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骗儿童有哪些惯用手段
拐骗儿童有哪些惯用手段
IPAD、食物诱惑孩子。《一年级》综艺里面有这样一幕,孩子被要求到校外买蛋糕,路上设定了坏叔叔、坏阿姨和孩子们搭讪,其中一个孩子被IPad诱惑被骗上车。儿童的心理是很简单的,他们不懂如何去分辨好人坏人,但是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不由自主的走过去,如果坏人利用玩具或者是食物诱骗孩子的话,孩子们也是会上当的。
假装是孩子爸爸妈妈的朋友、同事。骗子为了拐卖孩子也是各出奇招的,如果家长有灌输给孩子不要顺便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或者拿陌生人给的东西,一些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会有警惕的。骗子也不笨,IPAD诱惑不了孩子,那么就和孩子们搭讪,骗取他们的信任。
直接使用一些手段迷魂孩子。拍一拍肩膀整个人都昏睡过去了,可能大家也听说过,如果真的出现迷晕后拐卖孩子的情况,对于此真的防不胜防,所以家长要告诫孩子除了不和陌生人聊天之外,走路的时候如果可以就尽可能和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孩子暑期安全注意事项
1、溺水
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有成人陪同。
2、交通安全
站在黄线后等车,教孩子认识轨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号和警示标志。在等车时不要让孩子玩会滚动的玩具。
3、动物咬伤
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就医打疫苗。
4、滞留车内
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窒息。
5、拐卖诱骗
目前拐骗儿童犯罪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且趋于城市化、社区化。有孩子的家庭,应多关注此类新闻和公安部门总结的预防帖子。
6、触电
在插座上安装防电盖,一旦触电,立即关闭电开关;如离开关较远,先用干木棍把孩子与电源分开,再将孩子移到通风处,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
7、坠楼
别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不要在阳台放置垫脚的东西,以防万一。
8、烫伤
家长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等放置在安全位置。一旦发生烫伤要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及时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9、误食
将药品存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误服了药品,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
10、浴缸
约2.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孩子在浴缸洗澡时,父母必须始终在孩子身边。
小孩偏食挑食做哪些检查
儿童多半有偏食的问题,不喜爱吃蔬菜、水果,但偏爱吃高糖、高油的食物,从调查中发现,高达24%的偏食儿童身高比同龄孩童矮6公分,体重也大约轻了2公斤,营养达师提醒,如果偏食行为仍不改善,除了会影响儿童脑部与身体肌肉的成长与发育,也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或脾气暴躁。
小儿挑食、偏食都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不利。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经常会出现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小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会影响他获得全面的营养,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父母应该帮助他纠正,这是正确的。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如采取哄骗打骂等强制手段,就更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反而不好。
糖尿病患者化糖与降糖的区别
所谓的血糖升高并不是血糖本身增多了,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变成身体的动力这个能源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延缓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热能不能及时将血糖转化为动力所致。
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身体所能利用的能量,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能量来源本来已经不足,反而减少了能源的供给,怎么能不令糖尿病人身体更加沉重无力疲惫不堪,最终导致并发症令各脏器功能逐渐丧失呢?
西医理论容易忽视造成血糖失常的客观流动因素,而采取了一味恢复静态指标的所谓对症治疗。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硬把他扶起支住,强行使之站立,并试图想通过站立来证明病人的健康一样,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如果松手,失去扶持的病人自然会无力支持而倒下。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没有真正排除疾病的病因,只是试图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证明疾病不存在病人一切正常的静态参照,比如站立。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欺骗病人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
而中医化糖疗法可以打通人体肾经带动全身糖代谢,恢复人体化解血糖的本能,让血糖被人体自身吸收变成能量储存,改善自身血糖转化本能。
其实,化糖与降糖这两种治疗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一个急治标、一个缓治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就向病人的两只拐棍,在互相配合过程中先让病人甩掉一直拐棍,再甩掉另一支拐棍,最后健康行动起来。
儿童暑期十大安全隐患
1.溺水: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即便是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也要有成人陪同。
2.交通安全:永远站在黄线的后面等车,教孩子认识轨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号和警示标志,告诉孩子永远不攀爬轨道前的任何栏杆,在等待时,不要让你的孩子玩球一类会滚动的玩具。
3.动物咬伤: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潜伏期很长。夏天孩子们在外玩,请务必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远离这些猫狗,不要和孩子招惹猫狗。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就医打疫苗。
4.滞留车内:很多把孩子“忘”在车里的家长,事后都追悔莫及。保险起见,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
5.拐卖诱骗:拐卖和走失儿童,是目前社会各方都极其关注的话题。目前拐骗儿童犯罪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且趋于城市化、社区化。有孩子的家庭,多关注这方面新闻,各地公安部门会总结预防帖子,全民普及防止拐卖事件。
6.触电最好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一旦触电,立即关闭电开关;如果离开关较远,先用干木棍把孩子与电源分开,再将小孩移到通风的地方,解松衣服,进行人工呼吸。
7.坠楼孩子天性好动,千万别让他脱离你的视线。别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最好在阳台门口加围栏,使孩子无法通过,此外,绝对不可在阳台上有垫脚的东西,以防万一。
8.烫伤夏季穿着较单薄,这增加了烫伤的可能性,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粥等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生烫伤要用流动水冲洗伤口,不要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并及时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9.误食尽量将药品存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但是如果一旦孩子误服了药品,就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家长还要辨明孩子吃的是什么药物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将装药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小孩的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
10.浴缸在家中的大浴缸内泡澡,不管是对大人还是小孩而言都具有相同的诱惑。然而,调查显示,在家中溺水身亡的孩子中,80%在4岁以下。专家称,约2.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也许你不信,但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单独走到湿滑的浴缸,面朝下摔在浴缸里的话,这一点点水也会致命。因此,孩子在浴缸洗澡时,父母必须始终在孩子身边,哪怕接个电话的工夫都有可能发生意外。
孩子安全教育教孩子学会警惕陌生人
一、教导孩子拒绝陌生人搭讪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中,五位爸爸上演变装秀。除了张亮被天天一秒认出以外,其他爸爸“陌生人”的身份均未被宝贝识破。
对此环节,众网友在笑过之余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这些陌生人都是爸爸们演的,但如果不是呢?如果真的是坏人该如何是好?”如何让孩子拒绝陌生人的搭讪呢?
而据调查显示,陌生人搭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美食诱惑孩子,拿小孩子喜欢的玩具吸引孩子,在一个小角落拉扯孩子,或者骗孩子带他去看动画片等等。由于孩子的好奇心重,防范意识薄弱,如果遇到不法分子,容易被他们的小伎俩所蒙骗。
那么,家长们要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呢?首先,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被不认识的人“忽悠”,拒绝陌生人的搭讪,向陌生人递过来的食物,say no!
具体来说,可以教孩子一些应对陌生人的基本措施。
1、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
当孩子一个人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如果有陌生人或平时与你不亲近的熟人搭讪,以某种理由要孩子跟他走的时候。
父母要教导孩子,一定不要跟他走,假如陌生人想强行抱走自己的时候,要力争反抗,大声呼叫,让周围的人知道你处于危险中。要告诉孩子,一旦跟陌生人走了,这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父母,让孩子知道这种事情的严重性。
2、遇到陌生人强行拉走,要报警
为了博取孩子的好感,让孩子卸下防备心理,有时候陌生人会装作认识儿童的父母,或者以儿童父母的名义去要求儿童去做一些事情。
妈妈应在平时就告诉宝宝,如果遇到陌生的叔叔阿姨自称是父母的好朋友,千万要记住他的脸部和衣着特征以及车牌号码,并到附近找人打电话跟父母联系,确定时否确有其人其事,如果如果父母确认没有此事,应该及时报警。
3、要求孩子学会警惕陌生人
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可是却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 所以,父母要时常灌输孩子警惕陌生人的意识,如果遇到陌生人,要以警惕的心去对待,不被陌生人的谎言和诱惑欺骗。
有时候陌生人会拿一些巧克力、小玩意吸引宝宝,这时宝宝不要被他们的诱惑吸引,拒绝他们的赠与就行了,可以礼貌的说一句:“谢谢叔叔,但妈妈不让我拿别人的东西。”。
总之,如果父母有提前进行孩子的安全教育,在家庭中教导孩子实施有效的应对陌生人方法,不仅是保健孩子身心,还是保障家庭完满的有效措施。
此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讲故事、读儿歌、看图画、看电视等形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
活中的一些小常识,如水、电、火等危险物体,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采用恐吓的语言和手段,以免使孩子产生恐惧感。
此外,父母还要经常提一些安全问题,帮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你可以用试探的口吻教育孩子,“爸爸妈妈都不在时,有人来找怎么办?被坏人拐骗后怎么办?如果你走失了怎么办?这样可是使幼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所以,如果你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完满幸福,家长们要强化安全教育的责任意识,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把握好“生活的每一瞬间”,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糖尿病患者化糖与降糖的区别
中医化糖专家认为:糖尿病主要矛盾表现为血糖升高,临床给予降糖治疗。实际上这个所谓降糖治疗从一开始就忽略了血糖的高低本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身体不断在消耗血糖,血糖由高向低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所谓的血糖升高并不是血糖本身增多了,而是血糖转化为能量、变成身体的动力这个能源转化成能量的过程延缓造成的。也就是身体的热能不能及时将血糖转化为动力所致。
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身体所能利用的能量,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能量来源本来已经不足,反而减少了能源的供给,怎么能不令糖尿病人身体更加沉重无力疲惫不堪,最终导致并发症令各脏器功能逐渐丧失呢?
西医理论容易忽视造成血糖失常的客观流动因素,而采取了一味恢复静态指标的所谓对症治疗。这就相当于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硬把他扶起支住,强行使之站立,并试图想通过站立来证明病人的健康一样,是自欺欺人的荒唐之举。如果松手,失去扶持的病人自然会无力支持而倒下。这种治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没有真正排除疾病的病因,只是试图在现象上制造一种证明疾病不存在病人一切正常的静态参照,比如站立。其实质不过是一场欺骗而已,欺骗病人的同时,也在欺骗自己……
而中医化糖疗法可以打通人体肾经带动全身糖代谢,恢复人体化解血糖的本能,让血糖被人体自身吸收变成能量储存,改善自身血糖转化本能。
其实,化糖与降糖这两种治疗手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一个急治标、一个缓治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就向病人的两只拐棍,在互相配合过程中先让病人甩掉一直拐棍,再甩掉另一支拐棍,最后健康行动起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防骗意识
生活中,频频出现孩子被拐被骗的情况,为了防患于未然,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防骗意识呢,跟大家分享一下
步骤/方法
1.学唱安全儿歌
儿歌好学又好记,歌词也容易让宝宝理解,妈妈爸爸在平时的教育中教会孩子唱一些具有安全意识的儿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小兔子乖乖》。
2.讲防骗小故事
家长可以整理一些关于防拐防骗的童话故事,每天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把这些小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些防骗常识,例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孩子小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但机械记忆力很强,这些对他一辈子都有利。
3.教孩子们认方位
在宝宝三岁左右,就可以教他认识东西南北。白天你要教给他看太阳,我们说太阳落山的时候就是在西边,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就是在东边,中午12点那是正南,孩子要明白这些,就知道方位了。然后再记家里的门牌,这样,他一般都知道家在那个方位了。
4.小小电话本
让宝宝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家里的电话号码、好邻居的电话号码,这些号码都应该让宝宝记住。也要教会宝宝如何拨打家人电话,以及110求助。等遇到紧急情况时,发生危险,就能够尽快通知别人。
5.场景模拟演习
在平时和宝宝玩游戏时,可适当加入被骗求救的模拟演习,让宝宝与家庭成员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宝宝被骗场景,让宝宝演练如何脱身,如何寻求帮助,以及大声呼救,极力挣扎的摆脱危险的场景。
儿童防拐攻略盘点
儿童防拐攻略盘点
儿童被拐、家长心焦、警察立案多方寻找,这样的消息时常听说,但被拐儿童机智自救的案例却少见。今年4月11日,湖北一名5岁女童被陌生人强行带走,孤立无援时不做激烈反抗,静观其变等待救援;看到警察后立即求助,准确描述被拐过程,指引民警迅速判明情况;准确提供个人和家庭信息,使民警快速与家长、老师取得联系,最终成功回家。女童机智勇敢的自救行为,被网民称为"儿童防拐教材"广泛普及。
儿童防拐,"预防针"要早打。面对人贩子层出不穷的作案手段,做好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带不能行走的孩子出门,应把孩子抱在胸前,最好用专门的婴儿背带将孩子绑在身上;孩子能够自行走路时,家长更要小心看护,尤其在人群拥挤的地方,切忌孩子离开视线范围;
二,家长不要把孩子交给任何陌生人看管,尤其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谨防人贩子乘机做案;
三,从小训练孩子牢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电话号码,或学校地址、老师电话等信息,教会孩子独自拨打电话;教育孩子如果在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不要惊慌哭泣,不要轻信陌生的"好心人";教孩子辨识警察、军人、保安等"穿制服"人员的外观标识和特征,养成向他们求助、求救的意识;
四,给孩子佩戴一些有特征或能反映身份信息的物品,教育孩子一旦被陌生人强行带走要留下线索;通过讲述拐卖儿童事例或防拐防骗故事,教育孩子提高警觉,牢记防骗常识;学校也应开展常态化防拐骗教育,通过模拟场景让孩子掌握尽可能多的防拐骗方法。
怎样教孩子防骗防拐
现身说法:借机给孩子上了一课
网友智雪告诉记者,上周日她带儿子去世园会玩的时候,遇上一个走丢的孩子 ,是个小女孩,找不到妈妈了,虽然表情很镇定,但一直在大声地呼喊妈妈。周围好心人跟孩子要了她妈妈的电话,但是打不通。正巧巡逻的保安就在附近,好心人就把孩子交给保安看管了。没多久,孩子的妈妈看到保安领着自己的孩子就上来认领。小女孩见到妈妈的瞬间哇哇大哭,看来吓得不轻。
智雪和儿子目睹了整个过程,觉得是个典型的案例,借此也给儿子上了一课。“我让他告诉我,‘如果你是这个孩子 ,你会怎么办?’听我这么一说,孩子起初有些慌神,然后就说:‘先在附近找,然后请周边的叔叔、阿姨帮忙打电话。’我又问他:‘如果他们打不通我的电话,来了别人或是你借电话的叔叔、阿姨要求你跟着他走,他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孩子的回答还是很令我欣慰的,因为他一直坚持称:‘不会跟任何人走!’而我也再三嘱咐他,如果电话打不通也不能跟陌生人离开原地,除非是周边巡逻的特警或者警察。其实,孩子三岁以后,每次在报纸上或者电视上看到类似的新闻,我都会特意叫孩子一起看,并给他讲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智雪说。
专家支招:给孩子树立边界意识拒绝缺乏尊重的逗引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网友智雪的家长不少,就是虽然已经意识到了防骗防拐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没找到根源,还不能杜绝悲剧的发生。帕夫学院总经理刘子扬表示,要想从根本上教会孩子防拐防骗,首先要给孩子树立边界意识。什么是边界意识?说得白一点就是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其次,要杜绝对孩子缺乏尊重的逗引。现实中,这样的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可能觉得小孩子可爱,亲朋会随手拿出一颗糖果或一个玩具乃至IPAD去逗引孩子做成人想让他们做的事情。而0到6岁正是孩子对色彩、味觉、声音 、光线以及未得到事物最为敏感的时候,成人利用孩子的敏感期做了孩子不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满足成人的要求,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崂山实验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刘英则建议家长们,要教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带路”,“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她还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会说话后,教孩子背诵爸爸妈妈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以及自己的家庭地址;教会宝宝辨认警察、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告知其如遇特殊情况可向这些人员求助;并教会定宝拨打110电话。最后,刘英提醒各位家长,对防拐防骗的教育一定要进行,但也要适度,要告诉孩子,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是好人,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坏人。“不要让孩子对世界的美、好、善产生怀疑。”她说。
经验分享:经常讲防骗故事让孩子背过电话号码
悲剧的频发,让家长们不得不提早对孩子进行类似的教育 。下面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的窝:我们从孩子三岁多就要求他背过我的电话,当时我把我的电话号码用“小星星”编成了调子和他唱着玩,唱了没两天他就记住了。除了记住我的电话,还要求孩子也背过爸爸和姥姥的手机号码,再告诉他如果和我们走失了,要找穿制服的人帮忙打电话或者找带着孩子的阿姨帮忙打电话。
七仙女婆婆:假如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我会告诉他,妈妈带着钥匙的,所以无论谁敲门都不要开;孩子上幼儿园,我会告诉他,除了爸爸妈妈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之外,谁都不要跟着走,我们会准时去接的,要是去晚了,就去找老师,等着爸爸妈妈。
雨婷妈妈:我的方法是陪她看类似的绘本,或者利用睡前讲故事的时间,给她讲一些关于防拐防骗的童话故事,并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些防骗常识,例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孩子小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记忆力很强。
小歌谣可助防骗
孩子毕竟小,死记硬背一些防拐防骗的知识有些枯燥也有些困难,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首防骗小歌谣,让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学会防骗技巧。“小白兔,上学校,见生人,有礼貌。不说话,笑一笑,蹦蹦跳跳快走掉。”尤其是家有刚上幼儿园孩子的,作为家长应该把这个歌谣教给孩子,这样小朋友就不会被陌生人纠缠住,减少了许多上当受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