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近视防治误区
儿童近视防治误区
其一、认为孩子的视力不好就是患了近视
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视力下降或是孩子在体检时被查出视力下降,就武断地认为这孩子是患了近视,然后就到处寻医帮助孩子治疗近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其实,能影响孩子视力的眼病有很多,除了近视以外,还有先天性眼底病变、先天性散光、先天性斜视、先天性远视、先天单纯性弱视等。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视力下降了,应先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确诊,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其二、认为散瞳验光对孩子的眼睛有害
散瞳验光是利用散瞳药将人的瞳孔散大,使睫状肌麻痹后再进行验光的一种视力检查法。很多的家长不想给孩子做散瞳验光,理由是怕散瞳会给孩子的视力带来损害。其实不然,医生之所以要给孩子散瞳验光,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睫状肌的调节能力比较强,如不进行散瞳,是根本无法检测出孩子患的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也无法准确地查出孩子近视的度数。
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在帮助孩子防治近视的时候注意这些问题,从而才不会因错误治疗导致孩子视力严重下降。
走出儿童近视眼误区
状况一:
担心长时间佩戴眼镜反而会使得眼睛有依赖性,导致度数加深,因此家长提问:“孩子只在学习时戴眼镜可不可以?”
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的双眼视力都在0.7以上,摘下眼镜不会对学习和工作造成太大影响,因此近距离用眼时可以不戴眼镜。但0.7以下的视力或300度以上近视的人看远看近都会感觉不适,这就需要经常戴眼镜了。如果双眼视力相差很大,双眼看物会有不平衡感,不戴眼镜易导致视疲劳,反而导致度数加深。所以,两眼屈光度相差很严重的近视、远视或散光要经常配戴合适的眼镜。
状况二:
在苦恼近视眼问题时常常会听到一句安慰的话:“你现在近视眼,等年纪大了就不会变成老花眼了。”这是真的吗?
专家笑笑说,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老花眼是一种生理现象,由于晶状体的核逐渐加大,并变硬,导致晶体的弹性逐渐减小。因此需要通过配戴老花镜才能辅助看清东西,这与人们近视与否无关。
状况三:
某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近视了,不用担心也不用管,反正到18岁后做个激光手术便一劳永逸。
专家告诫,无论是否得了近视眼都要照顾好自己的眼睛,注意休息,合理用眼,均衡饮食。患了低度近视不需要担心,但若近视度数逐渐升高,到了高度近视,就会有失明的危险。近视眼首先表现在视网膜的变化,眼球前后伸长,随着进展眼球不断地伸长,视网膜就会变薄。高度近视时,会引起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甚至有失明的危险。所以高度近视眼也叫病理性近视。
据统计,70%左右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是近视眼,其中30%至40%是高度近视。因此,得了近视眼不能不配眼镜,但也不能完全依赖镜片而不继续保护双眼。
此外,近视眼激光手术也不是所有人都合适的,况且高度近视眼和低度近视眼手术效果完全不同。眼科医生鼓励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最好把近视度数维持在600度以下。
儿童近视眼配镜有哪些原则
儿童近视眼配镜有哪些原则?因为生活习惯与遗传因素,儿童近视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儿童近视眼配眼镜是其治疗的方式之一。那么儿童近视眼有哪些治疗原则?下面就由我们专家为您详细介绍。
儿童近视眼的配镜原则:
1、合并隐内斜或内斜视者,应该低矫配镜,手术后按正常情况配镜。
2、合并间隙性外斜视者,应该取矫正视力为1.5的度数,也就是足矫。手术后按正常情况给镜。
3、合并弱视(情况较少见)时,应该足矫,高度数一时难以接受时,可以逐步增加度数最终配到位。
4、近视无眼位异常和弱视,矫正视力刚达到1.0-1.2的度数较合适。-2.00D及-2.00D以下可选择性戴镜,-2.00D以上应经常戴镜。
天生远视眼不用担心
多年从事儿童近弱视防治的专家告诉记者:发现13岁以前的孩子是远视眼,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对此不用太着急。
其实,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个短眼球,眼球的前后径只有16毫米,远远小于成年人的24毫米。光线经成年人的24毫米的眼球屈光系统会聚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之上,因此,光线经孩子的16毫米的眼球屈光系统会聚后,自然会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所以,儿童是生理性远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的前后径在不断增长,即眼轴逐渐加长向24毫米的标准值靠近,所以,远视的程度也会随着眼睛的发育而逐渐减弱,一般到18岁左右时视力就会达到标准值。
一般情况下,4岁及以下的孩子有300度左右的远视,五六岁的孩子有200度左右的远视,8岁孩子散瞳验光结果有150度左右的远视,12岁的孩子有 100度左右的远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婴幼儿时期不是远视,而是正视眼,即没有屈光度的眼睛,那说明孩子的眼轴发育的过快了,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很有可能在十三四岁左右达到或超过了24毫米,于是这些孩子就会出现近视。甚至在4岁时虽为远视,但远视的度数≤150度,6岁远视≤100度,将来都有可能发展为近视眼。这也就是远视与近视形成和转换的基本道理。
儿童近视眼治疗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假性近视误作真性近视
孩子在近视初期,常常处于假性近视的阶段。这个时期矫正,是可以将近视治愈的。发现孩子出现近视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散瞳,散瞳后,如果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即可断定为假性近视。这时应督促孩子注意用眼卫生。这种用眼卫生主要指通过让眼睛休息,来保护视力。看书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每次间隔时应远眺,并多看向绿色的物体。这样,长时间注意,近视症状会逐渐消退。
误区二:年纪小,弱视无需治疗
弱视现象常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范围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可能弱视会好一些,没有必要一发现弱视就进行治疗。而且,孩子小,对美观也并不在乎。其实,弱视的治疗期是越早越好,12岁以上的孩子对弱视治疗敏感度将降低很多。
误区三:电脑验光后直接配镜
很多孩子患有近视后,立即通过电脑验光配戴眼镜。虽然这种方法使孩子用最快速度,通过矫正达到正常水平,但对于眼睛的保护却存在着一定的危机。当确定患有近视后,孩子不仅要验光配镜,也要做相应的眼部检测,特别是首次验光配镜者,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排除其他异常症状引起的视物模糊,以此来消除眼疾带来的隐患。
误区四:贵的眼眼镜一定是最适和孩子的
目前市面上镜架镜片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镜片时,一味追求价格昂贵,认为只有贵的眼镜才是最好的,最贵的眼镜才适合孩子的眼睛发育。妈妈网专家提醒,孩子选择镜片应该首先考虑树脂加硬眼镜片,玻璃镜片易碎,容易对孩子眼睛造成损伤。树脂镜片主要要求散光轴位精确,所配的光度一定要准确,镜片上不能有划痕,不能有气泡和杂质,配制的孩子眼镜片度数一定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质量检测标准.屈光度的误差应该在国颁标准的要求范围之内。
误区五:激光手术,没太大的年龄界限
大学生会选择激光近视手术,那么中小学生是不是同样适宜呢?
18岁以上的近视眼可考虑近视手术,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眼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不建议采取激光手术。同时,虽然激光近视手术的预测性、安全性、稳定性都不错,但大学生在进行激光近视手术时也必须开展严格的术前检查,一切合格后方能开展手术。
预防儿童近视眼需学校家长全社会参与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近视眼形成的第一步,也是比较关健的一点,就是近距离用眼的调节疲劳,近距离阅书45分钟眼的生理调节距离在20公分,15公分以内就会可能导致儿童近视的加深,如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将导致儿童患上近视眼或近视加深。
那么是又什么原因导致儿童近视眼发病率如此之高呢?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为儿童近视眼的主要原因已被公认。中小学生每天灯下数小时的苦读,特别对处于视觉系统敏感期的儿童来说;过度用眼将影响眼的发育。人类视觉系统敏感期从出生时开始。2~3岁以前,特别是0.5岁以前,可塑性最强,4~6岁以后明显减弱,9~12岁敏感期结束,视觉发育敏感期是近视眼发生的危险期,也是防治近视眼的重要时期,对近视防治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预防儿童近视眼光靠课间做几节不知有没有效的眼保健操或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是没有用的,需要学校家长全社会参与,努力为处于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婴幼儿与青少年,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加强孩子体育与健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使孩子掌握必要爱眼护眼知识与技能。
儿童近视的治疗误区
第一、弱视现象常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范围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可能弱视会好一些,没有必要一发现弱视就进行治疗。而且,孩子小,对美观也并不在乎。其实,弱视的治疗期是越早越好,12岁以上的孩子对弱视治疗敏感度将降低很多。
第二、孩子在近视初期,常常处于假性近视的阶段。这个时期矫正,是可以将近视治愈的。发现孩子出现近视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散瞳,散瞳后,如果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即可断定为假性近视。这时应督促孩子注意用眼卫生。这种用眼卫生主要指通过让眼睛休息,来保护视力。看书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每次间隔时应远眺,并多看向绿色的物体。这样,长时间注意,近视症状会逐渐消退。
第三、很多孩子患有近视后,立即通过电脑验光配戴眼镜。虽然这种方法使孩子用最快速度,通过矫正达到正常水平,但对于眼睛的保护却存在着一定的危机。当确定患有近视后,孩子不仅要验光配镜,也要做相应的眼部检测,特别是首次验光配镜者,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全面眼部检查,排除其他异常症状引起的视物模糊,以此来消除眼疾带来的隐患。
第四、目前市面上镜架镜片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挑选镜片时,一味追求价格昂贵,认为只有贵的眼镜才是最好的,最贵的眼镜才适合孩子的眼睛发育。
第五、18岁以上的近视眼可考虑近视手术,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由于眼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不建议采取激光手术。
儿童近视治疗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做激光手术没有年龄限制
随着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家长都想乘着暑假,通过手术快速地帮孩子解除近视的烦恼。
其实,准分子激光手术有一定的适应年龄。通常情况下,18岁到45岁是进行手术的最佳年龄。小于18岁的青少年其眼球还处在发育阶段,眼轴还在变长,近视度数又不稳定,所以最好等到18岁后,眼球发育和近视度数相对稳定了再进行手术。
但是,儿童也并非完全不能做该类手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准分子激光治疗部主任朱煌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进展,如果儿童患有严重的近视或散光性屈光参差,比如双眼度数相差400度到600度,或患有高度散光、弱视、斜视、严重的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经治疗后没有明显改善的,也可以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来进行治疗。
此外,年龄大于50岁的近视患者也不适合做激光手术。因为50岁之后,白内障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且眼球的调节功能逐渐减退,人们俗称的“老花眼”开始加重。这类人通过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其实是弊大于利。
误区二:任何度数都能做激光手术
近视激光手术并非“万能”。除了有适应年龄,还有一定的度数限定。所有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治范围在200度到1200度的近视较为适宜。
对于超过1200度的近视患者来说,进行激光切削会使保留下的角膜组织过薄,容易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发生前凸,严重者甚至还会继发圆锥角膜,需要角膜移植手术才能补救。
朱煌主任指出,超高度近视患者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即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患者眼内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在其晶状体前,再植入一片带屈光矫正度数的人工晶状体,通过改变屈光力,来矫正近视和散光。
误区三:激光手术不一定安全
近视、远视和散光统称为屈光不正。眼睛屈光不正主要是由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率变化所引起的。
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其实是利用高效能的光束切削角膜前表面,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弯曲度,调整角膜的屈光力,使外界光线准确地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进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几十道细致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慎重给出严谨科学的处方将其指令于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并在电脑控制追踪下进行手术。
一般来说,准分子激光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它与生物组织发生的是光化学效应,而不是热效应,因此,不会产生热损伤。它能对人眼角膜组织进行精确气化,以达到切削和雕琢角膜的目的,并不会损伤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因此,准分子激光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作为一种精密严谨的手术,患者需要到正规的、有相关资质的医院,找具有丰富经验的准分子激光专业医师进行诊治,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可靠。
误区四:手术后近视还会“反弹”
朱煌主任说,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顾虑,即近视激光手术只能暂时矫正视力,时间一长,近视又会慢慢地变回来。其实,这是人们对近视激光手术的另一个普遍认识误区。
近视的加速通常发生在12岁到18岁之间,多数人在18岁以后就会逐渐稳定。近视激光手术是一项非常精密严格的手术。在通常情况下,要求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且近两年内近视度数的发展比较稳定,每年度数的加深不超过50度。手术是由电脑控制,在角膜上精密地切削出一个凹面镜,通过冷激光使角膜组织之间的分子键断开而气化。患者只要去正规医院请富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术后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轴进一步变长,近视大多不会再次发生。
误区五:只能治疗近视不能治疗散光
许多近视眼患者都同时伴有散光,而散光引起的不适症状往往比近视更为严重,如果得不到矫正,还会引起弱视、视疲劳。不少近视眼患者担心,准分子激光手术只能矫治近视,如果散光继续存在,仍会导致视物不清,还需要戴框架眼镜。
其实,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对矫治散光也有一定的优势。激光不仅可以在角膜上切削出凹面镜来治疗近视,也可以同时在角膜上制作出600度以内的柱镜和凸透镜。因此,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可以一次性同时治疗200度到1200度的近视和600度以内的散光,也可以治疗600度以内的远视。
儿童近视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眼镜戴了就摘不下来了
首先要明确近视有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之分,真性近视是难恢复的。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但是恢复程度要看假性近视在近视中的比例,比如有100度近视的人,其中可能只有50度是假性的,戴眼镜也很难恢复。只有100%的假性近视才有可能恢复。
误区二:看电视会增加近视度数
从近视的角度来看,合理地看电视并不会增加近视,相反可能还有减轻假性近视发展的作用。因为和书本相比,电视是一个距离相对远的物体,对假性近视来说,电视离得远,有看不清的可能,睫状肌就要使劲地放松来调节,变相加大了睫状肌的变化能力,是放松、减轻疲劳的好方法。不过,要正确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距离电视较远,最好是电视屏幕对角线的5到6倍,如果趴在电视跟前,则起不到作用。其次是时间,最好是每学习看书一小时后看5到10分钟的电视。同时记着把眼镜摘下来。
误区三:度数低就一定要配眼镜
度数低的人如果不是职业司机或特别需要清晰视力的工作,不一定要配眼镜,尤其是300度以下的近视,不用随时都戴着眼镜。常戴眼镜反而有可能增加近视的度数。
因为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按国际统一的标准,验光一般都是以5米为距离来检查是不是看得清楚,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有人隔着5米远看东西,也就是说眼镜是用来看远的。但现实是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学习中很少会把眼镜摘下来,所以造成多数人是戴着看远的眼镜看近,反而增加睫状肌痉挛,加重近视。
误区四:戴了眼镜就万事大吉
对待近视绝不是佩戴了眼镜就万事大吉了。预防近视加深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有点拗口的话:“注意近距离用眼的距离”和“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注意近距离用眼的距离”说的是眼睛和书本、桌面的距离不能低于33厘米。“减少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表示看书持续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间歇时需要把眼镜摘了,向远方看看,避免过度用眼,以免增加近视的程度。另外,家长应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的课桌和坐椅的匹配程度。
误区五:眼镜度数一成不变
一副眼镜配得合不合适可用几个标准来衡量:光度的误差不要大于25度,瞳距误差不能大于3毫米,瞳高的误差则不能大于2毫米,如果戴上有疲倦、眩晕的感觉而且长时间不消失,这副眼镜恐怕就不适合你。
但是配好的眼镜不等于可以一劳永逸,眼镜也需要经常维护,平时不要用衣服或餐巾纸擦镜片,摘戴眼镜要用双手,单手受力不均,镜框很容易变形,有问题都应该到正规配镜的地方去调试,同时戴眼镜最好每3个月或半年去检查一次,看看度数有没有变化。
儿童近视眼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几种
1、各种治疗仪器治疗儿童近视眼
治疗近视眼的仪器设计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并没有客观依据,在衡量疗效时又都是以视力为标准,而影响视力检查的因素又很多,例如睁眼与闭眼、用力调节和随意调节等等都可引起视力的变化,因此目前也就没有一个能客观准确评定仪器实际效果的方法。
2、镜片矫正治疗儿童近视眼
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检影难光弄清近视的真实度数。对于青少年配镜验光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该近视眼治疗方法的配镜的原则应采取同样可使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镜片。
3、自然恢复法治疗儿童近视眼
是常见的一种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通过加强日常防护,来达到视力自然恢复的目的。这种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方法对初期发现的处于边缘状态的近视眼患者有效;对于大多超过100度的近视眼,效果不好。随着课业的逐渐加重,近视眼的情况会日趋严重。
一只眼睛近视怎么办
一只眼睛近视了,如果不佩戴眼镜的话,那只眼睛看东西都很模糊,要是佩戴眼镜,给那只正常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眼罩,也会觉得不方便,那么,一只眼睛近视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青少年近视眼一定要排除假性近视!
在配镜前,医生都会进行充分的散瞳,来辨别儿童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如果散瞳后发现儿童的近视属于假性,就可以进行及时的治疗,而无需戴镜。这是因为,儿童近视有真假之分,其中儿童假性近视占大多数,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改变不科学的用眼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可以矫正,不建议矫正。但处于真性近视状态下的儿童,眼球还在发育,不能做近视手术,此时必须通过配戴近视镜的方法来矫正眼球的屈光度。
儿童真性近视眼后需要长期戴镜!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配戴近视镜后度数越戴越深,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视光专家周新平表示:儿童近视后及时配戴眼镜不仅不会令近视度数加深,还有矫正近视、延缓近视的进展和治疗眼病的作用。
儿童近视后戴用近视镜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及时的矫正眼睛的调节和集合的功能。特别是已经出现隐斜视的儿童近视患者,必须配戴眼镜,以防止眼球调节和集合的进一步失衡。
儿童近视眼治疗 建议选择MCT角膜塑形镜
角膜塑形镜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利用镜片与泪液层的分布不均匀,通过中央区泪膜传导压力及反转弧区的泪液虹吸作用,逐步使角膜光学区弯曲程度变平、眼轴缩短,从而有效阻止近视的发展。通过角膜塑形技术改变白天裸眼视力和控制青少年近视加深的效果已得到学术界和国际眼科医疗中心的肯定。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的加长为佩戴框架眼镜和软性隐形眼镜的一半;北京大学眼视光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镜三年后,平均年近视度数增加8度,而佩戴框架眼镜增长67度。研究还表明,角膜塑形镜适合所有年龄有需要的近视眼患者,尤其是600度以内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能迅速帮助提高视力,对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有显着效果。
儿童近视眼一般怎么治疗
1、各种治疗仪器治疗儿童近视眼。治疗近视眼的仪器设计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并没有客观依据,在衡量疗效时又都是以视力为标准,而影响视力检查的因素又很多,例如睁眼与闭眼、用力调节和随意调节等等都可引起视力的变化,因此目前也就没有一个能客观准确评定仪器实际效果的方法。
2、镜片矫正治疗儿童近视眼。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检影难光弄清近视的真实度数。对于青少年配镜验光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该近视眼治疗方法的配镜的原则应采取同样可使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镜片。
3、自然恢复法治疗儿童近视眼。是常见的一种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通过加强日常防护,来达到视力自然恢复的目的。这种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方法对初期发现的处于边缘状态的近视眼患者有效;对于大多超过100度的近视眼,效果不好。随着课业的逐渐加重,近视眼的情况会日趋严重。
假性近视眼会遗传下一代吗
假性近视是近视的一种,现在儿童假性近视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近视眼遗传吗的问题让家长忧心忡忡,家长近视是不是可以将假性近视遗传给自己的孩子呢?下面请专家就假性近视的遗传问题向您阐述一下:
下面我们为您介绍一下“假性近视眼遗传吗”的相关知识:
假性近视眼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夫妇双方均为高度近视的话,结婚后遗传机率极高,应注意优生。除此,预防儿童近视,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对儿童宣传教育: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重视儿童预防近视的科普教育工作;成立防治近视眼的专门机构,使防治近视工作有组织,有汁划地进行。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发现视力降低者,应及时进行检查矫治。
(2)注意儿童及青少年视觉环境:如果按近视眼的成因分类,单纯性近视眼占近视眼的绝大多数。据认为造成单纯性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球发育期的视近过度,预防单纯性近视眼的关键所在是防止20岁前的视近过度,其中环境因素是造成视近过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善视觉环境是预防近视的重要措施之一。
(3)养成儿童良好的读写习惯和姿势。
(4)注意锻炼身体和营养,减轻学习负担,增强体质。
温馨提示:儿童近视的形成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家长要注意从各个方面积极预防,注意儿童眼球发育期的营养搭配,儿童近视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和治疗。
儿童近视防治误区
近视儿童养生保健误区一近视镜越晚戴越好
学龄儿童一定要尽早筛查视力。如果发现孩子近视,不能回避现实或自我安慰是假性近视,一味回避只会延误病情,无形中加快近视的发展。眼镜要有正确的配戴方法。孩子的眼睛度数超过175度时建议全天配戴,时摘时戴会使眼睛经常处于不稳定的调节疲劳状态,容易加深近视。低于150度的近视儿童,可以选择看远、看黑板时戴镜,看近写字时摘镜。
近视儿童养生保健误区二近视度数的增加是戴眼镜造成的
除了先天因素外,近视度数的增加主要与后天不正确用眼密切相关,如看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书等)时间过长、看书写字时不注意坐姿等,导致眼内调节肌肉过度痉挛,近视度数逐渐加深。所以戴镜后还要注意用眼卫生,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和频率,矫正坐姿。
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建议戴镜后继续遵循近视眼防治六原则:睡前点放松睫状肌眼药,使用舒目镜,配戴虚焦镜,配戴渐进多焦点近视眼镜,补充含叶黄素的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目前国际上有突破性的一项治疗举措是配戴高透氧性角膜塑形镜,大大降低了近视眼的进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