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子宫复旧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子宫复旧

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子宫肌肉的收缩产生的缩复作用,使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胎盘剥离面也随着子宫的缩小和新生内膜的生长而得以修复,直到恢复到没有怀孕时的状态。一般而言,需要5~6个星期的时间,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老年女性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如今,子宫脱垂的好发人群转向更年期与老年期妇女,较以前发病年龄有所推迟。由于子宫脱垂绝大多数是分娩创伤的结果,因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女性产后若盆底肌或产道被损伤,必须及时修复。子宫脱垂常发生于晚年,这是因为女性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同样道理,体质虚弱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妇女,即使年轻、未婚、未孕亦可发生子宫脱垂。

分娩时,过早下迸、 急产、滞产,尤其是困 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另外,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可迫 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

要预防子宫脱垂,除了女性要加强青春期、孕期保健外,还要注意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从胎盘娩出后, 到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 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另外,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 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切记: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产褥热

分娩后子宫复旧恢复到非孕状态,这种生理变化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自胎盘娩出后,产妇便进入了产褥期。产褥热是由于产后致病菌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叫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盆底肌变化

盆底肌及其筋膜因分娩过度扩张使弹性减弱,且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断裂,产后必须经过锻炼才有可能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产后恶露变化

随着子宫内膜的脱落和修复,坏死的蜕膜、子宫内血液及黏液混合在一起经阴道流出,称为恶露。产后第一周,会有较多血液和坏死的蜕膜组织,为血性恶露;第2周,血液成分减少,色淡红,为浆液性恶露;产后第3~4周,呈黏稠状,且色泽较白,称为白色恶露。

产褥期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阴道变化

产后阴道腔扩大,阴道壁松弛及肌张力降低,阴道黏膜皱襞因过度伸展而消失,于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第3周出现阴道皱褶,但阴道在产褥期结束时尚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状态。分娩后会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3天内自行恢复。

产后妈妈要怎么调养身体

产后妈妈要怎么调养身体?产妇在分娩结束后,机体在生理上尚未完全恢复,又由于分娩时精神紧张和腹部疼痛、出血等,使产妇的身体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产妇从生产以后恢复到未孕时状态一般约为6周,称“产褥期”,在产褥期中,变化最大的首先是子宫复旧,胎盘排出以后,子宫收缩,需要5-6个月才恢复到未孕时的大小。

产褥期中,不断有坏死脱落的蟆膜、瘀血和渗出物经阴道排出,称“恶露”。生产后,婴儿嗷嗷待哺,产后第二、第三天乳房胀痛,乳腺开始分泌乳汁。上述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都需要一定的营养,因此,产妇的营养补充,合理运用膳食调养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同时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休戚相关。

产妇从膳食中摄取营养很重要,但是产妇在刚生产后,机体的脾胃功能尚未恢复,进食应取渐进加量的方式,提供的食物应当是质量好、品种多、新鲜易消化的软烂食品和汤类为主。产妇每日可吃5-6餐,每餐应尽量做到干稀搭配,荤素相宜。产后2-3日内,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蛋白质适量,脂肪不宜吃得太多,因为这时乳腺开始分泌乳汁,乳腺管远不够通畅,不宜食用大量油腻的含脂肪较高的催奶汤类,如鸡汤、鲜鱼汤、蹄胖汤等。产褥期妇女大都还有出汗多的现象,加上卧床活动少,很容易发生口渴、便秘。因此产妇应多喝开水、饮料,保持大便通畅。

产褥期是什么意思 产褥期的身体改变

产褥期母亲的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以生殖系统变化最大,其次是乳房,以及循环、泌尿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变化。在产褥期子宫肌层的缩复和子宫内膜进行再生;产后恶露的排出;乳房也开始分泌乳汁;产妇的消化以及内分泌系统也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体;还会在在产褥早期出现尿量增多、体温升高等变化等。

相关推荐

子宫脱垂的护理方法

注意孕期卫生,定期做产前检查,及时纠正异常胎位,以防发生难产。 生产时要用新法接生,保护好会阴,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有损伤,要及时缝合修补。 在产褥期及流产后,饮食上要做到营养丰富、多样化、易消化,促进盆底肌肉组织力量的恢复和子宫复旧。同时应当适当休息,尤其是在产后6周内,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其他可以大大增加腹压的劳动如提、挑、背、蹲等,并保持大便通畅,因为这些因素都可使未复原的子宫下垂而脱出阴道外。 哺乳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周围支持组织萎缩。 促进子宫收缩,积极纠正和治疗产后子宫后位和复旧

女人什么时不宜性生活

妇女有其独特的生理周期,例如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在这些时期体内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殖器官的抗病能力较低,容易患病,所以性生活应节制。 如果妇女在月经期进行房事,不仅会使月经过多,月经期延长,而且容易把细菌带入阴道,引起子宫发炎或输卵管等附件炎症。因而妇女月经期不宜性生活。 妇女的怀孕期,性生活可刺激子宫收缩,强烈者会引起流产。而且在怀孕期间,生殖系统亦是抗病力低下时期,容易受病菌入侵,故主张尽量节欲,在怀孕的早及晚期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妊娠中期只可适当进行,如果以前有流产或早产发生,更强调节制性生活。

产褥期子宫复旧原因是什么

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子宫蛻膜脱落不全;由于感染引致子宫内膜或盆腔内炎症;子宫后倾,使恶露不易排出;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尿潴留。

产后女性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1)、切实做好哺乳期保健: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另外发现,妇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2)、做好青春期

产褥期母体变化有哪些

生殖系统变化 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1)子宫体:子宫体肌纤维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于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产后6周,子宫恢复到正常非孕期大小。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结束时约为1000g,产后1周时约为500g,产后2周时约为300g,直至产后6周时约为50g,接近非孕期子宫大小。 子宫内膜的再生:整个子宫的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产后第三周,除胎盘附着处外,子宫腔表面均由新生的内膜修复。胎盘附着出

子宫脱垂如何预防

更年期和老年期子宫脱垂的预防: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 (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4)积极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定期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各种常见病。 (5)及早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在除外妇科肿瘤,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高脂血症和肝胆疾患等全身性疾病

产褥期注意什么 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

产妇在产褥期间应当除注意配合医生在每日同一时间测量子宫底高度,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外,还应当注意每日恶露数量、颜色以及气味,做到及时准确的告知医生,如果发现红色恶露增多并且持续时间延长或恶露有腐臭味时应当及时就医治疗。

新妈妈必知的自我呵护法

防子宫感染是头等大事 月子是女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在经历了生产过程之后,新妈妈的身体一般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康复得不好会造成生殖道疾病,小到各种妇科疾病,大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疾病。而产妇在产褥期最要注意的则是子宫的保养与恢复。 子宫恢复需6-8周 子宫可以说是母体在怀孕、分娩期间体内变化最大的器官。它从原来的50克一直增长到妊娠足月时的1000克。一般来讲,产后的子宫不会一下子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需要6-8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子宫的恢复是产后新妈妈的重中之重。 子宫恢复主要包括三方面,即

产后恶露不尽警惕子宫复旧不良

一般正常产妇宫底每日下降约1.5厘米,产后4~5天达脐耻间中点,10~14天降入盆腔,在腹部已不易触及,6~8周后子宫将恢复到未孕时大小。子宫复旧速度与产妇身体及精神状况、胎产次、分娩过程是否顺利、产后是否授乳、子宫有无感染及有无胎盘组织残留等有一定关系。子宫复旧不全临床多见于胎盘或胎膜残留,其次是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后屈、子宫肌瘤,子宫过度后倾、后屈等情况。 正常恶露也会出现阴道流血,但恶露多由产后子宫内膜组织的脱落和修复引起,故含血液、坏死脱膜组织等。一般产后第1~4天内排出的恶露,呈鲜红色,含较

易患宫颈肥大人群

一、产育过多的妇女。由于多次孕产,其子宫肌层内的弹性纤维组织,在平滑肌间及血管周围增生,从而引起子宫肥大;或者因在产褥期反复感染,致使子宫复旧不全引起。 二、卵巢功能障碍。雌激素分泌过高、长期刺激,致使子宫肌层肥厚而引起。 三、慢性炎症。慢性附件或子宫实质性炎症引起子宫纤维化,可导致子宫肥大。 四、盆腔瘀血,或子宫肌层血管硬化。也可以引起子宫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子宫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