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锻炼要跟着血糖走
糖尿病锻炼要跟着血糖走
炼是糖尿病治疗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心脏病和神经受损危险,也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但是,糖尿病患者锻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美国梅奥诊所最新报告指出,患者务必注意锻炼前、中、后的血糖变化,以此作为运动的指导。
锻炼前一定要征得医生的许可,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动的患者。与医生商讨的内容包括:进行哪些运动,寻找最佳锻炼时间,锻炼对某些药物疗效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专家建议每周中等强度锻炼2.5小时。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一定要问问医生这些运动是否安全。
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应该在锻炼前半小时测血糖,并在做准备活动时再测一遍,以判断是否适宜锻炼。糖友患者锻炼最好遵循以下原则:
1.血糖低于100毫克/分升(5.6毫摩尔/升):血糖过低,锻炼不安全。建议锻炼前适当吃点含糖零食,比如水果或饼干等。
2.血糖为100—250毫克/分升(5.6—13.9毫摩尔/升):最适合锻炼,比较安全。
3.血糖大于等于250毫克/分升(13.9毫摩尔/升):这是“警戒”血糖水平。为安全起见,最好检测尿酮体。酮体过高意味着体内胰岛素不足,此时强行锻炼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建议等酮体下降后再进行锻炼。
4.血糖大于等于300毫克/分升(16.7毫摩尔/升):锻炼最不安全,需要马上看医生。
长时间锻炼过程中(特别是开始一项全新的锻炼或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时),每隔30分钟应查一次血糖。进行室外运动时,可能难以做到这一点。然而,这一措施是绝对必要的。
出现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锻炼:一是血糖小于等于70毫克/分升(3.9毫摩尔/升)。二是感觉身体摇晃、神经紧张或恍惚。此时应该补充饮食,提高血糖,可选择2—5片葡萄糖药片、半杯(118毫升)果汁、半杯(118毫升)甜汽水、5—6块硬糖果。
15分钟后,再测血糖。如果血糖仍很低,继续补糖,15分钟后再测血糖。血糖至少回升到3.9毫摩尔/升,才能继续锻炼。
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查血糖,之后几小时还应再查几次。锻炼中越是用力,影响血糖的时间就越长。锻炼后数小时仍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应适当吃点甜食,如水果或饼干、喝一小杯果汁等。
专家总结说,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锻炼和查血糖同等重要。
冠心病锻炼要掌控好时间
有冠心病的老人,应该适当运动,可以帮助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还可稳定血压。但是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
冠心病老人运动要避开“高峰期”,将运动时间安排在下午或晚上。“高峰期”是指上午6时~9时,该时段为冠心病的高发期,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既没喝水又没活动,血液在血管里变的浓稠,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容易加重血栓的形成。
研究表明在上午6时~9时,由于人的交感神经活性较高(交感神经兴奋意味着心率会加快,血压会增高),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活动的不稳定,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所以这样的老人,最好将锻炼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做些简单的活动,如慢走、慢跑、打太极拳等。而且最好与家人或朋友结伴而行,这样可以互相照顾,保证安全。
掌控好时间是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方法得当也同样重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每天少吃多餐,多补充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每天再坚持适量的运动,这对辅助治疗冠心病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
糖尿病人该怎么运动
首先,尽量选择不是很激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时间最好选择进餐后1小时。因为此时血糖较高,锻炼能使降糖效果事半功倍。如果选择在早晨锻炼,则一定要在锻炼前进食,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其次,秋天跟冬天交换的时节气温比较低而且变幻无常,人的身体一时半会不能适应这种温度,所以不要贸然运动,在运动之前要进行一定的热身准备,一开始先做一些运动量小的动作,逐步加大。运动结束时再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
最后,控制运动强度,不要出太多汗。秋冬之交属于“阳消阴长”阶段,如果出汗太多,就容易伤阳;一旦阳气耗损,则会导致体内湿邪过重。以走路为例,每次 30—60分钟,一般慢速走以每分钟60—70步为宜,中速走80—90步,快速走110—120步,走的速度按个人体力而定。体力较好的患者,行走时还 可加一些负荷,但不要刻意追求运动时间。
糖尿病人怎么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科学的运动才能够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一定要劳逸结合,避免引起病情加重。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人运动时注意哪些事项
(1)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在锻炼中若出现急性并发症,应暂时停止锻炼。
(2)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保持适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切不可片面追求体育锻炼的强度及锻炼的时间,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3)体育运动前应先做5~10分钟的准备活动,然后再运动,要慢慢增加强度,运动快结束时再缓慢减低强度。突然开始运动或骤然结束运动,一般人都不适应这种急剧变化,易导致事故。运动结束后,最好做些包括整理运动在内的结束运动。
(4)体育运动要注意时间的选择。最好在饭后30~40分钟做运动,如果饿着肚子做运动的话,极容易诱发低血糖。上午11点是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间,这时不宜运动,否则也易出现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
(5)重症糖尿病病人(即血糖达到16.7毫摩/升)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运动。因为,在高血糖下运动会导致血液中额外的乳酸堆积,在血糖降低,尿糖、酮体减少以后,可做些轻微的活动。
(6)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参加锻炼时应密切观察。因为运动可使一部分注射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吸收加快,且在运动后能持续几小时,加之能量消耗增加,使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7)糖尿病病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最好准备一些食物,如巧克力、果汁等,在发生低血糖时可作为应急食品,但不宜多吃。
(8)有视网膜病变的人,在锻炼时应避免做跳跃、弯腰等运动,以防发生视网膜剥离。
(9)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谨慎行事,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项目宜轻缓。
降血糖做有氧运动最有效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糖尿病,高血糖成为了人类的特大杀手之一,那么如何利用运动来降糖养生呢?下面跟小编来研究一下吧.据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人如果可以坚持做有氧运动,并结合力量锻炼可以起到很明显的降糖作用.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人如果将有氧运动和力量锻炼结合起来,降低血糖的作用更明显。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丘奇博士是该研究负责人,他们选取了262名平均年龄为56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平时习惯于久坐不动。患者被分为4组,分别为仅做力量练习、仅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加力量练习和不参加任何运动。有氧运动的方式为快走或骑脚踏车,力量练习则包括举哑铃、仰卧起坐等。在研究初始阶段,这些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7%。9个月后,将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相结合的一组病人,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得最显著,腰围减少最明显,强于单一运动的两个组,服用药量也随之减少。
小编为您特别推荐以下几种有氧运动: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绳、打乒乓球等。有氧运动的特点是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长,有氧运动不仅适合糖尿病患者,对于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更是适宜。
糖尿病能活多久
1糖尿病患者死亡,一般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伴发症状造成的死亡,控制好血糖的含量,是避免过多的并发症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只有控制好血糖,是可以跟正常人一样,不会影响到寿命问题的。
2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可以跟平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控制好血糖,是最关键的因素,但是市面上控制血糖的药物,方法有很多,效果也各有不同,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控制血糖,才能使血糖保持一个平稳,不影响正常生活。
3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运动,也可以有效的改善血糖含量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比如说跑步,走路等,坚持下去,对于降低血糖,也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的。
4适当减肥: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肥胖的情况,因此,适当的减肥,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在饮食方面,也需要减少热量的摄入,多吃蔬菜,少吃甜的,油炸类食物。
糖尿病患者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
锻炼应避开降糖药物作用的最强时间。锻炼要持之以恒,除有急性 病外切勿中断。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
运动后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在饭后一小时左右锻炼;根据运动前后血糖变化,适当减少药量;运动时或运动后吃一些东西;餐前胰岛素注射改为腹壁皮下。
有发热、严重感染、酮症、严重心脑肾、视网膜合并症及高血压者,应禁止锻炼。
近期血压偏高、水肿、蛋白尿、轻度心脑供血不足、屈光改变者,运动时脉搏应限制在本人最快脉搏的80%左右,或仅限于步行活动。
血糖忽高忽低的脆性糖尿患者不宜急于锻炼,若要锻炼应在医生监护下进行。
年龄较大的脑力劳动者勿作大运动量锻炼。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精微物质,都是靠它来推动,脾虚则运化不畅。加上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度等几个方面,诸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最终导致脾虚,甚至脾气下陷。而糖尿病患者大多是脾气不足、脾气下陷。
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是自身的原因
1.不了解疾病。美国俄勒冈卫生与科技大学糖尿病健康中心主任安德鲁·阿曼博士表示,糖尿病患者看医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99.9%的时间里,糖友是自己的“医生”。如果不了解糖尿病,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饮食、锻炼、吃药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2.不控制饮食。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有的人认为吃降糖药了就不用控制饮食,大吃大喝,甚至大量饮酒。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控制饮食,生活就没有质量了。其结果必然是血糖长期居高不下。
3.急于求成。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授普利思·斯里坎瑟恩博士表示,2型糖尿病可能伴随患者一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很多患者急于求成,一旦短期内不能立竿见影就可能放弃治疗。因此,调整生活习惯应该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循序渐进。
4.不定期复诊。血糖是否控制得好,要看血糖是否正常,这就需要定期化验,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一次化验血糖正常了就认为永远正常,或者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化验一次,这也是不正确的。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5.孤军作战。生活不是一个人的事,控制糖尿病也是如此。糖友控制病情,其实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配偶、家人、朋友、同事等都是很好的伙伴。他们可以督促你吃药,陪你一起锻炼,鼓励你追求健康的生活,要想战胜糖尿病,离不开他们。
6.压力太大。斯里坎瑟恩博士表示,心情抑郁和压力过大对血糖的影响非常“隐蔽”。糖尿病患者得抑郁症的风险比常人高两倍,二者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血糖便难以控制。因此,家人如果发现异常,应提醒患者积极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
7.盲目用药。很多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一大误解,认为吃药比饮食和锻炼更有效。其实,在很多2型糖尿病病例中,健康饮食与经常锻炼相结合,无需药物也可以控制病情。必须服药的患者也有一大误区,即“跟着感觉走”,自己调整用药剂量。得了糖尿病就要终身治疗,因此一定要对自己所服用的药物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等有所了解。有些人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只是跟风吃药,有人说好就吃,有人说不好就停。而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8.随便乱吃。改变饮食结构也需要在身体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最好的办法是写饮食日记,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计算并记录每天食物中的糖分和热量。阿曼博士表示,另一大错误是,不按时就餐,特别是不吃早餐。饱一顿饥一顿会导致血糖紊乱,可能加重病情。
散步简介
散步是一种运动。慢走,一种运动形式。
散步和跑步的效果哪个好,不是绝对的,主要差别是它们适合不同时间段的运动。
比如说:早练适合跑步(雾天除外),饭后适合散步。
每天坚持散步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散步还有很多好处。
锻炼腰腿
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锻炼心脏
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 促进肺功能
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促进消化 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
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王玉英曾经血糖轻微升高,经过步行锻炼,没吃一粒药,这几年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 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
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糖尿病日常注意事项
糖尿病应该日常注意什么呢?糖尿病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常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将面临伤残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下面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糖尿病应日常该注意什么吧
1日常的饮食应当注意食量的控制,且饮食要注意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身体需要,也可防止饭后血糖过高,做到少食多餐。
2日常的运动做好事做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早操,太极拳等运动缓和运动项目,锻炼前要向医生咨询,还要测血糖,如果血糖浓度高于正常的2倍时不宜锻炼。锻炼要循序渐进,最好在饭后两小时,血糖达到最高水平时。运动时鞋要松大,忌作头向下、弯腰及跳跃动作
3饮水或者是饮茶方面要注意.可以喝点绿茶,金奈玛特选茶,纯天然绿茶精华,红茶,鼓励多饮水,有助血糖的保持
注意事项:记住是金奈玛特选茶是绿茶中的精华
糖尿病运动锻炼有窍门
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蹲下起立 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 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床上运动 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颈部养护
颈椎病锻炼注意事项
颈椎病锻炼方法有多种,掌握不适度,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疗效的目的,还会导致病情复发。所以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1、静:排除杂念,专心练习,怡然自得,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调节。
2、慢:运动时动作尽量可能慢,防止头晕、头痛。
3、松:运动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使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
4、恒:锻炼要持之以恒,每天3次,每次应尽量力而行,练习后自我保健按摩,如捏一捏,点按风池,大椎,肩井穴,必会有满意效果。
颈椎病患者颈部养护需注意以下事项:
①保暖:注意风寒侵袭,如出汗、饭后、浴后、睡后注意防范。
②枕头:选透气性好,能随时调节枕头高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8cm~15cm为宜。
③饮食:多食豆类制品、山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