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慢性肾脏病
如何远离慢性肾脏病
尽管慢性肾病后果很可怕,但是通过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预防肾病发生。
首先,要定期体检。健康人最好每年检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应密切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至少每半年监测一次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
第二,“管住嘴,迈开腿”。即少吃盐、多喝水、多运动。盐会使血液中钠离子含量过高,增加肾脏负担;每天喝充分的水并随时排尿,避免肾脏结石;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少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此外,还要戒烟限酒。
第三,避免感染。一旦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彻底治疗,防止感染诱发肾脏疾病。
第四,避免滥用药物。国外一项调查显示,有18.3%的急性肾衰竭与药物损害有关。常见的消炎止痛药、减肥药和某些含马兜铃酸类等的中草药都有肾脏毒性,如果擅自用药很有可能会引起肾损害。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要注意身体留给我们的危险信号,如尿性状及尿量的变化、夜尿增加、水肿、恶心、厌食等消化道症状、皮疹、瘙痒等,如发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小便颜色看出肾病
慢性肾脏病是很多肾脏病所具有的一个共性的综合,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国,患病率约为10%。发病率高、病程缠绵易反复、医疗费用高等,都是慢性肾病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科主任陈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老百姓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低,因为肾脏发生病变之初往往不痛不痒,几乎没有明显感觉,再加上一些肾脏病进展缓慢,更容易被忽视。年龄增长,服用肾毒性药物、用药不当,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呼吸道或尿路感染,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等,都是引发慢性肾脏病的原因。
此外,不少人认为补肾是男人的事,但在调查中,女性才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发人群。现代女性长时间过度紧张、疲劳。相对于男性而言,其自身免疫力偏低,而不少女性盲目追求减肥,乱吃减肥药,对肾脏损害也大。而且其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女性更易患肾病。
尿检是发现慢性肾脏病的重要途径之一。小便泡沫多,半个小时都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或混浊如淘米水时,应立即就诊。若喝水量没有变化,但尿量骤减或增加时,或年龄小于60岁的正常人,在睡眠质量很好的情况下夜尿频繁,都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要立即到医院接受尿常规、B超等检查。
频繁腰酸,眼脸、足背、踝部甚至全身水肿,血压增高,贫血,也可能预示着肾脏功能异常。建议健康人每年进行1次尿常规检查。肥胖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监测高血压已成为最重要的干预措施。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每隔半年就得检查一下肾功能。
女性患肾病种类有哪些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脏自己本身的病,不是其他病引起的,或找不到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常见的有: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4.肾病综合症;5.IgA肾病;6.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肾炎。或先患了某种疾病,由这个病引起的肾炎,或由这个病诱发的肾炎),常见的有: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过敏性紫癜肾炎;3.糖尿病性肾病;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5.肝肾综合症;6.肺出血-肾炎综合症;7.心力衰竭性肾损害;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伤。
三、遗传性肾脏病,常见的有:1.遗传性慢性肾炎;2.良性家族性血尿。
四、泌尿系统感染性肾脏病,常见的有:1.尿路感染;2.慢性肾盂肾炎;3.肾结核;4.性病尿路感染。
五、肾小管疾病,常见的有:1.肾性糖尿;2.肾性尿崩症;3.肾小管性酸中毒。
六、间质性肾炎,常见的有:1.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2.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
七、肾结石和梗阻性肾病,常见的有:1.肾结石;2.梗阻性疾病。
八、囊肿性肾脏病和肾脏肿瘤,常见的有:1.多囊肾;2.肾囊肿;3.肾脏肿瘤。
九、肾血管疾病,常见的有:1.肾动脉血栓及栓塞;2.肾静脉血栓。
十、肾脏与高血压,常见的有:1.肾血管性高血压;2.高血压性肾损害。
十一、妊娠与肾脏疾病,常见的有:1.妊娠期高血压性肾病;2.妊娠期尿路感染。
十二、老年肾脏病,常见的有:1.老年期肾功能不全;2.老年尿路感染。
十三、药(食物)源性肾损害,常见的有:1.药源性肾损害,因为用了肾毒性药物(包括西药,中药,草药)造成的肾脏损伤。2.食物性肾损伤,吃了肾毒性的食物引起的肾损伤。
十四、肾功能衰竭,常见的有:1.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衰病人能吃蛋黄吗
慢性肾衰病人能吃蛋黄吗?这个是可以的,小编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慢性肾衰病人的饮食适宜与不宜的地方:
1、慢性肾衰病人宜适量进食含必需氨基酸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肉,要适当控制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
2、慢性肾衰病人不宜选用植物蛋白如豆浆和豆腐等豆类及豆制品.但是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有所控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有所控制,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可根据自己的血肌酐水平粗略估计。
总之,慢性肾衰病人必须清楚,优质低蛋白饮食不等于素食,素食并不能减轻肾脏负担。慢性肾衰病人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慢性肾衰,远离肾衰疾病!
慢性肾脏病调养方法
1、优质低蛋白饮食。鸡肉、鸡蛋、牛奶等便属于优质蛋白食品。
2、充足的热量。米饭等主食可以增加热量,但没优质蛋白食物含量高。患者可减少米饭的摄入,多食用蛋白含量极少的麦淀粉类食物、
3、低钠低钾饮食。肾衰患者因为钠、钾排出较常人少,因此要维持低钠低钾饮食。当然,对于特殊的患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常常出现血钾偏低,则要求高钾饮食。
4、严格控制水分。水分摄入不单纯是喝水,我们吃下的食物中当中,有些已经含有大量的水份,如汤水、蔬菜、水果等。患者可参照以下公式进行科学饮水,严格控制水分的常规计算方法:总入量=500ml+前日尿量。
5、中药食疗(辨证施食)。患者不可盲目跟风,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体质选用药材。肾病患者不宜煲老火汤、肉汤,含“嘌呤等毒素”较高。
小便泡泡多警惕肾病症状
认识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大于3个月或者肾损伤大于3个月,肾损伤是指肾脏病理异常或存在检测指标异常,包括血液、尿液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
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具体的肾脏疾病,是很多肾脏病所具有的一个共性的综合。
患了慢性肾脏病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慢性肾炎一般护理
慢性肾炎护理
慢性肾炎患者应有的心态
提要:据统计,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由此发展为尿毒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并不代表慢性肾炎是治不好的。慢性肾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患者的心态,要保持平静乐观的情绪。
首先要有信心。慢性肾脏病虽然难治,但并不是不可治,有的虽不能治愈,但只要坚持长期服药,可以达到长期缓解的效果。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的生活调整,持续的有效治疗,及时的复诊检查,就可以收到好的疗效。
其次要有耐心。慢性肾脏病不容易治好,不要打游击战,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并长期坚持是很重要的。
再次要有恒心。慢性肾脏病病程长,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有的人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思想认识,再加之慢性肾炎早期无明显症状,若患者因此放松警惕性,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慢性肾炎治疗比较困难,但要有良好的心态,精心治疗细调理,保持好身体健康状态。
关于硒四大途径防治肾脏病
1.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肾脏是一个重要的耗氧器官。患肾脏病时,肾内慢性缺氧导致肾脏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导致肾脏发生损害,并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这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共同发病机制。因此,治疗和防治肾脏损害的关键是清除氧自由基。
硒是一种非常强的抗氧化剂,能及时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在慢性肾脏病时,适当补硒能提高体内“含硒酶”的活性,提高肾脏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保护肾脏,从而防止肾脏病进一步加重,预防尿毒症。
2.清除有害物质由于食物、环境的污染,人体往往会受到重金属的侵袭。现在已非常明确,一些重金属,如铅、镉、汞等能损害肾脏,加重肾脏病进展。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能促使一些重金属从肾脏排泄,拮抗重金属引起的肾脏损害。
3.增强免疫功能由于饮食控制及疾病本身原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受到抑制,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是加重肾脏病的重要因素。
硒是一种强效的免疫调节剂,能刺激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避免感染,这对防治肾脏病进展非常重要。
4.保护心血管,心血管事件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后都是死于心血管事件。科学研究显示,硒能保护血管内皮,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对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硒与肾脏病关系密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缺硒非常普遍,而补硒能显著防治肾脏病。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应适当进行补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