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服药切勿一口吞
老人服药切勿一口吞
老年人吃药除了避免“一把吞”,还要注意用药数量、用药剂量和时间。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指出,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一般使用成人药量的3/4。另外,老年人服药更要讲究择时原则,就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老人服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肝功能与肝血流量减少,使肝脏对药物的降解及解毒能力下降,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因此,老年人用药时一定要注意:
同时最多服4种药
很多老年人身患多种慢性病,医生计算用药量不能简单地用“加法”,最好用“减法”。遵循“最少数量药物、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一般不推荐同时4种以上配伍使用。
不可滥用保健品
不要迷信所谓名、贵、新药,轻信广告滥吃药,也不要大量服入延缓衰老药或保健品之类的东西。多数抗衰老药物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仅仅为了延年益寿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是不恰当的。
还有不少骗子盯上了老年人,推销所谓的“灵丹妙药”或“祖传秘方”,大家应提高警惕,到正规医院和药房拿药,以免上当受骗,危害健康。
看病记录别丢掉
老年人应该保存好自己完整的用药记录、药物过敏史。老年人就诊时要带好用药记录,并尽量看固定的医生,这样能让医生开处方时更准确地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
小病尽量别吃药
比如遇到伤风感冒这样的小病,最重要的是休息,同时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如风寒感冒喝些生姜红糖水,头痛、关节痛等慢性疼痛可以先做理疗、按摩、针灸等,不要依赖止痛药。
此外,多与人交流,保持良好心态对避免病情反复,减少用药机会非常重要。
老人服药一次不要超过4种
每种药物对身体的反应、影响都是不同的,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不注意时间的话,很容易让多种药物发生反应,不仅没有效果,可能还会增加毒性。而老人身体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所以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因此,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循简单的原则,一次最多不要超过4种,并且不同药物服用时间最好有1至2小时的间隔。
如果老人有多种疾病需要用药,可以根据病情先重后轻的原则合理用药,待病情得以控制后,再服用其他的药物;遵循减量的原则,一般老人的服用量是成人量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要超过成人量的四分之三。如阿莫西林胶囊,成人每次服用2至3粒,老人服用时就应减量到每次1至2粒;不要重复服用。
一些中成药,如重感灵中加入了西药扑尔敏的成分,这和一些感冒药的成分是相同的,因此,不能重复服用;遵医嘱服药。老人的疾病以慢性病居多,药物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服药时都有最小剂量和最大剂量,服药前一定要问清楚用量,切不可擅自调量。
这类的药物也不可随意停用,如高血压等疾病,不能随意停药,否则会加重病情;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如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不同的药物对肾脏的影响效果不一样,因此,不能自行更换药物品种,应咨询医生。
老人服药为什么要减量
吸收能力弱。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诺里奇医学院老年精神病学顾问克里斯·福克斯博士说:“通常认为,老人胃部对药物的吸收能力变弱。”也就是说,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可能无法完全吸收。
代谢能力有限。老人肝脏的代谢能力和肾脏的排泄能力减弱,服药后需要更长的时间代谢和排泄,并增大肝肾负担。英国阿斯顿大学药剂师伊恩·麦德曼博士分析说:“总的来说,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副作用将更加明显。”
药物敏感性改变。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可能对老人更有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一项涉及3万女性的最新研究显示,65岁后服阿司匹林获益最大,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副作用的概率也较低。还有一些用于改善睡眠的药物对老人作用更明显。例如褪黑素常用来治疗失眠,对55岁以上患者有效,这与该年龄段人群昼夜节律和生物钟有关。佐匹克隆等安眠药,以及一些抗焦虑药也有类似特性。老人服用这些药时,医生一般会酌情调低剂量。因为在药效增大的同时,副作用也可能更明显。老人服某些抗过敏药、抗抑郁药、利尿剂和抗胆碱能药时,就需要考虑副作用。例如老人服抗胆碱能药物就更容易出现记忆障碍、看东西模糊、便秘、头晕和口干等问题。
老年人谨记心慌慌切勿乱服药
首先不要慌张,要及时到附近医院做心电图。若发作时间短,就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它会准确记录心慌时心电图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分析判断是不是出现了心律失常,是哪种类型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以及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在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人身上,要看有无原发病、心律失常频率、自觉症状轻重、心电图具体情况等方面来决定。对一些功能性心律失常者来说,经过休息、精神安慰和消除各种诱因就可消除。对器质性心律失常者来说,就要进一步治疗了。
心律失常治疗可分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两种。器械治疗因治疗后仍有部分复发,加之有创性和高额治疗费用,使很多患者望而生畏,所以,平时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根据不同心律失常选择不同药物。
最后提醒老年朋友,出现心慌时也不能随便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心脏节律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患者会有胸闷、心悸、头晕、心跳停顿感等不适症状。
心律失常往往发生在各种心脏病的基础上。普通人也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都是其诱发因素。因此,一旦发生心律失常不必过于紧张,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和有无基础性疾病。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保证睡眠的质量很重要。如果休息不好,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急性心梗、急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情况。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在睡前不宜看令人兴奋、激动的比赛或节目,也不宜喝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减慢,对于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的患者来说,可遵医嘱服用适当的药物以控制病情。睡前把应急药品放在离床较近的地方,以便伸手就可拿到,防患于未然。
牙疼怎么办 陈醋花椒止痛
取陈醋120克、花椒30克、熬10分钟,待湿后含在口中3~ 5分钟吐出(切勿吞下),可止牙痛。
老人服药姿势不当易误伤
分装药片避免误吞铝箔
老年人服药时首先要注意避免误吞外包装——铝箔。于莺在微博中提到的老年患者,就是因为吃药误把铝箔也吞下。于莺提醒,因在急诊中常遇类似患者,取的过程中很容易划破食道,所以提醒老人,用小药盒分装一周药片时干脆把药从铝箔里剥出来,以免睡前一把吞。
干吞药片易伤食管
服药片时还有人认为只要把药片吞下去就可以,甚至为了方便,有些老年人会选择干吞药片,这种服药方式很容易损伤食管。
有些药物呈碱性或酸性,在食管中停留过久,直接刺激黏膜,造成化学性损伤。万里燕提醒,老年人切勿干吞药片,因为每次服药冲服的水量要充足,宜多不宜少,这样才能“—冲而下”
此外,有些片剂又大又硬,服药时可能卡在食管狭窄处,造成损伤,需要注意;而一些由明胶制成的胶囊外壳,遇少量水会膨胀,比片剂更易滞留,在服用时更是需要及时饮水冲下。
专家还提醒,一次不宜吞服过多的药片,因为这是不安全的,对老人尤其如此。服药片数较多时,宁可一次少服几片,多服几次。
服药姿势有讲究
老年人服药的姿势对于用药安全来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专家建议,老年人应采取站立位或端坐位服药。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应由医护人员或家人帮助,力争在端坐体位服药,不宜躺着或半卧位服药。
万里燕强调,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口服药品,最佳的服药姿势应为站着服药。她指出,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当躺着或坐着服药时,药物粘在食管黏膜上的几率相对较大,很可能会诱发食管发炎甚至溃疡。
至于具体服药姿势,万里燕表示,不同类型药物服药姿势应有所区别,否则会影响药效。比如有一些药物,如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硝酸甘油,在含服时最好采用半卧位姿势。喷雾剂,应使喷嘴口与口腔保持垂直,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药物进入气管,迅速发挥药效。使用前要摇匀,尽量将痰咳出,缓缓呼气,头稍后倾,舌头向下,双唇紧贴药瓶喷嘴,深吸气的同时按压气雾剂,屏住呼吸约10-15秒,用鼻子呼气,然后用温水清洗口腔。
使用滴眼液时,最好采用仰卧位或坐位。点眼药前应先洗干净手、仰卧,或坐在靠椅上头向后仰,翻开眼睑滴上药水,再闭上眼睛一会儿。
滴耳时,患者要取侧卧位,病耳向上。使用滴鼻液,头略向上仰。在使用前应先清洁鼻腔,头微微上仰,将药液滴进鼻孔内,并轻轻捏几下鼻子帮助药物吸收。
秋季燥咳切勿随意服用止咳药
杨大爷今年52岁,身体一直不错,可是近半个月来,老是动不动就咳嗽。杨大爷怀疑是感冒,但除了咳嗽又没有别的症状,他便去药店买了些止咳药、润喉片,可是用药后仍咳个不停。在家人的劝说下,杨大爷还是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患的并不是感冒而是秋季燥咳。
记者从驻济各大医院了解到,由于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近期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数骤增。据呼吸科医生介绍,虽然很多病人患的都是咳嗽,但病因并不一样。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气管炎等都可以引发咳嗽。特别是入秋后,早晚凉、午间高温,很多人在日间穿得少,在晚上不注意添衣,就容易着凉而导致呼吸道疾病。此外,秋天的空气干燥,导致人体干渴,咽喉也较易发炎。尤其是现代紧张的都市生活、过度劳累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在气候变化刺激下,机体调节容易失去平衡,进而出现秋季燥咳。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主任医师张纾难指出,入秋以来,不少人出现喉痒咳嗽、干咳无痰的症状,而且一旦咳起来就很难制止。这种秋季燥咳被误认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很多人自以为是感冒,服用感冒药来治疗。实际上,秋咳属于秋天的燥邪侵犯人体所致,盲目用一些不相干的感冒药、抗生素等,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加重病情。用止咳药来止咳是治标不治本,往往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致耽误治疗。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咳嗽,应到医院查出病因对症下药,切勿随便服用止咳药物。
据介绍,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直接抑制位于延脑的咳嗽中枢而产生止咳作用的,如咳必清等;另一种是末梢性止咳药,常见的有复方甘草合剂,各种止咳糖浆等,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而达到止咳作用。除了中枢止咳药、末梢止咳药外,川贝枇杷膏等中成药也是发生咳嗽后,很多人所选择的治疗药物。
张主任表示,使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还往往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对于发生在干燥的秋天的咳嗽,更要因症施药,不能简单地遵照以前的用药习惯,误诊为是普通的咳嗽,错误地使用止咳药来自我治疗。比如很多秋咳患者都会自行含服润喉片,其实润喉片所起到的作用一般是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主要是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的,它会收缩血管、减轻水肿和疼痛。而在秋季干燥的天气里经常含服,却使血管收缩、口腔粘膜干燥破损,反而加重病情。
秋季燥咳因病因不同,又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所以,在防治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张主任指出,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在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常见的方剂为桑杏汤等。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往往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在治疗上主要是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常用的方剂有杏苏散等。中药讲究个体化治疗,用药更要因人而异,在秋咳严重时,最好还是接受汤药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方可以使用中成药来稳定疗效。
专家建议,对于容易在秋季出现燥咳的人来说,“多喝水”决不能当成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提示,而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多吃一些有润肺功效的瓜果和食品,如鸭梨、白萝卜、蜂蜜、鲜姜,或用它们熬汤服用,也是一种缓解的方法。此外,吸烟、饮酒也是导致燥咳的重要因素,所以,少抽烟、少喝酒是秋天的养生原则之一。
高血压怎么控制 依医嘱用药勿自行停药
高血压也需要生活型态的改变,加上药物控制,才是治疗高血压最好的办法;其实,高血压的用药就是要长期依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切勿自行停药,否则容易使血压高低起伏,反而对血管是一种伤害。
口服避孕药切勿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
20世纪50年代口服避孕药的问世,是人类节育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药技术的提高,合成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剂型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除了避孕的作用以外,科学家们更关注如何降低避孕药对人体的副作用,例如:对心血管及代谢的影响,对生殖器肿瘤发生的影响等等。抗孕激素药物——米 非司酮的诞生,是合成甾体激素史上的重要创举,它不仅用于催经止孕,还可以用于紧急避孕。由于抗孕激素药物副作用小,应用范围广,是临床医生和广大育龄妇 女最常选用的避孕药物。
避孕的方法很多,口服避孕药是育龄女性较常应用的方法之一,那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朋友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又会对她们有什么副作用,是女性非常关心的问题。
女人一生中育龄时段大约经历30年左右,在这一段生育功能旺盛时期,避孕成为女性朋友的主要问题,生育的基础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而口 服避孕药作用是由于外来的雌孕激素打乱了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规律,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作用而抑制了排卵,应该讲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节 育的问题。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 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如:月经量减少、不规则阴道出血、水钠储留使体重增加,影响体内脂代谢等 等。但是口服避孕药的效果可靠,其有效率可达95%以上,短期的服用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口服紧急 避孕药,如使用安全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遭人强暴等等。紧急避孕是一种临时性补救措施,不仅不如常规避孕效果好,而且长期服用对身体健 康不利,因此不能用它代替常规避孕方法。
对有些女性不宜口服避孕药,例如:肝功能不全者、月经不规律者以及短期内准备生育的女性。如何选择避孕方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老人发烧怎么办
1、及时就医用药
老人发烧时要及时请医生诊治,按医生要求服药。切勿自己服用退烧药。老年人由于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日常服用的药物比较多,如果擅自选择退烧药服用有可能引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轻者使所服用的药物疗效降低,重则引起不良反应,使身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2、多多补充水分
发烧时机体代谢增高,体表温度高,带走体内不少水份,退热时出汗多,导致老人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患者容易感到心跳无力,头晕。给老人多喝水可以及时补充消耗和丢失的水分,稀释体内细菌毒素,加速排泄代谢废物,减少口干舌燥、尿少、头晕的症状。
青光眼患者切勿服用晕车药
青光眼的患者,请谨慎服用晕车药,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会产生头疼以及心脏乏力等副作用,如果晕车,应采用物理的疗法,或者去医院就医,很多病人因为不知道服用晕车药后悔导致严重的后果,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目前常用的晕车药:晕动片(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敏克静(盐酸美克洛嗪)、晕海宁(茶苯海明)、东莨菪碱贴片、眩晕停(盐酸地芬尼多片)、复方颠茄片、盐酸倍他司汀,其他如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吗丁啉(多潘立酮片)等止吐剂也可在咨询医生或药师后,酌情使用。
健康人乘车、乘船时,服用1片晕车药即可缓解晕车,可青光眼患者却不宜随意用。因为这些晕车药多有抗胆碱作用,服用后会出现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副作用,青光眼患者一旦服用,极有可能诱发青光眼大发作,导致严重后果。
青光眼的患者切忌不要服用晕车药,其他的眼疾患者也要注意了,不要或者少吃晕车药,防止晕车,不要在坐车前吃的很饱,特别是少吃油腻的东西。即使医生觉得可以服用晕车药,也不要和其他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混用,避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