压一次,1~7天后换穴(冬长夏短)。

注意事项

1.坐骨神经痛如由肿瘤、结核等原因引起,应治疗其原发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可配合牵引或推拿治疗。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者须卧硬板床,腰部宜束阔腰带。

3.平时注意保暖。劳动时须采取正确姿势。

承泣针刺方法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承浆的位置及作用 承浆穴针刺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前面向后直刺,与颏部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1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下齿根。

功能主治:舒筋散风,定志生津。主治暴喑,癫病,中风昏迷,齿龈肿痛,口眼喎斜。

眼睛下是什么穴位及保健

眼睛下是什么穴位及保健

眼睛下是承泣穴

中医认为,承泣穴是眼睛的保健要穴。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使气血旺盛,能够供应眼睛足够的血液,进而缓解眼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还可防治近视。若能配上四白穴一起按摩,则效果更好。

脾胃与眼睛在经络上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而肝血禀受于脾胃。脾胃所化生的气血,散精于肝,通过经脉上荣于目,眼睛因为得到这些营养而变得明亮。由此可见,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看东西,除了与肝有关外,还与脾胃有关。

按摩承泣穴可保护眼睛

无论是因为脾胃失调所致的眼病,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眼病,或是日常对眼的保养,我们都可以通过按摩承泣穴来解决。

承泣穴在哪呢?目视正前方,在瞳孔的直下方,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即是。“承”有承受的意思,“泣”有眼泪、水液的意思。它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穴位。胃经多气多血,而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

承泣的功效和作用 承泣穴的功效作用

承泣穴是经穴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此穴有散风泻火,明目止泪,通腑泄热,的功效,经常刺激该穴位,能使眼部气血旺盛,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出现,同时还有助于消除眼部疲劳,预防眼部疾病。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刺灸法

治则

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

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

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

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治疗5次测视力表1次,观察视力改善程度。

皮肤针法

选穴

颈椎两旁至大椎处 眼区周围

方法

颈椎两旁至大椎处用重叩法叩打5~10次,眼周围由内向外转圈轻叩3~5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以上就是不少家长为之信赖的中医治疗近视的几种方法,疗效也相对不错,相信配合西医治疗近视的方法,双管齐下,更好的治疗近视,同时在治疗近视时要谨遵医嘱,不要随便用药,平时要保证良好的用眼生活习惯,更好的防止近视的恶变。

针刺承山穴怎么操作

承山针刺方法

取穴法:伏位,小腿后面正中线。腓肠肌肌腹最突点 下缘。

简易取法:

1.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是本穴。

2.直立,足尖着地,足跟用力上提,小腿后正中,肌肉紧张而出现“人”字形,“人”字尖下凹陷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屈侧面向伸侧面与小腿曲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深1-2.5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可有酸胀感,有时扩散至腘窝;深刺时,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

作用主治

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通调腑气,凉血止血,和肠疗痔,消肿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腰背疼痛,腿痛转筋,膝下肿,足跟痛,便秘,痔疮,脚气,小儿惊厥。

注意事项

1.承山忌重刺激,以防伤及神经,本穴深部为胫神经,如手法过重刺伤神经,可沿胫神经分布路线出现灼痛,麻木, 运动障碍等。

2.忌提插刺激过大,本穴穴下有胫后动,静脉,故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动脉,造成血肿。

相关推荐

承泣四白的作用 承泣的作用

承泣穴是胃经上比较重要的,最靠近眼睛的穴位,胃经多气多穴,经常刺激该穴位,具有散风清热,明目止泪的作用,能使眼部气血旺盛。

承泣针刺时是闭眼还是睁眼 承泣常用配伍疗法

1.配睛明,太阳,攒竹,阳白,丝竹空,合谷,风池,鱼际,针刺泻法或用三棱针点刺局部近下眼睑处出血,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治疗外感风热之迎风流泪,胞睑肿胀,睑弦赤烂,羞明流泪,时有热感等。 2.配行间,侠溪,睛明,太冲,针刺泻法,清肝泻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热泪症等。 3.配睛明,太阳,合谷,内庭,委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眦溢脓等。 4.配睛明,肝俞,太冲,肾俞,复溜,针刺补法,滋补肝肾,治疗肝肾亏虚之夜盲,暴盲,近视,冷泪症,目翳,视瞻昏渺等。 5.配三阴交,合谷,足三里,

尺泽穴针刺怎么操作

尺泽的针刺方法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肘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麻至前臂外侧缘及拇指。 尺泽的定位与归经 定位:在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穴法:坐位,仰掌,微屈肘,前臂旋后姿势,在肘关节掌侧面,肱二头肌腱外侧缘相交处取穴。 归经:属手太阴肺经,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按金水相生之理,又为肺经子穴。 针刺尺泽的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咳嗽,咯血,肺痨,

哑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哑门针刺方向 取穴:坐位,俯头,背项 正中线,平第1与第2颈椎棘突间水平的凹陷。 进针方向:从项部成90°,直刺。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艾条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在附近。 功能主治 哑门为督脉经穴,直通于脑,并联系于舌根,有通经络,开神窍,清神志,利发音之功,以清上为主,用于治疗暴喑,中风,舌强不语,声音嘶哑,头痛,颈项强急,癫狂,痫证,鼻衄诸证。 注意事项 哑门穴的深面有蛛网膜,脊髓等重要结构,故针刺时要注意安全。 要注意针刺方向 一般让患者取伏案正坐

风门穴针刺怎么操作

风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在背部,平第2,3胸椎棘突间水平背正中线外侧1.5寸,即旁开2横指。 简易取穴:俯卧,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指,中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后向腹侧直刺,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向周围。 功能主治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可交通一身之阳,故其祛风通络,解表清热之力强,针之可疏散风寒,宣泄邪热,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灸之振奋经

承山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承山针刺图解 承山穴穴位解剖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小隐静脉。 3.腓肠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1,第2骶神经。 4.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面,并与之合成小腿三头肌,其神经支配同腓肠肌。 5.胫神经:正当穴位深处,若刺中有触电感放射足底。

血海穴针刺怎么操作

血海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膝关节半屈,大腿前面股内侧肌内侧缘,髋骨上方2寸处(平梁丘水平)。 简易取法: 1.仰卧床上,用力蹬直下肢,髌骨内上缘上约2横指处鼓起之肌肉(股内收肌)的中点即是本穴。 2.坐位,屈膝成90°角,施针者利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附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背侧直刺与皮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深1-2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向髋关节。 针刺血海的功效 血海又名血郄,为足太

中极穴针刺怎么操作

中极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上4/5与下1/5交界处,相当髂前下棘水平。 进针方向:从前下向后上与腹壁成50°。 深度:进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生殖器。 禁忌:在膀胱充盈时,中极穴不能深刺;孕妇不宜刺灸该穴位。 针刺中极的作用 中极为任脉经腧穴,为足三阴经之会极处,内为胞宫,精室所居,有培下元,助气化,调血室,温精宫,理下焦,利膀胱,清利湿热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培元,调经止带。 主治:肾气不足,肾阳亏虚

按摩鼻子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

按摩鼻子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揉印堂: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点迎香: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并点按各50下。 揉素髎: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髎穴),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方向揉50下。 搓鼻旁:双手合掌,双手大鱼际近端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50下。 啄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

中医治疗干眼症

一. 肺阴亏虚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频频眨眼,眼疲劳,视力下降,荧光素染色早期结膜上着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少苔。治法: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赤芍、丹皮、玄参、麦冬、防风、菊花、蝉蜕、甘草。 二.阴津枯竭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干燥无苔。治法: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白参、麦冬、天花粉、石斛、菊花、蝉蜕。 针刺治疗 一.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风池。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