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骨头为何突然凸出个骨头 腱鞘囊肿
手背骨头为何突然凸出个骨头 腱鞘囊肿
手背突然突出的骨头可能是腱鞘囊肿,所谓腱鞘囊肿就是腕背侧最常见的一种肿块,摸起来较硬,好像骨头一样。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囊、腱鞘上也可发生。
主要表现为患处局部压痛。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腱鞘囊肿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一般症状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厘米。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再长出。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有时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有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
(2)足踝部腱鞘囊肿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腱鞘囊肿预防
腱鞘炎是指肌腱在腱鞘内活动受限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桡骨茎突处、屈指肌腱处、桡侧伸腕肌腱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者劳累过度则可引起腱鞘囊肿。
若手腕或足背等处出现无痛性的半球形肿块,就应该考虑是本病,需与表皮样囊肿、皮脂腺瘤或脂肪瘤相鉴别,以免误诊。
本病一般对人体影响不大,极少数可自行消失。目前虽有多种方法治疗本病,但多数病例仍有复发之可能。若囊肿较小,又无症状,且不影响外观者,可不做处理,静观其变。若囊肿较大,又有症状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复发者,可再次治疗。为达到根治的目的,可选择手术切除方法,但极少数亦有复发。
以下是几个预防腱鞘囊肿的大致方向:
1.用热水洗手足。在劳累后应用热水对患处进行冲洗,使局部气血通畅,可促进血液循环。
2.进行自行按摩。劳动后各关节疼痛不适,适时活动关节,并由浅入深进行自行按摩。
3.旋转手腕关节。可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
4.小心使用工具。使用工具时,勿将压力集中于手腕基部。尽量使用手肘及肩膀。
5.多食水果蔬菜。如油菜、青菜、芹菜以及桔子、苹果、生梨、山楂等,以补充维生素和均衡营养。
腱鞘囊肿分为单房性和多房性。囊壁的外层为纤维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所覆盖,囊内充满着淡黄色澄清的胶冻状粘液。囊的基底部与腱鞘紧密粘连。本病多发于腕背部、足背部及膝关节等处。青壮年尤其是女性多见。囊肿大多是逐渐发生的,与长期的劳损有关,生长缓慢。表现为局部肿块隆起,状如小豆至乒乓球大小不等,触之肿块坚硬呈半球形。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压之有酸胀或痛感。
本病的治疗可采用刺破或击、压、挤破囊壁的办法,将囊液挤入皮下,待其自行吸收。亦可用粗针头抽出胶状囊液,注入考的松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较易复发。必要时可行手术将囊肿切除,若切除不够彻底,术后也有复发的可能。
手腕腱鞘囊肿的检查与鉴别
腱鞘囊肿的检查
1、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腕背、腕掌侧桡侧屈腕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偶尔在膝关节前下方胫前肌腱膜上也可发生这类粘液退行性变囊肿,但因部位较深,诊断较困难。2、病变部出现一缓慢长大包块,小时无症状,长大到一定程度活动关节时有酸胀感。检查发现0.5-2.5cm的圆形或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粘连。因囊内液体充盈,张力较大,扪之如硬橡皮样实质性感觉。如囊颈较小者,略可推动;囊颈较大者,则不易推动,易误为骨性包块。重压包块有酸胀痛。用9号针头穿刺可抽出透明胶冻状物。
腱鞘囊肿应与腱鞘炎鉴别:
腱鞘炎是包绕肌腱的鞘状结构。外层为纤维组织,附着在骨及邻近的组织上,起到固定及保护肌腱的作用。内层为滑膜可滋养肌腱,并分泌滑液有利于肌腱的滑动由于反复过度摩擦,引起肌腱及腱鞘发生炎症、水肿、纤维鞘壁增厚形成狭窄环,肌腱的纤维化和增粗造成肌腱在鞘管内滑动困难,就是狭窄性腱鞘炎。
手掌上长腱鞘囊肿有哪些症状
1.一般症状: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cm。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再长出。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有时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有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包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在腕关节掌侧的腱鞘囊肿,有时需与桡动脉瘤相鉴别,在切除该处囊肿时要保护好桡动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图1)。
(2)足踝部腱鞘囊肿:足踝部共有8个腱鞘:前方3个(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侧3个(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外侧1个(腓骨长、短肌腱)、后侧1个(跟腱)。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都对手掌上长腱鞘囊肿的症状都比较清楚,有时腱鞘囊肿会自行消退,有的腱鞘囊肿会变大变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需要去医院及时就医。当你发现自己有腱鞘囊肿,不要担心,它不会有疼痛,也较快痊愈。
腱鞘炎症状的四个方面要注意
(1)最常见的腱鞘炎的症状疾病部位有肩关节囊及其相关腱鞘,尺侧腕屈肌,指总屈肌,髋关节囊及其相关肌腱,腘绳肌腱和跟腱以及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它们共同使用一个纤维鞘。受累肌腱一般在活动时疼痛。由于渗液积聚和炎症,受累肌腱腱鞘可有明显肿胀;或者虽无渗液,但当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出现摩擦感或听诊器能够听到摩擦音。
(2)肱二头肌腱炎起因于包绕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炎症。它起自关节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的关节囊,沿肱二头肌沟抵止于桡骨。用拇指按压,肌沟附近或稍远的部位(旋转二头肌腱时)可以有触痛。抵抗屈曲和旋后运动会加重局部疼痛,这也是腱鞘炎的症状。
(3)是拇长展肌或拇短伸肌腱鞘炎。沿肌腱有局部触痛而无肿胀通常可以诊断。要求患者向心内收患侧拇指,然后握拳,迫使腕部尺偏牵拉肌腱及腱鞘,会引起桡骨茎突剧痛,即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这是腱鞘炎的症状。
(4)股骨大转子粘液囊炎发生于股骨大转子外侧隆突部。通常与慢性加压冲击外伤或该部位的炎症有关。特征性表现为股骨大转子骨性隆突表面局部触痛,无肿胀,这也是腱鞘炎的症状。
腱鞘炎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一
1、桡骨茎突处隆起、疼痛,可向前臂及拇指放射痛,活动腕及拇指时疼痛加重,不能提重物。
2、桡骨茎突处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节。腕和拇指活动稍受限。
3、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征)阳性。
诊断方法二
1、局部压痛:在伤部腱鞘及周围压痛明显。
2、抗阻试验阳性:由于患病肌腱腱鞘的炎症或肿胀,在关节过伸或过屈时会使疼痛加重,如桡骨茎突突狭窄性腱或过屈时会使疼痛加重,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会有Finkelstein征阳性。
3、局部肿胀。
4、关节的弹响:手指部的腱鞘炎多有“弹响”现象,称为“板机指”。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腱鞘或关节囊附近的囊性肿物。囊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内皮覆盖着,囊肿内有稠厚黏液样物质。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性为多见。 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与外伤或某种经常的动作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以腕关节背面、足背、腋窝等部位居多,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光滑肿块,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日久后运动时稍有不适。腱鞘囊肿一般无须治疗,能够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作囊肿穿刺,先用空注射器抽吸出囊内液体,然后注入适量糖皮质激素,经治疗大部分病人可治愈。如囊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则可用手术摘除。
手背上长了个硬疙瘩 骨折
骨折主要是外力引起的骨头错位的现象,如果手背骨头突然突出骨头,也有可能在醉酒或其它不知情情况下受到外力作用时引起的骨折。
主要症状表现为:骨头错位、疼痛、肿胀。
腱鞘炎的诊断鉴别方法有什么
一、腱鞘炎的诊断
1.诊断方法一:桡骨茎突处隆起、疼痛,可向前臂及拇指放射痛,活动腕及拇指时疼痛加重,不能提重物。桡骨茎突处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节。腕和拇指活动稍受限。握拳尺偏试验(Finkelstein征)阳性。
2.诊断方法二
(1)局部压痛:在伤部腱鞘及周围压痛明显。
(2)抗阻试验阳性:由于患病肌腱腱鞘的炎症或肿胀,在关节过伸或过屈时会使疼痛加重,如桡骨茎突突狭窄性腱或过屈时会使疼痛加重,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会有Finkelstein征阳性。
(3)局部肿胀。
(4)关节的弹响:手指部的腱鞘炎多有“弹响”现象,称为“板机指”。
二、腱鞘炎的鉴别
腱鞘囊肿:是发生在腱鞘或关节囊附近的囊性肿物。囊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内皮覆盖着,囊肿内有稠厚黏液样物质。囊肿可分单房和多房,一般以单房性为多见。 本病的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与外伤或某种经常的动作有关。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以腕关节背面、足背、腋窝等部位居多,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光滑肿块,生长缓慢,开始时囊肿质地柔软,按之有轻度波动感,日久后运动时稍有不适。腱鞘囊肿一般无须治疗,能够自行消失。有些病人可作囊肿穿刺,先用空注射器抽吸出囊内液体,然后注入适量糖皮质激素,经治疗大部分病人可治愈。如囊肿较大或经上述治疗后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则可用手术摘除。
关节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关节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关节长疙瘩一般使腱鞘囊肿导致的。
1.一般症状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厘米。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再长出。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有时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有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
(2)足踝部腱鞘囊肿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手指关节不灵活是怎么了
人的每一只手有28块骨头,24条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和18块手内小肌肉,借助韧带、关节和皮肤连成一个整体。在手部某些肌腱的外面包了一层纤维组织,称为腱鞘。它具有维持手指的正常屈伸和肌腱滑动的功能。当手部固定在一定位置做重复、过度活动时,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以致发生水肿、纤维性变,引起内腔狭窄。由于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通过的径道狭窄,从而出现疼痛和运动障碍,这就是腱鞘炎,又有狭窄性腱鞘炎之称。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病,手指长期快速活动,如织毛衣、细纱女工接线头、管弦乐的练习或演奏等;或手指长期用力活动,如洗衣、书写文稿、电脑操作等,这些慢性劳损都是腱鞘炎的主要病因。如患者本身有先天性肌腱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或病后虚弱无力等,更易发生本病。
常见腱鞘炎有两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本病起病缓慢,逐渐加重,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及拇指周围疼痛,拇指活动受阻,在桡骨茎突处有压痛及摩擦感,有时在桡骨茎突有轻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结节。若把拇指紧握在其他四指内,并向腕的内侧(尺侧)作屈腕活动,则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烈疼痛。在急性期,局部可有肿胀。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的腱鞘这一“隧道”时,拇指在屈伸时,会发生响声,因此又有“弹响指”之称。
屈肌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与中指。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患指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或“弹响指”之称。
肌腱炎有哪些症状
最常见的疾病部位有肩关节囊及其相关肌腱,尺侧腕屈肌,指总屈肌,髋关节囊及其相关肌腱,腘绳肌腱和跟腱以及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它们共同使用一个纤维鞘(deQuervain病)。受累肌腱一般在活动时疼痛。由于渗液积聚和炎症,受累肌腱腱鞘可有明显肿胀;或者虽无渗液,但当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出现摩擦感或听诊器能够听到摩擦音。沿着肌腱有程度不同的触痛,这种触痛可相当剧烈,使患部因疼痛失去活动能力。X线检查可见肌腱及其腱鞘有钙质沉积。
肱二头肌腱炎起因于包绕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炎症。它起自关节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的关节囊,沿肱二头肌沟抵止于桡骨。用拇指按压,肌沟附近或稍远的部位(旋转二头肌腱时)可以有触痛。抵抗屈曲和旋后运动会加重局部疼痛。
deQuervain病是拇长展肌或拇短伸肌腱鞘炎。沿肌腱有局部触痛而无肿胀通常可以诊断。要求患者向心内收患侧拇指,然后握拳,迫使腕部尺偏牵拉肌腱及腱鞘,会引起桡骨茎突剧痛,即握拳尺偏试验阳性(Finkelstein试验阳性)。
股骨大转子粘液囊炎发生于股骨大转子外侧隆突部。通常与慢性加压冲击外伤或该部位的炎症有关(如RA髂胫带摩擦)。特征性表现为股骨大转子骨性隆突表面局部触痛,无肿胀。
腱鞘炎的病发部位有哪些
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发病率极高。其多发生在一些白领一族身上。严重的威胁着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也给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骨科病的患者不仅要积极的到骨科医院来治疗,日常生活中不能放弃放松辅助性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各种方法都要尝试,是治疗的有效途径。当活动或触摸发炎的腱鞘时,会引起疼痛。活动邻近肌腱的关节,即便是轻微的活动,患者也会感到剧痛。腱鞘可因炎症及液体的聚积而肿胀。
(1)最常见的腱鞘炎的症状疾病部位有肩关节囊及其相关腱鞘,尺侧腕屈肌,指总屈肌,髋关节囊及其相关肌腱,腘绳肌腱和跟腱以及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它们共同使用一个纤维鞘。受累肌腱一般在活动时疼痛。由于渗液积聚和炎症,受累肌腱腱鞘可有明显肿胀;或者虽无渗液,但当肌腱在腱鞘内活动时出现摩擦感或听诊器能够听到摩擦音。
(2)是拇长展肌或拇短伸肌腱鞘炎。沿肌腱有局部触痛而无肿胀通常可以诊断。要求患者向心内收患侧拇指,然后握拳,迫使腕部尺偏牵拉肌腱及腱鞘,会引起桡骨茎突剧痛,即握拳尺偏试验阳性,这是腱鞘炎的症状。
(3)肱二头肌腱炎起因于包绕肱二头肌长头的肌腱炎症。它起自关节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的关节囊,沿肱二头肌沟抵止于桡骨。用拇指按压,肌沟附近或稍远的部位(旋转二头肌腱时)可以有触痛。抵抗屈曲和旋后运动会加重局部疼痛,这也是腱鞘炎的症状。
(4)股骨大转子粘液囊炎发生于股骨大转子外侧隆突部。通常与慢性加压冲击外伤或该部位的炎症有关。特征性表现为股骨大转子骨性隆突表面局部触痛,无肿胀,这也是腱鞘炎的症状。
腱鞘炎症状的四个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我调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患者不但减少疾病的折磨,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治疗费用,而且延缓了疾病对身体的损伤。
腱鞘囊肿的症状
1、一般症状
腱鞘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囊肿生长缓慢,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cm,也有突然发现者,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再长出,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自觉不适,有时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有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
2、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包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在腕关节掌侧的腱鞘囊肿,有时需与桡动脉瘤相鉴别,在切除该处囊肿时要保护好桡动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
(2)足踝部腱鞘囊肿:足踝部共有8个腱鞘:前方3个(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侧3个(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外侧1个(腓骨长、短肌腱),后侧1个(跟腱),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B超检查,一般即可成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