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用艾灸来腹水自救

如何用艾灸来腹水自救

以艾条悬空而灸是谓:悬灸

悬灸部位:上三下四 重点乃上三!!所谓上三下四乃是两个穴位:水分 气海 。

简单取穴方法:以无名指置于肚脐眼 食指按的那个位置即水分。以食指置于肚脐眼,小指按的位置即气海。

具体艾灸操作方法:点着后艾条距离穴位大概5厘米左右烤之无灼痛感即可,有灼痛感抬高一点点。烤一会儿吹掉艾条积灰继续悬灸。

悬灸时间:每次至少两支艾条!!愈久愈佳。

注意事项:

一.距离,火候,不要灼伤起泡。患者神经不敏感,烤的时候把手指放在患者穴位边,手指能接受就继续。若是感觉烫 则抬高一点点。

二.注意不可落灰。灰烬温度很高 ,一旦落到皮肤上即会起泡 一旦起泡就不能继续操作咧

三. 若腹水汹涌肚皮已发亮,下四暂时不能灸。只能大力而又非常谨慎地求助于上三。等上三开始起了疗效,腹水能散消大半再求助下四。等到腹水散去大半再狠灸下四,以强心阳。这过程必须5天内完成,不可懈怠而迁延。

四.如果火候掌控得好,当天至少散去一半。则患者生机无限。疗效出不来其实原因很可能是火候没控制好。所以请操作者一定悉心静心精心一点点 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五.此法操作得好,5天内可以散尽腹水,5天后若是腿脚已无水肿,则加灸足三里一次烤半支艾条,或者针刺之。以散火毒。

六.如果有上火症状出现,可在足三里扎一针,或少商放血。出针时摇大针孔,勿闭针孔。

七.若是胸腔积液患者,此法亦可行,另在后溪、内关针刺,大泻之 。

八.预备一支美宝烧伤膏备用,防止烫伤起泡。

腹水出现是一个信号:脏器机能开始严重衰败。到了一定程度,利水药物往往只能增加内脏负担而不能起一点点利水作用。内科临床医生几乎都明白这一点:腹水--一个极危险的信号。悬灸之所以能消散腹水 其实只是一点点增强了自身水运机能而已。所以想消散重度腹水,就凭你的细心、悉心、耐心慢慢灸吧。

艾灸神阙有什么神奇功效

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肚脐中央位置,与督脉上的命门穴平行对应,前后相连。是可以激发元气,元神的穴位,是人体中隐秘也是最重要的穴位,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通经行气,温阳救逆,利水固脱,调理脾阳,益气补肾之功效。

经常艾灸该穴位可以帮助人们安神降气,加强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让人体气血逐渐旺盛起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人体自身免疫力,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体力,并且能使腰肌强壮,耳聪目明。


冬至前后艾灸的好处

24节气当中的冬至,是一年中艾灸养生的最好时间。

在冬至前后各4天加上冬至这天共9天。每天把艾条点着,艾灸神阙与关元,也可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因为腹部为太阴,它属于阴性,用热的东西来加速她的循环,能够使人体的气机生发起来,乃至冲开身体不通的气脉。

烧灼的时候就在外层,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就好。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一冬不感冒,甚至第二年都很少生病。

艾灸时间: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从今天开始艾灸三天也行)。

方法步骤: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阙穴(脐窝正中)与关元穴(神阙下三寸),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10~15分钟。

功效作用:

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增强机体功能,达到治病保健之目的。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此时艾灸神阙穴即是要将这种初生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注意事项:

(1) 灸时要慎风寒,戒生冷、油腻。

(2) 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

(3) 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艾灸。

(4) 孕妇不能灸

在灸后,不能让风从灸的穴位进风,要用毛巾在灸后的穴位上包两分钟,灸过最少要喝300ML温开水!

如果有时间,既然已经点燃了艾条,建议再加2个艾灸穴位:

双侧足三里与三阴交:

足三里为重要保健穴位,可以强健脾胃。足三里穴在膝盖下3寸胫骨旁1.5寸,三阴交穴在脚内踝骨上3寸。你自己的手拇指宽1寸,食中无小指合宽3寸,食中无三指宽2寸。按照这个方法就能准确找到穴位。

定喘的准确位置 定喘穴对症艾灸方法

用如香烟粗细的小艾条悬灸定喘穴,注意艾条燃端距皮肤3厘米上下,灸3-5分钟,每周灸2-3次,可连灸数月。施灸时施救者要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穴位两旁皮肤上,以感知艾灸热力强弱,防止烫伤皮肤。此法能宣通肺气,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为小儿施灸的话,还能健全小儿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


艾灸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二、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三、扶阳固脱

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四、升阳举陷

艾灸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孕妇艾灸可以吗 什么情况孕妇可以艾灸

如果是有宫胞虚寒的孕妇,就可以通过艾灸来散寒安胎;在妊娠晚期,孕妇可通过艾灸来纠正胎位不正,但艾灸必须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取穴错误以及艾灸过度的情况,造成身体不适。


艾灸去黄褐斑的做法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大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而绝非仪是面部皮肤局部的病变引起。因此,只有内外结合、标本兼顾,才能使气血充盛、脏腑功能正常、阴阳协调,只有这样黄褐斑才会随之消除。中医认为,用艾灸疗法,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治疗黄褐斑取穴

1.神阙穴: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痢疾、绕脐腹痛、脱肛、女人宫冷不受胎、中风、水肿膨张、肠炎、产后尿潴留。

2.足三里:对肌体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可改善肌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对胃痛、呕吐、腹胀、乳痛、便秘、水肿、虚痨有治疗作用。

艾灸治黄褐斑具体操作方法

艾灸方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 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置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

艾灸功效: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瘀,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瘀阻。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瘀化,清除积存已久的瘀滞(褐斑)。

操作方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时间:20~30 分钟。10次为1疗程。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色斑给女性朋友带来的烦恼,女性朋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对付黄褐斑,上文给女性朋友推荐了采用艾灸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希望上文介绍的信息对大家有用。

艾灸多久做一次

艾灸多久做一次

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对于多种疼痛性疾病都是有好处的,如痛经、偏头痛、胃寒疼痛、高血压等。 一般情况下,每天灸一次。

艾灸的好处与坏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艾灸多久做一次

艾灸注意什么: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

5、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6、艾灸前可以洗温水澡,艾灸后半小时,可以洗热水澡,稍稍烫一点皮肤的温度。

艾灸多久做一次

7、有些人艾灸的时候,想泡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你可以泡热水脚,水温要高于50度。

8、初次艾灸的人,一定要学会循序渐进逐渐适应热度,逐渐增添灸具,不要一下子上的太多,身体会吃不消,显得太燥。

9、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一定要挑破后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尽量拔出。然后温和灸,不要再使用艾灸罐,等泡痊愈后,可以继续使用艾灸罐。如果泡在关节活动部位,要的等待结痂后在灸,关节部位不容易愈合。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艾灸的禁忌

头部,面部,关节部位,大血管处,不宜进行瘢痕灸。

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在腰骶,小腹部进行强刺激艾灸,以免引起以外。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是要避免过堂风,以免受凉。

施灸后要及时熄灭艾条或艾炷,以免引起火灾。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以及慎灸者不宜施灸,

体弱多病者施灸量不宜过大,以免晕灸。

施灸后如出现头晕,目花,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晕厥者,及时去掉艾炷,让患者平卧,喝些温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若症状无改善者,指捏合谷,人中,素髎等穴,令其苏醒,仍然无效者,速送医院救治。


冬天为什么不能进行艾灸 冬天艾灸多久一次

建议一周2-3次即可。

冬天艾灸的次数一般建议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而定,对于那些艾灸救命的人群来说,在医生的指导下,在身体能够承受的条件下是可以天天灸,但要是艾灸只是用作养生保健,那么是不建议天天进行的,一般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即可。


艾灸的好处和功效

扶阳固脱

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就可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拨毒泄热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之后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可以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等病症。

行气通络

正常情况下来说,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而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也能够平衡肌理,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温经散寒

要知道人体的运转有赖于气血的作用,很多人体寒,可能会出现寒气受阻的情况,通过艾灸之后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对于女性来说具有较好的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行气活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经常调养气血,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艾灸可以帮助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还可升提中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相关推荐

中医治口渴的方法

病人常欲饮水或渴不思饮,谓之口渴。口渴一证,并非纯属津虚,与气血也有密切关系。究其机理有五:一是气郁化热,热盛伤津;二是突然失血,血虚阳浮;三是脾肾障碍,水津不布;四是肾阳衰惫,气化失常;五是湿热阻滞,津不上承。除此以外,五脏阴虚,津不上濡而呈口干不渴者有之;脾肾阳虚,水津不布而呈口干不渴者亦有之。气郁化热,热盛伤津:外感风寒,表卫闭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宣降失常,郁结化热,热盛伤津,引水自

哪8种人不宜艾灸

皮肤受损者不能艾灸1、准备要去艾灸之前,要先保证身体上面没有破损伤口,艾灸的时候是通过艾柱的热气刺激体表从而起到一个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2、如果在进行艾灸之前身体上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情况的话,若是在艾灸的过程中再被艾柱温热刺激到,会更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不利于受损皮肤的恢复,而且从感受上说,被艾灸者自己也会感觉比较痛苦。过饥、过饱者不能艾灸1

孕妇能否用艾灸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疗法,它用艾条熏穴位以达到治病养生的功效,能治疗失眠、身体乏力、记忆力不集中、关节疼痛等症状。但是一般说,普通孕妇是不适宜做艾灸的,特别是妊娠初期,艾灸讲究穴位疗法,可致动血,稍有不慎对胎儿反而有害无益。但是,对于宫胞虚寒的孕妇,就可以通过艾灸散寒安胎,妊娠晚期,孕妇可通过艾灸纠正胎位不正,但艾灸必须在专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的孕妇在怀孕期间是不适宜做艾灸,那么在产后可

艾灸治疗老寒腿怎么做

首先,艾灸的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对虚汗的病人有保健和治疗效果,老寒腿表现为关节受寒则痛、手脚冰凉、怕冷、腿麻等表现,这些问题可以用艾灸进行治疗。灸法可以把一些深度的寒邪灸出。腿凉的人用艾灸灸膝盖两侧缓解腿凉的效果最好,膝盖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内膝眼和外膝眼,艾条点着后,手拿艾条在内外膝眼处进行艾灸,内外各灸10分钟。有时间,可以天天灸,如没时间一周灸2~3次也可以。可以灸的穴位是关元穴、足三里穴、

艾灸会导致月经推迟吗

一般不会。艾灸是利用艾叶艾条或者艾柱点燃后熏灼于体表穴位,具有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活血通络的作用,对于大部分说对月经的影响不大,也并不会导致月经推迟。但如果在月经期间艾灸的话,会有导致经血量增加的可能,所以一般尽量避开月经期艾灸。如果艾灸完之后月经推迟超过一星期以上,建议及时去往医院就诊。

艾灸肚子一次多少时间 艾灸肚子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艾叶性温燥,对于腹部受寒,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的的痹证、腹泻等疾病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的功效,合理用艾灸灸肚子对调理身体是十分有帮助的。艾叶入脾经,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成分中和甲基纤维素能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加快身体代谢速率,是改善脾胃的很好方式。人体腹部有许多重要的穴位,艾灸肚脐眼也就是神阙穴的话,可以起到固本培元、回阳救逆的功效,对人体脾胃虚寒不适、大便溏稀,女性宫寒不孕、月经不调

艾灸的好处和功效 扶阳固脱

阳气是人体健康的根本,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就可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蒿的功效有哪些

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

产妇吹空调头痛怎么办 艾灸缓解

产妇吹空调头痛,可以自救印堂穴、阳白穴、太阳穴。如果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的,还可以艾灸迎香穴。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每日灸1次,每个穴位每次灸5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缓解吹空调着凉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通常艾灸两天能够明显缓解。面部皮肤更加的脆弱,一定要注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好呢

相信一说起就很多朋友都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够从里到外为我们的身体带更多的好处,同时也能预防和调理并治疗更多的疾病. 因此很多朋友都喜欢选在夏季进行艾灸,那么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好呢?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接下的时间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下面的内容.说起艾草, 清香艾叶。其实不然,将艾叶晒干捣碎成“艾绒”,然后制成艾条供艾灸用,通过刺激人体紊乱的生理化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