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1.活组织性病理检测切取病变结构:从乳腺癌病患的可疑部位或者肿块中切取部分进行检测。

切掉肿块:将乳腺癌病患乳房中的病变物质或者组织全部切除,然后再进行辨别、检测。

针刺:利用一根细针从可疑成分或者可疑液体中抽取样品进行检查。若有乳头溢出的液体或者溃疡的话,可以做涂片、刮片进行检查。

2.利用超声显现病体形状利用超声显现出乳腺癌患者的可疑物质的图像,没有损伤性。通过情况下,针对乳腺增生这种疾病B超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手段,方便、快捷、精准、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3.乳房腺组织的钼靶摄片该检查方法是一种无任何创伤的诊断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查机器,操作简单。而且,其诊断效果十分准确,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很多的作用。

4.利用内视镜检测乳房健康利用内视镜可直接清楚地观察到,乳腺癌患者的出现溢出物的乳头的内部组织的情况,极大的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该检查方法可以及早的发现乳房出现溢出物的疾病患者,尤其是在诊断患有导管内乳腺癌的患者表现出来极大的优越性。

5.红外扫描乳房内部结构利用红外线对乳房进行扫描。是一种最健康、纯绿色。没有任何副作用的而且效果最显着的方法。采用最先进的诊断仪器,让红外线对乳房组织进行透视,并采用最高端的摄影进行图像捕捉,然后通过电脑展现在我们面前,各个组织结构的微小变化都将显现出来,以便于精准的诊断出各种疾病。临床中,已经成为公认为的最有效的手段。

卵巢癌有什么筛查方法

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晚期患者,准确诊断为Ⅰ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而卵巢癌的早期发现则主要依赖于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目前,主要筛查手段包括:

1.CA125:是最常应用于卵巢癌临床诊断及筛查的肿瘤标志物。经临床研究发现,血清CA125正常范围内,但有不断升高趋势的女性,卵巢癌患病风险是不断增加的。

2.超声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疑盆腔包块的诊断。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应用于筛查中,可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进一步提高筛查的特异性。

3.多种模式的联合筛查:联合CA125动态监测、盆腔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大幅度提高早期卵巢癌的检出率,从而使卵巢癌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那么,哪些女性应当定期进行卵巢癌筛查呢?

第一,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

第二,未婚或晚婚、不育或少育、不哺乳的女性;

第三,使用促排卵药物的不孕症者;

第四,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女性;

第五,具有遗传性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包括具有卵巢癌特殊位点家族史者,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者、有非息肉性结肠癌家族史者。

为什么要重视乳房的定期检查

(1)乳腺疾病在每个年龄段都可发生:有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侵袭着女性机体,这与人体其他脏器发病与年龄分布有所不同。

(2)乳腺癌每年以2.4%的速率递增: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然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低,但我国乳腺癌发病出现的“双高”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这与美国乳腺癌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成了鲜明的对比。

(3)乳腺癌发病率增高:在2004年,虽然我国已经启动了“百万妇女乳癌普查工程”,但比美国的乳腺癌普查晚了30年,美国普查范围可达70%左右,查出的早期乳腺癌占80%;而我国,临床诊断的早期乳腺癌仅占20%左右,中晚期乳腺癌占80%。这是造成我国乳腺癌患者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

关于乳腺癌的认识误区

1、乳腺癌是不治之症,一旦患病就没有治疗价值

由于受不少影视作品或身边的道听途说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仍将恶性肿瘤视为“不治之症”,甚至于谈癌色变。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药物及新的治疗方式的出现,目前不少恶性肿瘤已经获得治愈的机会。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有所下降,恰恰证明乳腺癌并非不治之症。当然不同阶段的恶性肿瘤获得治愈的机会不一,但早期的乳腺癌其临床治愈率可达90%以上。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癌的自然病程以无症状的临床前期最长,约占全病程的2/3,使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具备了客观的条件。目前资料显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使乳腺癌死亡率下降15~25%。临床上经过影像学的检查发现的不可扪及的乳腺癌其远处转移率低,10年无瘤生存率达90%以上。另外,即使是晚期的乳腺癌,经过合理的药物或生物学治疗也可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因此当患上乳腺癌的时候,切忌炜疾忌医,应该及早治疗,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乳腺癌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的女性才会患癌

不少人认为恶性肿瘤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组织细胞异常生长,因此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我外婆、妈妈都没有患过乳腺癌,我自己肯定不会患乳腺癌。”然而,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外界的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体的遗传易感性所决定的。某些遗传缺陷或免疫缺陷病的个体,会表现出易患某些肿瘤的倾向,即对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复杂,至今尚不能用已知的单因素或多因素模型来完全解释其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因此,遗传因素只是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其他危险因素亦会对乳腺癌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突变的研究可以解析大部分遗传性的乳腺癌,但仍有不少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另外超过50%的遗传行乳腺癌尚无法解释。实际上遗传性乳腺癌大约占说有乳腺癌的5~10%,大部分的乳腺癌在多因素的作用相关的。影响乳腺癌发生的其他因素包括:雌激素的刺激、电离辐射、饮食习惯和乳腺其他疾病等。

3、乳腺癌是女性的疾病,男性不会得乳腺癌

乳腺并不是女性特有的器官,男性同样有乳腺组织,只是外观上并不明显。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相比之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仅为女性乳腺癌的1%左右。文献报道男性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65岁,约占全部乳腺癌的0.7~1.2%。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BRCAl和BRCA2基因突变)、内分泌因素、电磁辐射以及环境的致癌化学物质等有关。同女性乳腺癌一样,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缺乏有关男性乳腺癌的防治的宣传以及男性患者及部分医护人员常对此掉以轻心,不少男性乳腺癌未能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应该引起人们对男性乳腺癌的关注。

4、自我检查时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不需要花钱体检

乳腺自我检查是妇女定期自行进行乳腺触诊,以期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但BSE的敏感性仅20~30%。诚然,乳腺为体表器官,不少乳腺癌的征象可以自行检查发现,如乳房肿肿块、乳头血性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但不少乳腺癌,特别是病灶较小的乳腺癌,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需要通过临床影像学的检查方法才能发现。目前的临床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乳腺自我检查仅提高良性肿瘤的检出率和活检率,并未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也不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因此,美国癌症学会的“癌症早期发现指南”已经不再推荐乳腺自我检查作为常规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措施,但仍建议告知妇女乳腺自我检查可能潜在的获益(提高自我意识)和局限性(主要是假阳性率)。

因此,目前仍然建议妇女定期到专科医院进行乳腺体查,特别对40岁以上的妇女和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期达到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5、乳房没有触及肿块,就没有患乳腺癌的危险

乳腺癌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房肿块,但并不是唯一的临床表现。既往,不少人曾错误认为只要乳房没有触及肿块,就不可能患乳腺癌。随着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乳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工作的不断开展,愈来愈多的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被检出,其中25~35%的不可触及病变为临床。临床上不可触及的乳腺癌的多数由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发现。除了乳腺肿块,有时微小的钙化灶甚至是乳腺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唯一表现。部分不可触及的乳腺癌中有22%~30%仅能由超声检查发现,特别是腺体致密的年轻患者。部分早期的乳腺癌临床上仅仅表现为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的乳头溢液,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均阴性,仅能通过乳管镜检查发现。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乳腺专用MRI(核磁共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不可触及乳腺癌的临床检出。

另外,与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相比,不可触及的乳腺癌大多为早期乳腺癌(0、I、Ⅱ期的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目前,临床建议妇女每年进行临床乳腺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妇女建议每1~2年增加1此乳腺X线检查,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选择性MRI检查,以期达到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乳房摸到肿块,肯定得了乳腺癌

尽管80%以上的乳腺癌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但并不是所有乳房肿块都是乳腺癌。实际上,很多的乳房肿块都是良性的肿块。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表现为无痛、质硬、边界不清、活动欠佳的特点;而大多数便面光滑、活动的肿块都可能是良性的肿块。当然,如何鉴别乳房肿块的良恶性可通过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等作初步判断,最终需要组织学病理检查才能确定乳房肿块的良恶性质。

当然,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是难以初步判定乳房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因此,如果发现乳房肿块,首先需要到乳腺专科作进一步的诊断,以免延误诊治。

7、患乳腺癌就一定要切除乳房

乳房,对于女性而言不仅有哺乳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女性健康、美丽和自信。不少女性认为一旦患乳腺癌,就意味着将要承受失去乳房的痛苦。但乳腺癌患者一定要切除乳房吗?

乳腺癌传统根治术需要切除整个乳房和清扫腋窝淋巴结。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从肿瘤生物学角度讲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乳腺癌是否根治不取决于手术方式,而在于疾病分期的早晚及全身综合治疗是否有效、规范。国内外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及术后放疗可取得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全乳切除手术)同样的临床效果,另外,对于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可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大部分的早期乳腺癌可以进行保乳治疗,保乳手术不是以牺牲生命来换取美丽,符合保乳适应症的患者施行保乳术后与传统切乳手术的远期效果基本一致。

另外对于不适合保乳手术的患者,通过乳房重建可以让失去乳房的女性再圆拥有完美曲线的梦想。乳房重建是指用自体组织或人工移植物再塑乳房外形,包括乳头乳晕的重建。自体组织主要采用背阔肌、腹直肌和臀大肌肌皮瓣,移植物主要采用硅胶假体。乳房重建可以和乳房切除术同期进行,也可以在乳房切除术后2~3年后再做。医学实践证明乳房重建术并发症少,也不会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8、乳腺癌已经治愈了,不需要定期复查

不少乳腺癌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接受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药物治疗了,也就获得临床治愈了,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也就不需要找医生麻烦了。然而乳腺癌治疗后并非万事大吉了,不管早期或晚期的乳腺癌临床治愈后都存在一定的复发转移风险,而且患乳腺癌后对侧健康的乳腺患乳腺癌的机会也比普通的人群要大。对于部分局部复发的患者,如果早期得到合理治疗往往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如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后出现肿瘤的的局部复发,再经过根治性的全乳腺切除手术可以获得根治性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乳腺癌可通过淋巴或血管发生全身性转移,如何及时发现这些可能潜在的远处转移病灶必须定期接受常规的检查,而早期发现这些转移灶十分有利于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建议乳腺癌患者术后2年内每4~6个月定期复查,其后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不同阶段乳腺癌症状

1、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

2、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

乳腺癌晚期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糜烂或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具有特异性,但是了解这些症状,认识这些表现,将有助于我们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乳腺癌能治愈吗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总体来说,乳腺癌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乳腺癌的治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情况(ER/PR/Her2/Ki67等)、脉管侵犯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转移的多少等。导管原位癌的十年生存率可达99%左右,I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率 >90%,II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率 >8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 <25%。说明乳腺癌越早发现、早治疗、愈后越好。

乳腺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应该对病人进行基于临床诊治指南的个体化综合治疗,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治愈的。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点在于:

1. 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通过筛查发现乳腺癌,分为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普查。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群体普查是社区或单位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筛查。

建议年轻女性筛查以超声及查体为主,40岁以上妇女可加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一般不建议对40岁以下、无明确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的妇女进行乳腺X线检查。红外线检查的诊断意义不大,不建议进行红外线筛查。

2. 建议去正规医院的乳腺外科诊治。因为乳腺癌的诊治与普通外科其他疾病有所不同,乳腺专科医生对乳腺癌的认识与普通外科医师的认识是不同的。目前多数乳腺外科医生都能掌握除手术以外的其他综合治疗,比如,在大连大学中山医院乳腺外科,每位病人从手术到术后的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都由固定的医生负责,甚至病人术后的长期随访复查都由固定的医生负责,对病人的病情比较了解,有利于病人康复。

3. 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的诊治。诊治乳腺癌一定要遵循临床诊治指南,但指南可能只对95%的病人有效,对每位具体的病人的不同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的诊治,从而提高治愈率。

日常中女性会患有怎样乳腺癌症状

1、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的症状之一,约90%的乳腺癌患者是以该症状前来就诊的。随着乳腺癌的肿瘤知识的普及,防癌普查的开展,这一比例或许还会增加。

2、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虽然这些乳腺癌的症状不一定具有特异性,但是了解这些症状,认识这些表现,将有助于我们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

乳房疾病怎么检查

计算机X线成像应用于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目前已作为常规的检查,它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可高达95%,对于以少许微小钙化为唯一表现的T0期乳腺癌(临床扪诊阴性),也只有凭借软X线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

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什么重要意义

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当病灶尚不能被触及时,若能及时发现,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因此,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钼靶X线检查”是最常规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临床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增多。钼靶X线检查是最常规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非常早期的乳腺癌临床触诊、超声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但却常常在钼靶X线中有异常表现。

有些乳腺癌在X线片上没有肿块影,仅表现为成簇分布的恶性钙化点。这种钙化点可能是诊断乳腺癌的惟一证据,尤其对于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原位癌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国外文献报道,约30%-50%的乳腺癌伴有微钙化,其中,有些乳腺癌病例没有肿块影,仅凭典型的恶性钙化特征而明确诊断。因此,细小的、颗粒状的、成簇的微钙化点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早期表现。

钼靶图像上的钙化可分为片状钙化、簇状钙化、细点状微小钙化等。恶性钙化灶的主要形态为泥沙状、分叉状、细线状,边界模糊,常沿导管分布。根据微小钙化形态、大小、数量和密集度等表现,可反映病变性质和范围,一般微小钙化点可位于肿块内或周围,总数目6-15枚,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在国外,钼靶下乳腺异常钙化灶导丝定位活检手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我国目前尚未普遍应用。

该手术的优点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

该手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临床触诊阴性,而X线显示可疑恶性的病例。

如何准确寻找、完整切除微小病变?

对于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病例,钙化灶通常在术中难以触及,使手术具有一定盲目性,易漏切。如何准确寻找并完整切除微小病变,尤其是钙化灶,是外科手术活检的难点。

近年来,数字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系统的应用,钼靶X线定位留置导丝活检术,在乳腺癌早期发现、明确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准确的穿刺定位技术可引导外科活检,因导丝为金属物,且有倒钩,术中容易扪及,减少不必要的乳腺损害,使切除范围更准确。术中行标本钼靶照相,避免了漏切、穿刺活检假阴性等问题。

乳腺钼靶检查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钼靶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尤其对于临床不可触及的,以微小钙化簇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乳腺钼靶X线检查具有全面、直观、操作简单、安全和费用比较低廉的特点,已成为公认的乳腺癌临床常规检查和乳腺癌预防普查的最好方法之一。

钼靶检查的缺点是:当乳房特别致密的时候,无法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病变,所以通常在4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钼靶检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太年轻的女孩子,乳腺过分致密,不适合选择钼靶检查。还有就是广大患者担心的“辐射”的问题,其实辐射量是很低的,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不良危害。进行一次钼靶检查,相当于在海边晒了一天太阳、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而已。

相关推荐

怎样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建议,35岁到45岁的女性,应除作规律的乳腺自我检查之外,每半年到一年在固定的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如无特殊变化,仅作临床体格检查即可。45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那些有各种乳腺癌易患因素的女性,如月经初潮年龄较早、绝经年龄较晚,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或未育,既往有良性乳腺疾病史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应每半年在固定的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除常规的临床体格检查之外,尚需每年行乳房钼靶x线摄片一次,以尽早发现临床触摸不到的病变。乳腺普查应以上述乳腺癌易患人群为重点监测对象,应为其建立监测档案,设立专门机构,对这些易患人群

男性乳腺癌诊断标准

【诊断】 诊断要点 (1)老年男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 (2)查体肿块侵犯皮肤及乳头,并可出现溃疡。 (3)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重度增生、可疑癌细胞,乃至癌细胞。 (4)术前冰冻明确诊断。 【诊断检查】 凡在男性乳腺出现边界不清,质硬肿块,与皮肤或胸筋膜和胸肌粘连,伴有或不伴有疼痛,或有乳头回缩、溃烂,变形等,有或无腋窝淋巴结肿大,均应考虑为癌;若单纯出现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常表示隐藏有癌;此时应仔细检查腋窝、锁骨上窝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必要时作活检以确定诊断,男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同女性乳腺癌,参照美

如何查乳腺癌有没有转移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 ECT)是最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早期发现异常骨代谢灶、全身成像等优点。但也存在特异性较低、不能提示病变为成骨性或溶骨性病变、不能显示骨破坏程度的缺点。一般应用于乳腺癌出现骨痛、发生病理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诊断检查,也可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T3N1M0 以上)和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要想进一步明确到底有没有转移,需要进一步行骨 X 线、CT 扫描、磁共振扫描(MRI)等检查。其中X 线平片是骨转移诊断的基本方法,具有直观、诊断特异

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的一般症状是乳房出现肿块,但并不会疼痛,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那么乳腺癌的诊断有哪些呢? 1)如果乳房发生这样持续的变化要引起你的警觉: 2)乳房增厚或出现增生 3)乳房皮肤改变,凹陷出小窝 4)乳房轮廓、形状的改变 5)乳头溢液(非乳汁 6)乳头改变,乳头上牵或内陷,红肿,乳头皮肤呈现鳞片状 7)乳房疼痛,变软或变硬 8)乳房大小发生变化 9)乳房发痒、炎症或乳房皮肤有灼烧感 乳腺癌号称是第二大杀手,如有以上症状的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没有也要懂得自我防御,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

​女性乳房胀痛应该做什么检查

临床上,超声检查主要用于检查乳腺小叶增生、炎症、囊肿、纤维瘤及乳腺癌等疾病,尤其在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发现早期乳腺癌,检查 腋窝及锁骨上有无肿大淋巴结方面,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乳腺钼靶,全称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它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可高达99%。 凭借乳腺钼靶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 虽然彩超对发现乳腺的微小病变、判断肿块性质,以及肿瘤的准确定位有较大价值。但乳腺肿块病人在行彩超

乳腺癌治愈率是多少

总体来说,乳腺癌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乳腺癌的治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情况(ER/PR/Her2/Ki67等)、脉管侵犯情况、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转移的多少等。导管原位癌的十年生存率可达99%左右,I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率 >90%,II期乳腺癌的十年生存率 >80%,而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

乳腺瘤的早期症状?专家表示,乳腺癌是乳腺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为了和其他的乳腺疾病相区分,下面我们就对其肿块的大小、数目、位置等做一个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肿块一般较小,有时与小叶增生或一些良性病变不易区分。但即使很小的肿块有时也会累及乳腺悬韧带,而引起局部皮肤的凹陷或乳头回缩等症状,较易早期发现。 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 位置:以乳头为中心,用横竖两条相互交叉的直线,可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即

腺癌骨转移的部位及其途径

乳腺癌骨转移是指癌细胞转移至乳腺癌患者的肋骨、胸骨等部位,更进一步的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鉴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的部位及其途径。 1、乳腺癌骨转移的部位 乳腺癌骨转移也是乳癌较常见的一种,但因乳腺癌骨转移早期骨质破坏很不明显,所以无论X线摄影或是CT骨扫描,都不容易及时发现,而尸检所发现的乳腺癌骨转移率要比临床诊断者高出2倍。 骨盆、脊椎骨(腰椎最多、胸椎其次)和股骨是最常见的乳腺癌骨转移的部位;肋骨、颅骨、肩肿骨、肋骨等发生乳腺癌骨转移的也不少见;而四肢远端的手、足掌骨及指趾骨,肘部

男性乳腺癌临床症状

男性也会患乳腺癌,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笑了,可是在现实中男性也会得乳腺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只不过是比较少而已,那么男性患有乳腺癌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说说; 一、无痛性肿块 肿块一般出现在乳晕下方,为男性乳腺组织比较集中地方,患者不会出现疼痛感,肿块发展速度较快且无明显的区分边界,患者不易发现此症状。 二、皮肤改变 是比较明显的男性乳腺癌临床症状,随病情的不断发展,肿块出现后可改变患者胸部皮肤,致使胸部皮肤与胸肌发生粘连,皮肤出现凹陷或皱纹。 三、区域淋巴结转移早 因为男性乳腺的体积较小,其

警惕乳腺的隐形杀手

隐匿性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女性 隐匿性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病因方面目前主要考虑与性激素紊乱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其发病可能为乳腺癌初期,体内免疫力增强,有效抑制了原发肿瘤的生长,但无法有效控制淋巴管转移而引起腋窝淋巴结中癌灶增长,根据已有资料观察,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多见,乳腺切除后约2/3可以找到原发灶,大小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不等,平均直径大约1.0-1.5厘米。 隐匿性乳腺癌常规的客观检查不容乐观 隐匿性乳腺癌不仅在临床症状上很难被发现,导致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有时也会忽略这一诊断,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