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当天的生理状况
宝宝出生当天的生理状况
婴儿从出生到满月为新生儿期,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来到人世的第一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此时婴儿的身体内部还要不断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出生后就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等等。即便是在很安静地睡觉,其实身体内部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以这段时期对新生儿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安静、保温、营养和防止感染等等,这些都需要精心护理。
了解出生当天婴儿的生理状况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大声啼哭,四肢能够自由活动;通常会在24小时内排出砖红色的尿液个别宝宝可能在48小时后;在24小时内排出暗绿色或黑色的胎便,这是因为胎便中有胆汁的缘故;新妈妈多数都是头一胎,而且可能是相对高龄的孕妈妈,因此,宝宝的头部可能会呈明显的椭圆形,不必担心,它可以自然长好;寒冷季节出生的宝宝,手指或脚趾发紫是常见的。另外,宝宝们的生殖器看起来可能不太对劲儿,但这也可以自然长好,不必担心。
影响宝宝头型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宝宝头型的因素
例如横位或头部在上,那么出生当天即可发现头部受子宫的压力造成一种特殊头型。羊水少、臀位产、滞产也可引发头型的变化。
双胞胎或多胞胎因互相争取空间或头部互相挤压而造成头型变化。
引产时使用真空吸引、产钳,有 时会形成血肿。出生后,宝宝不愿侧向血肿处睡,也会形成歪斜头。
睡宝宝出生后总是以同一个体位仰卧或侧卧不适当的睡姿造成头型不正。
营孕期营养不足或胎儿宫内感染,可致小儿先天性脑发育不良而引起小头畸形或脑积水;准妈妈怀孕后期或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多晒太阳,可能导致宝宝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引起方颅等头颅畸形。因此,如果是因营养或疾病造成宝宝头型变异,必须先对症治疗再进行头型矫正。
早产儿特别是小早产住院抢救静脉输液头偏向一侧固定时间较长、或长时间放置暖箱中未能经常变换体位。
宝宝呼吸急促是正常的吗?
新生儿15种异常状况不是病
想无微不至照顾新生宝宝的同时,新手妈妈们一定要先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即使是健康的宝宝,也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状况会让爸爸妈妈担心害怕,下面介绍15种非疾病的新生儿异常状况,让新手爸妈们更了解宝宝的生理机制。
肢体蜷曲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
注意:除非宝宝的大脑或神经发育有问题,否则只要等神经系统的控制逐渐由粗动作进展到细致动作后,这些状态都会自然矫正。
打喷嚏
新生儿偶尔打喷嚏并不是感冒的现象,因为新生儿鼻腔血液的运行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质如棉絮、绒毛或尘埃等便会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这也可以说是宝宝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种方式。
注意:突然遇到冷空气也会打喷嚏,除非宝宝已经流鼻水了,否则家长可以不用担心,也不用让宝宝动辄服用感冒药。
体重减轻
新生儿在出生一周后体重往往会减轻,这是因为宝宝的进食量还没有形成规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谢及由皮肤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造成体重在出生后前3~4天会减轻。减轻的量可能多达出生时体重的10%,不过随着宝宝渐渐地适应,到了第8、9天这些丢失的体重就会补回来。
注意:若10天后仍未恢复的话,就应该就医另寻原因。
惊跳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打嗝
新生儿打嗝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由于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打嗝、放屁的次数都较成人来得多。
注意:若家中的宝宝持续地打嗝一段时间,可以喂宝宝喝一些温开水,以止住打嗝。
下巴抖动
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动的情况,家长可以不要担心。
注意:但若是寒冷季节,则需要注意宝宝的下巴抖动是否为保暖不足的原因。另外,若有伴随其他的症状,则可能是病征之一。
新生宝宝可以游泳吗
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会选择在医院或者是婴儿游泳馆对宝宝进行游泳训练,游泳给宝宝带来的体质、心理、智力的良好影响令爸爸妈妈对婴儿游泳更多的肯定。
什么是婴儿游泳
婴儿游泳是1一岁以内的宝宝在有专门婴儿安全保护措施下,有专门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的操作和看护,而且在宝宝出生当天就可以进行的一项特定的、阶段性的宝宝水中保健活动。婴儿游泳分为有次序、有部位、有技巧的婴儿水中抚触、被动游泳操和自主游泳两部分。
婴儿游泳是根据最新的理论开展的一项对婴儿早期保健活动,这项活动适合足月正常分娩的剖宫产儿、顺产儿(出生当天至出生后12个月)、孕32-36周出生的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一般早产儿或先天身体有某些缺陷的婴儿一般不适合游泳这项活动。
婴儿游泳啥会根据宝宝在类似母体的羊水中做自主运动,,对新生宝宝的大脑发育及对外界反应能力有重要作用,,而这项活动为新生宝宝的智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婴儿游泳的好处
宝宝天生就是游泳的高手,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每天都在“羊水游泳池”里畅泳。不少育儿专家建议宝宝出生后可以适当让宝宝游泳,这样不但有利于宝宝适应环境,还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那么婴儿游泳的好处有哪些?
1、宝宝出生后离开了妈妈,失去原来生存在羊水中的感觉,游泳可以帮助他感觉到回母体内的环境,从而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2、婴儿在生长发育中除“口部”的饥渴外,尚有肌肤、骨骼、关节、肌肉、情感等的“饥渴”,必须得到满足,现代“婴儿游泳”正是满足了婴儿的这些需求。
3、通过以水为介质的皮肤接触及各个关节大幅度的自主活动和被动游泳操活动,同时可以温柔和自然地刺激婴儿的视、温、嗅、触觉,尤其是平衡觉的刺激与适应。
4、婴儿游泳会对婴儿特定部位皮肤、肢体、关节、骨骼进行主动和被动的活动与刺激,并间接地促进五脏六腑及各神经系统和发育。促进新生儿食物消化吸收,减弱应激反应,提高小儿抗病能力。
5、婴儿游泳能使婴儿身心受到抚慰,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消化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婴儿身心的健康教育。
6、婴儿游泳能促进小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减少不良睡眠习惯的形成,减少哭闹。另外,可能对宝宝早期的智力发育和情商的发育和提高有利。
婴儿游泳的准备
一般情况下,去游泳的时候人们会准备好泳衣、防水镜、毛巾和洗澡用品,游泳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态,但是婴儿游泳更是不能马虎的事情,爸爸妈妈要事前帮宝宝准备好宝宝在游泳时所用到的东西,但是宝宝游泳时需要用到什么呢?
1、首先在宝宝要去游泳前,爸爸妈妈要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游泳,看宝宝是否吃饱了,通常要给宝宝做婴儿游泳应该在吃奶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另外,还要观察宝宝是否高兴,是否刚刚睡醒,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在宝宝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婴儿游泳操作。
2、宝宝游泳前要准备好:宝宝专用浴巾(要干燥、不用太大,以可包裹宝宝全身为适合);一小块方巾、另准备一块干的毛巾备用;脐带没有脱落的宝宝,还要准备用于清理肚脐的75%酒精、消毒棉签等物品;宝宝洗发液、宝宝沐浴露、婴儿抚触油、婴儿爽身粉;宝宝将要更换的衣服、纸尿裤等;水温计、充气90%的婴儿游泳专用泳圈、一个可在水中漂浮的玩具。
3、游泳的设备环境要准备好。可选择家里的浴室,方便婴儿游泳时的给水和排水;由于有的家长认为浴室里的空气不好,所以也可选择客厅、阳台作为婴儿游泳的场地。但是,建议家长还是以浴室使用为主,一是水池容量较大,二是浴室空间小,比较容易保障环境的温度,避免宝宝着凉,尤其是冬天。
婴儿游泳注意事项
宝宝由于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爸爸妈妈在照顾宝宝的时候要考虑各种事情的安全性。虽然婴儿游泳是一项利于宝宝健康的运动可是在婴儿游泳过程中,如果家长们不小心照顾好婴儿,是很容易出现让宝宝溺水或者着凉导致身体不适等状况。如果家长们想让宝宝游泳,以下事项就要注意一下了。
1、注意宝宝的状态是否适合游泳
给宝宝游泳的时间最好是在吃奶1小时以后。哺乳前肠胃空虚,体能不足,宝宝游泳体能消耗高,易造成虚脱,所以不适合游泳;哺乳后马上游泳,会造成肠胃及内脏供血量不足,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甚至引起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因此宝宝吃饱后亦不适合婴儿游泳。宝宝在生病期间不能游泳,早产儿和体重太轻的宝宝都不适合较早开始游泳。
2、注意保温
室内温度最好在25°C~28°C。要求水温在37°C,如果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水温控制在38°C左右为宜。 宝宝游泳无论在家中还是在游泳馆,水温都要尽量保持恒温。
3、注意有用设备的泳池安全性
最好用专业的游泳设备,而不要用浴缸代替。泳池每次要清洗干净,并注入新鲜的水。深度以宝宝的脚触不到池底为宜,但也不宜过深。
4、注意脐带防水
对于脐带残端尚未脱落的新生儿,在宝宝游泳前要常规进行脐带防水处理。处理方法可用简单而经济的方法,即用普通3L医用胶贴盖脐带残端即可。但原则上对于刚出生5天内的新生儿,游泳前要进行脐带防水。
哪些婴儿不适合游泳
虽说婴儿是天生的游泳选手,可是并不是所有宝宝出生后都适宜通过游泳来锻炼身体。有些宝宝游泳后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因此妈妈们要了解清楚自己宝宝是否适宜游泳。哪些婴儿不适合游泳?一起了解下。
1、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新生儿,在足月(37—40周,视婴儿身体健康发育状况而定)后或体重5000g以上游泳较为适宜。
2、有新生儿并发症,或需要特殊治疗的婴儿。
3、Apgar<8分的新生儿。
4、皮肤破损或有感染的婴儿。
5、感染、感冒、发烧、拉肚子、脚易抽筋、身体异常者、免疫系统有问题、呼吸道感染(具传染性)。
6、注射防疫针不到24小时的小婴儿不适宜游泳,24小时后方可洗澡或游泳。
7、湿疹局部有感染或非常严重的不适宜游泳。
宝宝1周体检项目及时间表
出生后半小时内他就能吮吸和吞咽母乳,出生当天,就开始排泄大小便,还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帮助自己与外界沟通。第一次体检在一般在出生后立刻进行,中如果发现宝宝异常,可及早进行治疗。
第一次体检
检查时间:宝宝刚出生,宝宝1周。
体检项目:皮肤颜色等身体各个部位、心率、刺激后反应、肌张力、呼吸等项目。
温馨提示:刚出生的宝宝虽然看上去很柔弱,实际上宝宝有着令你惊奇的视、听、闻、味觉能力。给宝宝进行体检,可以更清楚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有哪些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之体重减轻
出生的前五天,新生儿的体重会减轻10%-15%。这是因为新生儿刚开始无法充分的摄取奶水,因为呼吸,排尿,排便等一系列的行为使得宝宝体内的水分减少,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这只是暂时性的,所以不用过于的担心,只需要等等新生宝宝学会吸奶的时候,体重便会每天以30-40克的速度增长。为了更好的加测新生儿的发育状况,小编最近爸爸或者妈妈购买一个体重秤,经常对新生儿进行体重的测量。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之饥饿热
很多新妈妈会发现新生儿在体重减轻的这段时间里,有时会出现38度以上的高温,让很多的新手妈妈都不知所措。其实这是因为乳汁摄取不足,再加上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保暖过度所导致的,正常情况下这种症状会在下奶之后消失。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之鼻塞
新生宝宝由于鼻道内比较狭窄,所以就很容易会引出鼻塞的现象出现。当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由于不能用口来呼吸,就会发生“哽...哽...”的痛苦声音。所以这个时候新妈妈们就要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温暖和干燥。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之黄疸
在宝宝刚出生后的2-3天,有些新生宝宝的皮肤就可能会呈现黄色,这是生理性黄疸所致。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周之内变现的特别明显,但是会在10-14天时候自然消失。小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宝宝黄疸现象维持两周以上而且颜色越来越浓的话,那么就表示已呈病态了,这个时候就要立刻带宝宝去看医生。此外,出现黄疸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RH因子和A.B,O血型不合等因素,所以请新妈妈务必要多加注意。
新生宝宝的生理状况之眼屎
早上醒来,新生宝宝的眼睛部位都会积存眼屎。如果分泌物是白色的话,那么妈妈们就不用担心,用消毒棉花擦拭掉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有发现眼睑的地方有水肿,眼睛充血并且还会流出脓样,黄色分泌物的话,那么就说明宝宝很可能是新生儿结膜炎,应找医生治疗。
宝宝出生7天黄疸指标
宝宝出生7天黄疸指标
宝宝出生7天其胆红素低于12mg/d1黄疸正常。
12mg/d1:指的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应低于12.9毫克。
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在宝宝出生后的2—3天出现,在第4—7天属于高峰期,因此宝宝出生第7天测量宝宝黄疸指标是会偏高的,但一般在出生后的2—3周生理性黄疸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如果之后宝宝的黄疸没有消退,持续增高,则考虑是病理性黄疸。
宝宝怎么补钙 宝宝需要补钙吗
出生至三个月的宝宝,主要营养来源为母奶或配方奶,此阶段只要奶量与哺喂次数正常,并不需要额外再添加其它食物,除非是早产、出生体型小等先天生理状况较不理想的宝宝。先天生理状况较不理想的宝宝,体内钙质含量会比一般宝宝少,如对于早产儿的照顾,除了奶水,医院也会在额外补充的营养针里多加入钙与磷的元素,也建议初期哺喂母奶时,可在医嘱下添加富含矿物质的母奶添加剂,待矫正年龄与同龄宝宝相近时,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
新生儿第一天喝什么 新生儿第一天不吃奶怎么办
宝宝是带着能量从妈妈体内出来的,因此如果宝宝暂时不吃奶只要其他生理状况正常则不需要过于惊慌。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不能频繁的吮吸,母亲应当把乳汁挤出来用小匙或者是滴管喂奶(注意这个时候最好不要用奶瓶),直到新生儿可以直接在乳房上吮吸为止。
新生婴儿特殊生理状况大揭晓
状况1:呃…怎么宝宝刚从医院带回家,体重就一路往下降呢?是不是没吃饱呀?
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比成人大,因此消耗的水分自然比较多,容易出现生理性脱水现象。而且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呼吸、排汗、大小便,这些活动都会失去水分,但另一方面,这时小宝贝却还没学会怎么好好喝奶。这也是让宝宝生理性脱水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宝宝出生的第一个礼拜是生理性脱水期,早产儿则要两个礼拜,这段期间体重大约会减少2~10%,之后就稳定下来了。
如果生理性脱水太严重…
如果宝宝生理性脱水比较严重,皮肤、嘴唇、甚至口腔黏膜都干干的,尿尿次数太少(一天少于4次),喝母奶的量又不是那么的够,万不得以,除了喂母奶,爸妈可以斟酌让宝宝喝些配方奶来改善。
状况2:宝宝作息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哭,我快被整得神经衰弱了!
针对这点,要为宝宝澄清的是─宝宝并没有作息颠倒,而是因为新生儿睡觉时间长(平均每天睡16~20个小时),睡眠时间又不固定,老是睡睡醒醒的,到了晚上,宝宝又继续睡一下醒一下,爸妈才会有这种错觉啦。基本上,等到三、四个月之后,宝宝的生理时钟会逐渐固定下来,跟大人一样白天活动晚上睡,到时爸妈就不用过着跟宝宝奋战到天明的生活啦。
如果真的哭太凶…
如果宝宝整晚哭闹不休,建议爸妈们还是查清楚原因,或带给医生诊断比较好。
状况3:宝宝的体温老是比我高,该不会发烧了吧?!
体温高于38℃才算是发烧,因此,只要宝宝的体温在36℃到38℃之间,都算正常,父母不必太过紧张。基本上,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还不健全,无法维持在恒温状态,体温容易随着外在环境上升下降。因此,黄亮迪医师建议最好将新生儿放置于25℃~28℃的室内,对宝宝最好。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时,宝宝体温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甚至影响呼吸或中枢神经,不可不慎。
如果体温高于38℃…
建议爸妈应该先观察,是否让宝宝穿太多衣服了,造成宝宝体温上升。假如减少衣物被盖还是无法让宝宝的体温下降,则可以让宝宝洗个温水澡(温度跟体温差不多)。洗完温水澡30分钟之后再量量看,如果还是高于38℃,最好送去看医生。
此外,还需提醒爸妈,由于宝宝的体温变化很快,在帮宝宝降低体温时,最好采取渐进式的方法,以免方法过猛,宝宝的体温就会像坐云霄飞车般,一下子掉太低,也会有危险。
基本上,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月都会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状况发生,但这些状况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才需特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