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症状
老年精神病症状
一、行为异常。老年精神病的症状主要是行为变化明显,比如表现为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不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杂物、赃东西等。
二、言语异常。老年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异常了,比如自言自语,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或者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其次,爱说的人变不爱说了或者不爱说的人变爱说了,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耳朵为什么不会吃饭”之类荒唐的问题。
三、记忆力衰退或者下降。老年精神病的症状会影响患者的大脑,他们的丘脑、大脑功能紊乱,脑功能受损,加之睡眠不佳,可出现记忆力下降表现,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力差、好遗忘,丢三拉四等。
四、性格改变。老年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产后精神病症状
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非常关注自己的孩子或是过度忧虑婴儿的健康。当然,在某些正常的母亲中也会有这种情况。临床经验表示谋杀子女的产后精神病者通常会有不正常的关注或是忧虑自己子女健康的行为的前驱症状。可以表现为看儿科急诊次数的增加,并且在就医时表现出对于自己子女健康情况的极度不确定。但是对婴儿的检查又不能发现任何异常,可是母亲会持续地感觉到宝宝有些问题;宝宝的呼吸不太正常;宝宝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对劲。这种母亲会持续就医,并且对孩子的健康状态感到越来越忧虑。有的时候很快会发展为妄想症,幻想宝宝病得很严重甚至快要死去,许多母亲也会发展为偏执狂。在这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遗漏这些早期症状,尤其是每次给宝宝看病的不是同一个医师的时候是很难发现这位母亲正在患病。
产后的心理反应是否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精神范畴尚存在争议。全身的症状、体征与非妊娠期精神病相同,但是症状发生的频率不同,多数产后精神病患者是狂躁抑郁型,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困惑和定向障碍,而且产后精神障碍比非产后精神病患者预后好,病程多持续2~3个月。
目前产褥期精神病最大的问题为是否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从其他精神病里区别出来。许多学者认为不应该分开来,虽然它的情况比较特殊,并有显著的心理动力学上的冲突以及焦虑的目标通常都围绕新生儿,但产褥期精神病的症状与体征与非产褥期的精神病都一样。但目前仍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个与其他精神病不同的疾病。
关于产后抑郁症分类国际上尚未统一,目前多数学者将PPD分为产后抑郁症,又称为产后郁闷。产后精神病2类:
1.产后忧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后7天内出现一过性哭泣或忧郁状态,其发病率3.5%~33.0%,北京地区为11.4%~17.9%。发病率的差异因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及诊断标准不同所致。产后忧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悲伤、沮丧、哭泣、孤独、焦虑、恐惧、易怒、自责自罪、处事能力低下、不能履行母亲的职责、对生活缺乏信心等,同时伴有头昏乏力、失眠、食欲不振、性欲降低等躯体症状。
2.产后精神病是与产褥期有关的重度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其发病率为0.1%~0.2%,以产后7天内发病者居多,产后精神病临床特点是精神紊乱、急性幻觉和妄想、严重忧郁和狂躁交叉等多形性病程和症状复杂与易变性,其生物学特征是睡眠障碍、饮食变化。
1)好发因素 人格缺陷、社会逆境、婆媳关系紧张、夫妻感情恶化、甚至婚姻关系破裂、经济困难、住房条件差。
2)病史 应详细询问病人的年龄,孕、产次,有无异常的妊娠史、精神病家族史。分娩给孕妇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应激。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刺激有关,常见的心理应激:孕、产期的合并症,并发症,对分娩的忧郁、恐惧,死产,婴儿畸形,婴儿性别不如愿,另外患者有无躯体性疾病等等。
3)临床表现
(1)发病:绝大多数产褥期精神病发生在分娩后头两周,但是在产后6周内任何程度的精神病都可能发生。许多前驱症状都在分娩后第3天发生,有学者发现轻度的精神错乱在分娩后第3~4天发生,中度的抑郁和焦虑则在分娩和产后的第6周之间,而精神病可以在分娩后到6个月内任何时间发生。
(2)产褥期精神病的类型:临床症状复杂,不易区分疾病类型,不少报道不按疾病单元分类,而根据疾病症状组合区分。产褥期精神病的表现通常包括情绪化,精神分裂及其他的器质性改变。但是随着产科诊断与治疗手段的进步,器质性问题已经很少见了。大规模的研究发现产褥期精神病最常见的形式包括严重的抑郁与精神分裂,而抑郁症占绝大多数。但是一些美国的调查研究发现以精神分裂为主要的类型,而在英国则以情绪化的问题占绝大多数。这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产后精神病的临床症状复杂,根据其表现大致有如下几种状态:
①抑郁状态:是产后精神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类状态,多在产后7天内发病。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伤感、不安、焦虑、不愿与外界接触,病情加重时可出现抑郁、自卑、自责、自罪。表现出对新生儿强迫性担心或对新生儿厌恶,甚至有杀婴的想法存在。
②谵妄状态:起病多在产后早期。初期可有失眠、烦躁、情绪不稳、食欲不振等,以后发展成对新生儿过分担心,易激惹,猜疑,然后很快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思维紊乱,伴有各种幻觉,听到婴儿哭泣声及别人议论她等。对新生儿根本不能关心,也有杀害婴儿的危险。
③躁狂状态:产后1~2周发病。表现为少眠、兴奋多语、好动、唱歌、情绪高涨、好夸耀自己、昼夜忙碌不停、精力充沛、记忆增强、自我感觉良好。躁狂状态镇静后可发展为抑郁状态,故又称为躁郁状态。
④幻觉妄想状态:产后大多数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情感症状明显,妄想内容波动且欠系统,存在片断的关系妄想、嫉妒妄想,大喊大叫、行为孤僻、伤人伤物等,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状态。国内资料表明,大多数急性起病,国外文献报道,以紧张型和青春型较多。
⑤反应性精神病:表现焦虑、紧张、乱语、意识欠清,定向障碍,反复发生错觉及幻觉等。
⑥感染性精神病:临床症状有高热、意识恍惚或朦胧状态、语言不清、定向障碍、行为紊乱、有时喃喃自语。
分娩后抑郁症的早期表现很难与“母亲忧郁”相区别,但若发生了自杀的倾向或企图或妄想,就可以诊断为产后精神病。
4)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以排除与严重的躯体及脑部疾病有关的精神障碍。
5)心理测验 目前国内外尚无专用的辅助诊断产后精神病的心理量表,但是可以参考使用下列心理量表: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我国对此表进行了修订,并已广泛使用。
(2)症状评定量表:目前使用的有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等,以了解病人的情绪状态。
(3)事件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量表。围生期应激评定量表(perinatal stress scale,PSS)是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使用的量表。
不仅根据发病时间、相关危险因素、病史及临床特征,而且要进行全身和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心理测试等综合分析,方能正确诊断。目前对产妇行为定量和标准化的测定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它包含了婚姻、家庭、社会及身心等方面,用于评估产妇性格倾向及精神疾病的易患性;②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特别适应产后抑郁症的检测。主要评定心境低落、愉快感缺乏、焦虑及睡眠障碍等,简明易行,具有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性;③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SAS),用于测评产妇情绪状态及其程度;④生活事件量表(LES)应用较多,围生期应激评定量表(PPS)国内外正在积极探索使用。该两量表能测定负性生活事件和妊娠分娩本身应急有关的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小,多维评价致病诱因、不利的产科因素和社会支持的影响。
老年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老年精神病是为人子女们在生活中应该要重视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病发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许多的危害,所以我们是不能对这种疾病有丝毫的侥幸心理的一旦放松对这种疾病的警惕心理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那么到底为了老年人的健康专家带来了下面的介绍;老年精神病之所以难以治愈且容易复发,其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来说,患者及其家人急于求成的心态是造成精神分裂症难以治愈的原因。这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感觉上是已经治愈了,其实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在停止治疗之后,老年精神病很容易反复,这也就是造成了精神分裂症反复发作的假象。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精神病患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抗病能力降低、易伴发躯体疾病、个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人际交往困难、应激能力差、担心经济问题等特点,针对这些不同情况,找出正确的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非常有利!
此外,专家强调:老年精神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迁延长期服药而表现为精神衰退。兴奋、躁闹、冲动行为相对减少,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多种疾病同时存在。因此,老年精神病患者不但有躯体疾病,还有复杂的心理障碍。此时,单靠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老年患者易产生药物副作用。
以上就是老年精神病的治疗,以及在生活当中必须注重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子女的话,对于老年人这种疾病的预防,以及在生活当中,给他们的关心照顾,需要格外的用心,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减少它对老年人带来的不利影响。
老年精神分裂有什么症状 哪些原因引发的
老年精神分裂有什么症状?
首先,老年病人的幻觉多数为假性幻觉,其内容多是听觉上的。
其次,妄想中虽然同样是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中毒妄想等,但具体妄想对象则多为儿子、儿媳或其他亲属及左邻右舍,与经济、财产有关的问题在妄想中占多数。
第三,老年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好,如长期服用,患者症状都会得以控制。
第四,幻觉体验与妄想症状密切关联,且其内容多与患者情感状态和环境条件有关。
第五,幻觉、妄想症状表面上类似于青壮年的分裂症状,但老年人的表情、态度比较自然,与别人接触和沟通较好,分裂症患者所特有的非现实感及孤独感也不明显。
第六,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情感障碍,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方面也是出现明显的障碍症状,患者对周围的人,甚至是亲密的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淡漠症状,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精神面貌也是非常的淡漠,甚至还会有木僵状态的出现。
第七,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的症状有很多,很多老年在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懒惰、意志力差等着症状,严重影响老年的正常生活。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家人要多对患者进行细心照顾。
第八,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幻觉妄想症状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老年性的精神分裂症也不例外,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症状,特别是幻视、幻听症状,患者经常会听到别人在背后讨论自己,言语中伤自己,别人明明是在讨论其他事情,患者都可以把这些言语作为幻听基础,自己病情在其中深感痛苦,难以自拔。
第九,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状态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也就是说无法进行正常的联想、思考,患者的思维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患者的思维往往也是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常常都是突然接连冒出想法,但是每个想法之间又是没有连贯性的,患者的话语因此也变得语无伦次,无法与人沟通交流,也给治疗加大了难度。
老年人易得精神病的原因
1、社会心理原因
人在老年期会失去许多东西,如身体上的健康、经济上的独立,再加上如退休、亲朋好友的不幸等由此而丧失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这一切,都导致老年人的孤独感,这种经历的丧失,不仅仅停留在一个点上,还会引起连锁反应。所以,老年人是更容易患精神病的。
2、身体疾病的影响程度
精神与身体是息息相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容易得种种慢性疾病,而且肉体本身也很容易成为精神上不安的源泉。这些都是典型的老年人的特征,与青年人有很大的不相同。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是维持精神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大脑的老化
大脑是进行神经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并且对全身各种机能进行调整、综合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从30岁开始大脑的神经细胞逐渐减少。80岁的老人与30岁时相比,大脑的重量是呈减轻状态的,因此,记忆减退,反应速度也有所减慢。如果发生大脑病性老化的话,进入老年期后,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且高度的神经细胞变性,从而引发老年痴呆症。
老年精神分裂的症状
首先,老年病人的幻觉多数为假性幻觉,其内容多是听觉上的。
其次,妄想中虽然同样是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中毒妄想等,但具体妄想对象则多为儿子、儿媳或其他亲属及左邻右舍,与经济、财产有关的问题在妄想中占多数。
第三,老年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反应较好,如长期服用,患者症状都会得以控制。
第四,幻觉体验与妄想症状密切关联,且其内容多与患者情感状态和环境条件有关。
第五,幻觉、妄想症状表面上类似于青壮年的分裂症状,但老年人的表情、态度比较自然,与别人接触和沟通较好,分裂症患者所特有的非现实感及孤独感也不明显。
第六,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情感障碍,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情感方面也是出现明显的障碍症状,患者对周围的人,甚至是亲密的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淡漠症状,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精神面貌也是非常的淡漠,甚至还会有木僵状态的出现。
第七,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的症状有很多,很多老年在精神分裂症时会出现懒惰、意志力差等着症状,严重影响老年的正常生活。老年在患精神分裂症时要注意积极配合治疗,家人要多对患者进行细心照顾。
第八,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幻觉妄想症状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老年性的精神分裂症也不例外,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幻觉妄想症状,特别是幻视、幻听症状,患者经常会听到别人在背后讨论自己,言语中伤自己,别人明明是在讨论其他事情,患者都可以把这些言语作为幻听基础,自己病情在其中深感痛苦,难以自拔。
第九,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状态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也就是说无法进行正常的联想、思考,患者的思维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患者的思维往往也是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常常都是突然接连冒出想法,但是每个想法之间又是没有连贯性的,患者的话语因此也变得语无伦次,无法与人沟通交流,也给治疗加大了难度。
老年精神病表现有哪些
老年精神病表现有哪些?精神病的发作会给老人带来伤害,对于很多人来说精神病属于一种很陌生的病,但是精神病却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疾病。大家如果对精神病的表现及治疗不清楚就容易忽视精神病的危害,大家清楚了解一些关于老年精神病表现对防治精神病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老年精神病表现有哪些?清楚老年精神病表现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这样也是减轻精神病危害的一种方法,老年精神病表现主要以下几点:
一、老年精神病表现多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心脏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期精神疾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
二、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病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每一个病例仔细探讨一下它们的病因,可以找到许多因素,如身体的异常、素质问题、性格反常、环境问题、心理亢奋等,而且有时还弄不清这些因素中何种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三、老年期精神疾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治疗时,环境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治疗意义。
四、老年期的精神疾病与身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在老年期抑郁症中,精神症状——忧郁症还常常伴有明显的身体症状,尤其是食欲显著下降,容易造成体重骤减,发生脱水症状,甚至有时还因此引起明显的全身性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五、老年精神病表现容易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一般有两种症候群:一是急性脑症候群,大多表现为意识障碍;另是慢性脑症候群,这大多表现为痴呆状态。
精神分裂症日常护理
精神分裂症日常护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病对于人们的危害很大,大多数都是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以饮食不健康导致的,比如说那些经常喝酒或者是抽烟的人,还有就是受到很大脑部伤害的人,这大多数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病病因的因素,然而如果精神分裂症病护理不合理的话,这对于患者来说也是很不利的。
很多时候这对于再者是精神分裂症的对症护理。很多时候这是对于不同老年癫患者的症状所做出的护理,所以说这方面要求的比较多,还有就是比如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患者在饭前,大多数这必须摘下假牙;所以说还有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不能擅自停止用药或者是相关的减少药量;很多时候这如果说患者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一定要注意在饭后服用;大多数这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患者抽搐时,还有就是一定要按抽出护理的方式来护理。其实日常生活中精神分裂症病患者要想更好地治疗的话,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还有就是其次专家讲到精神分裂症的病症护理,所以说通过即一般护理,大多数都是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所以说这要让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增加适当的锻炼,从而还应该注意还要让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清淡饮食,少进辛辣食物。
希望以上精神分裂症病护理对大家有所帮助,从而想要治疗过程中病情稳定的话,日常护理或者是良好心情很重要。
老年精神病的心理治疗
老年精神病的主要诱因就是因为老年人的心理没有适应自己这个阶段的生活,认为自己成了拖累,没有了自身的价值,所以,老年人要从心理上调整。
其一,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 ,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 ,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其二,不要作“白日梦”。作“白日梦”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绪从梦中解脱出来,结果常常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越想陷得越深,最后难以自拔,而成为精神上的隐疾,以致影响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为性格内向者。性格内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与人来往,不声不响,好象很平静, 实际上脑子不停地在活动。有的独自一人在那儿冥思苦想,海阔天空,虚无缥缈,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靠从想象中得到,如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做出了学术贡献,到国外去旅游,等等。这种脱离现实而又达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梦”有精神问题而又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真正安静下来,在休息时就不要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考虑那些离自己现实生活较远,或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时想不清楚,也要强迫自己先放一放,过一些时候再考虑,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老年性精神病护理有哪些要注意
1、控制症状。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看来,人脑经常受到体内外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其功能发生障碍之后,也应从多种途径促使其恢复。
2、去除病因。有因才有果,找病因是治病最为关键的一步。因躯体疾病感染、中毒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精神病,治疗时应特别重视病因的消除,应该分别采取治疗躯体疾病、抗感染、解毒、社会治疗和精神治疗等措施。
3、必须按照医嘱服药:因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的退化,使神经细胞的数目减少,势必引起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再加上老年人肝脏对药物解毒功能的降低,容易出现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4、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治疗老年精神病时,要注意除了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以外,还容易出现药物副作用。例如老年人最容易发生的副作用,锥体外系、体位性低血压、谵妄状态,即表情茫然。
5、防止患者过量服药导致自杀: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抑郁症状的基础上,自杀观念很强,危险性很大,所以家属要将药物保管好,按顿给患者服药,并观察患者是否把药咽下了,防止患者将药藏匿起来,一次大量吞服而发生意外。
6、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双管齐下,身心都得重视老年人患者。应重视全面照顾病人的生活,保证老年人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患者的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应加强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特殊心理状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保证、安慰、或鼓励。良好的护理是药物治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老年性精神病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的加深在社会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而治疗老年性精神病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又是每个儿女的责任,所以要准确把握老年性精神病治疗时的原则,使老人在健康有益的环境里得到更好的治疗。
情感精神病症状
情绪高涨伴有联想加速、活动过多、话多和夸大,这称为躁狂发作或躁狂症。情绪低落时,伴有悲观、缺乏乐趣、缺乏精力以致动作和思维迟钝,这称为抑郁发作或抑郁症。
患其他精神病或躯体疾病时发生的抑郁或狂躁发作称为继发性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症状为原发者称为原发性情感性精神病。
卓乐定的警示语
与痴呆有关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率增加
与痴呆有关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死亡率有增加的风险。在此类患者完成的17个安慰剂对照试验(众数疗程约为10周)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死亡的风险是安慰剂的1.6-1.7倍;在为期10周的对照试验中,药物治疗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安慰剂约为2.6%。尽管死亡原因各不相同,主要的致死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和猝死)和感染(如,肺炎)。齐拉西酮未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病。
精神病症状有那些
精神病的出现和生活压力有着直接关系,生活压力过大是很多人患上精神病的主要原因,在精神病的影响下很多患者都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的精神病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及时对精神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对精神病进行治疗的前提是需要了解精神病的前兆表现,那么精神病的前兆表现有哪些呢?
精神病的前兆表现有哪些?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性格:性格改变是早期精神病的前兆表现之一。热情好客的现在变得冷漠,原先文静善思的,现在变得暴躁不善思。
二、行为:早期精神病的前兆表现为行为改变。怪僻或难以理解,喜欢孤独、不近人情,生活懒散,或以打人为快,骂人为乐,喜欢穿着打扮或整天忙碌又不知所为。
三、对人冷淡,与人疏远也属于精神病的前兆表现,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表现为性格反常,好无故发脾气,不能自制。
四、幻听:这是常见的精神病的前兆表现。评论性幻听,或争议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或思维幻听或,所听到的语声来自体内某一部位。
五、敏感多疑:或沉湎于一些脱离现实的幻想、自语、自笑,或无端恐惧病情发作期症状,表现有:意志减退:较以往显着的孤僻、懒散或思维贫乏,或情感淡漠。
六、精神病的前兆表现还包括能力:能力变化包括注意力、理解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迅速下降。
老年精神病的心理治疗
其一,对生活事件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我们称之为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所产生的精神刺激常是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老人和原单位领导不和,发生矛盾、冲突,或与邻居吵架、殴打 ,或家庭成员不和,或工资没调上、房子没分到,或亲人伤亡等等。这类事件发生后,会加重精神负担,而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还会导致精神崩溃。如何正确对待?最好是向知心人、好朋友、家里人倾诉,大家共同商量总比一个人想的要正确些。忧虑和烦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独自一人悔恨、痛心、钻牛角尖,应该尽量坦率地讲出来。这样,不但可以给自己心理上找到一条出路,而且也有助于恢复头脑的冷静,把不必要的忧虑去除掉。这里,冷静尤其重要。精神有问题的人 ,遇事很容易内心冲动,外表有时看不出来,这种冲动如果不断加强、积累,找不到出路,就会突发出来,成为病态。
其二,不要作“白日梦”。作“白日梦”对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们不容易使自己的思绪从梦中解脱出来,结果常常是越想越兴奋,越想越激动,越想陷得越深,最后难以自拔,而成为精神上的隐疾,以致影响言行。例如,一些有精神问题的人,大多为性格内向者。性格内向的人,表面上看,他不与人来往,不声不响,好象很平静, 实际上脑子不停地在活动。有的独自一人在那儿冥思苦想,海阔天空,虚无缥缈,完全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就靠从想象中得到,如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做出了学术贡献,到国外去旅游,等等。这种脱离现实而又达不到的奢望叫做“白日梦”有精神问题而又喜欢做“白日梦”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头脑真正安静下来,在休息时就不要考虑问题,尤其不要考虑那些离自己现实生活较远,或自己根本无力解决的问题,一时想不清楚,也要强迫自己先放一放,过一些时候再考虑,可能更容易找到答案。
其三,不要让自己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生活单调、乏味会使人对一切丧失信心,容易陷在苦闷中,导致和加重心 理问题,无法协调自己的神经系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精神健康、协调情绪、平衡神经活动都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生活丰富多彩。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会,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这样的生活岂不太乏味、单调了。人总得有点兴趣和爱好,例如下棋 、打桥牌、集邮、书法、作画、看小说、欣赏音乐、钓鱼、滑冰、打球、游泳、爬山,这些室内的户外的活动都可以。就是织毛衣、聊聊天、学学烹调也很好。每人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
其四,性格不要过于内向。人的性格当然多种多样,各有所长,但从保持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性格不宜过于内向。 大家知道,愉快的情绪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要设法使自己情绪愉快起来。怎样才能保持愉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接触人、要和人打交道。人具有社会性,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谁都必须接触社会、接触现实。要鼓起勇气多接触人,多和人说话,鼓励自己在人群面前锻炼,以逐渐改变怕见人的自卑感和过于内向的性格。
怕与人接触的老年人可以从助人入手来解开思想疙瘩。中国有句老话:“助人是快乐之本”.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要经常考虑别人,帮助别人,你帮助别人做些事,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样大家的关系就会处理得比较好,你也就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很重要。
老年人要多与身边的同龄人接触,毕竟同龄人最了解自己的心理,要学会化解一些心头的疙瘩,而且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心理上健康了,当然就能阻挡老年精神病的入侵。