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二胎妈妈需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怀二胎妈妈需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对于CMV感染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都不能彻底消灭病毒而治愈,所以预防是关键。目前,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首先要加强卫生宣教工作,积极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1、育龄妇女加强围婚期及围生期的知识宣传;
2、阻断母婴间垂直传播,妊娠早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应终止妊娠;
3、宫颈分泌出巨细胞病毒的孕妇,最好做剖腹产手术;
4、乳汁中含有巨细胞病毒的母亲,应停止母乳喂养采用人工喂养;
5、一般常用巨细胞病毒高效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浆对早产儿、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进行被动免疫以预防巨细胞病毒的感染;
6、对于孩子要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儿童玩具应定期消毒。
生了双胞胎还能生第二胎吗 生二胎孕期注意事项
1、二胎妈妈要注意科学饮食,保证自己和宝宝的营养,同时还要考虑如何预防孕期并发症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2、二胎妈妈在孕期要适当活动,才能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3、要注意自身身体的健康,避免感染各类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且不要随便用药,会对胎儿造成很大的影响。
4、二胎妈妈要远离一些辐射大的电子产品,如微波炉、电脑等,减少其辐射。
5、二胎妈妈要保持心情的愉悦,妈妈的心情与胎儿的健康发育息息相关。
妊娠期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
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巨细胞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特性,多为潜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
传播途径:
1、成人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亦可经唾液、精液、血液、尿液传播。
2、孕妇感染可垂直传播给胎儿,是其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①宫内感染:②产道感染;③出生后感染。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诊断常用方法有: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
(2)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后,在光镜下检测脱落细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见到巨大细胞包涵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3)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此法简便、快速、敏感;
(4)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短时间内获满意结果。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除根据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史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若为宫内感染,出生时从新生儿尿液或脑脊液中能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从脐血或新生儿血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IgM,具有诊断价值。若为产道感染,至少于生后2周方能从新生儿尿液中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此外,新生儿尿液、胃洗出液、脑脊液沉渣作涂片并染色后,在光镜下查到巨大细胞内含典型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同样具有诊断价值。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处理
1.于妊娠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立即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等待至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或脐静脉血检查特异性IgM,若为阳性应中断妊娠进行引产,以免出生先天缺陷儿。
2.于妊娠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从宫颈管分离出病毒,无需特殊处理,妊娠足月临产后,可经阴道分娩,因胎儿可能已在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由于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CMV,故应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巨细胞病毒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巨细胞病毒先天感染发病率为0.4%~2.4%,严重者引起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感染的存活新生儿巨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近约10%出现低体重、黄疸。紫癜、肝脾大、视力障碍、小头症等。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数小时或数周内死亡,幸存者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巨细胞包涵体的讨论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胎儿在子宫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病毒在受感染的器官内会一直繁殖,并引起血管发炎、组织缺血、损伤,而且感染常常在多个器官发生。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根据感染的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感染,另一种是后天感染。先天感染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或怀孕前感染了巨细胞病毒,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受到传染而引发的疾病。后天感染是指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才感染了病毒,不会影响胎儿各器官的形成。
虽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已会有损害,但有初步数据显示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会减少婴儿的损害,因此出生后仍可考虑用药。
怎么分辨二胎性别 一二胎反应变化
二胎妈妈怀二胎时,可以通过比较怀一胎时的反应来判断,如怀二胎宝宝的反应,身体变化与一胎有很大区别,则二胎宝宝性别与一胎宝宝不一样,反之,则与一胎宝宝性别一样。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用药治疗
本病迄今尚无满意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阿昔洛韦对本病无效。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是两种治疗CM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已用于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合并CMV感染患者的治疗,或器官移植术后的预防性用药,不过临床使用后的效果尚未臻理想。
更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衍生物,实验室观察可抑制巨细胞病毒DNA的合成。临床试用于巨细胞病毒病患者的剂量为:缓慢静脉滴注更昔洛韦2.5mg/kg体重,1次/8h,或5mg/kg体重,1次/12h,共2~3周。经初步观察,此药有一定近期疗效,但停药后病毒又可重新复制活跃,故需用药维持数月,甚至数年;由于此药有一定毒性,例如使白细胞、血小板数减少等,故而往往难以坚持长期使用。对阿昔洛韦过敏者亦禁用此药。此外,临床上已发现一些CMV毒株对更昔洛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此药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无效。
膦甲酸钠对巨细胞病毒DNA聚合酶和HIV病毒反转录酶均有抑制作用,故临床试用于治疗巨细胞病毒和HIV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生小孩吗
1、如果在早孕期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也可以等到妊娠20周时,抽羊水检查免疫球蛋白(IgM)。如果检查结果显示阳性,表示羊水已经受到感染,这就表示胎儿可能已经合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此时可以选择中断妊娠进行引产,避免胎儿出生后有畸形情况。
2、如果孕妇在孕晚期感染了巨细胞病毒,或者发现巨细胞病毒已经从宫颈管分离出,可以不做处理。等胎儿足月后,可选择经阴道分娩。但在孕晚期的感染并不能说明胎儿是否有感染的情况,很有可能新生儿尿液中隐藏了巨细胞病毒,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3、若在乳汁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在产后最好不要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比较适合。
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1、 后天感染
新生儿在出生时吸入宫颈、阴道分泌物,或产后因哺乳、护理时发生的感染都属于后天感染。后天感染大多没有症状。但如果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9个月内发生肺炎,就要考虑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这种肺炎病死率高。
早产儿出现后天感染时症状比较重,常出现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呼吸功能不良等症状,虽然大多可以自行痊愈,但病死率还是高达到20%以上。
2、 先天感染
感染巨细胞病毒的新生儿中,大约有25%的病儿是先天性感染,病情有轻有重。其中50%的病儿在出生时就会出现典型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有肝脾肿大、黄疸、瘀点状皮疹、小头畸形,其次为脉络膜视网膜炎、男孩腹股沟疝、脑积水、溶血性贫血、肺炎等。黄疸、肝脾肿大和出血现象,可在之后不同的时间里自行消失,但神经系统后遗症稍后才明显,且不易消失。
严重感染的病儿死亡率可达30%,主要是由于多器官损伤、严重肝功能不良、出血、并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死亡,大多发生在新生儿时期。存活下来的病儿,90%会留有各种伤残,包括精神、运动落后,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视力异常,语言表达能力障碍,学习困难和瘫痪。
也有一些病儿在出生时没有症状,这种预后比较好,其中也有10~15%的病儿在出生后2年内才出现上述后遗症,但程度较轻。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根据监床表现如黄疸、肝脾肿大、瘀点,以及母亲在怀孕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确诊。确诊有困难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化验帮助诊断,如培养尿液、唾液中的病毒、检验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的抗体等。
其中检验血清中抗体的方法最常用,如果婴儿体内的IgG抗体持续6个月以上,提示为宫内或出生后不久感染的,而如果母亲并没有感染病毒,就可确定是出生后才感染的。如果出生后两周内检测发现血清中IgM抗体为阳性,就可断定是先天性感染。
二胎比一胎反应强烈是怎么回事 二胎与一胎的区别
1、二胎妈妈在怀二胎的时候要比第一胎轻松一些,肚子涨痛的情况也会好一些,因为子宫的承受压力已经明显比以前增强。
2、二胎妈妈在孕中期时是可以适当做些体力活,照顾一胎宝宝的日常工作应该没问题。
3、二胎妈妈孕晚期时肚子慢慢变大,但不会觉得肚皮那么痒。
4、二胎妈妈心理上不会比一胎时紧张。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护理
对CMV抗体阳性的孕妇须加强围生期医学保健,必要时,抽取羊水进行CMV抗体的检测,阳性者(尤其抗-CMV IgM阳性)则提示已发生CMV宫内感染。据调查表明,此类妇女再度妊娠后发生胎儿CMV宫内感染的概率则减少,故可与患者夫妇讨论本次妊娠是否考虑人工流产。尤其对本次宫内感染发生的时间可能系在妊娠头4个月内,且本次妊娠又属该例妇女首次受孕者,具有CMV宫内感染的较高风险。人工流产可能有利于优生优育。但若患者夫妇因某种缘故不易受孕,本次妊娠属珍贵儿,则不能贸然做出决断,可辅以B超检查胎儿协助决策。
加强对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供者的巨细胞病毒病筛选措施,包括对用于器官移植手术过程中所需血源的巨细胞病毒病筛选,均有助于预防巨细胞病毒病或潜伏性感染的发作,提高器官移植术的成功率。
预防巨细胞病毒病的疫苗业已研制出来,尚在观察试用中。
宝宝咳嗽为何长期不愈?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由人巨细胞病毒所引起的,它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可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液中,如血液、泪液、唾液、乳汁、宫颈分泌物、尿液等,一旦侵入人体将可长期或终身存在于体内,只是它在免疫正常的健康人体中多呈无症状感染,一般无须治疗。但是在胎儿、婴幼儿和其他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中却往往容易引起单一器官损害,甚至多系统播散性疾病而导致病情危重、治疗困难,其中对肺脏、肝脏的损害是最常见的。
巨细胞病毒在肺内主要影响的是细支气管,尤其是导致毛细支气管周围炎,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喘憋、肺部哮鸣音等,这些症状与其他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肺炎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所以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治疗上的延误,一开始就误以为是其他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肺炎而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但一般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肺炎在抗感染治疗2周内可见好转,而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孩子却是效果欠佳。由于延误治疗,部分患儿还可伴有吐奶、腹泻、黄疸、肝脾肿大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的表现,影响了患儿的健康,严重的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
因此,如果临床上遇到有长期咳嗽的患儿,尤其是婴幼儿,在常规抗感染疗效欠佳,伴有或不伴有黄疸、肝脾肿大及血清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时,应考虑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可能,还可做电子气管镜协助诊断,一旦确诊后,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抗巨细胞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等进行治疗。
此外,由于巨细胞病毒污染的乳汁、尿液等是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确定是巨细胞病毒感染且仍在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同时对其乳母的乳汁也进行检测,如果母乳中也能检测到巨细胞病毒的话,则通常建议暂停母乳喂养,以中断小婴儿进一步的病毒传播。另外,由于巨细胞病毒主要在免疫低下时会发病,因此,爸爸妈妈在平时也应该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与适当的运动,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减少发病。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主要传染源都是来自妈妈的,母亲原发感染后,后代感染的概率为40%(24%~75%)。其中,10%~12%患儿出生时有症状,表现为巨细胞病毒,具体症状包括:高胆红素血症、肝炎、肝脾肿大、出血点、脑畸形(常见的是脑室周围钙化)、脉络膜视网膜炎。
有症状的患儿当中,40%~58%有远期后遗症,最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占10%~15%。出生时没有症状的婴儿当中,约13.5%有后遗症,主要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以及认知和神经损害症状。
母亲复发感染后,后代感染的概率为1%,多数受感染患儿没有症状,有不到10%的患儿有远期后遗症,主要是耳聋和小头畸形。
确诊婴儿患巨细胞病毒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能会减少婴儿的损害,但同时出会存在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脉络膜视网膜炎、细菌感染等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体征
1.后天感染 多呈隐性感染或症状轻微,但少数患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围生期感染的新生儿患者(其中部分可能系在宫内受染)可呈迁延性肺炎;儿童及成人患者可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症状体征类似于一般病毒性肝炎)。有的患者可表现为畏寒、发热、咽痛、头痛、身痛、血中出现变异淋巴细胞,可高达10%~20%,其临床表现颇似于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嗜异性凝集试验呈阴性,可资鉴别。据统计,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大约8%系因CMV感染所致。
对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CMV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由于器官移植术受者常须接受免疫抑制处理,故CMV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如肝炎、溃疡性胃肠道炎、肺炎等;有的可导致术后死亡,或被迫摘除已移植的器官。此类患者的CMV感染主要来源于供者(供体器官及移植手术所需的大量输血中均可能潜伏有CMV感染),但亦可能系因患者原有CMV隐伏感染的激活,不过后者的病情可能较前者为轻。人巨细胞病毒病也常见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感染发病成为艾滋病患者后,则易形成全身播散性CMV感染,系艾滋病患者的一个重要死因。
2. 宫内感染 系孕妇体内的CMV通过胎盘使胎儿在宫内受染,是人巨细胞病毒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受染胎儿90%为隐性感染,仅10%表现为临床感染,但有时后果较为严重,尤其当感染发生在妊娠头4个月内时,更易造成胎儿损害。例如,部分受染胎儿呈现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不足,或呈各种形式的先天畸形,如小头畸形、肢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斜眼、失明等,或在出生后短期内出现黄疸、肝脾肿大、肺炎、心肌炎、出血倾向、嗜睡、昏迷、抽搐等多系统器官损害,可于数星期内死亡。
CMV宫内感染也可造成死胎、流产、早产。在一组3810的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中,脐血标本的抗-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1.5%;而在该组40例死产、死胎的脐血标本中,抗-CMV-IgM的阳性检出率则高达32.5%。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出生缺陷
调查表明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查中,非怀孕女性和女献血员的血清阳性率为96.52%,妊娠妇女的阳性率超过70%。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由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物、精液、尿液和血液等途径排泄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人-人之间的传播。
活产新生儿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大约为0.4%~2.3%,有症状的先天性感染中,部分在出生前或新生儿期死亡,存活者几乎全部有严重的出生缺陷和残疾,如痴呆、失明、耳聋等,出生后陆续出现耳聋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迟发性出生缺陷。
与其他微生物的先天性感染不同,不论是原发性还是复发性的母体巨细胞病毒感染,都可经胎盘传播引起胚胎或胎儿的先天性感染。母体受孕前数月甚至数年的复发性感染或妊娠期间的原发性感染,均可能导致胎儿的各种出生缺陷。巨细胞病毒感染者的尿液和唾液中持续排泄病毒可达数年以上。
大约有10%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婴儿出生时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一半有典型的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病的临床表现,另有5%左右患儿的临床表现轻微或不典型。其余接近90%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出生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有症状先天性感染有早期出生缺陷:瘀斑瘀点、肝脾肿大、黄疸、小头畸形、视觉与听觉损害、牙齿缺损、生长迟缓和其他先天畸形。也有可能在出生一年以后出 现的出生缺陷即迟发性出生缺陷。现已肯定,先天性巨细胞感染引起的精神运动性阻滞、神经机能障碍、听力损害等迟发性出生缺陷,是导致这类患儿畸形或残疾, 以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些迟发性出生缺陷一般需要在患儿出生一年到数年之后才能发现和确诊。
无症状先天性感染者在出生后二年之内,这些患儿中大约有5%~15%陆续出现神经性耳聋、小头畸形、运动障碍(如痉挛性双瘫或四肢麻痹)、智力低下、脉络膜视网膜炎,牙齿发育不良等各种出生缺陷,其中以神经性听力损害和其他神经系统缺陷最为突出.
疑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须在新生儿出生后2周之内进行病毒分离;尿液中病毒的数量较多,并且比较稳定,因此应首选尿液培养来分离病毒并注意避免采样污染。
母体和患儿体内的IgG、IgM抗体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确诊。
孕妇感染病毒后大部分都没有症状,只有少部分会表现出咽喉疼痛、全身不适、低烧、淋巴结肿大等,和感冒的症状很像,所以一旦发生感冒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孕妇一旦确定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应了解利害,必要时中止妊娠。
妇女计划妊娠前应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阴性者易获原发性感染应定期随访和咨询。血清抗体阴性的妊娠妇女,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减少和避免接触他人的 唾液、尿液及其他可能携带病毒的传播媒介(如公用餐具、性生活等),特别是在家庭内和托儿所内,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率很高,托儿所内儿童的感染亦可以 传播给幼托职工(育龄妇女)。
什么是准妈妈巨细胞病毒检查
什么是准妈妈巨细胞病毒检查?根据医院的不同而不同,可能有的医院有专科,可以问问产科,或进行专家咨询门诊。
初次检查如果没发现病毒是否就可以放心怀孕?
不行,虽然没有感染病毒也需要关注,怀孕后也需要进行检查,妊娠前三个月非常重要,需要特别进行关注,建议1个月检查一次。
巨细胞病毒与无脑儿有关吗?
巨细胞病毒对中枢神经细胞有损伤,会导致胎儿脑部发育的畸形。
做巨细胞病毒检查需要几次?
根据情况不同而不同,首先要进行筛查,治疗后还需要再检查。
怀孕后孩子感染了巨细胞病毒,请问这孩子还能要吗?
如果超声监测发现孩子有畸形,那么要与不要这个孩子都应该由家属们决定。
如果孕前没检查,孕期也没检查,生出后却发现孩子感染巨细胞病毒该怎么办?
可以进行跟踪检查,孩子生长几年后可能会出现智力、听力、视力等障碍,这时应该对孩子进行干预治疗,家长们也应该帮助孩子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最好就是做好孕前检查。建议查一下肾功能。如果平时就感觉身体不好的准孕妇,还可以去检查一下是否缺乏微量元素、是否贫血或营养不良等。
除了给孕妇造成负担外,一些脏器疾病也会传染给胎儿。肝炎中主要是乙肝和丙肝,如果已经处于恢复期,查一下DNA,呈阴性的话对胎儿影响不大。如是携带者也属于感染期,最好不要受孕。
有关孕检小提示:体检与孕前检查一样吗?
体检与孕前检查不是一回事,体检的过程主要是发现疾病,但对孕妇来讲进行孕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孕前检查有一种四季盒,一般的县级医院都可以进行,但诊断最好还是去大医院,
有些情况是需要反复抽血的,如抽2毫升血进行筛检后,如果怀疑有病毒感染就需要进一步再诊断,则需要抽血;如检查发现有病毒感染,治疗后也需要抽血进行化验以检查治疗的效果。
如果孕妇没有进行孕前检查,但怀孕后感染了病毒的话,就需要马上进行治疗,经试验发现中药败毒颗粒的治疗效果就很不错,还要进行宫内产前诊断,孕妇感染病毒传给胎儿的机率约为30%,所以应该抽取孩子的组织进行化验,如果在怀孕60天内发现,可以抽绒毛进行检查,如果怀孕6个月左右,可以抽脐血进行化验,而且还要对胎儿进行监测,如超声监测,一旦发现胎儿有畸形,建议放弃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