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要检查什么病 糖尿病
孕前要检查什么病 糖尿病
危害:糖尿病准妈妈所怀的胎儿死亡率仍然很高,巨大儿和畸胎率比正常准妈妈高出3倍。
由于孕早期妊娠呕吐、孕中,晚期胰岛素分泌量比孕前增加2倍多、分娩时子宫肌肉消耗大,进食少等原因,糖尿病准妈妈要比正常准妈妈更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另外,糖尿病准妈妈容易发生羊水过多,从而在孕期或分娩时引发心肺功能失常。并发其他产科并发症时,胎死腹中或死产的发生率都很高。
高脂血症检查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诊断是否患高脂血症,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方法,查出体内血脂的浓度。
1、测定全套的血脂谱,主要包括空腹TC、TG、LDL-C以及HDL-C;
2、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判断是否有肥胖、周围神经炎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等的体征;
3、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有乳糜微粒;
4、测定血浆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
5、测定载体脂蛋白;
6、测试体内脂蛋白的代谢情况;
7、测定胰岛素水平以检查家族性高脂血症;
8、测定甲状腺功能;
9、测定血浆电泳结果,根据结果类型检查病证;
要检查诊断高脂血症,方法途径有很多,进行检查的项目越多,诊断的正确性就越高,特别是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人群,更应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避免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的检查
1、血糖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
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糖尿病的检查过程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糖尿病全过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糖尿病多多注意,不能在一开始感觉没什么大碍的时候不去治疗,在糖尿病的后期并发症的出现,会导致严重的病情,对身体的危害也很大,希望大家在初期得病时就多多注意。
患糖尿病肾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糖尿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起肾透析。它可以导致多种疾病,所以需要检查,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糖长期上升将严重损害毛细血管和大血管,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导致不可逆的失明;导致冠心病、中风和心脑血管病;导致肾脏疾病,甚至尿毒症。积极为肾脏疾病筛查,以便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早期病变逆转。
得了糖尿病肾病该做哪些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除了例行检查外,还应该做一些必要的专业检查,以确定分期付款(糖尿病肾病分1 ~ 5期)。
1、尿蛋白和尿蛋白测定:测定尿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意思,尿蛋白可以通过临床常规尿分析并得到结果,但是一旦发现积极的结果已经进入临床肾脏疾病的阶段,不容易扭转。和尿白蛋白的崛起为早期肾病的征兆,早期治疗可以逆转或延迟开发的肾脏疾病。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应注意尿白蛋白检查,一般来说,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而不管它是肾脏疾病的并发症,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2、肾脏功能测试:肾功能下降一般发生在后期阶段,一旦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下降,许多药物应调整,如二甲双胍应该开始或停止损失。所以测定肾脏功能也很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肾的功能,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要精确测量肾脏,肌酐清除率的最佳测量或做肾动态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但有些瘦身体的患者肌酐和尿素氮往往不能正确地反映肾脏功能,需要确定肌酐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
妊娠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
1.血糖测定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在小肠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糖的分解与合成保持动态平衡,故血糖的浓度相对稳定。
(1)空腹血糖:血清葡萄糖经氧化为组织提供能量,血糖过高时可转变为肝糖原和脂肪储存,需要时脂肪与蛋白质也可转变为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参考值:非妊娠期为3.9~6.4mmol/L,孕期为3.1~5.6mmol/L,妊娠导致空腹血糖下降的原因为:
①孕妇除本身需要外,尚须供应胎儿生长所需要的能量,而且胎儿本身不具备促进糖原异生所需要的肝酶系统活性,因此无法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所需能量必须来自母体血葡萄糖。
②妊娠期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增加,但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率不能相应增加,导致部分孕妇尿中排糖量增加,引起血糖下降。
糖尿病合并妊娠时,孕期空腹血糖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能正常,因此,常规空腹血糖检查常容易漏诊,糖耐量减低时,空腹血糖正常,建议具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应尽早进行血糖测定:明显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病史,糖尿及明确的糖尿病家族史。
(2)糖筛查试验:GDM孕妇常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可能正常,常规空腹血糖检查常容易漏诊,建议对所有非糖尿病孕妇应做50g葡萄糖筛查,该方法简单易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年龄,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有GDM史,巨大胎儿生产史及难以解释的死胎史列为GDM危险因素,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应作为GDM筛查的重点人群。
糖筛查试验时间:由于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及孕激素等多种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在妊娠24~28周快速升高,孕32~34周达高峰,此时妊娠妇女对胰岛素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表现为糖耐量受损,在此期间容易检出GDM,所以,孕期常规血糖筛查时间定为妊娠24~28周;如该次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在妊娠32~34周复查,对有症状者,应在孕早期即进行糖筛查,以便对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及早诊断。
糖筛查试验方法:随意口服50g葡萄糖(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下),服糖后1h取静脉血测血糖,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异常,应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当血糖值在7.20~7.79mmol/L时,应结合高危因素考虑是否行OGTT,糖筛查试验的敏感度为59%,特异性为91%,临床上80%的GDM可经此方法诊断。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随后不久即可降至空腹水平,该现象称为耐量现象,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则血糖急剧升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或血糖升高虽不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耐量异常或糖耐量降低,糖筛查异常但血糖<11.1mmol/L,或糖筛查血糖≥11.2mmol/L但空腹血糖正常者,应尽早做OGTT。
OGTT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在150~200g以上,以避免禁食碳水化合物对结果的影响,禁食8~14h后查空腹血糖,然后服75g葡萄糖(将75g葡萄糖溶于400ml水中,5min内服下)或进食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自开始服糖水计时,1h,2h,3h分别取静脉血测血糖,取血后应尽快离心,测定应在2h内完成,以免葡萄糖分解。
参考值:空腹血糖<5.8mmol/L,进食后1h血糖水平达高峰,一般在7.8~9.0 mmol/L,峰值不超过11.1mmol/L;2h不超过7.8mmol/L;3h可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诊断标准:OGTT是确诊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当口服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或2h血糖≥11.1mmol/L时,即可诊断GDM,如果口服葡萄糖后2h血糖为7.8~11.1mmol/L,诊断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est,GIGT)。
儿童糖尿病检查
1、血液检查:
血糖测定:血糖测定以静脉血浆(或血清)葡萄糖为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值>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糖耐量试验不作为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常规手段。
血浆C肽测定:C肽测定可反映内源性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不受外来胰岛素注射影响。有助于糖尿病的分型。儿童1型糖尿病时C肽值明显低下。
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个月血糖平均浓度,是判断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的客观指标,与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的相关性。正常人HBAlc<6%,HBAlc维持在6%-7%,表示控制良好,糖尿病并发症不发生或已发生但不进展,HBAlc8%-9%时为控制尚可;HBA1c11%-13%为控制较差,糖尿病并发症显著增加。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要求糖尿病的患儿HBAlc控制在7%以内。
2、尿液检查:
糖尿:重症病例治前经常有糖尿,但早期轻症仅见于餐后或有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不少久病者由于肾糖阈升高,虽有高血糖而无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达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数百克。一般而论,在定量饮食条件下失糖量与病情轻重成正比,与血糖高度亦有关系。
决定有无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血糖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肾糖阈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为125ml/min,肾小管能回吸收肾小球滤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时尿中无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症等病变,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肾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对尚好时,则血糖浓度虽高而无糖尿,临床上称为肾糖阈增高。反之如肾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则血糖浓度虽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临床上称为肾糖阈降低,见于肾性糖尿,为本病重要鉴别诊断之一。
蛋白尿:一般无并发症病者阴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于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时称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儿已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时,称临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规尿检可出现蛋白尿,此时病变已非早期,随病变发展尿蛋白量较多,可达0.5g%(约相当于4+),每日丢失蛋白质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严重低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时于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伴循环衰竭者或休克失水严重影响肾循环时亦可出现蛋白尿。
酮尿:见于重症或饮食失调伴酮症酸中毒时,也可因感染、高热等进食很少(饥饿性酮症)。
管型尿:往往与大量蛋白尿同时发现,多见于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症,大都属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
镜下血尿及其他:偶见於伴高血压、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炎伴坏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细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为多见。有肾乳头坏死者有时可排出肾乳头坏死组织,为诊断该病的有力佐证。
3、其它检查: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测定:糖尿病发病早期,有89.5%病儿ICA,GAD抗体阳性,晚期只有54.3%阳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体大多可呈阳性,随着病程进展,胰岛细胞破坏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渐下降,待β细胞全部破坏,抗体消失。
物理检查:可做胸片、B超、心电图等检查。
怎么检查糖尿病
1、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2、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