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护理方法
胆囊癌的护理方法
1、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囊部位受压。
2、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防止合并症的发生。这是胆囊癌的日常护理方法之一。
3、注意饮食的调节,胆囊癌病人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病人常表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调。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烟酒,多饮开水。
4、心理护理,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关系。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效果。
5、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不良情绪,自我调理心态,如练气功、散步、听科普知识,做到动静结合。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都有哪些方法
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实很多的胆囊癌的病人都是由胆囊结石转化而来的。因此,胆囊癌所有的症状基本上都是胆囊结石的那些症状,并没有胆囊癌的具体特殊症状。由于癌肿发展快,等到做出胆囊癌的诊断时,多数胆囊癌已是晚期了。
大多数胆囊癌病人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即以右上腹部隐隐作痛伴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此外,还有皮肤、巩膜发黄、右上腹部可摸到肿块、低热、食欲差,体重减轻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当高度怀疑是不是得了胆囊癌,并且要做进一步检查。
在各项诊断检查中,应首先选择做b超。b超扫描可见胆囊里充满着实质性肿块,胆囊壁增厚又不规则。许多病人的胆囊里有结石并且胆囊壁局部有不规则性增厚,这些都提示有胆囊癌的可能。目前常用的各种化验检查中,如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对诊断胆囊癌帮助不大,大多数胆囊癌是依靠B超首先做出诊断的。据资料报道,b超对胆囊癌的诊断正确率可达65%-70%。
至于还有其他一些检查方法,但因其诊断价值有限而应用得不多。如口服胆囊透影,因胆囊不显影而无法看清胆囊病变情况,价值不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同样也因造影剂不易进入胆囊,致使胆囊显影不好,不易看清病变而应用不多。
胆囊癌不能做出早期诊断还有病人方面的原因:一是病人多为中老年,症状不重,未引起病人和医生的足够重视;二是因长期有胆囊结石,病人和医生容易把症状归咎于胆石症、胆囊炎;三是检查方法虽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假阴性,会使病人和医生满足于“正常”的结果。
胆囊炎怎么治疗
胆囊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根据胆囊癌的不同分期相应地进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根治性胆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中或术后可酌情进行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对全身情况差、黄疸、不能耐受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人。可酌情施行姑息性手术或介入治疗,以求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纯胆囊切除术:
仅适用手术后病理报告胆囊壁癌灶局限于粘膜者或虽然累及肌层,但癌灶处于胆囊底、体部游离缘者。对位于胆囊颈、胆囊管的早期胆囊癌.或累及肌层而位于胆囊床部位者,应再次手术,将胆囊床上残留的胆囊壁、纤维脂肪组织清除,同时施行胆囊三角区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淋巴清除术。
Ⅰ期胆囊癌-胆囊切除术:
根据TNM分期,Ⅰ期胆囊癌有两种情况:局限于黏膜层(Tla)或侵及黏膜肌层(Tlb)。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Tla期为99%~100%,Tlb为95%~100%。在临床工作中,Ⅰ期胆囊癌常于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才明确诊断,是否需再次手术各家观点不一。对T1a期胆囊癌意见一致,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不必行根治术。对T1b期胆囊癌的观点不一致:有主张胆囊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大多数T1b期胆囊癌病变局限,无血管或神经周围转移,无淋巴转移,只要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无须再手术。
胆囊癌细胞有腹腔种植的倾向,术中不慎弄破胆囊壁,胆汁外溢,有可能引起腹部创口或腹腔肿瘤细胞种植,肿瘤细胞种植不仅发生在进展期胆囊癌,早期胆囊癌也应注意。据报道,T1a和T1b期胆囊癌术中胆囊破裂的病人分别因腹部切口和腹腔种植而死亡。
胆囊癌会遗传吗
1、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等等致病因素。并非胆囊癌都会遗传,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患上胆囊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胆囊癌,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其实,我们说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一般认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胆汁酸代谢紊乱、胆囊腺肌病和胆囊腺瘤、胆囊息肉、胆囊壁钙化、其他饮食、环境、化学物质等因素的改变亦可成为胆囊癌的致病因素。我们说不管是什么癌一般都是不会遗传的,但是不可否认,癌症的传染性很强。所以,我们应注重提前预防,做好防范工作,将危害降到最低。
3、另外,我们说遗传是一方面因素,但是遗传的是同一病种的易感性,很多情况下是不会体现出来的。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要认识到自己虽然可能因遗传而患上胆囊癌,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胆囊癌,我们应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大家要更加注意防癌,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导致胆囊癌的原因有哪些
(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7倍。国内研究显示百分之二十到八十点六的胆囊癌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国外报道则高达百分之五十三至百分之百。
(二)胆囊炎
胆囊炎促发癌变多是经过胆囊黏膜的逐级增生而发生的,有研究表明在苍鼠胆囊中植入胆固醇丸剂诱发胆囊的炎性状态,百分之六十八的苍鼠发生胆囊腺癌。
(三)胆囊良性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可分为上皮肿瘤、间质瘤和假性瘤。其中,胆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与胆囊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较为公认的胆囊癌癌前病变。
(四)胆囊造痿、先天性胆管扩张、胰胆管合流异常。
均与胆囊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关百分之二十五,正常汇合者,胆囊癌发生率为百分之一点九。
(五)其他
有报道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胆囊慢性伤寒杆菌感染、Mirizzi综合征等与胆囊癌的发生相关。
胆囊癌能治吗
癌症非常的可怕,其中主要是这种疾病容易癌细胞很容易出现转移,尤其是胆囊癌这种疾病,病了一但发现,大多数都是晚期的状态,癌细胞很容易扩散,所以对于癌细胞的治疗,是病人非常关注的,下面介绍文章就是,胆囊癌转移之后的治疗。
一、胆囊癌转移的途径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
胆囊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
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
二、胆囊癌转移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胆囊癌转移的治疗主张进行全身性的综合治疗。对于胆囊癌原发病灶,若患者能耐受手术,可先行姑息性切除,然后辅以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而转移到肝上的病灶,可与胆囊癌原发灶同期切除。对于身体机能较弱,无法耐受手术的胆囊癌转移患者,临床多采用联合放化疗+中医药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胆囊癌晚期正确运用中药治疗,胆囊癌晚期是较好的方法,可结合晚期放化疗进行,也可单纯医治身体虚弱的胆囊癌晚期病例,称为保守治疗。
胆囊癌的饮食护理有哪些
一、胆囊癌患者饮食可以吃:
1、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2、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3、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二、胆囊癌患者饮食不能吃的:
1、不要吃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不要吸烟、喝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吃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以上是胆囊癌患者饮食护理有哪些的解答,家里有这类病人的可以参考了解,一、胆囊癌患者饮食可以吃:
1、多吃具有抗胆道、胆管癌作用的食物:鱼翅、鸡肫、荞麦、薏米、豆腐渣、猴头菇。
2、多吃具有抗感染、抗癌作用的食物:荞麦、绿豆、油菜、香椿、芋艿、葱白、苦瓜、百合、马兰头、地耳、鲤鱼、水蛇、虾、泥鳅、海蜇、黄颡鱼、针鱼。
3、食具有利胆通便作用的食物:羊蹄菜、牛蒡根、无花果、胡桃、芝麻、金针菜、海参。
4、食欲差宜吃杨梅、山药、薏米、萝卜、塘虱、恭菜。
二、胆囊癌患者饮食不能吃的:
1、不要吃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
2、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过饱。
3、不要吸烟、喝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不要吃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以上是胆囊癌患者的饮食护理有哪些的解答,胆囊癌术后饮食护理一定要多下功夫,多想想如何改善患者饮食情况,怎样合理的搭配让患者能多吃一些。饮食上要注意少量多餐,在饭前可以适量的走动,提高食欲,这样患者可以恢复得更好更快。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胆管癌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Strauch从18篇文献中统计胆囊癌与胆石的关系为54.3%~96.9%。Jones报告3/4胆囊癌伴有胆石,Balaroutsos等报告胆囊癌病例77%伴有胆石。Priehler与Crichlow复习文献2000例胆囊癌伴有胆石者占73.9%。动物实验证明从胆酸、去氧胆酸、胆固醇制备的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做成丸剂植入猫的胆囊,可以形成胆囊癌。Lowenfels认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这些脏器的梗阻、感染,致使胆酸转化为更活跃的物质有关。Hill等在2/3的胆石中发现梭状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可使胆酸脱氧化后转化为去氧胆酸和石胆酸,二者是与多环芳香碳氢化物致癌因素有关物质。胆石可引起慢性炎症,胆囊钙化的瓷胆囊(procellaneous gallbladder)恶变率高。但是,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是否诱发胆囊癌,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只可以说胆石可使胆囊癌发病率增多。美国印第安人妇女胆石病20年,胆囊癌发病率由0.13%上升至1.5%。Nervi等应用Logistic回归模式计算出胆石患者胆囊癌发生率比无结石者高出7倍。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癌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 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护理胆结石疾病的措施
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平时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吃过多油腻的食物否则很有可能会使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状况的,胆结石十分严重,而且诱发此病出现的因素也是相当复杂的,为此给较多的患者朋友带来了伤害,提醒大家必须要将胆结石重视起来,发病后的护理工作也应当引起朋友们的注意,往下看为大家介绍一下胆结石的护理办法有哪些呢。
胆结石的护理:
1、生活要规律。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饮水,早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每两小时一杯水,每天饮水2500ml,有利于稀释胆汁、促排。忌空腹。要提倡早饭吃饱,切忌早晨不吃饭,因为早餐空腹的人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高。提倡适当吃植物油,以利胆囊收缩和排空。
2、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饮食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胆囊结石大多属于胆固醇结石,这种结石发生可能与营养饮食,身体代谢有关。食物要荤素搭配,食入蛋白和脂肪要适中,增加食物中纤维成分,粗细粮搭配,不吃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3、多运动。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车来车去、久坐不动的工作方式,导致胆固醇过多、排流不畅淤积成疾。被浓缩的胆汁长期沉积便形成了胆结石,沉积在胆囊内便是胆囊结石,沉积在胆管内便是胆管结石。勤于锻炼、适当运动,能对胆汁起到促排作用。
胆结石不治疗会怎样
1、当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胆囊炎 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胆结石。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疽或穿孔,胆结石的危害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3、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胆囊癌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的危害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脏纤维化,胆结石的危害最终导致肝硬化。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人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是很危险的信号。胆囊结石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胆结石的危害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囊癌胆道出血、胆囊炎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胆囊癌还可诱发糖尿病。
希望朋友们看了上面的知识之后,对于胆结石的护理办法有了一些认识了,胆结石会带来相当多的困扰,而且危害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希望各位朋友可以将胆结石警惕起来,而且该病的出现应当注意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
胆囊癌晚期时要做哪些护理?
对于胆囊癌晚期除了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以外,还要注意饮食和康复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抚慰患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将治疗坚持到底。对于胆囊癌患者的康复护理比拟的容易,但是也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患者肯定不是一般的病人,其身患癌症,就容易发生一些奇怪的想法,因此我应当多与患者沟通,防止其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为了能够协助胆囊癌患者早日的恢复健康,就必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对于胆囊癌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是从五方面进行:注意饮食的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禁食辛辣,少食厚腻食品,不要饮烈性酒。胆囊癌病人因胆汁排泄不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对脂肪性食物更难消化,病人常表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调。选择易消化吸收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食物,禁烟酒,多饮开水。
心理护理:坚持愉快的心理状态,情绪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胆囊癌治疗效果及预后都有着重要关系。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坚持愉快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沛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效果。静卧休息时应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仰卧位为佳,以防胆囊部位受压。鼓励病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转移不良情绪,自我调理心态,如练气功、散步、听科普知识,做到动静结合。
胆囊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根据肿瘤的病程而提出不同的要求。
1.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的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2cm,蒂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因考虑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故不影响外科治疗决策。
2.胆囊结石:国内的胆囊癌患者,约有57%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疾病症状,此类病人最容易被忽略,或将胆囊癌所引起的症状用胆囊结石来解释,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是对老年,女性,长期患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充满型结石,腹痛症状加重和变得持续时,均应考虑有胆囊癌的可能,应做深入检查。
3.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晚期胆囊癌需要鉴别的尚有原发性肝癌侵犯至胆囊,在胆囊部位形成一肿块和胆囊出口的阻塞,侵犯胆囊的肝细胞癌可在肝门部和肝十二指肠韧带上发生大块的淋巴结转移,类似晚期胆囊癌时的淋巴结转移,胆囊颈部癌可直接侵犯或通过淋巴转移发生高位胆道梗阻,临床表现类似肝门部胆管癌,有时原患有癌的胆囊已行手术切除,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病理诊断,术后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和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会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
胆囊癌侵犯肝脏与肝癌侵犯胆囊的鉴别:
(1)胆囊癌伴有胆管扩张的几率高于肝癌。
(2)胆囊癌在CT增强扫描后显示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3)如软组织肿块内见到结石影,支持胆囊癌诊断。
(4)胆囊癌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的几率明显低于肝癌。
(5)临床资料如肝炎,肝硬化病史,AFP检测等也有助于两者鉴别。
胆结石不治疗的后果
1、当胆囊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囊炎胆总管后引起急性胆绞痛,胆囊炎剧烈时难以忍受,胆囊癌并牵扯至右背痛,胆结石的危害伴有高热、胆囊炎寒战、恶心、胆囊癌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胆囊癌烦燥不安、休克、胆囊癌昏迷危及生命。
2、胆囊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胆囊炎而危及机体。胆囊炎胆结石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结石的危害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胆囊炎或胆囊结石对胆囊的长期刺激胆囊炎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胆囊炎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胆囊癌导致癌症的发生,胆结石的危害国内外报道,胆囊炎 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胆结石。
3、胆囊结石可导致胆囊疽或穿孔,胆结石的危害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4、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胆囊癌是比较严重的,胆结石的危害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胆囊炎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胆囊癌导致肝脏纤维化,胆结石的危害最终导致肝硬化。患有胆囊结石的老年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是很危险的信号。
5、胆囊结石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胆结石的危害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囊癌胆道出血、胆囊炎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胆囊癌还可诱发糖尿病。
胆囊癌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3.3%~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82.6%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54.3%~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1.0,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2.4,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胆石病与胆囊癌的关系 胆囊癌患者常合并有胆囊结石,其合并率在欧美为70%~80%,日本为58.8%,我国为80%,胆囊癌好发于易被结石撞击的胆囊颈部,并多发于患结石时间10年以上,故认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大于3cm者,胆囊癌发病的危险性比直径小于1cm者大10倍,有人认为胆石中含有致癌因子,但缺乏确切的证据,且胆石症患者中胆囊癌发生率仅1%~2%,因此,胆石与胆囊癌之间有无明确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胆囊良性息肉与腺瘤和胆囊癌的关系 Sawyer报告29例胆囊良性肿瘤,其中4例恶变,他复习了近20年文献资料,认为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胆囊腺瘤多单发,有蒂,癌变率约10%,若合并胆囊结石则癌变的危险性增加,有研究发现,直径小于12mm者,多为良性腺瘤;直径大于12mm者,多为恶性病变,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有腺瘤成分,从而认为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肌增生症 以往认为胆囊腺肌增生症无恶变可能,但近年陆续有胆囊腺肌增生症患者发生胆囊癌的报道,目前已被确认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
3.胆胰管合流异常与胆囊癌发病的关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超过15mm,出现胰胆反流,称为胆胰合流异常,许多作者指出胆胰管不正常的汇合,使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胰胆管汇合部畸形时,胰液长期反流使胆囊黏膜不断破坏,反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有报道,ERCP检查发现胆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胆管汇合部畸形,Kimura等报告96例胆囊癌经造影证实65例胆胰管合流异常,同时观察65例胆胰合流异常者,16.7%合并胆囊癌,对照组641例胆胰管汇合正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8%,另一组报告胆胰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生率为25%,正常汇合组635例,胆囊癌发病率为1.9%。
4.其他因素 此外,Ritchie等报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往往伴发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增加,亦可能为病因之一,有报告胆囊癌发病与胆囊管异常或先天性胆管扩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