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要吃维生素B12和铁吗
贫血要吃维生素B12和铁吗
我感觉不一定
贫血,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名称,它是多种不同病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系列共同症状。造成贫血的原因很多,治疗也各不相同,对症下药是关键。
⑴缺铁性贫血正常人体是不易缺铁的,因为食物中含铁丰富,而且体内不断衰老破裂的红细胞所释放出的铁又可反复被机体所利用。但是在慢性失血(如钩虫并痔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胃肠道对铁的吸收功能不良(如胃酸缺乏)、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妊娠期妇女)和红细胞大量破坏(如疟疾)等情况下,往往引起铁的缺乏而致贫血。铁剂是治疗这类贫血的有效药物,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等。口服铁剂一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即可上升,10~14天达高峰,2~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但达正常值常需1~3个月。为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药2~3个月。
⑵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类贫血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食物中每天有50~200微克叶酸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正常人每天需要叶酸约50微克,一般来说不易造成缺乏。但由于某种原因致使体内叶酸贮量减少、摄入不足或需要明显增加时(妊娠期及婴幼儿),常常造成叶酸缺乏,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能帮助叶酸在体内循环利用,而间接地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故维生素B12缺乏时亦可引起与叶酸缺乏相类似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恶性贫血)。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一定量的叶酸即能生效,但对肝硬化或使用了叶酸对抗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叶酸治疗无效。因为此时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而发挥效应,故必须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才有效果。
对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单用叶酸仅能改善血象,对神经系统损害无能为力,故两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疗效更高。
⑶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血液中不仅红细胞减少,而且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对此类贫血,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
加拿大、美国科研人员试用精氨酸丁酸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效果,正准备生产片剂和针剂使用。
由上看出,治疗贫血,对症选药很重要,但必须强调: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必须积极寻找病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贫血是什么意思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则广泛来源于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和肝中的含量丰富,饮食正常的人,肝中储藏的维生素B12可供六年之需,因此维生素B12缺乏者很少见。一般偶见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后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老人,或者长期素食的人。不过,这些人往往也不是缺乏维生素B12这么简单 了。
孕妇贫血会影响宝宝发育吗
孕前的贫血对孕妇以及胎宝宝的危害都是极大的,如果贫血的情况比较严重,会导致孕妇的心力衰竭、胎死腹中、胎儿早产、胎儿低体重等等。贫血还会影响到胎宝宝的大脑的发育,是出生后的宝宝的学习能力低于正常的孩子。
孕妇贫血还会造成出生后的宝宝先天性铁不足,形成营养性贫血。
孕期贫血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孕期贫血最常见的情况有四类。
一、缺铁性贫血
所谓缺铁性贫血就是在孕期孕妇摄入的铁量不足导致的,如果孕妇饮食中没有足量的铁的摄入,此外有没有额外的补给,那就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预防措施:多吃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家禽、动物肝脏及血液、蛋类。此外,维生素C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我们可以在补铁的同时食用富含维生素C,来促进铁的吸收利用,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有苹果、柑橘、青枣、柚子、猕猴桃等。
二、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的贫血是孕期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到了孕晚期,孕妇的血浆会增加,数量会达到红细胞的三倍多,所以孕妇的血液就被稀释了,自然而然就发生贫血的情况。
预防措施:孕妇们可以通过多吃点含铁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如果缺铁的情况比较严重的,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补给。
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主要是营养不良、叶酸引发的,还有极小部分是缺乏维生素B12导致的。
预防措施:营养不良性贫血多吃含铁比较丰富的食物,不挑食,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补铁剂等。叶酸缺乏性贫血:多吃很叶酸比较高的食物,如绿色蔬菜、鱼、蛋、豆制品及坚果等;女性可以在孕前三个月服用叶酸增补剂,一直到孕后的三个月停止。
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肉类、乳制品、鱼、贝类和蛋类。植物性食品中多不含维生素B12,只有大豆中含有维生素B12,所以孕妇们也可以用大豆来补充维生素B12。
四、由疾病引起的贫血
如果孕妇自身患有某种疾病,也会导致孕期的贫血的现象。
预防措施:这就需要孕妇定期体检,孕前体检,一旦发现疾病,最好能在孕前把疾病治疗好,以免以后危害宝宝的健康。
出现哪些症状要吃维生素B12
1.恶性贫血(红血球不足):恶性贫血的病因为胃黏膜萎缩,内因子缺乏,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起病多隐匿,表现有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面色苍白等。恶性贫血口服维生素B12则无效,必须肌内注射,大多须终身使用,用量不可过大,但应常年坚持。
2.皮肤粘膜表现:眼睛及皮肤发黄,皮肤出现局部(很小)红肿(不疼不痒)并伴随蜕皮;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发炎。
3.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维生素B12缺乏者表现有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面色苍白,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4.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可能引起人的精神忧郁:维生素B12是维持健康的神经细胞和血红细胞所必需的,缺乏它就会引发疲劳和轻微头晕,严重的则会出现神经受损、贫血和痴呆等。美国科学家对1000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较高的老人,认知能力要好于缺乏这种维生素的同龄人。
5.脊髓变形,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因维生素B12缺乏可致周围神经炎,表现为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及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束侧束联合病变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6.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以舌炎最为突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俗称“牛肉舌”,伴疼痛。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失去味觉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 B 12 的警讯
缺哪些元素会贫血 维生素B12
是骨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它的缺乏会阻碍红细胞正常发育,导致贫血。缺乏维生素B12的常见症状有厌食、体重下降、胸背痛、四肢刺痛、行走困难、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嗜睡、智力减退和健忘等。维生素B12主要来源于肉、鱼、蛋、奶,其中动物内脏、牡蛎中的含量较高,发酵的豆制品如豆腐乳中也含有较多。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类几乎不含有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机体内维生素b12缺乏所导致的贫血。
病因
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是主要的病理生理病因机制,可由几种因素之一所造成。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常用的代名词是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在盲曲(盲袢)综合征(因细菌利用维生素b12)或鱼绦虫感染时可能发生争夺可利用的维生素b12及内因子分裂现象。回肠吸收部位先天性缺失,也可能由于炎症性局限性肠炎或手术切除而受到破坏。造成维生素b12吸收减少的较少见的原因有慢性胰腺炎,吸收障碍综合征,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例如口服钙螯合剂,氨基水杨酸,双胍)。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素食者),以及很少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2代谢增强。在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十分常见的原因是上述任何机制以外的与食物结合b12的吸收不足。纯b12是可吸收的,而与食物结合的b12是难以使之释放和吸收的。
女性绝经后更需注重补血养血
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饮食太差,会增加患贫血的危险。
缺少1种营养,贫血危险增加21%;而缺3种营养,贫血危险就会增加44%。与其他人群相比,贫血女性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维生素C更少。
研究还发现,服用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矿物质补充剂并不能降低贫血发病率。真正与贫血有关的三大因素是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和吸烟。贫血会增加死亡危险,因为贫血会导致体力衰退、身体活动迟缓、摔跌受伤及住院几率增加。因此,贫血是老年护理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对老年女性而言,应及早发现贫血症状,尽早通过饮食调理,加强铁、维生素B12和氨基酸类营养的摄入,同时接受必要的治疗,可以控制老年女性贫血病情。改善总体营养摄入的营养疗法和提高饮食质量,是老年女性贫血临床治疗中关键的一环。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是主要的病理生理病因机制,可由几种因素之一所造成。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常用的代名词是恶性贫血,经典的恶性贫血指内因子分泌丧失导致b12缺乏所引起的。在盲曲(盲袢)综合征(因细菌利用维生素b12)或鱼绦虫感染时可能发生争夺可利用的维生素b12及内因子分裂现象。回肠吸收部位先天性缺失,也可能由于炎症性局限性肠炎或手术切除而受到破坏。造成维生素b12吸收减少的较少见的原因有慢性胰腺炎,吸收障碍综合征,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例如口服钙螯合剂,氨基水杨酸,双胍)。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素食者),以及很少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b12代谢增强。在老年人维生素b12缺乏十分常见的原因是上述任何机制以外的与食物结合b12的吸收不足。纯b12是可吸收的,而与食物结合的b12是难以使之释放和吸收的。
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面色蜡黄、疲倦无力、头发细黄干燥、颜面轻度浮肿、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还可出现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少笑、哭时泪少、不出汗、智力及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还经常出现头部、肢体或全身颤抖等精神、神经症状。重病患儿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不难做出诊断。
检查
本病需要做以下检查: 1、周围血象2、骨髓象3、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测定4、schilling试验5、其他检查
治疗
1、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2、补充维生素b12。
3、贫血严重者可输注血浆。
维生素b12能长期吃吗
可以经常吃,但是要注意服用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即可,过多的服用在体内可以蓄积。缺乏维生素B12的症状:
⒈恶性贫血(红血球不足)
⒉月经不调
⒊眼睛及皮肤发黄,皮肤出现局部(很小)红肿(不疼不痒)并伴随蜕皮;
⒋恶心,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⒌唇、舌及牙龈发白,牙龈出血
⒍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
⒎可能引起人的精神忧郁,
⒏引起有核巨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⒐脊髓变形,神经和周围神经退化
⒑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发炎。
⒒若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头发炎、失去味觉等症状,便是缺乏维生素 B 12 的警讯
⒓小孩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少哭少闹、反应迟钝、爱睡觉等症状,最后会引起贫血。
13.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女性闭经后更需要注重补血养血
据《美国饮食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饮食太差,会增加患贫血的危险。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72833名美国老年女性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缺少1种营养,贫血危险增加21%;而缺3种营养,贫血危险就会增加44%。与其他人群相比,贫血女性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维生素C更少。
新研究还发现,服用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矿物质补充剂并不能降低贫血发病率。真正与贫血有关的三大因素是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和吸烟。新研究负责人,营养学副教授辛西娅·汤姆森表示,贫血会增加死亡危险,因为贫血会导致体力衰退、身体活动迟缓、摔跌受伤及住院几率增加。因此,贫血是老年护理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对老年女性而言,应及早发现贫血症状,尽早通过饮食调理,加强铁、维生素B12和氨基酸类营养的摄入,同时接受必要的治疗,可以控制老年女性贫血病情。改善总体营养摄入的营养疗法和提高饮食质量,是老年女性贫血临床治疗中关键的一环。
反复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失血性贫血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体内血液大量流失而导致血液缺乏,从而引发贫血。比如因为外伤而导致大量流血,孕妇分娩时失血过多,月经量过大致使大量血液流失等等。急性失血后贫血的患者是由于短时间内身体流失大量血液,而慢性失血后贫血是由于患者长期轻度或中毒出血导致小细胞性贫血。
平时要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主要是含叶酸、维生素B12、铁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及维生素 B12,动物肝脏、蛋黄、猪肉、牛肉、深颜色的蔬菜含铁丰富(动物来源铁更易吸收)。
要适量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C、铜的食物(这些也是辅助造血的原料),如蛋类、乳制品、鱼类、水果、芹菜等。
还要保证胃肠道能正常消化吸收,坚持适量的原则,不要「大补」。
贫血和低血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是不一样的,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而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 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这两者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贫血可以怎样预防
一、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
二、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
三、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
四、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
五、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六、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不可少的物质。
七、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八、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疾病药物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光照射和接触有害物质。
什么人不能吃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一天吃几粒
其实补充多少受很多因素的限制,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这些因素包括:年龄、饮食习惯、健康状况以及长时间服用的药物。
以年龄来说的话,不同年龄推荐的维生素B12每天摄入量为:
6个月以下婴儿:0.4微克
7-12月龄:0.5微克
1-3岁儿童:0.9微克
4-8岁的孩子:1.2微克
9-13岁的儿童:1.8微克
14-18岁的青少年:2.4微克
成人:2.4微克
另外,如果怀孕了则每天需补充2.6微克,正在哺乳则每天2.8微克。
臭豆腐到底是不是垃圾食品
臭豆腐的保健作用
臭豆腐的好处还不少呢。经常吃臭豆腐可以有效的预防老年痴呆。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增加了B族维生素的量,特别是增加了植物性食物不含有的维生素B12,根据科学研究证明人体中维生素B1 2 的缺乏会加快大脑的老化,从而诱发老年痴呆。而除动物性食物如蛋、奶、鱼、虾、肉等含有较多维 生素B1 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1 2,其中臭豆腐的含量最高。对于素食者特别是纯素食者来说,多吃发酵食品是他们获取维生素B12的良好来源。
如何正确食用臭豆腐
在食用臭豆腐时不妨和粥一起吃或者夹在馒头里吃,这么吃口感最好,同时建议大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中的的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胺的合成,还有由于臭豆腐含钠量高,注意不要过多摄入。
幼儿贫血的常见原因
1、造血不良引起的贫血,如缺乏性造血所需的叶酸、维生素B12、铁等物质,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2、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的异常因素或红细胞外的异常因素引起红细胞的大量破坏溶解,而导致贫血。
3、失血过多引起的贫血,可有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慢性出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导致的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