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的信号
血稠的信号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中老年人中多见。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对个人来说,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
绝大部分“血稠”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只要健康生活、规律饮食,多可自愈。但对中老年人血稠应重视,因为血液黏度增高,心脑血管易缺血缺氧,增大心脏病的风险。
血稠的信号多表现为脏器缺血: 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如果中老年人有上述症状,而又没有明确的心脑血管病史,应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査以及血压、血脂、血糖等项目的检査,就能判断是否血稠。一旦发现血稠,应从以下几点调整生活方式。
第一,多喝水。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 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饮水可使血液变稀,这里的水是指白开水,果汁、饮料的稀释效果不佳。
第二,多放松。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第三,戒烟酒。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 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所以要戒烟限酒。
第四,不吃动物内脏及甜食。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可加重血黏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
血液粘稠的四个信号
血粘度高的人,早晨起床会头晕目眩,跟普通人睡醒后精神抖擞完全不一样,但一到了夜晚就精神状态很好。
血液粘稠的人大多超重,这些人蹲下来很费劲,即使蹲下也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
这是因为人在下蹲时,血液回流心脏的比较少,如果血液粘稠,肺、脑等脏器还会缺血,引起呼吸困难。
健康人午餐后都会犯困,但血液粘稠所引起的午后困倦跟它有所不同。
血粘度高的人午饭后特别犯困,如果不休息,整个下午就没精打采,这是因为血液太过粘稠,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不差,但会偶尔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这可能跟血粘度有关。
血液粘度过高,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视网膜和视神经会短暂出现缺血,引起视物模糊。
血液粘稠的四个信号 血液粘稠怎么调理
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
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对于没有基础疾病者,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有心脏、肾脏疾病者需遵医嘱饮水。
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
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其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
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但其实,戒烟不止预防疾病这么简单。有研究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来说,戒烟的效益要远高于用药。
贫血可能是肠癌信号
不少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去血液科却查不出任何病因,一直当作缺铁性贫血治疗。对此,最新一期的英国《结肠直肠病》杂志刊登新研究发现,此类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很可能是结肠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S·达梅里博士及其同事对至少62.8万名4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参试者接受了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发现1/3缺铁性贫血患者后来都患上了结肠癌。
研究人员表示,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有症状。比如,身体不明原因消瘦、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等。另外,不明原因贫血也是早期结直肠癌的表现之一。应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警惕。
癌症的早期信号 第9种信号:血尿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尿液偏黄并带有血色,很多人便以为是“上火”了。殊不知,这是膀胱癌的危险信号。
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的膀胱癌,良性的肿瘤非常罕见,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表现为无痛性、肉眼可见的血尿。患者容易因为没有疼痛等不适而掉以轻心,结果耽误了诊疗。
肛瘘有什么预警信号
第一个信号:流脓。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通常新生成的接管排脓较多,脓汁粘稠,呈黄色、昧臭。而痪管时间较长,则流脓较少,稀谈如水。瘘管会出现暂时不流脓液的情况,通常,此时台出现局部肿痛,体温上升。
第二个信号:疼痛。肛瘘患者肛门局部还会出现肿胀、疼痛、灼热不适感,在患者行走或排便时症状加重。
第三个信号:瘙痒。当肛门四周皮肤受到脓液和分泌物刺激时,患者会感觉到皮肤瘙痒。
第四个信号:排便不畅。有的患者由于病程长.肛痪口久不愈,会出现大便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第五个信号:其它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消瘦、食欲咸退、便秘、贫血、排便困难等症状。
怀孕信号
怀孕的过程很漫长,但许多人发现自己怀孕时,已经过了很久,那么如何及早发现身体的变化,尽快进入怀孕角色呢?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我们的体内将发生一系列的细微变化。随着这些变化,会出现许多症状和迹象,根据这些迹象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受孕。最早表现出来的迹象有:
闭经:月经停止来潮,是怀孕的最重要迹象。一个健康的育龄女性,月经周期一直很有规律,有过性交史,又没有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不存在生活环境的骤变、情绪剧烈的波动和过度劳累等情况,若月经过时不来,尤其是过期10天以上,怀孕的可能性极大。但也要知道怀孕并非是闭经的惟一原因,很多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贫血、内分泌失调等也会引起闭经,应注意加以区别。
恶心呕吐:一般在停经40天左右,大部分孕妇都会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早晨空腹时更为明显。多数人会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轻的感觉厌油腻,重的表现为厌食;有些孕妇还会突然特别厌恶某种气味,觉得不可忍受;有些则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特别偏爱,如喜欢酸(杏脯)、辣食物等。
倦怠嗜睡: 怀孕时虽然身体健康却总感到疲惫、乏力,或没有兴趣做事情,整天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乳房变化:此时乳房发胀、痛,逐渐增大,乳头感到刺痛,乳晕变大、开始着色(色泽加深),乳房皮下可见静脉扩张。
尿频:平时排尿很正常,由于怀孕后子宫增大,逐渐压迫膀胱,而产生频频有要小便的感觉。
基础体温升高:基础体温是指清晨醒来,在身体还没有活动的情况下,立即用口表测出来的体温。将每天坚持测量的体温记录下来,并制成曲线图表,称作基础体温曲线。基础体温是对应着月经周期的,与孕激素分泌水平有关。正常情况下,基础体温曲线在女性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比排卵前升高0.3-0.5摄氏度,直至月经前1-12天或月经的第一天开始下降。若基础体温上升后,月经到期未来,基础体温便可持续不降,如长达16天之久,则受孕的可能性较大。但需排除其他可致体温升高的因素,如全身感染性疾病等。
脑出血前的报警信号
1.流鼻血
有三高病史,在秋冬季节出现反复的流鼻血,千万别以为是上火,你的火气没那么大。三高人群伴随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脆弱,血压突然升高,使鼻粘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视物不清楚
眼部神经对血压非常敏感,血压高则眼压高,视神经受到压迫,出血模糊、重影等。
高黏血症有啥症状 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稠度过高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称为“高粘稠血症”,血稠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也可以说是血栓发生的一个前兆。血稠不单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吸烟喝酒、压力大等因素,年轻人出现血液粘稠并不少见。
专家提醒,血液粘稠是血栓第一步!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稠度过高!
1.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晨起头晕,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2.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3.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
4.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5 .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如果以上5个症状你有3个就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血液病的早期信号
1.贫血
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丢失过多如女性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或外伤大出血等。
贫血的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和头晕耳鸣等。有些患者常因心悸而误认为是患了心脏病,有的因为耳鸣而去五官科就诊,有的因为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就将其当作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是贫血。
2.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增多,正常值为(3.5-5.5)x1012/l,红细胞增多时可达(6-10)x1012/l,血红蛋白高达170-240g/l。常见原因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如高原居住、肺部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肾病变、各种肿瘤等)、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如严重脱水、烧伤、等)。
红细胞增多的主要表现有:皮肤、粘膜显着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和四肢末断为甚,眼结膜充血。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红细胞增多。
3.出血
血液病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血浆中凝血因子不足,血管受到破损时,很容易出血。轻者早期有鼻腔或齿龈出血,重者会有皮肤大片青紫色的淤斑、吐血或便血,其至因脑出血而死亡。血常规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