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饭后百步走真的正确吗

饭后百步走真的正确吗

饭后行走是否健康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另一种说法是要想活到九十九,请你饭后不要走。

这两种互相对立的说法,使人们无所适从。其实饭后走与不走应因人而异,不应一概而论。

从消化功能而言,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便进行初步的食物消化。

若饭后马上外出行走,甚至进行比较剧烈的活动,势必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这样就会延缓消化液的分泌,阻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学认为,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进食是“胃主纳谷”阶段;消化是“脾主运化”阶段,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消化、吸收、敷布气血精华的作用。

快步走怎么做正确

1.迈大步:跨步后脚跟先着地,再有意识地让脚底、脚趾着地,接着再以脚趾用力蹬离地面。膝盖最好微弯。

2.抬头挺胸:腰背挺直,不要像跑步那样前倾身体。

3.双臂摆动:双臂要主动摆动。摆动双臂使上下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

4.速度:因人而异,可分为慢步走(每分钟约70-90步)、中速走(每分钟90-120步)、快步走(每分钟120-140步)、极快速走(每分钟140步以上)。就自我感觉而言,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步行的正确方法 慢步走

慢步走相对于快步走和平时走路的速度来说要慢一些,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分钟30米左右,慢步走可以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流动速度,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还可以开阔心胸,缓和紧张的神经,睡前慢步行走片刻还能缓解失眠症状。此外对身体肥胖或患有心脏病的锻炼者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饭后百不走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饭后会增加一些身体的负荷,对老年来说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会下降,而心率会上升15次/分钟。有些人进行中度运动后,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作用。因此,老年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通过专家讲解,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饭后百步走的危害了,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吃完饭之后,不要急着运动,要适当的休息一下才可以再进行运动,这样才不会引起消化不良。

饭后散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两个不同的说法。一个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种说法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都有道理,却又相互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持“饭后百步走”观点的人认为,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因而利于健康。而主张“饭后不要走”的理由则是饭后胃部食物有待消化,血液此时集中流向胃部,而散步则分散了血液循环,影响了消化,故不利于健康。

其实,两种观点适合几种不同的人群。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同时还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这几类人饭后散步20多分钟,有助于劳逸结合,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分泌,利于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饭后是否运动应当因人而异。就普通人而言,即使饭后需要散步,也最好稍事休息后再慢慢走动。饭后的活动量也要因人而异,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老年人有哪些饮食恶习

一、吃饱就动。

很多老人对“饭后百步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理解为“饭后立刻百步走”,实际应该是“饭后半小时百步走”。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行初步消化。如果吃饱就动,一部分血液会供应运动系统,破坏胃的正常消化。

二、饭后喝茶。

饭后一杯浓茶是很多老人多年的习惯,此举同样伤胃。饭后立刻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茶叶的茶碱,会干扰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吸收。

三、饭前服药。

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人来说,要留心服药时间。一些常用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胃肠有明显的刺激,长期饭前服用会损伤胃粘膜;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等需要和食物一起服,才可及时且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也不易在饭前服用。

温馨提示:适合饭前服用的大多是,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助消化药物如食母生、胃蛋白酶等;或者是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收敛药、吸附药、利胆药等;有些降糖药也适宜饭前15分钟左右服用。

饭后半小时才能百步走

饭后半小时后百步走才有助消化

进食后,立即卧床休息睡觉,于消化不利。古代即有“饱食勿便卧”,食后便卧会使饮食停滞,食后急行又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而食后缓缓活动,则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这就是“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的道理。

但专家也指出,这个“饭后”我们的理解应当是在进食完20-30分钟以后,而并非指饭后立即缓步散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饱不得急行”。饭后百步并不提倡饭后急行,而是缓行,不宜缓行者也可摆摆手足。还有,部分人是不宜饭后百步的,如肝病患者,有冠心病的人等。

饭后立即走动透支体能,不利消化

饭后匆忙走动所消耗的能量(能量食品),实际上是透支了进餐前的体能,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此时要是紧跟着再做一些对灵敏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活动,比如驾驶,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饭后绝对不能做的事 饭后立即散步

杀手特征: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句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这两种说法哪个更靠谱呢?

短命原因:对有些人来说,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到“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建议:

不同的人,区别对待: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

饭后不要走,主要指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平卧10分钟。

不当的体育锻炼也会伤害胃胆,如剧烈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运动后不经过适当休息,立即吃饭或贪吃大量冷冻饮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病及胆囊疾病。

快步走正确姿势 快步走姿势

1、抬头挺胸收腹。抬头挺胸,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的姿势能让你呼吸更顺畅。此外,含胸驼背的姿势可能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

2、摆动双臂。快步走的时候手臂需前后摆起来,并尽量紧贴身体两侧。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臂,向上摆动时手指达到肩的高度,向下手指达到裤线的位置。

3、步子不要太大。步伐迈得过大会增加关节损伤风险,因为以这种步态走路时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对膝关节不好的人来说,会加重关节损伤。

4、慢慢停下来。快步走最后5-10分钟不要突然停止运动,而应逐渐地减慢速度,让心跳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

相关推荐

中老年人养生六大误区

保健品要多吃 吃保健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是最直接的健康养生方式,以至于很多老人都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哪里不舒服马上就会想到要吃保健品。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而且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它并不能替代药物。 老年人吃的东西要糊糊烂烂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东西煮得糊烂一些,这样比较好入口好消化。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端。吃素也不

中老年人保健有哪些误区

1、保健品要多吃 吃保健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是最直接的健康养生方式,以至于很多老人都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哪里不舒服马上就会想到要吃保健品。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而且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它并不能替代药物。 2、老年人吃的东西要糊糊烂烂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东西煮得糊烂一些,这样比较好入口好消化。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3、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

老年人最好别做的运动

下蹲运动。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爬山。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饭后散步。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适合所有人。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

快步的正确方法 怎样才算快步

要在20分钟到25分钟内,完2公里;感觉心跳加快,但不急促;呼吸开始感觉会加深,但仍然能说话不气喘;感觉微微出汗,身体温度增加。

快步的正确方法 快步控制运动强度

快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速度,既要达到运动目的又要避免运动强度过大。适合的运动量是锻炼后微微出汗,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酸痛感消失。

怎样做到人老心不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要定时起居,每日睡眠必须达到八小时;二要定时看电视新闻广播,关心国家大事;三要运动,按年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活动。饭后百步能活九十九,这最适合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制定锻炼计划。

饭后百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相信大家对消化不良都很了解,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当儿童出现这种病之后,会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有些人认为,吃完饭后多动会助于消化,其实不然,这样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的讲解。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老年人锻炼养生注意避开三大误区

误区一:晨练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老年人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一小时后再进行。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心血管病发病最高,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 误区二:饭后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不少老人把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科学。从医学观点来看,饭后,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

老年人便秘 饭后散步

俗话说“饭后百步,能活九十九”,在饭后20分钟左右,外出散步半小时能促进肠道蠕动,是改善老年人便秘的最有效的方法。

日常哪些坏习惯会伤害胃

1、吃饱就动 很多老人对“饭后百步”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理解为“饭后立刻百步”,实际应该是“饭后半小时百步”。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行初步消化。如果吃饱就动,一部分血液会供应运动系统,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而饭后休息30分钟再,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胃下垂的老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先平卧10分钟。 2、饭后喝茶 饭后一杯浓茶是很多老人多年的习惯,此举同样伤胃。饭后立刻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茶叶的茶碱,会干扰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吸收。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一小时再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