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穴位按摩
手部穴位按摩
不健康的手指各有不同: 甲半月颜色
灰色:可能精力弱,容易引起贫血、疲倦、乏力。
粉红:可能脏腑功能下降,体力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亢等病症。 紫色:容易引起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头痛、动脉硬化。
黑色:多见于严重的心脏病、肿瘤或长期服药者。 甲半月面积
最好:面积占指甲1/5。
小于1/5:表示精力不足,肠胃吸收能力差。如甲半月突然晦暗、缩小、消失,应早期预防一些消耗性的疾病、肿瘤、出血等。熬夜、性过多时,甲半月也会消失,很难再长出来。
大于1/5:多为心肌肥大,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指甲状态
色泽发暗,有多条竖线分布:这是体内水分不足的体现,并且该手指对应的体内器官和组织功能虚弱。
色泽发暗,凸凹不平,有多条横线分布:这是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的体现,或者数月前曾身体不调。
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大约有99个穴位(区)可以反映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沟通。
血脂高按摩哪里图片 手部穴位按摩降血脂
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合谷2-3分钟,以得气为度。
劳宫: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将食指和拇指相对,用指端对端拿捏劳宫2分钟,以得气为度。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内关-3分钟,以得气为度。
少商:位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少商2-3分钟,以得气为度。
鱼际:位于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按揉鱼际1-2分钟,以得气为度。
太渊: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按揉太渊2-3分钟,以得气为度。
阳池: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被按摩者坐姿,按摩者用拇指点揉阳池2-3分钟,以得气为度。
手部穴位按摩治疗湿疹效果好
手部按摩能增强人体的排毒功能,可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坚持运用,对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手部按摩能增强人体的排毒功能
手部按摩穴位选择:揉按合谷、神门、八邪、止痒点等穴位。
手部按摩反射区选配:按摩肾、肾上腺、膀胱、输尿管、肺、脾、胸腺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腹股沟、胃、甲状旁腺、大肠等反射区,尤其是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脾反射区。
中医提醒,湿疹患者在进行手部穴位按摩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找病因,远离致病源,避免食用易致过敏或刺激性食物。
手部穴位常按摩 调脏腑又美容
人的手部有很多重要的养生穴位,如劳宫穴、鱼际穴、少府穴、合谷穴、神门穴等。不同的养生穴位对应着身体的不同器官,经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手部按摩非常方便,自己平时可以经常做。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找准穴位和压痛点,顺时针揉一刻钟,直至发热为止;也可以把手掌来回搓热后,再按摩手上的具体养生穴位;还可以用木头滚轴、保健球等来刺激手掌穴位。
劳宫穴
此养生穴位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少府穴
此养生穴位在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有清心泻火、活血润肤的作用。
合谷穴
此养生穴位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鱼际穴
此养生穴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有泻热宣肺、散瘀润肤的作用。
神门穴
此养生穴位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每日手部保健按摩养生法
每日手部保健按摩养生法
经过很多中医研究证明,按摩手部可以有效的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加速新陈代谢的速率,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手部的按摩可以增强手部的关节功能,保持手部的灵活性。具体方法如下:
1、互搓指侧
两手手心相对,十指交叉,互搓16~24次。
2、擦手背、手掌
右手手心放在左手手背上,两手指方向相反,两手平伸,然后用右手掌摩擦左手的手背,两掌同时向袖口方向运动。摩擦速度要均匀,连擦16~24次。然后换左手掌擦右手的手背。
3、旋拧手指
用一个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去转动另一个手指的关节,可以旋转按压、搓擦按摩,连续做15到20次左右,两手交替进行。
4、顶指尖
两手手心相对,两手五指指尖用力相顶16~24次。
根据特定疾病,按摩特定的手部穴位。
1、治痤疮
治疗痤疮可以按摩刺激合谷穴。合谷穴位于食指与大拇指骨胳交差处略微靠前的部位。按摩此穴位可以增强肌肤的免疫力,改善痤疮以及痘痘。用右手大拇指从食指根部开端向合谷穴按摩,采取自然按压法,每天保持1~3分钟即可。
2、治手脚冰凉
治疗手脚冰凉可以按摩刺激阳池穴。阳池穴位于手段根部中间的凹陷部位。按摩此穴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冷的衰弱体质。每天早晚用右手拇指逆时针画圈按摩此穴位2次即可。
3、治疗昏迷、晕阙、口臭生疮
要治疗昏迷、晕阙、口臭生疮等症,减缓心速,可以按摩刺激劳宫穴。劳宫穴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向第3掌骨,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要穴,根据五行属性,这个穴位属火,按摩此穴可以散热除燥湿,能够让心跳速度恢复正常、平稳。
面部穴位按摩可除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其实,我们的脸上藏有很多“美容穴”。只要我们正确按、揉这些穴位,就能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保养效果。
与面部穴位相关的经络连接着全身众多部位,通过按压这些穴位,不仅能使皮肤细腻柔嫩、延缓或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而且能清脑醒神、充沛精力,达到自然的健康美。
脸上的美容穴分为美额、美眼和美颜三大类。美额取头维、阳白、印堂穴。头维位于头侧部额角发际上0.5寸;阳白位于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而印堂位于前额部两眉间连线的中点处。美眼取攒竹、阳白、鱼腰、太阳、承泣穴。攒竹位于内侧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鱼腰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太阳位于外眼角向后1寸凹陷处;承泣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美颜则取听宫、颧髎、颊车、迎香、地仓、人中、夹承浆穴。这些穴位的位置分别是,听宫在耳屏前,张口时的凹陷处;颧髎在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颊车位于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张口时的凹陷处;迎香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 0.5寸,当鼻唇沟凹陷处;地仓位于口角旁0.5寸处;人中则是鼻唇沟上1/3处;夹承浆则在颏唇沟正中凹陷两边各1寸处。
面部穴位按揉最佳的时间段是洗浴后,这时血液循环加快,体温上升,如果对面部穴位给予按揉,效果最好。入睡前,放松心情进行按揉,对皮肤弹性的恢复、消除和延缓皱纹的产生也很有帮助。次之的时间段是在早晨起床后或午饭后。面部按揉的方法有三个要点:一是穴位要准,二是动作要柔,三是用力要恰当。具体方法是,洁面后,手心相对,搓热手指指腹,对头面部诸穴进行按揉。通常可用拇指、食指或者中指的指尖进行,手法要轻,每个穴位可用2~3分钟,然后用指尖压穴,直到穴位酸胀为止。每天或隔天可按摩一次,效果最好。
脸部按摩穴位手法
脖子
将右手放在脖子左边,从耳下到锁骨由上往下轻推,另外一边也要进行相同动作。如果感觉到疙瘩般块状,那便是淋巴阻塞的征兆。左右各3秒,共5次。
耳下
按压耳下穴道后自然流出的唾液中含有可以恢复年轻活力荷尔蒙。将中指放在耳下根部,无名指放在下巴的骨头突出点,食指则放在下巴和脖子之间的凹陷处。温柔按压15秒。
脸颊
这是脸部肌肉中最重要的部位,可以促进脸部整体的活化。从眼尾笔直往下,将中指放在颧骨下方的边缘,食指和无名指以相同间隔朝上顶住,朝着斜上方慢慢增加力道,以螺旋的方向来进行按压。坚持30秒。
头皮
主要是松弛头皮的紧绷,并将头部整体往上提拉。可以预防松弛和额头的皱纹等。沿着额头发际,放上三根手指,间隔25秒。揉按的时候不要让手指在头皮上滑动,约30秒。
要学会真正的手部按摩的常用十大手法
手部按摩疗法是指用特定的手法,对位于手部的一些与身体内外器官或组织有特殊联系的穴位、反应点或反应区加以刺激,达到调节相应组织器官功能的疗法。手部按摩能够达到治疗、保健以及养生等一系列目的。具体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法、按法、揉法、点法、捻法、掐法、擦法、拔法、摩法、摇转法等。
推法
推法是指用指掌、掌根、单指、多指及大小鱼际侧以单向直线运动,着力于某些部位的手法。此种按摩法适于在手部的纵向长线实施,也可沿指向各个方向施行。适用于各种劳损性酸痛、疼痛,以及慢性病、虚寒保健等。推法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转用擦法。
操作时,指掌应当紧贴被作用体表,一般是沿着手部骨骼的走向施行,注意要在同一层次上推动,速度缓慢,施力均匀、稳健,力度大小可根据情况自如调节。
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指端或指腹以垂直方向平压穴位、反应点或反应区的手法。按法适用于手部比较平的穴位区,表面,移动范围不可过大,按压频率、力度要均匀,力道由轻渐重,稳定而持续。不可用爆发力。
揉法
揉法是指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于手部穴位上,以肘部为支点,放松腕部,以前臂主动带动腕部和手掌缓慢而轻柔地旋转揉动。这种方法可以将按摩的力度通过手指传达到按摩部位。揉法适用于开阔或者表浅的穴位按摩,具有调整补益的作用。适于局部肿瘤、虚证、慢性病、劳损症以及日常保健。
操作时,施力应当轻柔,动作协调有节律,而且按摩时间应当长一些。
头面部穴位按摩方法
(1)双掌按头:坐位,用双手掌心分别置于头两侧的颞部,用力对按1分钟左右。该手法有健脑、宁神、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虚性头痛、低血压病、头晕等症。
(2)按揉脑空: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脑空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置于旁边以助力。该手法可防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病症。脑空穴大致位于头后枕外隆突的上缘,距正中线约三横指。
(3)按揉风池:坐位,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分别按揉两侧风池穴半分钟,以酸胀为宜,其他手指在旁助力。该手法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防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中风、颈项强痛等病症。风池穴大致位于耳后高骨与颈肌之间的窝中,后发际内。
(4)拍击头顶:坐位,眼睛平视前方,牙齿咬紧,用一手的手掌心在囟门处做左右节律的拍击动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醒脑安神、消除大脑疲劳、宽胸理气的作用,常用于头痛、头晕、失眠、胸闷心悸等病症的防治。
眼部穴位按摩手法
眼部几个重要穴位及按摩方法
揉攒竹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有节奏地按揉穴位。
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
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大拇指抵在下颌凹陷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按揉穴位。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双手大拇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揉几圈。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连刮两次。如此交替。
瞳子胶穴:
【取穴方法】瞳子胶穴在眼角外侧约一指幅的凹陷处。 【主治】改善眼周循环,消除疲劳,延缓眼睑皮肤下垂。 丝竹空穴:
【取穴方法】在眉梢凹陷处。又名巨窌穴,目窌穴。 【主治】明目止痛。
儿童视力低几种治疗方法
1.近视。西医治疗:药物扩瞳松弛睫状肌,验光配眼镜,眼镜度数越配越高;成年后手术治疗,但为一种破坏性手术。中医治疗:耳穴压豆、眼部穴位按摩、中药熏蒸、针灸治疗、中药口服、视功能训练、眼贴、气功治疗、远红外线理疗等。对假性近视、低度近视效果佳,对中高度近视可缓解疲劳、降低度数、延缓近视的发展。
2.弱视。西医治疗:验光配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弱视训练。中医治疗:耳穴压豆、眼部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药口服、视功能训练、眼贴、气功治疗等,弱视训练。中西结合治疗近弱视效果更佳。
3.远视。西医治疗:低度不需治疗,高度的远视或远视伴斜视者或有视力疲劳者,验光配眼镜。中医治疗:耳穴压豆、眼部穴位按摩、中药口服、气功治疗,高度的远视或远视伴斜视者或有视力疲劳者,验光配眼镜。低度远视经治疗视力可恢复正常。
眼睛浮肿怎么快速消除
可尝试按压手部的合谷穴,或按压足三里穴,可帮助身体缓解水肿,且达到健脾养胃、补益气血等功效,若身体出现风热水肿,包括青春痘等发炎现象,都可按压俗称美容穴的曲池穴,有效减缓发炎反应。
另外,也可针对眼睛四周局部穴位进行按压,上眼睑是由攒竹至鱼腰、推向太阳,再推至上关穴,而下眼睑则是由承泣穴至太阳再到上关穴的方式。
春天较易产生浮肿现象,要能改善水肿问题,除了透过穴位按摩,睡前也应少喝水,并少吃冰凉等食物,减少身体水分代谢问题,就能降低水分堆积的现象。
手部穴位按摩治疗湿疹效果好
手部按摩能增强人体的排毒功能,可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坚持运用,对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手部按摩穴位选择:揉按合谷、神门、八邪、止痒点等穴位。
手部按摩反射区选配:按摩肾、肾上腺、膀胱、输尿管、肺、脾、胸腺淋巴结、上下身淋巴结、腹股沟、胃、甲状旁腺、大肠等反射区,尤其是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脾反射区。
中医提醒,湿疹患者在进行手部穴位按摩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找病因,远离致病源,避免食用易致过敏或刺激性食物。
手部穴位常按摩 调脏腑又美容
人的手部有很多重要的养生穴位,如劳宫穴、鱼际穴、少府穴、合谷穴、神门穴等。不同的养生穴位对应着身体的不同器官,经常按摩手指、手掌、手背等,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手部按摩非常方便,自己平时可以经常做。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找准穴位和压痛点,顺时针揉一刻钟,直至发热为止;也可以把手掌来回搓热后,再按摩手上的具体养生穴位;还可以用木头滚轴、保健球等来刺激手掌穴位。
劳宫穴
此养生穴位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少府穴
此养生穴位在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有清心泻火、活血润肤的作用。
合谷穴
此养生穴位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鱼际穴
此养生穴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有泻热宣肺、散瘀润肤的作用。
神门穴
此养生穴位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