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经的走向

胆经的走向

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头面穴,在眼外眦0.5寸),上下行走散布于侧面部耳前后及前额,后项,分别与三焦经,小肠经,督脉,胃经,心包经交会,深入横膈,联络肝,统属胆腑。再沿胁肋走出少腹两侧,环绕阴毛入股关节。另一支从缺盆下行,沿腋部至侧胸过季肋与肝经,膀胱经交会,下行处臀部,大腿外侧,膝外侧,小腿外侧至外踝前丘墟穴后经足4与5跖骨间的足临泣穴等止于第4趾端的足窍阴穴,别一支横出足大趾的从毛处大敦穴与肝经会合,属胆络肝,通带脉,阳维脉。

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

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肌肉全身放松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低。

04:00-血压更低,胸部供血量最小,全身器官工作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

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

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07:00-经络走胃经,吃五谷杂粮,不易吃荤菜,荷尔蒙肾上腺分泌高潮,体温血液循环加快,免疫力加强。

08:00-肝脏内的毒素会排出,不宜饮酒,以免增强肝脏负担,胃到脾经。

09:00-脾经人体活动力提升,痛感最低。

10:00-精力充沛,记忆力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脾经走到心经。

11:00-经络走心经,心脏易工作,不易疲劳。

12:00-全身总动员的时候,此时不宜立即进食,可延后点,对酒精比较敏感,心经到小肠经。

13:00-经络走小肠经,所以午餐应吃的营养,肝脏休息。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 十二经络的走向

十二经络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位置而定,如将其中归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归属于六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手的为手经,循行于足的为足经。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一律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丘墟的准确位置图片 丘墟的作用

胆经走行于身体的外侧面,当身体的外侧面发生疾病时,大多是由于胆经出现了异常所致。在脚踝外侧前下方凹陷处便是胆经原穴-丘墟穴,每个经的原穴都可以治疗该经或该经所应对的脏腑发生的病变,凡是身体的一侧出现疾病,比如偏头痛,目赤肿痛,颈项痛,腋窝下肿,外踝肿痛等,都可以选丘墟穴进行治疗。

肺经经络走向和作用 肺经经络的走向

手太阴肺经是人体十二正经之一,其起始于腹部的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向上穿过膈肌,入属肺部,然后再沿胸部外上侧的中府穴出腋窝下,再沿经腋下向手臂内侧前缘下行,过大鱼际,止于大拇指桡侧指甲盖上0.1寸的少商穴。

人体经络24小时气血运行时间表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肌肉全身放松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低。

04:00-血压更低,胸部供血量最小,全身器官工作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

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

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07:00-经络走胃经,吃五谷杂粮,不易吃荤菜,荷尔蒙肾上腺分泌高潮,体温血液循环加快,免疫力加强。

08:00-肝脏内的毒素会排出,不宜饮酒,以免增强肝脏负担,胃到脾经。

09:00-脾经人体活动力提升,痛感最低。

10:00-精力充沛,记忆力注意力处于最佳状态,脾经走到心经。

11:00-经络走心经,心脏易工作,不易疲劳。

12:00-全身总动员的时候,此时不宜立即进食,可延后点,对酒精比较敏感,心经到小肠经。

13:00-经络走小肠经,所以午餐应吃的营养,肝脏休息。

14:00-此刻是人体的最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6:00-从膀胱经走到肾经。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最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肝炎刮痧刮哪里最好

一、刮痧部位

1.选督脉的至阳穴,可宽胸理气;

2.选任脉的中脘穴,可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膈俞、肝俞、胆俞穴和足厥阴肝经的期门、蠡沟穴,可疏肝活血;

4.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外丘穴,可通利胆经经气。

二、刮痧方法

1.刮背部

沿脊柱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至阳、膈俞、肝俞、胆俞穴。

2.刮腹部

分别点按或刮拭期门、中脘穴。

3.刮小腿外侧

沿足少阳胆经走行,由上往下经阳陵泉穴刮拭至外丘穴,重点加强阳陵泉、外丘穴的刮拭。

4.刮小腿内侧

沿足厥阴肝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蠡沟穴。

三、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迁延不愈而致的慢性肝炎,病程一般超过半年。慢性肝炎患者常有腹胀、肝区胀痛、食欲缺乏、饮食无味,或食后胃脘呆滞、厌恶油腻等表现,也可表现为四肢乏力、精神不振、懒动思睡等。久病患者可有肝掌、蜘蛛痣等特征表现。

面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1、如果疼痛之处最近长过红色水疱的皮疹、,可能是带状疱疹的信号。

2、如果脸部疼痛沿着双颊的三又神经走向而发展,比较剧烈,则为三叉神经炎的信号。

拔罐对肝脏有好处吗 拔罐养肝的方法

拔罐养肝的方法很简单,可以取上述穴位留罐,也可以顺着胆经的走向,将罐具等距离吸拔在皮肤上,起罐后红晕相连,就能起到非常好的疏通胆经的作用。

甲亢脖子肿大能刮痧吗 甲亢刮痧刮哪里图片

1.选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可导气通络;

2.选任脉的天突穴,可直接作用于甲状腺,降低代谢;

3.选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肾俞穴,可培土固摄;

4.选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可健脾益气;

5.可选手阳明大肠经的手三里穴,可清肠利腑。

1.刮后头部

沿足少阳胆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风池穴。

2.刮腰背部

沿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加强风门、肾俞穴。

3.刮颈前部

沿颈前正中线,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加强人迎、天突穴的刮拭。

4.刮前臂背侧

沿手阳明大肠经走行,由上往下刮拭,重点刮拭手三里穴。

胆经的走向 足少阳胆经主治疾病

本经穴位主要用于缓解头颞部,眼,耳,神志疾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如虚证:头昏,视力下降,皮肤灰暗,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实证: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等。

相关推荐

肩胛骨酸痛鉴别诊断

1、肩背痛 背痛患者很多,其常见原因为肩背局部骨或软组织疾病所致。其他还有脏器疾病反射至肩背部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肩背部所引起的肩胛骨疼痛。因此,临床上治疗后背部疼痛不能肩痛医肩,背痛医背,盲目采用按摩、刮痧、拔火罐等治疗方法,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2、续性剧烈的肩痛 当患者出现持续性肩痛的情况话,则需要查看是否是因为肩关节脱位所引起的,也需要询问一下是否有无外伤史。 3、肩部牵涉痛 因内脏疾病,引起肩部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症状出现比较缓慢,钝痛,或不适感,并不完全符合神经走向,区域模糊,痛

怎样区分带状疱疹和单纯性疱疹呢

01 首先,导致带状疱疹和单纯性疱疹的病原体不一样。水泡病毒是导致带状疱疹的因素,而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性病毒引起的,可以说,带状疱疹和单纯性疱疹,是有最本质的区别的。 02 其次,带状疱疹和单纯性疱疹发病时所起疱疹的位置不一样。带状疱疹是沿神经走向发疱,而且水泡比较密集,而单纯性疱疹,通常发泡的位置都是在一个地方,而且水泡是比较分散的。 03 最后带状疱疹和单纯性疱疹容易感染的人群不同。带状疱疹,主要感染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而单纯性疱疹,主要感染的是一些免疫力低下,容易得病的人,正常人大概50%体内都有

肋间神经炎的诊断依据

1、疼痛为发作性的沿某一肋间神经走向的刺痛或灼痛,咳嗽、喷嚏、深呼吸时疼痛加剧,以单侧单支为最多。 2、疼痛范围局限于病变肋间神经分布区,多见于一侧5~9肋间。患部呈弧型剧痛,并有固定痛点,呈阵发性加剧。 3、沿着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及其相当皮肤部位有压痛点,特别是在其外侧皮神经的起点处。最恒常的压痛点在脊椎旁、腋线及胸骨旁。 4、x线检查及其他检查无形质异常发现。 5、经b超、心电图及x线摄片检查排除肝胆、心血管、肺脏疾病及外伤病史。

十二经络走向图 手太阴肺经

运行时间:寅时(3:00-5:00)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属肺,络大肠,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络脉别于列缺,散入鱼际,经别入腋下,出缺盆,循喉咙。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作用有哪些

十二经络的名称是根据各经联系的脏腑阴阳属性,表里内外,手足上下位置而定,如将其中归属于六腑,循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为阳经;归属于六脏,循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手的为手经,循行于足的为足经。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一律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坚持刺激经络穴位,可使心悸发达,延缓心脏衰老,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流量增加,故能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防止冠心病,脉管病,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

十二经络走向图 足阳明胃经

运行时间:辰时(7:00-9:00)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太阴经,向上联络头顶,向下联络喉咙和咽峡。

男人到了中年思想什么样

心态稳定,行事比较沉稳: 生活了大半辈子,男人的心态已经比较稳定,做事趋于保守。此时的男人的思想非常成熟和理智。 事业上处于黄金期并寻求突破: 中年男人大多已经在事业上获得一定成就,积极向上是男人此时的心态。 生活稳定,寻求激情: 生活虽然很稳定,但是男人也会感到生活的无聊和枯燥。男人渴望寻求新鲜和刺激。 希望儿女有出息: 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是很多父母都渴望的。到了中年,大部分男人的孩子已经走向成年。他们希望孩子们有自己的追求和事业,并有好的生活。 男人希望获得尊重: 尊重是每个成年男人万分在乎的。事业上的

胸口中间疼是怎么回事 胸壁疾患

由胸壁肌肉、肋骨和肋间神经的病变引起的胸口中间疼。其疼痛特点为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多有明显压痛。其胸壁软组织损伤即于损伤部位呈局限性疼痛及压痛;肋间神经痛常呈阵发性灼瘸或刺痛并沿肋骨走向分布,在脊柱旁、腋中线及胸骨旁压痛明显;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相当剧烈且与呼吸咳嗽无关,可见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疱疹;肋骨骨折、肋骨骨髓炎及肿瘤的肋骨转移,可有局限性压痛,挤压胸部时疼痛加剧。

黄褐斑刮痧能去除吗 刮痧去黄褐斑怎么刮

刮痧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经络穴位按顺次刮拭,脸部,颈部由内向外,由上而下,经络穴位先通督脉,任脉,再做脸部穴位。面部刮痧采用补泻手法,一般来说,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轻刺激,作用浅,操作速度慢,能活跃兴奋皮肤肌肉,细胞的手法,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刮痧面部皮肤的时候应注意保持中等力度,不快不慢,节奏感强,以刮拭面热耳热,稍有红线即可,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皮肤,肌肉,细胞,脏腑更新恢复。

膀胱经不通怎么调理 膀胱经经络走向

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 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循行经过头,颈,背部,腿足部,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