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 是控制菌病的重要措施。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调离工作岗位。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后的习惯。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发现带菌者,应立即予以治疗并调离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可口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国内已生产多价痢疾活菌苗。
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通过进食染菌的食物和水而传播.菌痢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终年均可发生夏秋季较多见儿童发病率较高.痢疾杆菌可侵犯结肠粘膜出现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菌痢按病情轻重又可分为轻型重型和中毒型.轻型症状不典型;典型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小儿细菌性痢疾鉴别
细菌性痢疾以脓血便为其特征。但是仅凭脓血便诊断菌痢,误诊率可达30%左右。最容易与以下肠炎相混淆: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培养结果:痢疾杆菌阴性,发现有大肠埃希杆菌,再用此大肠埃希杆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内24h后如发现豚鼠结膜充血有炎症反应,即可确诊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采用微需氧43℃培养法,可培养出空肠弯曲菌。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鉴别首先发病年龄不同,痢疾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小婴少见。准确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
宝宝细菌性痢疾饮食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
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粗纤维、胀气食物
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刺激类食物
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污染食物
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性寒滑肠食物
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细菌性痢疾饮食禁忌:忌辛热刺激食物
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致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另外,在恢复好转期间的细菌性痢疾患者,由于肠胃较弱,仍应禁食生冷、坚硬、寒凉、滑腻之物,如凉拌蔬菜、豆类、冷饮、酒类、瓜果等。
黄荆叶的注意事项 利湿解毒
黄荆叶具有利湿解毒的作用,其中所含的成分对于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将其煎水喝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等症,但是对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或者作为预防来服药的话,也有一定的效果。
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开始时为急性,称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儿缺乏一般急性菌痢应有的肠道症状,而以全身性症状为突出,此种病称为中毒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痢疾。
l 小儿在夏秋季有腹泻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有不洁饮食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有可能为传染源。
l 患儿首先出现发热。发热一般以高热多见。同时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如腹泻和腹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多达10~30次,但粪便量不多。典型的粪便为脓性(所谓白痢),或脓血便(红痢),也可为粘液便,婴儿甚至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排便完毕常觉又想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其他胃肠道症状还可能有呕吐、腹胀、吃东西不香等。
l 如患儿有上述表现,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但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还应作粪便细菌检查,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甚至非肠道疾病。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中毒性痢疾 会影响生命吗
中毒性痢疾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细菌性痢疾不能吃什么 细菌性痢疾的推荐食谱
马齿苋30:克(鲜马齿苋60克).粳米100克。将马齿苋洗净。切成六分长的节,粳米淘净,粳米成人锅内。加马齿苋+请水适量,用武火烧神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熟即可。每日2饮,早,晚餐食用。清热止痢.慢性脾提行者忌服。
鱼腥草50克。桠米100克.盐少许。将鱼犀草洗净,切成颗粒状。视米淘净。模米,鱼居草放人锅内。加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佛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用.清热止制。
让宝宝远离细菌性痢疾
痢疾的预防要充分发动群众展开广泛的卫生宣教工作,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加强小儿的卫生管理讲究个人卫生,照看人和小儿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改善饮水卫生,防止水源受污染不喝生水;
加强粪便管理,病人的粪便要用1%漂白粉浸泡或浇上沸水或撒上生石灰浸泡后才能倒入下水道或粪池病儿的尿布和衬裤要煮过或用开水浸泡后再洗;
加强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
加强环境卫生灭蝇灭蛆食物存放要加罩防止昆虫污染;
对于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是控制痢疾流行的关键。对于不典型病儿、无症状带菌者(在儿童期少见)及慢性痢疾是重要的传染源,要早发现隔离治疗,必须注意使急性痢疾转为慢性的诱因,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其他合并症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