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检测指标是什么
肝硬化检测指标是什么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那么,肝硬化进行检查的指标有哪些呢?肝硬化患者要及时的检查和预防,以避免肝硬化的恶化发展成肝癌。无论患者既往是否知道自己患有肝病,也无论就诊时肝功能化验alt是否正常,都应做肝硬化检测化验。
第一个很重要的化验就是肝功能试验。肝硬化检测化验者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降低或倒置。转氨酶在失代偿期轻、中度增高,一般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较显着,肝硬化检测化验肝细胞严重坏死时,则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高于alt。单氨氧化酶(mao)增高。
失代偿期半数以上患者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与一分钟胆红素均有升高。失代偿期血清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常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在失代偿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注射维生素k后也不能纠正。再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是腹水检查。肝硬化检测化验者一般为淡黄色的漏出液,并发感染时可为渗出液,血性腹水多为癌变。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检测化验可显示肝大小、外形改变和脾大,门脉高压时可见门静脉宽度>14mm、脾静脉宽度>10mm,有腹水时可发现液性暗区。
肝硬化检查指标可以在医生在会诊后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检测,肝病专家建议您去正规医院做肝硬化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肝硬化的检测指标都比较重要,能够及时的反映患者的具体状况,患者根据这份检测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也能根据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合理化的诊疗方法,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不断变化制定出合理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的防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肝硬化治疗有赖于各项检测指标,因此肝硬化的检测指标就是患者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诊断肝硬化的新方法
谷丙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是长期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检测指标。最近,研究者提出检测空腹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损害程度。
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指出,肝细胞对透明质酸酶的产生和代谢需要多个步骤,透明质酸酶是一种间充质细胞合成的糖胺聚糖,其降解过程需经肝窦状隙内皮细胞通过特异受体介导。
为了解透明质酸酶的产生过程以及在肝硬化患者体内的变化,研究者分析了221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空腹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显着高于其它慢性肝脏疾病。12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酶平均值440,95% ci:367-515;60例慢性肝炎血清透明质酸酶均值为63,95% ci :37-91;11例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酶均值为107, 95% ci: 37-177。
尽管透明质酸酶水平在多种病因引起肝硬化,包括酒精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是相似的;但肝损害越严重,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越高。
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 100时,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为78%,敏感性为83%;当血清透明质酸酶水平>300时,特异性升高至96%。
透明质酸酶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及胆红素水平相关,而未发现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相关。研究者得出结论,空腹透明质酸酶水平检测能有效的诊断肝硬化,尤其是那些不适于做活组织检查的患者。
大三阳的治疗方法
1、乙肝病毒携带者表现为乙肝大三阳,肝功能始终正常
大多可以稳定在这一阶段,预后良好,一般不须治疗,此时用药较难奏效,多主张调养和随访相结合,劳逸相结合,不主张过多用药治疗和一味要求三阳转阴,各种抗病毒药物可能都难以有所作为。严格地说,病毒携带者尚不属于病人范畴,所以药物治疗也可暂不考虑。其实不同阶段的大三阳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希望您继续了解,当有乙肝大三阳的症状时,最好要及时的治疗大三阳,以免受到的伤害更多。
2、慢性迁延性乙肝病人表现为乙肝大三阳,肝功轻度异常,B超提示慢性轻度肝损害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为主,辅助药物为保肝降酶药。治疗目标是肝功长期介质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疗程为1-2年。
3、慢性活动性乙肝表现为乙肝大三阳,病情较重,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显着
此时治疗法则以保肝防止肝坏死和抗病毒并举,保肝降酶药配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目标是肝功逐渐趋于平衡,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逐渐阴转。肝功平衡后,可减少或停止药物,坚持抗病毒。
4、肝硬化病人表现为乙肝大三阳,代偿期或静止期的肝硬化病人(B超提示肝硬化,但肝功检查基本正常)
治疗法则以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并举。治疗目标是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失代偿期或活动期的肝硬化病人表现为乙肝大三阳,主要治疗法则不是抗病毒,而是控制及防止并发症(腹水、胸水、出血、感染等等)、恢复肝功,待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事宜。
5、肝癌病人表现为乙肝大三阳
首要原则介入及外科治疗,病情平衡后再考虑抗病毒治疗。
肝炎化验单怎么看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
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是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C--IV)和工型前胶原(PC一皿)。这些指标的升高常表示肝组织内的纤维化形成,但其特异性不强,不能作为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因此,不能因这些指标的轻度异常或某一两项指标异常就认为得了肝硬化。而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因为,其他脏器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几项纤维化指标的异常。
抽血检查项目有哪些
1、谷丙转氨酶(ALT) 反映肝脏细胞受损最灵敏的指标。无论是患了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甚至是脂肪肝(脂肪堆积在肝脏里面,促进脂源性的炎症改变),都会造成谷丙转氨酶增高
2、总胆红素(TBIL) 肝细胞损害的检测指标
3、直接胆红素(DBIL) 肝细胞损害的检测指标,有助于区分各型黄疸
4、转肽酶(GGT) 肝细胞损害的检测指标
5、总胆固醇(CHOL) 血清中其含量过高,易引起脂肪肝、动脉硬化、脑中风、胆结石等
6、甘油三酯(TG) 来自脂类及米、面等,数值偏高易患动脉硬化、脂肪肝等
7、高密度脂蛋白(HDL-C) 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血中含量低易患心脑血管病
8、低密度脂蛋白(LDL-C) 是检测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越高越不好
9、尿素氮(BUN) 当肾功能损害、体内代谢产物堆积时,此值升高
10、肌酐(Cr) 检测肾脏的排泄功能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途径,也是进一步向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发生于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导致的肝脏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从而在肝细胞的间隙可逆性沉积。肝纤维化病因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特点: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展的共同途径,也是进一步向不可逆转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 及时准确地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 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研究肝纤维化检查及其评估系统。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生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
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指标是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但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 mm。另外, 病理观察者自身以及观察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也会对肝纤维化及其分级的评价产生影响。另外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后疼痛以及其他并发症使半数左右患者不愿接受该项检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张引强
2、生化学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 Ⅲ)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C Ⅲ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PC Ⅲ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IV-C是肝纤维化的早期标志之一。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LN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HA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血清HA在急性肝炎时轻度升高;慢性肝炎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但肝纤维化的生化学指标缺乏特异性,如肝脏外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 Ⅲ也升高;在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影像学检查:CT和普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大小、边缘、实质密度回声、血管走行及血流频谱,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形态学参考,但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并不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方法进行研究。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是一种新型的肝纤维化检测仪器, 是一项建立在超声诊断基础上的快速便捷、非侵袭性新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瞬时弹性图谱来反映肝实质硬度,当肝组织出现纤维化病理改变时,可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并进行定量分级。FibroScan目前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正在被广泛使用。Fibroscan优点是无创伤,患者无痛苦、无并发症,操作简便、快速(<5 min ),可在门诊或床边进行,由于量化,结果客观而可靠、重复性好。有望成为可以诊断和监测肝纤维化的进程的首选方法。?
肝损伤检测指标
对于肝病的患者来说,要重视病情,就需要知道疾病的状况,我们也要知道肝病的检查标准,这样对于我们对肝损伤的了解。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
临床上,常用来检测肝损伤的指标,主要有转氨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最为常用。
一、转氨酶
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转氨酶是人体肝脏这个“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是肝脏的一个“晴雨表,肝细胞是转氨酶的主要生存地。
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等时会造成肝细胞的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二、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
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慢性乙肝为什么要定期检测乙肝相关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多数患者临床无自觉证状,有些患者一经查体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对于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及长期服用抗病毒药者,定期检测乙肝相关指标(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甲胎蛋白、上腹部B超)至关重要,那么那些检测指标能判定乙肝的病情进展和疗效呢?
1、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它们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指标。
2、乙肝病毒DNA水平(HBV-DNA):血清中乙肝病毒DNA水平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可靠定量指标。这种被医生称为“多聚酶链”(DNA)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乙肝病毒DNA的方法。如果血清中检测到的HBV-DNA≥105拷贝/ml,说明乙肝病毒复制较活跃,体内的病毒量较多。但是乙肝病毒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而是由于病毒诱导的免疫功能紊乱造成肝损伤,病毒复制的量并不代表肝细胞损伤的程度,许多HBV-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正常的。因此,不能把病毒复制指标当作肝损伤的标志。但是HBV-DNA是目前判定抗病毒治疗疗效和病毒变异的预测指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化验一次,了解药物抑制乙肝病毒的情况。
3、乙肝五项: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三种抗体,即:抗-HBs、抗-HBc、抗-HBe。这些抗原和抗体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但由于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难检测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到其它五项指标(即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以往主要通过定性检测明确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现在定量检测则成为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目前研究发现,HBsAg的水平和肝组织内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水平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HBsAg可以间接地反映病毒感染的肝细胞里面cccDNA水平。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sAg、HBeAg定量检测可用于疗效监测,如果HBsAg总量下降,提示治疗反应及预后比较好。
4、甲胎蛋白(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一般在妊娠后开始升高,胎龄16-20周时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胎儿出生后1-5周完全消失。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常明显升高,一般超过400微克/升,甚至达到1000微克/升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因此临床医生常把AFP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检查、疗效考核和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但AFP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AFP是胎儿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肝炎活动期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AFP,但通常仅轻度升高,一般小于400微克/升,这种AFP的升高不一定是坏事,重型肝炎升高,常提示肝细胞再生活跃;在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后(如促肝细胞生长素),也可出现AFP升高。
除此之外,患睾丸癌、卵巢畸胎瘤、消化道肿瘤、胰腺癌伴肝转移等也常出现AFP升高。
5、上腹部B型超声波(B超):B超的发明,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最常用、最方便、最经济和无创伤的肝病影像学检查技术,使医生隔着肚皮就看清了你的肝脏和其他脏器,他能帮助我们医生诊断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肝脏肿瘤、寄生虫、胆囊炎和胆结石病等,尤其是肝脏肿瘤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所以,他是我们肝胆病患者的“好朋友”。
肝功能检测指标
白蛋白
主要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这些物质的总蛋白,这种物质是人类肝脏蛋白质合成不可缺少的,所以这些物质指标的异常可以反映蛋白质功能异常肝细胞合成代谢。
转氨酶
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等等,因转氨酶是人体物质代谢的“催化剂”,对存在于肝细胞中,所以通过转氨酶指标,可反映出肝细胞有无损伤以及其损伤程度的诊断。
胆红素
主要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血氨(NH3)、总胆红素等,当人体排泄、分泌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可导致此类物质指标的异常。
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肽酶(GGT),如肝内胆管上皮层材料分布的核酸酶,这种磷酸酶指标异常,可以反映人体肝脏胆汁分泌功能的障碍。
肝硬化检测指标是什么
第一个很重要的化验就是肝功能试验。肝硬化检测化验者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降低或倒置。转氨酶在失代偿期轻、中度增高,一般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较显着,肝硬化检测化验肝细胞严重坏死时,则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高于alt。单氨氧化酶(mao)增高。
失代偿期半数以上患者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与一分钟胆红素均有升高。失代偿期血清总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酯常低于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在失代偿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注射维生素k后也不能纠正。再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查是腹水检查。肝硬化检测化验者一般为淡黄色的漏出液,并发感染时可为渗出液,血性腹水多为癌变。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b型超声波检查。肝硬化检测化验可显示肝大小、外形改变和脾大,门脉高压时可见门静脉宽度>14mm、脾静脉宽度>10mm,有腹水时可发现液性暗区。
肝硬化检查指标可以在医生在会诊后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检测,肝病专家建议您去正规医院做肝硬化检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肝硬化的检测指标都比较重要,能够及时的反映患者的具体状况,患者根据这份检测就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病情,医生也能根据检测结果对病人进行合理化的诊疗方法,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不断变化制定出合理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的防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肝硬化治疗有赖于各项检测指标,因此肝硬化的检测指标就是患者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
1.急性肝炎
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的胆汁酸几科与ASAT同时恢复于正常水平。但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呈渐进状态。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对于跟踪检测病毒肝炎病情汁有价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如果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并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2.慢性肝炎
由于常规肝脏检查对慢性肝炎论断的相对不敏感性,要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持续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就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中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活检实验。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贮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胆汁酸的排出量出随之升高。严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胆汁酸贮存量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胆汁酸合成调控发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胆汁酸水平仍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门静脉系统分流等因素有关。
肝硬化各个不同时期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但以肝硬化后期最为明显。
有些肝硬化病人,尽管胆红素、转氨酸、碱性磷酸酶水平保持正常,但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
当肝硬化活动性减至最低,且其他常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血清胆汁酸浓度常常仍然保持升高状态,因而可将血清胆汁酸水平用于低活性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测。
4.酒精性肝脏疾病
通常情况下,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与形态学损伤较轻的中度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相比,发生严重肝脏损伤的患者,如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更为明显。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检测方法如酶检测、并乳糖减少试验、BSP检测法相比,血清胆糖酸测定所得到的关于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肝损伤程度方面的信息更为灵敏和可靠。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现以被建议作为有价值的评价酒精性肝疾病的检测方法。
5.胆汁郁积
已经发现,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大多数肝内胆汁郁积患者,如急性肝炎、初级胆汁肝硬化、婴儿胆汁郁积、妊娠性胆汁郁积、肝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郁积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
发生胆汁阻塞时,胆汁分泌下降,并迅速改变胆汁酸贮存量的分布,使得血清和尿液中的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
现已发现,大多数胆汁郁积患者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5i-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也明显升高。胆汁阻塞时上述酶活性升高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最可能的机理是:胆汁郁积发生时,肝脏中的这类膜结合酶产生诱导作用,随后在胆汁酸的作用下滤过微管膜。
血清胆汁酸水平在发生胆汁阻塞后迅速达到峰值,并在此后长期的阻塞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与此相反,胆红素水平则在胆汁阻塞过程中缓慢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则呈不规则性,个体间差异性较大。
通过引流法解除肝外胆汁酸阻塞后,血清胆汁酸水平迅速降低。而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的活性则在外部引流过程中慢慢恢复至正常。
但是,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似乎在监别诊断肝内胆汁郁积和肝外胆汁郁积方面作用不大。
6.初期胆汁肝硬化
初期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胆汁郁积性疾病,这时的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最小的,常规肝功能检测仅能发现轻微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患者来说,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可将其用作评价此症的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早期阶段,尽管空腹血清胆汁酸可能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餐后胆汁酸水平却异常升高,说明胆汁肝硬化确已发生。
7.妊娠性胆汁郁积
无并发症妊娠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尽管随着孕期的推移,经常会发生CDCA水平升高的现象。
但发生妊娠性胆汁郁积时,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胆汁酸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胆汁郁积性瘙痒和非胆汁郁积性瘙痒。
其他一些检测指标,如γ-GT、胆经素、碱性磷酸酶等,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经常呈波动状态,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血清胆汁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8.儿科肝脏疾病
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科并不足以鉴别诊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各个胆汁酸组分的测定,则不仅可为新生儿肝炎及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科胆汁郁积症提供病因学指征,而且政治家 助于对此类病症病情进展、病理活性、治疗反应跟踪监测。
9.中毒性肝脏疾病
现已证实,经常接触肝细胞毒性物质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某些工业用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对肝细胞均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由于环境中潜在的肝细胞毒性物质种类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临床检验界迫切需要灵敏的筛选方法,对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脏脏疾病进行早期检测。
大多数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如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对中毒性肝脏疾病早期诊断极不敏感。但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肝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的轻度肝脏疾病的检测筛选颇有价值。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检的23名职业性接触聚笨乙烯的工人中,11名工人的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仅3名工人的肝脏酶指标升高比较明显。对接触氯乙烯的职业工人的检测结果出表明,空腹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早期肝损伤的一项敏感的检测指标。
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肝损伤,以及跟踪检测此类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剂量效应方面,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
诊断肝硬化有哪些标准
1.诊断肝硬化有哪些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硬化检查的标准中此项增高常见于急性肝炎、中毒性肝坏死;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但不表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越高病情就越重。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种种肝硬化检查的标准在肝炎、肝坏死等均可增高,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脏外,如心、肾、脑,胰血细胞中,所以仅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还应警惕其他脏器病变。ast/alt比值升高,提示肝细胞坏死程度较重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3.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急慢性肝炎时中度增高,胆汁淤积和恶性病变时,可显着上升。
4.总蛋白(tp):肝坏死、肝硬化时减低,若小于6g/dl,提示肝脏蛋白的合成障碍。
5.白蛋白(alb):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时减低,常小于3.5g/dl,提示肝脏白蛋白的合成障碍。
6.前白蛋白(pa):这是一种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分泌蛋白的功能。前白蛋白减低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是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指标。
7.球蛋白(g):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增高,若明显增高,提示病情较重,必须定期复查,动态观察。
8.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1常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提示存在慢性肝实质性损害。若a/g比值持续倒置,提示预后较差。
9.血清总胆红素(tbil):是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常同时增高,提示为重型肝炎。
10.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延长,常大于13秒。
11.甲胎蛋白(af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甲胎蛋白升高不多,这种肝硬化检查的标准一般小于300μg/l。但是原发性肝癌时甲胎蛋白往往大于1000μg/l。
12.肝脏纤维化的检查:包括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及脯氨酸肽酶等。急性肝炎常无明显改变,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常显着增高,肝病患者各种胶原均增加,但最重要的是构成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增加,常大于150μg/l。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表明肝功能状况越不好。
动脉硬化检测指标
除前述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外,选择性或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或动脉瘤病变,以及病变的所在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助于确定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和选择施行手术的方式
肝硬化检测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啥
肝硬化检测方法中最主要的是:
1、实验室检查血清 a/g比率、谷丙转氨酶(alt或gpt)、谷草转氨酶(ast或got)、r—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性、血清胆红素、甲胎蛋白、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糖等以及乙肝放免检测。
2、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 可较正确地反应肝脏内部组织的结构变化。包括肝边缘、肝外形、肝内回声和血管的改变。但约有 1/3的肝硬化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在 b超提示肝硬化时,肝脏影像增大 ,也可缩小,较常为右叶缩小,左叶和尾叶增大、肝表面不光整、不规则 ,甚至呈波浪状。肝实质常不均匀,在致密的回声区内光点增粗并分布不均 ,进而融合呈不规则斑片状。肝内血管模糊、变窄。但可清楚显示门静脉、下腔静脉和动脉、门静脉增宽超过 1.3cm,提示有门脉高压。
肝硬化检测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啥?肝硬化疾病可能出现在很多时候,包括在自己肝脏出现问题之后造成的硬化性表现,也包括在其他器官出现问题之后诱发的肝硬化疾病,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清楚肝硬化疾病的一些检查方法,及早检查有利于肝脏的康复,可见上文内容很重要。
胆汁酸高的原因有哪些
胆汁酸高的原因1、正常的生理代谢
在胆囊中,胆汁酸被高度浓缩,人在进餐后,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这是引起胆汁酸高的原因之一,属于正常的生理代谢。
胆汁酸高的原因2、胃肠疾病引起
胃溃疡和小肠炎疾病和结肠疾病均会引起胆汁酸升高,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当肝内、肝外的胆管梗阻时就会出现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另外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表现为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
胆汁酸高的原因3、肝胆疾病引起
如果存在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等都会引起胆汁酸升高。急性肝炎时期,血液中的胆汁酸升高明显,而对于慢性肝炎胆汁酸的水平可以区分活动性肝炎与非活动性肝炎,并监控治疗效果。肝硬化不同时期的胆汁酸浓度也不同,其肝硬化后期升高最为明显。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酒精肝的检测,胆汁酸含量比其他检测指标更为灵敏,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被作为最有价值的酒精肝检测方法。
清楚了胆汁酸高的原因,肝病专家另外提醒,胆汁酸检查在肝病检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出现胆汁酸高时,一定要结合其他检测结果进行确诊。临床实践证明,胆汁酸转化肝硬化的几率为88%,胆道疾病至少占到65%。因而胆汁酸偏高时,一定要到正规大型医院进行积极的诊治,以免发生恶性疾病。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汁酸高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做抗病毒治疗,以免病毒长期损害肝脏。导致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