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苦吗
川贝苦吗
微苦,苦味不是很明显。
川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川贝品种很多,真品的川贝是略带一点苦味的,但是苦味并不是很重。
秋梨膏里为什么要加生姜 秋梨膏到底要不要加川贝
根据自身需求决定。
川贝是一种百合科、贝母属的植物,又叫川贝母,其性味甘、苦;性微寒。归肺;心经。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之症,加入川贝后秋梨膏止咳效果更好,但味道会苦一些,不适宜幼儿食用,而且川贝不能和乌头服用,若是有服用乌头的话,就不要加,另外加入川贝的秋梨膏寒性更重,对于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10斤梨放多少川贝粉做秋梨膏
10克梨放50克川贝粉做秋梨膏。
川贝的功效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少痰、咯痰带血,通过制作秋梨膏,梨与川贝粉的量大约是100:1,不可多放,否则川贝这种药物过于苦寒,不仅会导致秋梨膏味道发苦,还会加重药膏的寒性,服用不当的话反而对健康不利,但也不能放的太少,不然起不到相应的疗效,建议1斤梨放5克川贝粉,10克梨放50克川贝粉为宜。
川贝的记载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的别名有: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松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青贝
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苦。
炉贝
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苦。
川贝苦吗 川贝蒸的久一点会苦吗
一般不会。
川贝本身苦味就不重,一般川贝在蒸煮过后,苦味更是会变淡,特别是很多人喜欢用川贝蒸雪梨吃,这样子吃雪梨的甜味完全是可以覆盖掉川贝本身带的苦味,所以一般来说,真品的川贝蒸的时间久也不会有十分明显的苦味的。
秋梨膏只用梨子可以吗 秋梨膏加川贝好还是罗汉果好
建议不爱吃苦的人加罗汉果好些。
中药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凉,归肺、脾经,有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痰火咳嗽,咽喉肿痛,伤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中药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和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其味苦、甘,微寒,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等。
根据上述川贝和罗汉果的功效作用可知,两种药材都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加任何一种对于秋梨膏起到止咳化痰的功效来说区别不大,不过川贝味道是苦的,罗汉果味道是甜的,如果是不喜欢吃苦的人,建议放罗汉果好些,尤其是幼儿食用更适口。
寒咳服用川贝有什么危害
川贝,因产于四川而得名,是中药止咳化痰的良药。以粒小均匀、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四川松潘、阿坝州等地所产是川贝之上品。但是,为何有人服了川贝粉仍止不住咳嗽,甚至咳得更厉害呢?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有寒咳、热咳、虚咳、实嗽之分,可见咳嗽的原因复杂,不是一味川贝所能包治的,辨证施治才能有良效。
川贝性味苦、甘、凉,入肺经。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润肺的功效,有“止咳化痰圣药”之称。主要适用于燥热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口干、痰少稠黏、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但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贝粉就如“雪上加霜”,是很不适宜的。如果口淡不渴、咽痒,以晚间咳嗽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应及时请医师诊治。
常用川贝制剂
川贝末:就是将川贝研成粉,功效与川贝相同,每次服用1~3克,早晚2次分服。
蛇胆川贝末、蛇胆川贝液:由川贝、蛇胆汁配制而成。蛇胆有祛风除疾、行气去湿之功用,性偏凉,适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
陈皮川贝末:由川贝、陈皮组成。陈皮性味苦、辛、温,有理气健胃、燥湿去痰之功,故咳而多痰者适宜服用。
复方蛇胆川贝末:由川贝、蛇胆汁、七叶一枝花、马兜铃、苏半夏等中药组成,除苏半夏性偏温外,其余均是寒凉药物,适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
川贝清肺糖浆:由川贝、枇杷叶、苦杏仁、麦冬等组成。有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咽干、咽痛之症。
川贝和浙贝的区别
川贝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又被称为川贝母、贝母等,主要产自于四川等地,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而浙贝母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主要产自于浙江、江苏等地,其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
川贝跟川贝母有区别吗
一般没有区别。
川贝是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又被称为川贝母、贝母等,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川贝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生物碱成分,对于人体来说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一般来说川贝其实就是川贝母,两者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而已。
川贝苦吗 川贝怎么吃止咳效果好
材料:川贝3克,雪梨一个,冰糖适量。
做法:
1、川贝碾成细粉,雪梨洗净。
2、雪梨切去上顶,当做梨盖。
3、将雪梨核掏去,放入川贝和冰糖,盖上梨盖。
4、将梨放入炖盅内,隔水炖约2小时左右。
5、待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材料:银耳半朵,莲子50克,川贝1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莲子洗净,放在水中浸泡约2小时。
2、将银耳放在水中泡发,撕成小块。
3、将莲子、银耳、川贝、冰糖放入锅中。
4、加入适量清水。(建议可以多放一点点)。
5、开火,煲2-3小时左右即可。
川贝冰糖雪梨怎么做治咳嗽 吃川贝冰糖雪梨止咳要注意什么
1、川贝苦寒,还是中药的一种,因此不建议自行随意添加,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食用。
2、两岁以下的儿童脾胃较弱,不适合食用川贝止咳,容易影响脾胃健康。
3、吃川贝冰糖雪梨,不建议放过多的冰糖,因为糖多生湿,容易加重脾胃的滋腻性,反而会加重不适的情况。
4、若食用3天还没有任何作用,可能是咳嗽的类型不适合用川贝冰糖雪梨止咳,需及时更换治疗方式。
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江苏 、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 。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相关药品
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1.《本草经集注》`恶桃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2.《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痰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
川贝炖雪梨对慢性咽炎有用吗 川贝和平贝止咳哪个好
川贝的止咳效果更好一些。
平贝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川贝同属贝母属,但在药用上有一定的差别,其味苦、辛,性甘,偏微寒性,归肺、心经,因其辛味能散发,所以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治疗肺部疮痈等。
而川贝味苦、甘,性微寒,主要起到的是清热润肺的作用,所以如果是要用于止咳的话,那么建议用川贝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川贝怎么吃效果最好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为一味润肺止咳的传统中药。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川贝的别名有: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苏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与浙贝明确分开,谓川贝味甘而补,内伤久咳以川贝为宜。
川贝炖鹧鸪
南北杏、川贝炖鹧鸪(南北杏和川贝都要磨成粉)
材料:南北杏9克、川贝6克、鹧鸪4只(净约900克)、瘦肉100克、瑶柱3克、清水4杯、大姜片4片。
做法:用大姜片同鹧鸪、瘦肉飞水后,连同瑶柱、南北杏、川贝放入炖盅加水加盖,隔水猛火炖20分钟,转慢火炖两个小时即可。
功效:杏仁能润肺化痰、止咳平喘,川贝能润肺化痰、清热止咳,鹧鸪补中消痰、开胃和中。此汤为清润肺燥之食疗佳品,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百日咳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