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动动腰老的慢
老年人多动动腰老的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以前能扛起一袋大米,现在随便提点东西都觉得累;以前身姿轻巧,现在连弯个腰都觉得难。其实,虽然老化是生命更迭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如果好好“保养”,减慢衰老的速度,一样可以到老都有灵活、结实的身体。
“身体每一项运动机能,包括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都会在一定年龄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衰退。”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般来说,首先退化的是柔韧性,其次是肌肉力量,最后是耐力。而就部位来说,以前人们都认为“人老腿先老”,但现在的研究证实,人体最先衰老的部位是腰。而要想防止这些机能的退化,离不开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是柔韧性。好的柔韧性可以保证运动时各种动作的顺利完成,降低运动损伤几率。苟波说:“由于平时疏于锻炼,柔韧性一般从20多岁就开始退化了。现在很多年轻人连弯腰时,触碰脚尖都做不到。”训练柔韧性最好的方法是静力拉伸。苟波解释说:“拉伸分为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动力拉伸指踢腿等利用身体瞬间弹力做的拉伸动作,这类动作锻炼柔韧性的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受伤。静力拉伸指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拉伸运动,往往要求在拉伸到自身‘极限’后,坚持10秒左右,锻炼效果好且不容易受伤。”比如坐姿伸直双腿,俯下上身用手触摸脚尖,如果无法碰到脚尖,握住脚踝或小腿也可以,然后保持10秒钟。
老年痴呆怎么预防 多动脑
动脑是预防痴呆症的妙方,人类脑神经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修复,所以老年人要多动动脑,常观察和思考。退休的老人可以多写写文章、多听听音乐、学会养花草、种蔬菜。
中老年人睡前动一动
中老年人睡前动一动。健身者往往选择在清晨参加运动,并认为早晨是一日之间最佳的锻炼时间。但美国佛罗里达健身专家通过对不同时间健身效果的研究比较后证实,对中老年健身者来说,睡前运动比清晨或傍晚运动可能更具健身之效。
专家们对此解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呼吸、新陈代谢、肌体恢复等功能都已开始江河日下,而睡前运动却既可使协助呼吸的胸膈肌、肋骨等活动自如从而增强呼吸功能,也可促进各系统加速新陈代谢(如帮助呼出肺脏中所有废气),同时还可提高肌体恢复的效率……
但专家们又重申:睡前运动以做操、跳舞、散步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为宜,而且每次不要超过20分钟———要是运动后大感疲劳,那就不但起不到健身之效,而且还可能反而使睡眠质量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健康了!
老年人动作慢催不得
老年人动作慢催不得:
老年人反应、思维、动作、语言功能有所减弱,他们做事时,儿女最好别催,否则不但对老人心理产生影响,还可能引发意外和危险。
做决定催不得。
老人做决定不如年轻人快,过分催促可能使他们情绪激动,会引起血压升高和各种血管问题;做决定时的“催促”往往带着逼迫的意思,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的想法和尊严没受到尊重。有些老人还会为临时迎合儿女意愿而放弃自己真实的想法,做出错误决定,事后后悔、自责,影响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感。要给老人充分的时间思考,也可以为老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帮忙分析,让其在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时做出决定。
说话催不得。
很多老人头脑反应速度减慢,语速变慢,由于掉牙或戴假牙,口齿也不太清楚,和老人说话时最好别着急。首先,频繁催促老人会让其产生心理压力,感觉被嫌弃而恐惧、失落或抑郁;其次,语速太快、情绪激动,易使老人也变得激动和紧张。和老人讲话要慢、耐心,使老人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得更协调。
走路催不得。
老人快走时活动量过大,会头晕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老人关节、韧带功能都明显下降,协调能力较差,一味催促老人快走,很可能使其因着急而摔倒,引发软组织挫伤,甚至骨折。所以和老人一起走路不要催,陪他一起慢慢走,建议每分钟约60—70步,就相当于在做一项舒缓的、持续的有氧运动。
起床催不得。
不少老人由于睡眠不好不能及时起床。这时,即使家人已做好饭菜或有其他急事,也不要催老人。因为,清晨老人的心率相对较快,血压也较高,心脏排血量增加,血液黏度增强,此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所以不但不能催老人起床,还要提醒老人起床时慢一点,先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几分钟,再缓缓坐起。
老年人多做运动防止长老年斑
1、起始姿势同上。两臂侧平举,上体抬起,屈左脚,右手抱膝,维持一会儿,之后身体还原放松。反复做2~3次后,左右交换,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2~3次。
2、仰卧。两脚分开,分开的幅度与腰宽相等。左膝轻轻屈曲,尽量向右侧倾倒,左肩紧贴床上进行吸气。然后,右臂带动胸向倒膝相反的方向扭转,保持此姿势尽可能长的时间,其间自然呼吸。反复做2~3次后,左右交换,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2~3次。
3、起始姿势同上。左腿屈曲,左脚掌贴床。左手向前伸出,左腿拉向胸前,用左手握住脚腕,向右侧稍扭转脚尖;接着右臂带动上体向左扭转,保持这一姿势尽可能长的时间,然后身体还原放松。反复做2~3次后,左右交换,以同样的方式再进行2~3次。
老年人运动养生选择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老人更需要“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
老年人运动应注意护腰
腰是人身体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要特别注意保护。尤其是老年人,一旦伤着了腰就麻烦了。下面就来介绍老年人护腰的一些锻炼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年人适合的护腰方法:
转腰。在平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轴,上身保持直立状态,胯部按顺时针方向水平旋转,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动作,速度均匀,不要太快太猛,各做20次左右。
弯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腰部前屈后展各10次左右。
捶腰。双腿稍微弯曲,双臂自然下垂,双手轻握成拳,腰部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扭动,双臂随之摆动,一前一后轻轻捶打在腰部和腹部,连续20个循环。
生活中要注意的细节:
搬重物时要量力而行,搬时用力不要过猛。先活动一下腰部,运好气,然后慢慢将重物抬起,移动到位后轻轻放下。
已有腰痛症状者,应减少工作量,适当休息。腰痛症状较重、
发作频繁者,应当停止工作,保证绝对休息。睡床要软硬适中,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
洗漱时的正确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再向前弯腰,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
洗衣服时洗衣盆的位置不要太低, 以防腰部过度前屈;洗完后不要立即直腰,应先稍微活动一下,防止腰扭伤。
灶台、洗碗池、案板的高度以人在操作时稍稍弯腰较合适。在厨房干活时,腰部若过度前屈或后伸会引起腰扭伤并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座位高低应合适,座位的高度应以大腿与上身的角度大于90度为宜。不要坐小板凳、低沙发。正确坐姿应为直腰、含胸。靠背下方最好放一软垫,可使腰椎保持生理曲度。
看电视或干其他事情时,保持一个姿势的时间不要过长。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要站起来活动活动,让紧张的腰肌松弛一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腰痛。
总之,老年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腰。希望以上这些护腰的锻炼方法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另外专家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其实泡脚也是一种不错的护腰方法哦!
老年人多多走动好处多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一个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腿脚。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头脑。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 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VIAGRA”。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最新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自然》杂志的最新报道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老人多动动腰老的慢
“身体每一项运动机能,包括耐力、速度、灵敏度、柔韧性等,都会在一定年龄到达顶峰,然后开始衰退。”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副教授苟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一般来说,首先退化的是柔韧性,其次是肌肉力量,最后是耐力。而就部位来说,以前人们都认为“人老腿先老”,但现在的研究证实,人体最先衰老的部位是腰。而要想防止这些机能的退化,离不开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是柔韧性。好的柔韧性可以保证运动时各种动作的顺利完成,降低运动损伤几率。苟波说:“由于平时疏于锻炼,柔韧性一般从20多岁就开始退化了。现在很多年轻人连弯腰时,触碰脚尖都做不到。”训练柔韧性最好的方法是静力拉伸。苟波解释说:“拉伸分为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动力拉伸指踢腿等利用身体瞬间弹力做的拉伸动作,这类动作锻炼柔韧性的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受伤。静力拉伸指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拉伸运动,往往要求在拉伸到自身‘极限’后,坚持10秒左右,锻炼效果好且不容易受伤。”比如坐姿伸直双腿,俯下上身用手触摸脚尖,如果无法碰到脚尖,握住脚踝或小腿也可以,然后保持10秒钟。
其次是肌肉力量。苟波建议,可以针对肩背上臂、腰腹部、下肢的肌肉分别进行运动。“人体有200多块肌肉,从防止老化的角度来说,可以主要练习几大块肌肉”。腰腹部是重点照顾对象,可以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平躺卷腹等动作,练习腹肌和腰肌;上肢部分可以重点练习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举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锻炼到这些肌肉,防止“臂力”的丢失;下肢可以通过负重深蹲等动作,练习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
老人运动从慢开始
老年人体育锻炼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选择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内容,不宜选择速度性和力量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操、游泳等项目。
老年人身体比较脆弱,想要进行体育锻炼时也需要有时有度,那么老年人体育锻炼有哪些要求呢?
(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体育锻炼前必须严格进行体格检查、做运动负荷试验,开始锻炼时运动量要小,逐渐加大,直至达到有效强度、有效时间。
(二)选择适宜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内容:老年人不宜选择速度性和力量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保健操、游泳等项目。
(三)运动过程中要加强医疗监督:防止过度疲劳或意外损伤。如慢跑速度不能太快,一来可以避免造成踝关节扭伤,二来可以防止因缺氧诱发的心绞痛。可以跑、走交替,跑步时呼吸要自然,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奏,避免做憋气或过分用力的动作。运动之后若达到心胸舒畅,精神愉快、轻度疲劳、食欲及睡眠。70减去年龄,这一公式为运动后即刻的脉搏标准,一般不宜超过110次/分。并能于运动后5-10分钟之内恢复到运动前的脉搏水平。
(四)老年人在日常的体育锻炼期间,一定要记得运动也需要保持自己正常的生活规律。同时,在生活的三餐饮食中注意营养合理的搭配,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戒烟,少饮酒或戒酒让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很多事情都很有用,凡事都不能心急,急于求成是办不成事的,也不能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