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冲阳位置作用 冲阳刺灸操作手法

冲阳位置作用 冲阳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取穴:足背最高点,动脉搏动处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0.5寸,避开血管;可灸。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牙痛,胃痛,足痿无力,癫痫,消化不良,眩晕。

配穴:配丰隆治癫痫;配条口,绝骨治疗足痿无力;配颧髎治疗面肿。


腕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腕骨穴刺灸操作手法

微握拳,在第5掌骨尺侧后下方取穴。

进针方向:从尺侧刺向第5掌骨基底与手背侧面成45°。

深度:针0.-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以酸感向第5指端放射为宜。

功能主治:疏散风邪,清利湿热,主治热病,肩臂疼痛,腕痛,手指挛急,黄疸,头项强痛。

配穴:配天宗,臑俞,小海治疗肩臂疼痛;配阳谷,阳溪治疗腕痛。


冲门的位置隐隐痛是怎么回事 冲门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仰卧,腹股沟下缘与股动脉交界处外下方0.5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直刺,与大腿前面成90°。

深度:进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小腿及足部放射。

功能: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主治:睾丸炎,肠痉挛,子疴,乳汁不足诸症。


支正的作用 支正刺灸操作手法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邪舒筋。主治颈项强痛,肘臂疼痛,手指挛痛,热病,癫病。

配穴:配曲池治疗肘臂痛;配天髎,天柱治疗颈项强痛;配间使治疗癫病。


陶道位置怎么找 陶道刺灸操作手法

取俯伏或俯卧位,微斜向上直刺0.5-1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可向下或两肩扩散,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有针感即可。针若刺过弓间韧带后,有针尖阻力突然消失的空松感,此时应立即停止进针,否则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脊蛛网膜,软脊膜而伤及脊髓。脊髓被刺中后,病人有强烈的触电感,并有神志惊恐,惊跳现象,应立即退针,并注意观察病人变化,切勿再做提插捻转,同时忌用粗针。


中冲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中冲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指尖点刺。

深度:针0.1寸,留20分钟;或点刺出血‘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回阳救逆,醒神通络。

主治:热病,中风昏迷,昏厥,小儿惊风,掌中热,舌强不语,耳鸣,小儿夜啼,心烦。


冲阳位置作用 冲阳的位置

科学定位:在足背最高点,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处。

快速取穴:

1.在足背最高处,第2,3跖骨与中间楔状骨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2.在解溪下约1.3寸,有动脉搏动处。


清冷渊的位置 清冷渊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屈肘成直角,在臂外侧,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温经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头痛,肩臂痛。配百会,上星,风府治疗头痛;配肩髎治疗肩臂痛。


陷谷准确位置作用 陷谷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足背,第2,3趾缝纹端直上2横指(中指及第4指),约1.5寸处,当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是穴。

进针深度:直刺0.3寸,斜刺0.5寸。可灸。

功能:清热解表,理气和胃。

主治:腹痛肠鸣,足背痛,面目浮肿,目赤肿痛,热病。


相关推荐

十二正经穴位 6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

上髎疼痛怎么回事

上髎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补益肾气,调经止带,强筋健骨之功。多用于治疗肾气亏虚,肾精不足之月经不调,阴挺,赤白带下,小便不利诸症;以及肝肾亏虚之腰脊痛诸症。上髎穴位处有疼痛感的时候,多有可能是受凉或劳损导致骶神经受到刺激,引起上述症状,具体原因应咨询医生,确切病因之后进行调理治疗。上髎穴刺灸操作手法简易取穴:俯卧,第1骶椎水平,背中线外侧1.1寸(第1骶后孔位首)。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与背面成90°

口禾髎的准确位置作用 口禾髎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取穴。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禁艾炷灸,温和灸2-5分钟。

冲阳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冲阳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足背肿痛等。2.功效: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气海的作用与功效 气海刺灸操作手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斜刺向下进针2-3寸,局部酸胀,并可向外生殖器放射。艾炷灸3-7壮,艾条温和灸15-30分钟。注意:孕妇不宜针刺;膀胱充溢时,不宜向下斜刺过深。

治疗儿童中风的方法有哪些

1.基本治疗(1)中经络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者,加风池、完

冲阳位置很痛是什么病 冲阳穴常用配伍

1.配合谷,下关,颊车,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攻之牙痛,面肿,口眼歪斜等。2.配百会,丰隆,间使,合谷,神门,大钟,劳宫,后溪,针刺泻法,清胃祛痰,治疗痰火扰动神明之狂妄,癫痫。3.本穴健脾益气,理气和胃,消食化滞,配脾俞,中脘,胃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胃痛,配下脘,璇玑,足三里,梁门,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脾虚食滞之腹胀,不嗜食。4.配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条口,三阴交

下脘的作用与好处 下脘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7-9壮,或温和灸15-20分钟。功能:和胃健脾,消积化滞。主治:腹痛肠鸣,食物不化,呕吐反胃。

兑端的准确位置作用 兑端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取穴。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皮肤与唇的移行部。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3-5分钟。功能: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主治:口喎,鼻衄,齿龈肿痛,癫病,鼻炎,面神经麻痹,晕厥。

委阳的准确位置图 委阳穴针刺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屈膝,腘横纹外侧端是穴。进针方向:从屈侧向伸侧直刺与腘窝平面成90°。深度:针0.5-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1-2壮,或温和灸5-10分钟。功能:疏利三焦,通经活络。主治:腰脊强痛,小腹胀痛,小便不利,腿足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