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现场急救
颅脑损伤病人的现场急救
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来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的。比如说是简单的头皮挫裂伤,只要进行清创缝合就可以了。如果是帽状腱膜下血肿,就进行血肿抽吸加压包扎。如果发现有熊猫眼,脑积液鼻漏,耳漏,考虑判断是有颅底骨折,那就是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耳朵、鼻子的通畅,千万不能挖耳朵,还有鼻子,同时预防感染,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发现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这种情况就快速静滴甘露醇给氧,静推速尿给氧,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做气管插管,然后尽快做CT进一步明确损伤,如果患者有呼吸心跳的停止,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果还合并有其他的损伤,那就请相关科室急救处理。
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赶紧完善颅内的CT,进一步明确损伤的类型,颅内CT的结果如果没有血肿,就进一步观察病情,防止迟发性的血肿,然后观察病情的变化。如果是有血肿可以保守治疗的话,那我们就保守治疗,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GLAS评分记录,防止脑疝发生。继续就是脱水止血,护脑,预防感染的治疗。如果是有血肿,而且有手术指征,我们就完善手术的各项工作准备,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脑挫裂伤,弥散性的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者是丘脑损伤的重度颅脑损伤,就要密切观察他的病情变化,继续脱水,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抗癫痫药物治疗,保持水电平衡。同时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炎,压疮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切护理,做好会阴的清洁,预防尿路感染,同时营养支持,四肢的功能锻炼,这就是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
颅脑外伤和癫痫有什么关系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
外伤性癫痫与癫痫有着怎样的关系?
在颅脑外伤病人中,早期癫痫的发病率一般在5%左右。但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发生,即使是轻微脑损伤也可诱发,其发生率甚至高达50%。幼儿早期外伤性癫痫的另一特点是容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其发生率达22%,高出成人1倍。
外伤后晚期癫痫的发病时间短者可在伤后几个月,长者达20年。但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伤后半年至3年之间。其中57%发生于一年以内,一般认为伤后4年之内不发生癫痫,以后发病的机会就会显著减少。
癫痫专家介绍说:通常情况下,脑损伤的程度越重,发生癫痫的可能性越大,开放性颅脑损伤较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硬脑膜穿通伤较单一脑损伤的癫痫发生率为高,有意识障碍比无意识障碍的癫痫发生率为高。一般来讲,颅脑任何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癫痫,而以大脑皮质运动区、海马和杏仁核损伤引起癫痫的发生率最高。就其发作类型而言,和损伤的部位有关,常见有大发作、局限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植物神经性发作等。
颅脑损伤治疗
1.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颅脑损伤急救原则 颅脑损伤可以吃薏米吗
薏米是一种普通的食材,也是一种普通的药材。作为食材,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还能够降低血脂,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作为中药材,它性淡、微凉,有利尿消肿、健胃消食、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等功效。 在临床上适当地少量地吃,能够有效帮助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但是对于那些寒凉体质的患者不宜常吃或者是久吃。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要注意哪些呢
1、急救护理:(1)症状观察及护理:首先了解病人受伤时间、原因、病情发展过程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特别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颅内出血、脑疝、机体其它部位的合并症。首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滴注脱水药;对疑有颅内血肿的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应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放置导气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3)纠正休克:开放性颅脑损伤时引起失血性休克,应使病人保持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4)转送病人:当病人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方可转送;当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和骨折时,应先初步处理合并症再转送,转送中应准备好急救物品,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伤口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颅脑损伤在醒来之后就要给患者不停地鼓励,让患者有信心自己能够康复。再加上适当的康复训练, 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在预后的后遗症就会相对减少一些。虽然 开放性颅脑损伤比较不好完全治愈,但是治愈的例子也还是有的。
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症状比较轻的建议患者休息静养,进食清淡、易消化,含能量蛋白丰富的食物。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护理情况就比较多,首先就是护理的时候要注意他瞳孔意识的变化,瞳孔意识的变化跟颅脑损伤的程度是有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告知医生,提供下一步的诊疗。
第二点就是体位,体位的改变就是体位的摆放,一般床头抬高十五到三十度,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和减轻颅内压。
第三个就是吸痰,一定要注意翻身拍背,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第四个就是预防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第五个就是预防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在他鼓出的部位垫气垫圈和泡沫垫,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每天给患者的四肢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请康复科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治疗并非都靠手术
1.非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或后遗症。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因素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较之以前明显提高,这类患者良好的预后有赖于各个环节,包括院前的急救、急诊室、手术室以及NICU(神经系统重症监护病房)的处置,到最后神经康复的进行,贯穿始终,以上环节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是不可或缺的。
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原理
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的一系列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所导致的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它可引起脑组织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使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是指利用氧含量的提高,使得受损脑组织在有氧代谢下加速可逆性组织的恢复,并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保护损伤病灶周围的缺血半影区,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使得缺氧区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消退,并可激活脑干上行激活系统,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患者有促醒作用。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分类有哪些
颅脑损伤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以及脑神经在受到外力作用后所发生的损伤。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工伤或火器操作。(1) 根据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①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主要有脑震荡、脑挫裂伤等。② 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2) 根据受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脑损伤。① 开放性脑损伤:多由锐器或火器直接造成,常伴有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有脑脊液漏。② 闭合性脑损伤:为头部接触钝性物体或间接暴力所致,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期间是当患者额的病情相对稳定了之后,护理工作重点进入康复护理阶段。首先是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中心伤后一周内,由于病人病情不稳定,消化功能紊乱,不宜进食,或不宜正常进食,主要是通过静脉给予胃肠外营养,一周后,病人病情多开始稳定,能够进食,这时应遵循定时、定量、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原则。昏迷的病人可行鼻饲,每次鼻饲前要抽取胃液,观察其色、量及性状,鼻饲观察有无腹胀、恶心呕吐及大便情况。如出现腹胀、呕吐,抽出胃液为血性或解出大便呈柏油样,抽出胃内容物超过150ML,应立即禁食,并及时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2康复护理的第二部就是要加强基础护理,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最为重要的就是预防并发症颅脑损伤病人常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有意识阻碍,生活自理能力丧失或下降,机体免疫力减弱,极易并发褥疮和各类感染。因而决不能忽视基础护理。室内空气应保持洁净,减少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胃管、导尿管不宜留置过久,口腔护理每日晨、晚各一次。要建立翻身卡制度,定时翻身、拍背,本组46例死亡病例均于急性期死于脑疝、多脏器衰竭等,无一例死于康复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