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尽早察觉宝宝得了肠套叠

如何尽早察觉宝宝得了肠套叠

所谓肠套叠就是肠子异常地逆向蠕动,前段肠子套入后段肠子的管腔中,形成肠阻塞,肠黏膜肿胀缺血,从而出现血便。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甚至休克、死亡。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宝宝肠套叠来说尤为重要。如何尽早察觉宝宝得了肠套叠?怎样及时、合理地配合医生治疗?带着妈妈们的问题,我们采访了著名儿外科教授周以明。

A. 急性肠套叠:你需要了解的三方面知识

1. 识别肠套叠——重中之重

“高危”年龄:2个月~2岁。

宝宝表现:

腹痛——宝宝阵发性哭吵,或宝宝没有哭吵,脸色却一阵阵发白;

呕吐——常与哭吵同步进行。初为反射性,以后为肠梗阻表现;

便血——在腹痛6~8小时后出现果酱样血便;

腹块——有时,可在宝宝肋缘下面摸到腊肠样块。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四大症状,妈妈就要想到宝宝可能得了肠套叠。但是,宝宝发病时,典型的四大症状都有的并不多。因此,这就要求妈妈细心加耐心,如果发现宝宝哭吵时有双膝蜷曲、双手按抓腹部的情况,妈妈也应考虑宝宝肠套叠的可能,及时就诊。

Tips:

宝宝肠套叠哭吵与其他原因哭吵的区别:

肠套叠的宝宝哭吵或脸色骤变时,表情很痛苦,但不久又会像平时一样玩耍、笑闹,可是隔一段时间又会出现哭闹或脸色发白,不久宝宝又恢复正常,如此往复,而且这样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宝宝哭吵时很难安抚。

其他原因哭吵的宝宝往往一哭到底,持续较长时间,没有间隔,在反复安抚后哭吵会有所好转。

2. 关键的24~48小时

肠套叠的凶险与否,往往与妈妈或带养宝宝的成人有关,如在宝宝发病24~48小时以内,病情被及时发现,宝宝被及时送往医院,且得到正确的诊治,愈后情况相当良好。

宝宝肠套叠发病不超过48小时,大多可通过空气灌肠治疗而治愈,这种方法治疗肠套叠效果好且无创伤。但是,超过48小时,就不能做空气灌肠治疗(只做诊断性空气灌肠),可能需手术治疗。

宝宝肠套叠的症状

不少妈妈会问,肠套叠是个什么鬼?其实肠套叠就是一段肠子套入相邻的一段肠子里,造成肠道梗阻而不通畅。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那么以下关于宝宝肠套叠的症状你了解吗?

1、腹痛

宝宝可能表现为哭闹、屈腿、面色苍白。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2、呕吐

腹痛发作不久后就可能产生呕吐现象,开始的时候会吐乳汁和食物残渣,后期会吐粪便。

3、果酱样大便

宝宝的大便呈果酱状,以后便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少数婴儿来诊时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

4、腹部肿块

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此宝宝的腹部会隆起成肿块状。早期可以用手按压感觉到肿块,晚期会有脱水腹胀的反应。

辅食乱喂可能“毁”掉宝宝肠子

“辅食应该4个月开喂,还是6个月开喂?”

“辅食喂养不当,宝宝的肠子也会被毁掉?”

在我们妈咪帮忙团的YY频道上,南京市儿童医院专业儿童营养师刘长伟,就给家长们在线讲解了关于辅食添加的奥秘。

问题大了!乱加辅食诱发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宝宝好发的一种肠道疾病,会导致小宝宝不明原因的哭闹,肚子还会胀鼓鼓的,所以经常被妈妈们当成肠胀气。

不过,肠套叠却是比肠胀气要危险得多的疾病。这种疾病多见于4-6个月的小宝宝,除了会引起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宝宝还会出现呕吐、血便等症状,便便看起来像果酱一样。如果时间长了,宝宝就需要手术复位,甚至还可能因此发生肠瘘、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问题!

那么,肠套叠是如何发生的呢?原因或许让你猜不到:它竟然可能和辅食胡乱添加有关。

刘长伟告诉记者,小儿肠套叠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胡乱添加辅食可能引起婴儿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肠套叠。“我在儿科病房见到的肠套叠宝宝,往往都比较胖,家长都反映宝宝特别能吃,所以除了奶,辅食也早早就加上,而且加得量还特别多。这种胡乱添加辅食的情况,增加了肠套叠发生的风险,甚至让宝宝大吃苦头。”

宝宝肠套叠怎么预防

肠套叠不及时救治会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说起这些危害来妈妈们是不是十分害怕?为了避免肠套叠发生在宝宝身上,下面的这些预防工作是妈妈的必备课程!

1、保持宝宝的饮食习惯

突然地改变宝宝的饮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肠套叠,因此妈妈们在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突然增加而要循序渐进地添加。这样可以让宝宝的肠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避免宝宝着凉

宝宝腹部着凉可能引发肠道功能失调,因此妈妈要注意给宝宝适当增添衣物,做好保暖措施。

3、注意宝宝卫生

妈妈们要注意哺乳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发生肠道感染。

宝宝肠套叠好了之后吃什么

我家的宝宝最近经常腹泻,还总是嚷嚷着肚子痛,也不想吃东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妈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妈妈们就要小心了,可能宝宝得了肠套叠。这个疾病不及时发现治疗会使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关于肠套叠妈妈们了解多少?下面的知识你都知道吗?

宝宝得了肠套叠吃什么是个难题,宝宝的肠胃过于娇弱很可能再次发生腹泻的现象,因此饮食要特别小心。既要保证宝宝不会再次发病又要补充营养,那么宝宝肠套叠康复之后吃什么好呢?那么下面的几个饮食小细节妈妈们快来学习!

得了肠套叠康复之后后,饮食调理是防止旧病复发的关键。因此妈妈要在饮食上面注重清淡,多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雪梨、熟透的香蕉、蛋羹、米粉、粥,煮的苹果水,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不要吃太多,慢慢就会达到调理的效果。

预防婴幼儿肠套叠的几个小妙招

肠套叠在小儿外科较为常见,指的是某段肠管进入到了临近的肠腔内引起肠道梗阻的现象。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下,5-9个月乳儿的发病率最高,多发生在添加辅食或断奶时,由肠功能紊乱导致的,治疗不及时引发严重并发症。以下小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婴幼儿肠套叠。

首先当婴儿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应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添加一种新的辅食之前要确定宝宝已对前期添加的辅食已完全适应,新的辅食一般需要的适应期为5-7天,避免同时添加多种新食物。

在为婴儿添加食物的量应当适当控制,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逐渐增多;还应当遵循从稀到稠的原则,应当以米汤开始,其后逐渐变为米糊、米粥,应从流质、半流质进而导致半固体流食,让婴儿肠道有充足的适应时间。

炎热的夏季或孩子身体感到不适时应避免为其添加新的辅食,这段时间孩子的食欲下降导致适应能力较差,此时加入新的辅食将会导致肠胃不适可能引起肠套叠,因此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添加辅食。

此外,预防宝宝肠套叠的有效方法是避免宝宝腹泻,父母应多留意天气变化适时为宝宝增减衣物,日常饮食应科学喂养避免过饥过饱,同时宝宝睡觉时要保护好宝宝小肚子。

当孩子出现因疼痛不停哭啼、呕吐、暗红色果酱样便以及腹部可触及明显包块时,说明孩子出现了肠套叠,需紧急送医治疗。

小儿肠套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肠套叠多大宝宝会得

一般小儿肠套叠易发生在4-12个月大小的宝宝身上,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且无明显原因。而4-12个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

新生儿系胃肠病高发期

6个月大的琪琪最初因哭闹被诊断为肠炎,治疗3天无效。后送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被确诊为肠套叠,无奈切除部分结肠。

27日下午,儿童医院举行胃肠外科医患交流会,专家特别提醒家长,眼下正是肠套叠等新生儿胃肠病多发期,应该特别留意宝宝的哭闹。

“肠套叠是新生儿常见、多发病,但也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儿童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王佚说,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

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该科室几乎每个月都要收治60多例肠套叠患儿,如今这个时节是高发期,有时一天都要收到6、7个孩子。

如何发现宝宝是否肠套叠呢?王佚说,要确诊,只能通过B超下检查发现。但是,家长如果发现宝宝阵发性哭闹、呕吐等现象,就应该警惕是否肠套叠,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儿科治疗。

肠套叠复发是怎么回事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像收起单眼望远镜一样。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百分之八十的病例都在1岁以内,尤以5个月至9个月大最常发生,男婴比女婴多。有些季节性的发作-例如春天的发作-可能与某些病毒的流行有关。

百分之九十的肠套叠找不到明显的发病原因,称之为“特发性”。腹泻、便秘、服用药物、上呼吸道感染、肠胃过敏与结肠蠕动力增加皆可能与之有关,另外有些学者认为在五岁半以内的婴儿由于大肠与小肠管径之比例相差大。故小肠易陷入大肠而被套牢。只有5%的肠套餐可以找到确实的解剖学上的异常(引导点)病因,包括美凯尔憩室、肠息肉、异位胰腺小结、血管瘤、异物、复制肠管、淋巴增生、肿瘤、寄生虫等,其中又以美凯尔憩室最多;另外过敏性紫斑也常会合并肠套叠,大于2岁的小孩发生肠套叠,一定要怀疑有这些“引导点”之可能。大于5岁的病例中,则以淋巴瘤为最多。

肠套叠的型态,75%的病例发生于回盲瓣附近,其次为小肠,单纯肠套叠发生时,凹入的肠段会使血管受压,使静脉血和淋巴液发生郁积,致使肠壁肿胀,甚至肠粘膜破裂,造成出血。如果套夹得更紧,则肠壁动脉也会阻塞,演变成肠子坏死、破裂,造成腹膜炎。

临床上三个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当肠道前后相套,造成部分阻塞时,婴儿就开始产生阵发性腹部绞痛,显得躁动不安、双腿屈曲、阵发性啼哭,并常合并呕吐,当阵发性疼痛过后,婴儿显得倦怠、苍白及出冷汗。此时父母若没警觉,或医师也没检查出来,几小时后,婴儿开始解出果酱般的血便,这是因肠管套牢后,肠壁出血混着肠粘液所造成的血便,此时若再不及时送医,很容易造成肠坏死,甚至腹膜炎。

当宝宝出现阵发性的腹痛啼哭及呕吐时,父母即应带宝宝去给医师检查,当然这些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例如肠胃炎、便秘等,但有经验、警觉性高的医师一定会帮宝宝检查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性,可在左右下腹摸到似香肠的肿块,或做肛诊时可见手套上有血液粘便,有时宝宝因躁动不易检查,可用镇静剂或等宝宝熟睡后,再仔细触摸腹部检查。一旦怀疑是肠套餐,诊所医师会将宝宝转到有小儿科、放射线科及小儿外科的大医院,或是宝宝解的便为果酱般血便或父母也怀疑宝宝可能罹患肠套叠,干脆就直接送宝宝去大医院。

宝宝吐奶原因

1、吸入空气过多

给宝宝喂的奶姿势不正确,宝宝吃得太快太急,或宝宝吃得太慢,也有可能会让宝宝在喝奶的过程中吞入过多空气,这也是会导致宝宝吐奶的。

2、喂养过量

宝宝吃得太多。有的妈妈乳汁非常多,而宝宝因为贪吃或吸吮需求,吸入超过胃容量的过多乳汁。宝宝的胃装不下,就只能吐出来啦。

3、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主要得依靠妈妈观察宝宝的日常症状。如果宝宝经常性地出现喂食配方奶后大口吐奶甚至强烈呕吐,如果再结合皮肤、呼吸道症状表现了解,同时就要怀疑宝宝有可能是对牛奶蛋白过敏。

4、肠套叠

如果宝宝平时都蛮正常的,但是突然因为腹痛而表现出不舒服,甚至呕吐的现象,会将食入的奶或其他食物吐出,还会一阵一阵哭闹不止,甚至排出稀薄的粘液或果酱样大便或血便,便可怀疑是肠套叠。妈妈应立即送医治疗。

相关推荐

当心宝宝的哭声

宝宝出生第一件事情就是哭。哭,对于宝宝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引起宝宝啼哭的原因通常分为无病啼哭和有病哭闹两类,妈咪庆当仔细鉴别宝宝的哭闹原因,以便及进发现问题进行护理,除了掌握宝宝因饥饿、口渴、过冷过热、尿湿等不适引起的啼哭规律外,更应该从宝宝的哭声中发现一些急病的征兆。 阵发性剧哭一一诉说阵发腹痛 阵发性剧烈啼哭,是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幼儿诉说腹痛的一种形式。这类啼哭的特点是一阵阵发作性居烈啼哭,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常伴有躁动不安。 引起这类啼哭的疾病主要有肠痉挛和肠套

宝宝大便有血丝是肠套叠

在学习育儿知识的过程中,妈妈们都会接触到“肠套叠”。当宝宝突然出现大便中带血丝的状况时,妈妈们应该第一时间排除肠套叠的可能,特别是当宝宝在便血的同时伴有呕吐、阵发性哭闹时,请及时送院。急性肠套叠多发生于两岁以下幼儿,多发于天气变化较大的季节。 由于婴幼儿肠发育不完善,当饮食不合理或者因为受凉、炎症、腹泻原因,都会造成肠功能紊乱,很容易发生肠套叠。如果发现及时,则很容易治疗。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肠穿孔、腹膜炎或气腹情况,严重的危及生命。

肠套叠的病理生理及分型

肠套叠的病理生理及分型: 肠套叠在纵断面上一般分为三层:外层为肠套叠鞘部或外筒,套入部为内筒和中筒。肠套叠套入最远处为头部或顶端,肠管从外面套入处为颈部。肠套叠多为顺行性套叠,与肠蠕动方向一致,肠套叠发生后,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推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紧束使之不能自动退出。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扩张,黏膜细胞分泌大量黏液,进入肠腔内,与血液及粪质混合呈果酱样胶冻状排出。进一步发展,导致肠壁水肿、静脉回流障碍加重,使动脉受累

宝宝肚子疼怎么回事 注意事项

宝宝肚子疼的原因较多,不一一列举,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肠炎、胃炎、胰腺炎、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肠扭转、食物中毒、慢性铅中毒、有机磷中毒、感冒受凉、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后等等均会发生,家长注意观察孩子肚子疼的严重程度,如伴随腹泻、呕吐、发烧、疼痛剧烈,出冷汗、精神不振等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婴儿肠套叠分类

1.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发生于无病理变化的肠管,多发生于小儿。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肠套叠。小儿的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常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也可能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而致肠套叠。成人的肠套叠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管,如良性或恶性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梅克尔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有时肠蛔虫症、痉挛性肠梗阻也是发病因素。腺病毒感染与发病有关,在感染时回肠远端呈较显著的肥大和肿胀而作为套叠的起点。少数小儿的肠套叠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

宝宝大便带血的可能原因

一般家长能发现宝宝大便中带血常常是看到有鲜血,大便带血也可呈红果酱样或呈黑色柏油样,大便为后两种色泽时说明血量都比较多。如大便带血不多时,眼睛不能直接看出来,而需通过化验检查才能判定。 一般讲,黑色柏油样血便的出血部位在胃和小肠上部,婴幼儿时发生在该部位的出血情况较少见。有的宝宝鼻孔出血量较多时也可以见到黑便。因此要作具体分析。红果酱样血便多来源于中消化道,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 如有一种病叫肠套叠,也就是下端部分肠管套到上端的肠管里去了。肠套叠时使肠壁血管受压,血流不畅,致使肠壁组织坏死。病儿阵阵哭

怎么样来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1、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2、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3、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肠套叠。 5、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

哪些情况下宝宝不适合趴睡

不过,有些宝宝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的确不适合趴睡: 1.患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喘鸣、肺炎、感冒咳嗽时痰多、脑性麻痹的宝宝,以及某些病态腹胀的宝宝。 2.患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十二指肠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胎便阻塞、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肿瘤、肾脏疾病及腹部肿块等疾病的宝宝。 3.新生儿脐带未掉落前不要趴睡。 温馨提示:另外,也有一定要实行趴睡的宝宝,例如罗宾式症候群,特征是下巴小、舌头很大,有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仰睡会不舒服,所以必须给予趴睡。 每一种睡姿都有其优缺点,趴睡虽然有猝死的争议,

常给孩子吃冰淇淋危害甚大

1、冰淇淋是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还会降低食欲 夏天,宝宝爱吃冷饮,可不要小看了冰淇淋和含糖饮料这些零食,它们可以让宝宝玩上小半天而不觉饿。饮食安排不当,宝宝自然少了对正餐的食欲。 2、冰淇淋吃多胖子越胖瘦子越瘦 过度食用冰淇淋的孩子,一般是胖子越吃越胖,而瘦子越吃越瘦。因为,胖孩子吸收功能较好,冰淇淋中的脂肪和糖分无疑加剧了他们的肥胖;而瘦小的孩子一般体质较弱或偏食,冰淇淋吃多了,厌食的毛病变本加厉。 3、吃冰淇淋不能代替喝奶 虽然冰淇淋的主要原料是牛奶,但冰淇淋还难以称为固体奶,所以吃冰淇淋不能代替喝牛

婴幼儿夜间哭闹的原因

1、胀气 在婴幼儿期,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未成熟,再加上整天躺着,食物很容易聚积在宝宝小小的胃里,从而容易导致胀气。此外,持续的哭泣、奶嘴洞过大或过小、便秘导致无法排期等也会导致宝宝胀气。 要减少宝宝发生腹胀,尽量避免进食一些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不要等到宝宝饿到哭很厉害时才给他喂食,如果孩子哭很厉害,父母应该要先安抚下孩子的情绪。 2.肠套叠 所谓肠套叠为小肠末端套进大肠里,症状为呕吐、腹痛、腹胀等,比较严重的话会排便异常,像是西瓜水或草莓酱一般,医生多半会用超声波诊断,如果灌肠无法解开套叠,就要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