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有什么作用 预防低钾血症
氯化钾有什么作用 预防低钾血症
当患者存在失钾的情况时,尤其时如果发生低钾血症患者危害较大时,这个时候就需要预防性的补充加盐,例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
缺钾会导致中风
钾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细胞内压力平衡、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许多生理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缺钾可造成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钾有保护血管、防止动脉壁受损的作用。缺钾可导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壁增厚,从而加大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可见,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补钾。
高血压患者补钾的方式主要包括口服补钾药和静脉点滴补钾药两种。因口服补钾药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所以临床上多以此法为主。
1、口服补钾药
口服补钾药的首选药物是氯化钾溶液。高血压患者可将10-20毫升10%的氯化钾溶液用适量的温水稀释后口服,每日服3次。此法主要适用于正处在服药治疗期间的高血压患者。
2、静脉点滴补钾药
静脉点滴补钾药主要适用于那些不能口服补钾药(如不能承受胃肠刺激或病情较重)或缺钾量很大的高血压患者。静点补钾的首选药物是氯化钾注射液。由于静脉点滴补钾药容易引起高血压患者出现一过性高钾血症,甚至会导致其心脏骤停,所以在进行静脉点滴补钾药时点滴的速度不可过快,药物的浓度不可过高(静脉点滴含氯化钾的液体时速度不能超过80滴/分钟,浓度不能超过0.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使用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补钾,否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另外,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日常饮食来补钾。含钾丰富的食品包括瘦肉、鱼、海产品及小白菜、油菜、黄瓜、西红柿、土豆、菌类食品、橘子、香蕉、葡萄干等。高血压患者经常食用这些食品同样可以起到补钾的作用。食物补钾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那些患轻度高血压和尚未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
专家告诉我们,高血压患者在补钾前应首先检查自己的肾功能,以免因肾功能不全而导致排钾受限,从而引发高钾血症。另外,高血压患者补钾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些高血压患者出于治疗的需要常常持续地服用利尿药和降压药,这样会使其排尿量增多,使钾的流失量增大,从而易发生低钾血症。所以,处于服药治疗期间的高血压患者更应及时补钾。
老年人低钾血症的注意事项
饮食保健
老年人低钾血症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首先,老年人要十分注意饮食补钾,适当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比较适合于老年人的含钾食物如蛋黄、肝、瘦肉、海产品、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等,尤其是香蕉、葡萄、柑橘、芒果、西瓜、桃、杏、菠萝和樱桃等水果中的钾含量相当丰富,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且易被机体吸收利用,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具体情况,尽可能每日都能够使用一些,以增加体内钾的来源,改善和纠正隐性缺钾问题。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酌情多吃香蕉、柑桔、杏子、草莓、柚子、葡萄等水果;蔬菜中的青菜、芹菜、大葱、马铃薯、毛豆、青蒜等含钾也丰富;绿豆、赤小豆、蚕豆、黑豆、扁豆以及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荞麦面、向日葵籽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夏天多饮茶也很有好处,因为茶叶中含钾丰富。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是一举两得。
用药治疗
1.治疗原则 重在“治本”,积极治疗病因、寓“治”于“防”。特别是长期服用利尿剂或轻泻剂者,应监测血钾、尿钾和补钾。严重低钾要静脉补钾,先快后慢;慢性低钾尽量口服补钾,补钾时间要长。补钾时应心电监护,并注意尿量,原则上“见尿补钾”。
2.静脉补钾 中度低钾血症或不适于口服补钾者,应采取静脉补钾,静脉内滴注氯化钾溶液一般不超过40mmol/L,滴注速度不超过10~20mmol/h。对于重度低钾血症特别是伴有严重心律失常者,氯化钾溶液的滴注浓度可达60mmol/L,速度可高达40mmol/h。
3.血钾应纠正的水平 若肾功能正常,血钾可补至4.5~5.5mmol/L;若肾功能受损或有潜在的肾衰竭,则钾负荷不宜过高,宜维持在4.0~4.5mmol/L。
4.病因与补钾种类 ①低钾合并细胞外液过少,特别是因利尿或呕吐引起者,应选氯化钾;②因严重腹泻或空肠代替膀胱输尿管分流所致的低钾,应服用碳酸氢钾;③肾小管酸中毒者宜选枸橼酸钾;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或肠外营养者,可补充磷酸钾;⑤对难以纠正的低钾,应考虑补镁,可选用门冬氨酸钾镁或加用硫酸镁。
葡萄糖摄入过多也致病
大量输入葡萄糖,为何出现低血钾症呢?北京一家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吴宪鸣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合成糖原过程中,需要钾离子参与,血液中的钾离子就要转移到细胞内,引起血清钾减少,所以出现一系列低钾血症症状。钾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人体内约含钾元素150克左右,主要功能是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神经行动的传递,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
血钾正常浓度为3.5~5.5毫摩尔/升,低于3.5毫摩尔/升称为低血钾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以下肢最为明显,称缺钾性软瘫。随着病症加重,可出现全身性肌无力,膈肌、呼吸肌麻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严重者可窒息,还会出现肌肉坏死,纤维萎缩等。
低钾对全身各系统都会造成伤害。病人会出现口苦、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反应迟钝、萎靡不振,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循环系统出现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甚至心脏骤停,血压下降;泌尿系统可排出大量低比重尿,口渴多饮,夜尿多;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此外还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反常酸性尿。
为了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对那些进食差、伴有脱水的病人需补液时,应该同时输入氯化钾。对于周期性麻痹的病人由于肠道丢失钾、肾脏重吸收钾的功能障碍,或是中暑大量丢失钾,以及尿崩症病人因多尿丢失钾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吃含钾食物,如瘦猪肉、鳝鱼、花生、海带、香蕉,及新鲜蔬菜水果,茶叶含钾量特别大,约占1.5%左右,可多饮茶。
低钾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低钾血症多有明确的基础病或诱发因素,尤其是医原性因素较多,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应首先设法祛除致病因素和尽早恢复正常饮食。因为食物中含大量的钾盐,只要患者恢复正常饮食,并设法纠正大量钾的丢失。在暂时不能纠正大量钾丢失的情况下,应适当补钾,低钾血症就容易预防和治疗。
(1)注意钾补充量
一旦发生急性低钾血症,按体液电解质的比例补液即可。补钾量(mmol)=(4。2-实测值)×体重(kg)×0。6+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由于细胞内外钾的交换需15h左右才能达到平衡,因此一般第一天补充2/3,次日补充1/3,且应控制补液速度,开始较快,其后应减慢速度,使液体在 24h内比较均匀地输入,必要时2~6h复查一次。一般选择氯化钾溶液。待血K+浓度正常后,仍需补充氯化钾溶液数日。
(2)口服保钾利尿剂
如安体舒通或氨苯蝶啶有助于低钾血症的恢复。
(3)口服ACE抑制剂
如开博通等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产生而保钾。一般而言,应用ACE抑制剂对肾脏的调节作用和全身降压作用有较大的不同,前者所需剂量显著小于后者。保钾利尿剂、ACE抑制剂、钾的联合应用是理论上最强的升高血钾的组合,并对肾脏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需注意定期复查血钾,以免发生高血钾。
(4)补钾方法
在轻度低钾血症患者,应以口服氯化钾溶液为主,每日约3g,不能口服者可给予静脉应用相同的剂量。在中度低钾血症患者,应同时给予口服和静脉应用,每日约6g。在重度患者,应同时给予氯化钾和谷氨酸钾,约9g/日。若血清K+浓度在正常低限水平(3。5~4。0mmol/L),而动态随访呈下降趋势时,常意味着机体钾的缺乏,特别是在老年人或使用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必须补钾。
(5)重症低钾血症的治疗
我们的治疗经验是用10%氯化钾15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000~1500ml;31。5%的谷氨酸钾 20~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每日500~1000ml;每日口服氯化钾30~40ml,分3~4次口服,2h左右复查血钾1次,每次升高0。1~0。3mmol/L,直至正常。需要严格控制入液量的患者可选择深静脉置管,提高浓度,减少入水量,使用微泵。若血K+浓度持续不升、甚至降低,也需选择静脉留置导管,增加补钾浓度,并进行心电图监测。该类患者还需同时应用保钾利尿剂、ACE抑制剂,避免Na+的输入或摄入,避免大量葡萄糖、氨基酸和胰岛素的同时应用。
如前所述,给予葡萄糖补液后,因其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伴随糖原的异生作用(结合钾),可使血清钾浓度降低;给予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补液时,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钠浓度均升高,激活Na+-K+-ATP酶,使钾转运至细胞内,降低血钾。因此在治疗低钾血症时,如将钾盐放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糖浓度明显高于血糖浓度)中或生理盐水(钠浓度高于血钠浓度)中静脉滴入,若输液过快可能使血钾浓度暂时更低。5%的糖盐水作为常用补液则可能通过葡萄糖和Na+的双重转运K+的作用,使低钾血症恶化更明显,故也需特别注意。
双腿没力,感觉腿都是软的要怎么办
腿部乏力如果使用钙剂以及氯化钾有效果的话,主要是考虑缺钙或低钾血症引起的,你的情况要定期检测一下血钾以及血钙的情况看看,平时饮食不要挑食的,可以多吃点香蕉,虾皮等含钾离子和钙丰富的食物的。
长期食用利尿剂的人停药后会不会有尿频产生
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引起以下副作用:
(1)低钾血症:最常见,其发生率约60%左右。
(2)肝性脑病:在利尿过快,大量利尿时易诱发。一旦发生,即停用利尿剂,补充钾盐,同时采取有关防治措施。
(3)氮质血症:多是大量排尿后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及肾功能受影响所致。
(4)低氯血症:见于水肿消退后继续使用利尿剂,血钠、钾均减少,氯随之排出,补充氯化钾即可纠正。
什么是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西医治疗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3.5mEq/L,正常人血清钾浓度的范围为3.5~5.5mmol/L)称为低钾血症。低钾血症时,机体的含钾总量不一定减少,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时,情况就是如此。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低钾血症的患者也伴有体钾总量的减少——缺钾(potassium deficit)。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胞内外缺钾的程度及缺钾发生的速度,急性低钾血症症状比相同水平缺钾的慢性低钾血症严重。 急性低钾血症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补钾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 低钾血症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不能正常进食,严重腹泻呕吐的病人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心律失常 高钾血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门冬氨酸钾镁片 氯化钾缓释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易误诊。对长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呕吐,腹泻患者,应及时补充钾盐。
如何抵制低钾血症的发生
1、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所掩盖,易误诊。所以,对于长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呕吐,腹泻患者,应及时补充钾盐。另外,在代谢酸中毒时,血清钾可能不低,当纠正酸中毒后,可出现低钾血症,低钾血症常伴有低钙,低镁,它们的症状相互混淆,应注意在补充钾的同时补充适当的钙、镁。
2、如果是出现了低血钾的话,可以选择口服补钾或者静脉给钾来改善症状,一般选择氯化钾,预防就是平时注意补充钾,比如多吃香蕉,动物内脏等。
3、纠正水和其它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时引起水和其他电解质如钠、镁等的丧失,因此应当及时检查,一经发现就必须积极处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钾血症是由缺镁引起,则如不补镁,单纯补钾是无效的。
不同疾病患者的低钾血症
1、慢性高碳酸血症伴低钾血症
(1)原因
①钾摄入减少;
②钠泵功能减弱,肾脏保钾功能较差,在血K+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程度的尿K+排出;应用利尿剂或机械通气后,排出增加;
③肾功能代偿,Cl-排除增多,补充氯化钾时,必然伴随K+的排除增加,即肾脏保钾功能进一步减弱;
④钾转移:呼吸衰竭初期,酸中毒导致细胞内外K+-Na+交换减弱,K+在细胞内的水平较低。一旦呼吸性酸中毒纠正,K+-Na+ 交换增强,将导致K+进入细胞内迅速增多;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除量也增多。故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2)防治原则 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血K+浓度低于正常,甚至在正常低限水平的情况下,应首先补充氯化钾;而机械通气量必须逐渐加大,使高碳酸血症逐渐改善,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低钾血症。血K+浓度在正常中等水平时,在机械通气的同时,补充氯化钾。
血K+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应同时补充谷氨酸钾和氯化钾,提高补钾效率,在确保血K+浓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增加通气量,使PaCO2缓慢下降,一旦出现血K+浓度不升、或下降的趋势,应迅速降低通气量,待血 K+浓度升高后再增加通气量,避免出现“过度通气”和碱中毒。
还应强调避免较多Cl-和Na+的摄入,避免高渗葡萄糖快速滴注。因为碱中毒和高渗葡萄糖加速K+转移,碱中毒和Cl-、Na+促进K+的转移和排泄。
pH回升(可以正常或超过正常值)导致的严重低钾血症,必须迅速降低通气量,使pH恢复至接近治疗前的水平。
2、低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急性者多为消化液的急性丢失,只要同时补充Na+和K+即可,如应用林格氏液或氯化钾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但慢性者的处理则比较困难。因为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皆导致钠泵活性的减弱,导致Na+向细胞内转移,而K+向细胞外转移,补充不当可能会导致离子转移和离子紊乱的进一步加重。
因补液中K+的浓度常需严格控制,一般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而补液中的Na+则可允许较高的浓度,一般可用至3%,后者是前者的 10倍,同时生理盐水又是常规使用的液体,其浓度为0.9%,也是一般情况下可以允许的氯化钾最高浓度的3倍,因此临床上经常存在补钠超过补钾的情况,血钠的升高使进入细胞内的Na+浓度也升高,激活钠泵,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和经过肾脏的进一步排泄,导致顽固性“低钾血症”。
而低钾血症又反过来抑制钠泵的活性,进一步促进Na+向细胞内转移和经过肾脏的排泄,导致Na+浓度不能有效升高,故又可能合并“顽固性低钠血症”。
如前所述,若Na+补充至正常水平,反而容易加重低钾血症的症状,因此低钾血症合并低钠血症,尤其是慢性患者,应以补充K+为主,随着K+的恢复,钠泵活性增强,细胞内Na+转移至细胞外,Na+浓度自然升高或恢复正常,同时伴随细胞内水肿的减退和细胞功能的恢复。在严重低钠血症的患者则需在有效补充K+的同时补充Na+。
最后强调,该类患者常合并Mg2+的缺乏,也可能合并“隐匿性肾小管功能损害”,需注意尿电解质的检查和相应离子的补充。
3、低钾血症合并高钠血症 主要见于重症感染、创伤和其它危重病患者导致的应激反应,或同时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也常见于脑出血、创伤或下丘脑-垂体疾病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如上述,大部分激素的作用是保钠、排钾;而常用补液中氯化钠的含量较高、氯化钾的含量较低,因此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和高钠血症,也容易同时合并反应性高血糖。
氯化钾的作用和副作用 治疗各种低钾血症
钾是人体的必要元素,人体一旦缺钾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低钾症状,例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而氯化钾具有治疗低钾血症的作用
低钾血症治疗
1.急性低钾血症
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补钾
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
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患者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在口服钾制剂过程中应监测血钾。如果血镁低于0.5mmol/L,则应肌注50%硫酸镁。也可用10%的硫酸镁口服。
重症患者(包括有心律不齐、快速心室率、严重心肌病、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应静脉滴注钾制剂,常用制剂也是氯化钾。在滴注过程中应监测血钾或用心电图监测。对合并有酸中毒或不伴低氯血症者宜补给31.5%的谷氨酸钾溶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此时不宜用氯化钾。
3.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时引起水和其他电解质如钠、镁等的丧失,因此应当及时检查,一经发现就必须积极处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钾血症是由缺镁引起,则如不补镁,单纯补钾是无效的。
老年人低钾血症的症状
可出现全身性肌无力,膈肌、呼吸肌麻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严重者可窒息,还会出现肌肉坏死,纤维萎缩等。
低钾对全身各系统都会造成伤害。病人会出现口苦、呕吐、厌食、腹胀、便秘、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肠麻痹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反应迟钝、萎靡不振,定向力障碍、嗜睡、昏迷;
循环系统出现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呈低钾性心肌病,心肌坏死、纤维化,甚至心脏骤停,血压下降;
泌尿系统可排出大量低比重尿,口渴多饮,夜尿多;
进而发生失钾性肾病,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等。
此外还会出现代谢性碱中毒、细胞内酸中毒、反常酸性尿。
为了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对那些进食差、伴有脱水的病人需补液时,应该同时输入氯化钾。
对于周期性麻痹的病人由于肠道丢失钾、肾脏重吸收钾的功能障碍,或是中暑大量丢失钾,以及尿崩症病人因多尿丢失钾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多吃含钾食物,如瘦猪肉、鳝鱼、花生、海带、香蕉,及新鲜蔬菜水果,茶叶含钾量特别大,约占1.5%左右,可多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